
麒麟,亦作“骐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井居四灵之首位。《礼记·礼运》有“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泽)。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有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部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一、麒麟的创造与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所谓“集美”,通俗地说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一种表现。这种理念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因而,麒麟所选择的鹿、牛、马、鱼等吉祥动物进行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国属于原始动物崇拜,并在古代一种帝王的象征,同时,还被纳入神学政治的范畴之中。《宋书·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瑞应图》亦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后来,当人们祟拜神仙时,白鹿又被当作仙家的神畜。中国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一书中早有白鹿与始祖神诞生的神话传说。满族中有《抓罗妈妈》鹿神神话。在养驯鹿的鄂伦春、鄂温克族和打猎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萨满巫师的神灵,并以为萨满常化成鹿形出现,甚至于萨满巫术中都坚信萨满的真魂可以化为鹿身斗法,鹿胜则萨满胜,鹿死则萨满生命也终结。在民间,鹿还以长寿仙兽的形象出现,在多种场合用以表达祝寿、祈寿的主题。此外,鹿还与“禄”谐音,象征福气、奉禄。 牛,在上古时期就走向祭坛,成为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神圣物。民间传说牛是来到人间帮助人类的天上神灵,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财富,而且它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也给人类以精神的财富。牛崇拜在中国各族民间都很普遍,在西北各地有公牛崇拜,在南方多水牛崇拜。史书记载战国时代的秦国己设有怒特祠专祀神牛,这是古代最早记录的耕牛崇拜。象中国的纳西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等少数民族都将牛视为创世神兽。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鄂温克族、傣族等地区亦都有祭招神牛习俗。 马,被认为是聪明、忠诚、勇敢而耐劳的动物,具有高贵、飘逸、优雅的气质。《易经》中将马象征天,即“乾为天”。马崇拜多流行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猎民族中,他们以马为主要乘运动力。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礼仪和修建马冲庙的记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师盟誓时常有以白马为祭马,认为白马属阳,为天神所驱使。青牛属阴,为地神所享用。在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中都有祭天神或牲畜保护神时选神马、献神马的习俗。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用,可随处吃走,不准驱赶,甚至可以随意在田中啃吃青苗。神马多选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记。 鱼,作为一类水生动物的总称,其身上的鳞皮被珍视为吉祥、美丽的装饰,“鱼鳞锦”,就是传统的吉祥纹样。鱼崇拜一直在中国汉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等民族广泛流传,许多神话中都有说大地是驮在巨大的鱼背上的故事传颂。,“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画上的世界图像,也把人间大地放在两条巨大的鱼之上。鱼又与“余”谐音,成为生活富足、美满的象征。 中国古人将以上几种吉祥动物创造性地进行组合,建构了麒麟这一神兽的形象,符合长期以来培养、铸就的心理接受力和艺术欣赏力。 二、麒麟的传承与儒家思想 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因而被称为“仁兽”。西凉武昭王《麒麟颂》曰: “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宋书·符瑞志》曰:“含仁而戴义,不饮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说苑》亦有:“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而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质文也,幽问循循如也。”的记载。体现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正是因为这种“仁兽”所具备的品质正符合几千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 儒家学派是由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结构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以教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派,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较大的积极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学”,“仁’可以说是儒学中伦理学说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则,其主旨是“爱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有“仁爱之心”,并以“爱人”与否这样一个道德标准来确定人们是否应该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秦始皇运用法家的学说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一次严重打击,但秦朝“二世而亡”。汉初尊崇黄老之学,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正式居于统治地位。魏晋时代,玄学盛行,虽然嵇康公开倡言“非汤武而薄周礼”,但玄学家仍尊崇孔子为最高的圣人。隋唐时代,佛学昌盛,儒、释、道三教并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学说。宋代理学兴起,恢复了儒学的权威地位,历宋、元、明、清,儒学受到统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运动,儒学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的主导地位和深远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的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职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社会动 荡不安。传说麒麟见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 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所写《春秋》于此 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三、麒麟的吉祥意义与人类的趋利心性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着并不多方面显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征。民族的不同,种族的不同,还使人类在形体、肤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又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有关人类基本心理特征相同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心性同一说”。其中之一便是趋利心性。 趋利心性的“利”,不可狭隘地理解为利益、钱财,它泛指对人类有利的一切事项,是人类向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万事万物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对事物的发展往往作有利于自身的解释或赋予其有利于自身的特征的一种心理特点。审视古往今来存在过、存在着的人们,不论何种民族、何种文化,他们都具备这样的心理。没有人向往灾难、祸患,没有人希望万事万物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基督教、佛教教义要求人们吃苦、禁欲,其指归也在于解脱原罪,了却前缘,导引人们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体现了这种趋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心性。如同在传统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国叙事文艺作品“大团圆”的结局一样。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传不衰的主要缘故。 传说汉武帝时曾得到过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盟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获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为此将原来的年号元朔改为元狩,以庆吉祥。此外,他还修筑了麒麟阁(一说萧何造),赏赐群臣白金。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画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11人图像于阁,以表其功。后世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又传宋太宗亦获麒麟,满朝称贺。由此可见,麒麟预示征兆的吉祥意义已被广泛认同。 四、麒麟的造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麒麟,是上古中国人最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它们的出现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时的人们希望麒麟总是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光明,而辟除不祥。当上古时代的这种信仰被传承下来的同时,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义也随之被广大民众公认且牢牢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种意念的象征,某种意境的表现,某种力量的显示,并启发人们的想像,引导人们的精神去契合某种意念,进入一种特定的境界,给人们以希望、安慰和某种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求子与育子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希望早立于嗣,多生儿女,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并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视为最大的不孝。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论从妇女怀孕,还是到婴儿降生、百晬儿、及其他庆贺活动,无不体现出人们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为麒麟曾降临过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因而人们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于是,以“麒麟送子”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见于图画、祝祷之语,而且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贵子,子孙贤德。 近代湖南长沙每逢新正之月,都要举办耍龙灯活动。届时, 每当耍龙灯的耍到有不孕妇女的人家时,主家都要加送礼物,并 让龙围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面骑一小孩,在 堂前绕行一周,以示麒麟送子。山东一些地方还有一种祈子的方 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 圈,亦有人将彩绣系于鳞角,以求麒麟送子。 就《麒麟送子》的图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简。繁者或以童子为中心,戴长命锁,持莲抱笙;或为童子骑麒麟,角挂一书:或为童子背后有一仕女护送,仕女张伞持扇。简者为童子骑麒麟,手持莲花。在民间版画作品中,还多配吉祥联语“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 (二)建筑装饰物 砖木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方式,题材丰富,刻工精良,赋予建筑造型以生动形象。砖雕多用于砖结构建筑贴面和木结构建筑的砖墙外檐;木雕除在建筑外檐使用外,更多地用于内檐装修。天津砖雕当属砖雕艺术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庆年间还属瓦作兼作的细活,砖雕艺人被称之为“刻花活儿”的。道光年间,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形成闻名于世的“天津刻砖”。而垂花门、内外据雀替、额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装饰上的木雕工艺亦堪称一绝。 中国的建筑尤其是居民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盛行在房檐、房山墙、门楣、窗框、影壁、柱础、板墙、屋脊、抱鼓石等处以砖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装饰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动物。有的在大门的两侧装饰石雕麒麟,既显示门庭高贵,又镇宅避邪。 (三)佩饰与纹样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以麒麟的工艺造像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质地有金、银、铜、玉等,尤其讲究为婴幼儿佩戴“麒麟锁”,以此为孩子祈祷长命百岁。 此外,以麒麟的艺术造型为图案的传统纹样也被广泛使用。唐代武则天时,以麒麟作纹饰绣于袍服,名曰“麒麟袍”,专门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用。清代时,将麒麟绣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上,成为等级制度的标志。在民间剪纸、年画、刺绣、腊染等工艺美术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鲜活的影子。 (四)赞语与祝词 民间多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等为美称赞扬别人家的孩子。如南朝《陈书·除陵传》曰:“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侯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以“麟子凤雏”比喻贵族子孙;以“麟趾”祝颂子孙贤惠;以“麟趾呈样”作为结婚喜联的横批,祝颂生育仁厚的后代;以“麟肝凤髓”比喻极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凤嘴”、“凤毛麟角”称赞和说明物品珍贵。 麒麟,虽说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那样括灵活现,历历在目,深入人心,无论作为观念形态的,还是作为物化形态的,都以其为吉祥形象进行长期的表现,这既反映了麒麟在中国人民心理上的地位,又体现了深厚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对超自然物的信奉,是脱离物神祟拜的一种发展。麒麟,将是中国民众生活中永远的吉祥物。 麒麟(雄曰麒,雌曰麟)简称麟,是古人对鹿、马、牛、羊、狼等长毛动物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其形象大体上是羊头,鹿身,马足,狼蹄,牛尾,耸一只或一对肉角。在古人心目中,麒麟属于仁瑞之兽,是"毛虫之长"、"毛类之俊"、"四灵之首"。它"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文质彬彬,一举一动都讲究姿容仪表;它"择土而践","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品行高雅,当然也不会去冒犯什么陷阱和罗网。麒麟还罕见的长寿,少则活一千年,多则达三千岁。它还特别喜欢有德行的君王,"王者至,仁则出"。据说孔子曾为一只左腿被打断的麒麟而流泪。有人问他原由,孔子说:麟是有明王当政时才出来的,这只麟出来的不是时候,因而遭到伤害,我是为此而伤感的。于是,我们在史籍中看到了许多麒麟"有明王则见"的情形,如"黄帝时,麒麟游于郊薮"、"唐虞之世,麟凤游于田"、"禹时麒麟步于庭"、"成王时麒麟游苑"、"章帝时麟五十一见"等等。显然,麒麟崇拜和龙凤崇拜一样,也是古人对身外世界,尤其是对动物界疑惑、敬畏、理解、崇拜的产物,也总是寄托着、体现着古人对理想社会、对仁道德政、对贤明君主的向往和赞美。当然,这些"见",是不会见到什么真麒麟的,因为麒麟是神物,自然界里本来就没有,见的都是麒麟的模糊集合对象--鹿、马、牛、羊之类。 人有人性,神物也有神性。麒麟的神性可以用兆瑞、通灵、秉德、体仁、显贵等来概括。吉祥嘉瑞是这些神性的集中表现。所谓"天下太平则至","德至鸟兽则麒麟臻","张网焚林则麒麟去"。相传孔子将生未生之时,有麒麟吐玉书(另说为玉石)于山东曲阜阙里人家,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明白这是祥瑞的征兆,就将一条绣绂(绂为古代系玺印的丝绳)系在麒麟的角上。麒麟便带着这条丝绳儿(是不是红颜色的绳儿呢?),在阙里歇宿了一夜,第二天才离去。不久,孔子,这位未来的大圣人就降临到人间。从此,便有了传统吉祥图案《麟吐玉书》和"麒麟送子"的说法。后世的人们多雕造、刺绣、绘制以"麒麟送子"为题材、为内容的金银项链、帽饰、裹肚、图画等,作为祝贺亲友得子的佳好礼品 《麒麟送子图》,一般是一个长相富态的胖娃娃,手中举着莲花、莲藕(喻"连生贵子")、圆宝等,骑在一头麒麟身上。麒麟昂首翘角,抬蹄扬尾,身被鳞花叠叠,脚踩祥云朵朵,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江淮一带,旧时曾有在春节期间举办"麒麟送子会"的习俗,可视作"麒麟送子图"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由生气勃勃的小伙子们带着麒麟模型,或扮作麒麟,以灯笼绕引,走村串寨,表演各种舞蹈节目。近年也有一些地方挖掘传统文化题材,重新"舞"起了麒麟,寓求吉祥求幸福之意。 玉麒麟是用美玉雕刻成的麒麟,古人多用作随身佩戴的饰品。因麒麟稀有珍贵,又能示吉祥兆嘉瑞,帝王们就用金玉做成麒麟形状,用以馈赠亲属,奖赏部下。这样,佩戴玉麒麟,就还有了显示身份和荣耀的意思。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同舍事容悦,腰佩玉麒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被称作"麟趾"的金币的用途也如此。"麟趾"的字面意思是麒麟的足脚。《诗经》中有《周南·麟之趾》篇,言"麟之趾,振振公子;麟之定,振振公姓"云云。意思是周文王的子孙都能像麒麟的脚步那样,该行则行,该止则止,以善德行世,从不做有犯周礼的事情。此后,"麟趾"便成为颂扬王室子弟德行佳好的专用词汇。后世常以"麟趾呈祥"作为结婚喜联的横额,祝福生育仁厚的后代。 汉代铸造麟趾金始于西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这年春天汉武帝出门转游了一圈,回长安后颁了一道诏书,称自己往年登西陇高原曾喜获白麟,又在渥洼水边见到了天马,在泰山见到了黄金,可以根据这三件祥瑞之事,造一批麟足模样的金币。从此,汉代便有了主要用来赏赐臣属的麟趾金。 麒麟还用于人名字号、地名、官署名、宫殿楼阁名、年号名、服装名、书名、产品名等。 用于人名字号的,如南朝陈时的徐陵,早慧,人称"麒麟儿"。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为其作诗:"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还有《水浒传》中的"河北玉麒麟" 卢俊义,清代的彭玉麟、邹之麟等--能以麒麟为名者,一般都要具备麒麟之奇、麒麟之德、麒麟之瑞、麒麟之美。如那位坐了水泊梁山第二把交椅的卢俊义,便是"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而且,绝技在身,武艺高强,"忠肝贯日,壮气凌云;慷慨疏财仗义",从而"英名播满乾坤"。 用于地名的如唐时的麟州,故地在今天的陕北神木一带。还有陕西的麟游县,--相传隋文帝时,曾有一只毛色洁白的麒麟,在天台山离宫,即有名的"仁寿宫大宝殿"自由自在地游转,久久不去。隋朝君臣以为是天降祥瑞,就改原来的凤栖郡为麟游郡,并置麟游县,称名至今。 还有,掌管皇族事务的衙署,称"麟寺";唐代的秘书省叫"麟台"。汉代有"麒麟殿",唐代有"麟德殿",尤其是汉宣帝时建的"麒麟阁"--将功臣的形象绘挂于阁内,供后人祭祀瞻仰,所谓"功成画麟阁","千载有雄名"。年号有晋时的"麟嘉",唐时的"麟德",均以有兆示祥瑞的所谓"麟见"而起。服装有"麒麟袍"、"麒麟补服"(明清武一品官礼服)等。书名有《麟经》、《麟史》(均指《春秋》,因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而得谓),以及唐人撰的《麟角集》、宋人著的《麟台故事》等。产品名有"麒麟菜"(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性海藻)、"麒麟如意"工艺品、"麒麟子"床垫等。 相比于龙凤,麒麟要更罕见一些。(事实是,作为神物的龙、凤、麒麟谁也无法见到,见到的只是艺术作品,或三种神物的种种取材对象。)《抱朴子》中有这样的话:"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的人,一万人之中能有一个人,比例都是多的。因此,"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还有"学如牛毛,成如麟角"的说法。意思相差不多,都是说努力奋斗者多,众多,真正成功者少,很少。于是,对那些珍贵而稀罕见到的人以及物,人们就常以"凤毛麟角"、"麟凤一毛"、"麟角凤嘴"来评说了。 那么,麒麟和龙,以及凤,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按我们的观点,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电、虹等自然天象的模糊集合;麟是古人对鹿、马、牛、羊、狼等长毛动物的模糊集合:二者在取材对象上有重合之处。从神性上看,麟有兆瑞、通灵、显贵的神性,龙亦有兆瑞、通灵、显贵的神性,这也就是说,麟身上有几分龙性,龙身上也有几分麟性。比较而言,由于龙将自然天象也纳入了集合范围,其神性当然要大一些了。 明代有一个人叫沈德符,他提出了一种"龙*说",认为,"龙极*,遇牝必交。如得牛则生麟,得豕则生象,得马则生龙驹,得雉则结卵成蛟,最为大地灾害。"有学者批评此说是没有任何学术价值的胡说八道。我却觉得它还有点可取之处。用模糊集合的观点来看,龙,麟,还有凤,都是各种动物"集合"、"融会"的产物,将这样"集合"和"融会"称为"杂交",也似乎能说得过去。说龙与牛交而生麟,片面是片面,但也透示出麒麟与龙、与牛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的麒麟纹图,其身子是有些像牛的,而头和尾,则像龙。明代人夏原吉就认为麒麟具备着"龙首"、"凤臆",和"龟文",他在《麒麟赋》中描绘道:"丰骨神异,灵毛莹洁。霞明龙首,云拥凤臆。星眸眩兮 昆耀,龟文灿兮煜熠。牛尾拂兮生风,麇身动兮散雪。蹴马蹄兮香尘接腕,耸肉角兮玉山贯额。" 这样看来,将麒麟归入"龙族",是不成问题的;说成是"龙子",或龙的"化身"、"变体",也是有道理的。湖南湖北一些地方,就常让龙扮演"麒麟送子"的角色。当龙灯舞到门前时,那些希望生子的妇女,往往加钱加物,让"龙"绕一绕自己的身体,并让一个小男孩骑到龙背上(作"麒麟送子"状)绕着厅堂转一圈。对此,有人作诗道:"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如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1999年12月,"国安杯中华舞龙大赛"在北京举行,河北省黄骅市的麒麟舞表演艺术团就参与了比赛,并获银奖。 麟麟和凤也有关系。《说文》讲凤是"鸿前麟后",这"麟后"是说凤的后半部分和麒麟的后半部分相像。鹿、马、牛、羊是麒麟的主要取材对象,那么,"麟后"就是鹿、马、牛、羊之后了。比较鹿、马、牛、羊纹和凤纹,觉得并不怎么像,似乎有点"'凤'马牛不相及"。但是,只要想到古人用的是模糊思维,我们对上述说法就可以理解了。作为一种神物,一种瑞兽,麒麟参与凤的模糊集合,当然不成问题。但凤所吸取的,大概只是麒麟的卓而不群,仪态和雅,文质彬彬,吉祥嘉瑞而已。神性的相通、相融和互补,使麟和凤也能够常常配合、对应、比照着出现,所谓"麒麟在囿,鸾凤来仪";"飞者宗凤,走者宗麟";"凤凰来翔,麒麟吐哺",以及"麟子凤雏"(喻贵族子弟),"麟角凤距"(喻珍贵却不合实用之物),"威凤祥麟"(喻非常卓越难得的人才),"凤毛麟角"(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等等。 麒麟和凤、龟、龙一起,组成古人眼中的"四灵"。为什么称"四灵"呢?因为"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龟兆吉凶,龙能变化"。古人还认为,以龙为畜(即将龙养起来,--作为神物的龙、凤、麟当然都不能养,养的只是它们的模糊集合对象),鱼类在水中不会惊走;以凤为畜,树上的鸟儿不会惊飞;以麟为畜,地上的野兽不会惊跑;以龟为畜,人间的情义就不会丧失。 总体来说,麒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麒麟崇拜和龙凤崇拜一样,也是古人对身外世界,尤其是对动物界疑惑、敬畏、理解、崇拜的产物,也总是寄托着、体现着古人对仁道德政、对贤明君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赞美。今天,作为吉祥物,麒麟的形象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要排个位次的话,龙当坐第一把交椅,凤列第二,麒麟为老三。 至于麒麟是谁的坐骑……问这个还不如问仙鹤是谁的坐骑好了呢!描写各种花的二字词语是什么意思1描写花儿艳丽的词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百紫千红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宠柳娇花惹人宠爱的柳色、娇艳的花枝。形容春色。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斗色争妍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纷红骇绿形容花叶繁盛,随风摆动。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桂馥兰馨桂:桂花;馥:香气;兰:兰草;馨:芳香。形容气味芳香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花不迷人人自迷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 彩。 含苞吐萼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状态。 含苞未放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花红柳绿1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2比喻颜色鲜艳。 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锦花绣草形容花草长得非常美丽。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柳暖花春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柳绿桃红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乱琼碎玉指雪花。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柳莺花燕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兰质蕙心蕙、兰:都是香草名。兰花似的本质,蕙草样的心地。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 2形容花娇艳的词语 形容花娇艳的词语 :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百花齐放、 落花流水、 鸟语花香、 走马观花、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鹅毛大雪、 春华秋实、 姹紫嫣红、 亭亭玉立、 五颜六色、 争奇斗艳、 枯枝败叶、 含苞欲放、 锦上添花、 眼花缭乱、 丰富多彩、 雾里看花、 孤芳自赏、 花团锦簇、 百花争艳、 繁花似锦、 可见一斑、 头晕目眩、 花枝招展、 心花怒放、 落英缤纷 3描写花儿艳丽的词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 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百紫千红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宠柳娇花惹人宠爱的柳色、娇艳的花枝。 形容春色。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出水芙蓉芙蓉:荷花。 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 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姹紫嫣红姹、嫣:娇艳。 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斗色争妍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纷红骇绿形容花叶繁盛,随风摆动。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 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 形容气味芳香。桂馥兰馨桂:桂花;馥:香气;兰:兰草;馨:芳香。 形容气味芳香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 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花不迷人人自迷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 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 彩。含苞吐萼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状态。 含苞未放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 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 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花红柳绿1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2比喻颜色鲜艳。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锦花绣草形容花草长得非常美丽。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 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柳暖花春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柳绿桃红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乱琼碎玉指雪花。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柳莺花燕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兰质蕙心蕙、兰:都是香草名。兰花似的本质,蕙草样的心地。 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描写三叶子的词语1240个描写花卉的二字词语 花:馨香 飘散 舒展 娇美 神韵 恬静 醉人 素雅 娇嫩 幽香 淡雅 朴素 花瓣 花蕊 花粉 鲜花 怒放 含苞 蓓蕾初绽 花团锦簇 缕缕清香 吐花展瓣 高贵清雅 花影摇窗 芬芳馥郁 灿烂瑰丽 洁白如雪 瑰丽娇嫩 沁人心脾 鲜丽娇媚 奇香四溢 娇艳多姿 琼枝玉叶 洁白无暇 脱颖而出 青翠光润 芳香醉人 芬芳优雅 落英缤纷 绚丽多彩 傲然怒放 随风摇曳 花叶扶疏 一枝独秀 色彩斑斓 嫣红似霞 朴实无华 亭亭玉立 冰心玉骨 淡雅清新 草:碧草 春草 杂草 茅草 萋萋 草茵 绿草 芳草 寸草 枯草 劲草 小草 幼草 荒草 草席 草地 草丛 娇嫩 嫩绿 香草 野草 残草 繁草 疾风劲草 绿满人间 蓬勃旺盛 铺青迭翠 绿草茸茸 草原无际 争荣竞秀 枯黄遍野 天涯芳草 风吹草低 草枯叶黄 草肥羊壮 漫山遍野 万物复苏 绿草如茵 芳草萋萋 一碧千里 树木:树皮 树叶 挺拔 苍劲 屹立 俊秀 挺直 茂盛 繁茂 苍翠 树丛 树林 山林 树冠 树梢 青绿 残枝 枯枝 小树 树苗 灌木 林木 果树 杂树 败叶 林海 林原 葱茏 青翠 笔直 晶莹闪亮 丛林尽染 浓茵密布 阴翳闭日 树绿茵浓 垂柳依依 枝条摇曳 万顷苍翠 苍翠挺拔 秀丽多姿 遮天蔽日 葱绿苍翠 挺拔高大 顶天立地 古木参天 茂林修竹 盘根错节 树木繁茂 树阴浓郁 浓郁苍劲 不好意思,我只找到这些,请你将就着用吧!^0^ 2描写花的词语有哪些,10个以上(要两个字的词语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楝花。 二另有一年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梁元帝《纂要》:“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 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黄、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描写桃花的诗句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夭夭:茂盛的样子。灼灼:鲜明的样子。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3、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4、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容:打扮。——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5、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然:燃。——唐·王维《辋川别业》6、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8、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9、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10、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11、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栀子:栀实,可作**染料。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12、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唐·贾至《春思二首》13、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14、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15、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杜若:香草名。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16、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宋·欧阳修《舞春风》17、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鸭头:形容春江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宋·苏轼《送别诗》18、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0、桃花香,李花香。 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斗:比赛。 ——宋·秦观《江城子》21、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谓:桃柳成荫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户户。 ——宋·秦观《望海潮》22、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23、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24、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余霞:晚霞。 ——宋·李弥逊《诉衷情》25、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26、夹岸桃花蘸水开。 蘸水开:桃花拂着水面带水开放。——宋·徐俯《春游湖》27、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离披:花将谢的样子。——元·姚燧《浪淘沙》28、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千尺雨;连天的细雨。一路烟:水上弥漫着云烟。 ——清·吴伟业《鸳湖曲》29、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碧桃:桃的变种,花重瓣。 和:伴随。——唐·高蟾《上高侍郎》30、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碧桃:仙桃。栽和露:伴着玉露栽种。 数:辈。——宋·秦观《虞美人》。 3形容“花”的两字词语有哪些 (1)娇媚jiaomei:①形容撒娇献媚的样子。 ②妩媚:舞姿娇媚。(2)鲜艳xianyan:强烈,艳丽,鲜妍明媚。 (3)烂漫langman:颜色鲜明而美丽。(4)凋谢diaoxie:(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百花。 (5)含苞hanbao: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苞,苞片。(6)怒放nufang:是完全盛开的意思。 (7)美丽meili:漂亮,好看。(8)漂亮piaoliang:用于形容人长的好看,自己认为他(她)看着很顺眼,常说这家伙长的真漂亮,我喜欢,我要拥有她(他)。 (9)芳香fangxiang:梅花的沁人心脾。(10)绽放zhanfang:(花朵)开放:桃花,粉红色的蓓蕾即将。 造句:1、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许多漂亮的装饰品。2、孩子们又活泼又漂亮,就像春天里的花蕾。 3、王老先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4、“三八”妇女节这天,妈妈打扮得格外漂亮。 5、新款手机不但性能好,外观也很漂亮。 4形容花朵的成语有那些 争奇斗艳、争妍斗艳、一花独放、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姹紫嫣红、万紫千红、五颜六色、花团锦簇 一、争奇斗艳 [ zhēng qí dòu yàn ] 解释: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出自:李喆人《死水微澜》一:尤其令邓幺姑神往的,就是讲到成都一般大户人家的生活,以及妇女们争奇斗艳的打扮。 二、争妍斗艳 [ zhēng yán dòu yàn ] 解释:指竞相比美。 出自:郭沫若《丁东草·石榴》:“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三、一花独放 [ yī huā dú fàng ] 解释: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出自:姚荣铨《无边秋色入画图》:“人民的审美要求多种多样,只有一个画种,那么就没有万紫千红,只有一花独放了。” 四、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五、鲜艳夺目 [ xiān yàn duó mù ] 解释: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出自:曹禺《日出》第四幕:顾八奶由右门出,她穿戴仍然鲜艳夺目,气势汹汹地走进来。 六、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翻译:原来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 七、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等闲识得东风面,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八、五颜六色 [ wǔ yán liù sè ]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自:沙汀《凶手》:这在四川的拉夫史上是一桩奇迹,于是那些乡下人,哦了一声,立刻发出五颜六色的推测来了。 九、含苞待放 [ hán bāo dài fàng ] 解释: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出自:高阳《玉座珠帘》上册: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 十、花团锦簇 [ huā tuán jǐn cù ] 解释: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上下人等打扮的花团锦簇。 翻译:人们都打扮的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 5形容花朵的成语有那些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百紫千红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宠柳娇花惹人宠爱的柳色、娇艳的花枝。形容春色。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斗色争妍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纷红骇绿形容花叶繁盛,随风摆动。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桂馥兰馨桂:桂花;馥:香气;兰:兰草;馨:芳香。形容气味芳香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花不迷人人自迷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 彩。 含苞吐萼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状态。 含苞未放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花红柳绿1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2比喻颜色鲜艳。 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锦花绣草形容花草长得非常美丽。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柳暖花春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柳绿桃红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乱琼碎玉指雪花。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柳莺花燕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兰质蕙心蕙、兰:都是香草名。兰花似的本质,蕙草样的心地。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1描写叶子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叶子的词语有 碧绿 解释:清澈明亮,晶莹通透。也是作为除了翠绿色的上好翡翠的绿色之一,拥有水晶般无杂质的清澈颜色。 嫩绿 解释: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是指比较浅、比较清淡的绿色,是浅色,与深绿的区别是绿得程度不同,深绿是深色。与浅绿的不同是,它比较清新。 黄绿 解释:介于黄和绿之间的一种颜色,没有黄的耀眼,没有绿的低调。 翠绿 解释:像翡翠那样的绿色。 枯黄 解释:指凋残的黄叶。 凋零 解释:零落。多指草木花叶。 干枯 解释:草木衰亡,失去水分 枝繁叶茂 解释:形容枝叶繁盛茂密。 郁郁葱葱 解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葱葱:草木青翠欲滴、十分茂盛。 层林尽染 解释: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落叶归根 解释: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2描写“叶子”的词语有哪些 生气勃勃、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葱葱茏茏、郁郁葱葱。 一、生气勃勃 白话释义:生命力强,富有朝气。 朝代:清 作者:袁枚 出处:《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翻译:我读了之后,感到富有朝气,后悔没有知道你的全部。 二、枝繁叶茂 白话释义:枝叶繁密茂盛。 朝代:明 作者:孙柚 出处:《琴心记》:“祝**枝繁叶茂。” 翻译:祝**富有朝气。 三、生机勃勃 白话释义: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朝代:近代 作者:张天民 出处:《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四、葱葱茏茏 白话释义:意思是形容草木茂盛。 朝代:近代 作者: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出处: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五、郁郁葱葱 白话释义:状态词。(草木)苍翠茂盛。也说郁郁苍苍。 朝代:汉 作者:王充 出处:《论衡·恢国》:“初者,苏伯阿望春陵气郁郁葱葱。” 翻译:最初的时候,苏阿伯的望春陵还是草木苍翠茂盛的 3描写叶子的优美词语 描写叶子的好词 枝繁叶茂 绿树成荫 绿荫环绕 郁郁葱葱 俊秀挺拔 高大伟岸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高大雄伟 草木葱茏 直插云霄 高大挺拔 万木吐翠 万木峥嵘 古木参天 林木青翠 林海茫茫 林海浩瀚 茂林修竹 铁树开花 绿色长城 绿色长廊 竹树环合 松涛阵阵 枝叶繁茂 苍翠挺拔 青翠欲滴 根深叶茂 垂柳依依 轻烟柳影 果树飘香 虬枝龙爪 高耸入云 耸入云天 盘根错节 饱经风霜 千姿百态 炯娜多姿 迎风斗雪 生机勃勃 望采纳 4描写叶子的词语有哪些 绿叶成荫、青枝绿叶、粗株大叶、有枝有叶、柔枝嫩叶、回黄转绿、枝繁叶茂、一叶知秋、红叶题诗、金枝玉叶 1 绿叶成荫[lǜ yè chéng yīn]: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2青枝绿叶[qīng zhī lǜ yè]: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3粗枝大叶[cū zhī dà yè]: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4有枝有叶[yǒu zhī yǒu yè]:形容真切详尽。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防御惊得呆了道:‘庆娘见在房中床上卧病,郎君不信可以去看得的。如何说得如此有枝有叶?又且这钗如何得出世?真是蹊跷的事。’。 5柔枝嫩叶[róu zhī nèn yè]: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忆夫》:“绿茵尽摘不留,且莫惜明年难茂,柔枝嫩叶,多应人采揪。轻舒手,罗裙宽褪腰肢瘦。” 6回黄转绿[huí huáng zhuǎn lǜ]: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出处:《古诗源·休洗红》:“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复君所知。” 7枝繁叶茂[zhī fán yè mào]:枝叶繁密茂盛。 出处: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枝繁叶茂。” 8一叶知秋[yī yè zhī qiū]: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9红叶题诗[hóng yè tí shī]: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载红叶题诗的故事。 10金枝玉叶[jīn zhī yù yè]: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出处: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5描写叶子的成语 枝繁叶茂、一叶知秋、枯枝败叶、枝叶扶疏、有枝添叶、根壮叶茂、柔枝嫩叶、柔枝嫩叶、郁郁葱葱、郁郁苍苍 一、枝繁叶茂 [ zhī fán yè mào ] 解释:枝叶繁密茂盛。 出自:明·孙柚《琴心记》:“贺郎君玉润水清,祝**枝繁叶茂。” 译文:祝贺男士外表清俊内心如玉,祝**枝家族人丁兴旺。 二、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自:西汉 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译文:见一叶落而知道快到到了每年的傍晚时刻。 三、枯枝败叶 [ kū zhī bài yè ] 解释: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译文:鸽子羽毛蝙蝠粪整个大堂里都是,枯枝败叶在台阶上当做罩子。 四、枝叶扶疏 [ zhī yè fú shū ] 解释: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比喻兴旺发展。 出自:南朝 范晔《后汉书·延笃传》:“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 译文:草木的生长,开始在萌芽,最后在弥蔓,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 五、有枝添叶 [ yǒu zhī tiān yè ] 解释: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桐芳回到家中,把这些话有枝添叶的告诉高第,而被招弟偷偷听了去。” 六、根壮叶茂 [ gēn zhuàng yè mào ] 解释:树的根部壮大粗实,枝叶就繁茂旺盛。比喻根基坚牢,发展前景就不可 。 出自: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喻树根壮叶茂,开花结实。” 译文:比喻树根强壮茂盛,开花结出果实。 七、连枝带叶 [ lián zhī dài yè ] 解释:同根所生的枝叶。常比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出自: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把我似乞儿般抢出门来。” 译文:谁能想俺哥哥嫂子狠毒心意歹,完全不想我们同门出生,连枝带叶,把我像乞丐一样赶出门来。 八、柔枝嫩叶 [ róu zhī nèn yè ] 解释: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出自:明·郑若庸《玉玦记·忆夫》:“绿茵尽摘不留,且莫惜明年难茂,柔枝嫩叶,多应人采揪。” 译文:绿色的嫩叶摘得不留下,要怜惜明年枝叶可能不会长得如此茂盛,柔软娇嫩的枝叶,多与人采揪去了。 九、郁郁葱葱 [ yù yù cōng cōng ] 解释: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自: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 译文:城里面草木苍翠茂。 十、郁郁苍苍 [ yù yù cāng cāng ] 解释: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译文:抬头看看岩石松树,苍翠茂盛,仿佛如在云中。 6描写“叶子”的成语 抱枝拾叶 冰销叶散 倡条冶叶 吹叶嚼蕊 词无枝叶 粗枝大叶 梵册贝叶 改柯易叶 根深叶茂 红叶题诗 胡支扯叶 胡枝扯叶 疾风扫秋叶 加枝添叶 金枝玉叶 枯枝败叶 连枝带叶 连枝分叶 两叶掩目 绿叶成阴 绿叶成荫 落叶归根 落叶知秋 莫辨楮叶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骈枝俪叶 破桐之叶 青枝绿叶 琼枝玉叶 秋风落叶 秋风扫落叶 秋风扫叶 柔枝嫩叶 如振落叶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添枝加叶 添枝接叶 添枝增叶 条入叶贯 条修叶贯 同心叶力 梧桐一叶落 西风落叶 寻枝摘叶 杨穿三叶 冶叶倡条 叶公好龙 叶落归根 叶落知秋 叶瘦花残 一叶报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迷山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知秋 移根换叶 移根接叶 有枝添叶 有枝有叶 雨条烟叶 玉叶金枝 御沟红叶 枝布叶分 枝对叶比 枝繁叶茂 枝分叶散 枝附叶从 枝附叶连 枝附叶著 枝附叶着 枝流叶布 枝叶扶疏 枝叶扶苏 枝叶相持 重熙累叶 7描写叶子的词语55个 粘叶 云叶 一叶 弈叶 允叶 贞叶 柊叶 竹叶 重叶 叶腋 柞叶 叶洽 瑶叶 叶赞 叶齐 叶脉 叶舟 叶蜂 叶贯 叶律 叶力 子叶 叶酸 叶鞘 叶挺 叶书 叶意 叶候 香叶 啸叶 委叶 五叶 细叶 无叶 烟叶 雪叶 叶戏 叶柄 叶心 叶面 叶片 叶枝 叶畅 叶和 叶子 叶气 叶荡 叶光 梭叶 铜叶 题叶 素叶 桃叶 通叶 石叶 松叶 柿叶 危叶 霜叶 条叶 脱叶 铁叶 头叶 遐叶 晩叶 宛叶 泪叶 两叶 历叶 累叶 柯叶 九叶 近叶 旷叶 凉叶 柳叶 露叶 木叶 瑞叶 秋叶 胚叶 桑叶 七叶 千叶 病叶 簇叶 翠叶 吹叶 斗叶 黛叶 点叶 冬叶 射叶 商叶 扫叶 贝叶 宝叶 柏叶 车叶 册叶 蚕叶 红叶 合叶 护叶 和叶 根叶 副叶 凤叶 宫叶 浮叶 枫叶 帆叶 黄叶 剪叶 花叶 华叶 瓠叶 慧叶 椒叶 季叶 甲叶 金叶 奕叶 韵叶 银叶 叶金 叶肉 叶泰 叶谋 叶轮 叶猴 叶卷 榆叶 玉叶 御叶 枝叶 支叶 中叶 燥叶 柘叶 针叶 叶拱 叶吉 叶诣 叶燮 叶护 叶韵 叶序 叶契 叶佐 叶中 叶符 叶叶 万叶 缃叶 百叶 三叶 摄叶 上叶 树叶 桂叶 故叶 寒叶 后叶 来叶 枯叶 壳叶 橘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