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茂是哪里人?世茂股份董事长

问答 0 15

许荣茂是哪里人?世茂股份董事长,第1张

许荣茂是哪里人?世茂股份董事长
导读:许荣茂先生: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本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历任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外,许先生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香港新家园协会董事会主席兼创会会长、

许荣茂先生: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本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历任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外,许先生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香港新家园协会董事会主席兼创会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主席、全球反独促统大会荣誉主席、中华红丝带基金执行理事长、上海市侨商会会长等职务。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 东南丘陵,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温州2009年GDP突破2527亿元,浙江省内排第三(仅次于杭州,宁波),2009年温州GDP比上年增长85%,增幅与上年持平,2009年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6072亿元。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增长71%。 全市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998万人(2008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温州话)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温州,是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 温州文化灿烂,史称“东南邹鲁”。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树是榕树,市鸟是海鸥,市歌是《会飞的家乡》。 还有一本描写温州的小说《温州别恋》,作者是六百里。

编辑本段气候资源

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 (一)冷热适中、热量丰富 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 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 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 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 温州标志---江心屿

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鹿城区。面积29438平方公里,人口6641万。区人民政府驻广场路188号。邮政编码:325000。 瓯海区。面积61450平方公里,人口3968万。区人民政府驻娄桥街道(现景山街道)。邮政编码325016。 龙湾区。面积27902平方公里,人口3104万。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邮政编码:325024。 瑞安市。面积1271平方公里。人口11461万。市政府驻安阳人民广场,邮政编码:325200。 乐清市。面积1174平方公里。人口11623万。市政府驻乐成镇伯乐东路888号,邮政编码:325600。 永嘉县。面积26741平方千米,人口9133万人。县城驻地为上塘镇,邮编:325100。 苍南县。面积126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8公里。总人口1224万。县政府驻灵溪镇县城新区,邮编:325800。 平阳县。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昆阳镇。邮编:325400。 泰顺县。面积1761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县人民政府驻罗阳镇东大街6号。邮编:325500。 文成县。面积12921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大峃镇建设路165号,人口3633万人。 洞头县。面积892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北岙镇镇前路12号,人口125万人。 行政区划详细介绍如下: 温州行政区划

1、鹿城区: 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南宋时期诗人杨蟠就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诗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悬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屿,景色秀美,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鹿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如东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遗迹。 1984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现在的鹿城区。同年,温州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鹿城区成为温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01年下半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市、区两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鹿城区的区域面积从104平方公里扩大为294平方公里,现全区共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 2、瓯海区: 瓯海区北靠瓯江,处于温州市区的东、南、西部,环绕鹿城、龙湾两区。原系温州市郊区,1981年12月初建置瓯海县。瓯海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区西南部。全区总面积6145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42%。现辖6个镇,7个街道,总人口38万。 瓯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温州港、温金铁路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紧邻辖区而设,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贯穿全境,瓯海大道、梧埏大道等城市干道与老城区交通网络相连。近几年来,瓯海区再造优势,相继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为温州城市的拓展和大都市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当前,全区正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以加速发展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和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眼镜、锁具等国际性轻工制造基地。瓯海区新城区位于娄桥街道和潘桥街道的新城区正在进一步建成。瓯海新城区将会把温州的城市框架拉开。 3、龙湾区: 龙湾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区域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97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辖永中、蒲州、滨海、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龙湾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着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龙湾成为越国辖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唐宋以来,龙湾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其中中国不锈钢城在龙湾永中基地。 4、乐清市: 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这里气候温和,水土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在温州、台州、宁波、舟山沿海走廊中,乐清历来是主要的经贸集散地。 乐清是民营经济“温州模式”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个体工业已在乐清市兴起。80年代出现了股份合作企业,现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并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给乐清工业经济发展开创了“黄金时代”。 全市现已建成工业小区25个,标准厂房310万平方米,有近1500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分布在104国道乐清段两侧,构成长达50多公里的“工业走廊”,集团公司51家,其中38家为全国无区域集团,6家企业跨入了全国知名乡镇企业行列,形成了以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服装、皮革、船舶修造、工艺美术等为主导行业的工业体系。乐清柳市素有”中国电器之都“之称。 乐清已形成一个城镇群,以市政府所在地乐成镇为中心,全市分布着16个经省政府批准的对外开放重点卫星镇,这些卫星镇分布合理,建设颇具规模,其中柳市、乐成、虹桥、北白象四地人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温州“十强”、浙江“百强”行列。 被称为乐清海上门户的黄华七里港区,是我国20个重点港口之一。海岸线长142公里,可建造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主航道150多年来恒稳不变,是宁波至厦门一线唯一而适中的深水港区。现已建成七里港一期工程,港口年吞吐能力达401万吨,七里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将成为建设中的温州大港核心。 5、瑞安市: 瑞安是温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瑞安陆域面积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60平方公里,总人口11461万。 瑞安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发展市场经济,尝试股份经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兴办农村家庭工厂,千方百计把产品推向市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以上经济特色概括为“小商品、大市场”。八十年代中期,瑞安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小商品市场, 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积累了早期经验。现已形成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大批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种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是中国汽摩配之都、塑料薄膜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全国闻名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形成了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行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 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自古市井繁华,商贸发达。“人杰地灵,天瑞地安”。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过瑞安飞云江时曾咏叹道::“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郭沫若曾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民间自古就有“瑞安出才子”的美誉。南宋理学家陈傅良注重“经世致用”,开永嘉学派之先声;叶适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元明之际,戏曲家高则诚撰《琵琶记》,称为“南戏之祖”(或“词曲之祖”)。清末,瑞安相继涌现出“三孙五黄”、“东瓯三杰”等知识分子群体。特别是孙诒让,精研经学和甲骨文,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甲骨文字学开山鼻祖。近代名人辈出,史学家周予同、鱼类学家伍献文、书法家邹梦禅、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等等。 瑞安还是浙江著名侨乡,有10万多瑞安人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归侨侨眷有12万多人。在法国、意大利的华侨,每5人中就有1人是瑞安人。在旅外华侨中,担任侨团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上的有200多人。同时,有20多万瑞安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其中眼镜业最突出,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繁华路段,凡是有眼镜店的,大半是瑞安马屿人在经营。瑞安商人协调能力强,在全国成立的147个异地温州商会中,瑞安籍商会会长有30多位,副会长500多名。 瑞安市境群山起伏,溪涧纵横,且有飞云大江襟带城廓,隆山古塔雄视八方,自然景观颇具壮美清幽的特色。风景旅游区占国土面积208%,属旅游资源大市,拥有寨寮溪等七大风景胜区。省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和观音寺石塔列入全国、省级文保单位。 6、永嘉县: 永嘉县隶属于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总面积26741平方千米。2007年末总人口9133万人。“永嘉”作为县名始自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和灿烂文化。从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过604位进士。两宋时期,曾经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2001,我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永嘉昆剧作为昆曲中的重要代表,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楠溪江名人履迹

  三河镇,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与舒城、庐江县相邻,有2500多年历史,为肥西经济重镇。全镇72平方公里,73万人口,其中镇区471平方公里,4万人口。全镇辖7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以旅游业为中心,以工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点”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举措,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示范镇,省环境优美镇、卫生镇,合肥市“十强”镇等。

  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镶嵌在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有“装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

  三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战击败清军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当时的大本营、古城墙、古炮台等遗迹。李鸿章家粮仓、杨振宁客居地等保存完好;还有宋太祖寄宿地“二龙街”庐剧“小辞店”等传说。

  交通:

  三河距合肥35公里,距巢湖7公里,离合九铁路舒城站7公里,距沪

  蓉高速公路吴岗入口处2公里。位于合肥到黄山、九华山黄金旅游线上。

  1合肥汽车站乘合肥——三河旅游专线车来达三河

  2明光路长途汽车站,直接上车买票,经过南门换乘中心

  景点介绍:

  1天然亭:

  位于三河古镇西街入口处,因以前在对面的小南河天然桥旁边有座茶楼,叫做天然楼,后来因为洪水原因不复存在,因此在此建造这座亭子,命名为天然亭,又叫做半亭,这上面的石碑上,雕刻着“十大舍不得”,表达了三河的繁华盛世。

  2刘同兴隆庄:

  位于三河镇古西街,又叫做“刘记布庄”、“刘记米铺”。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家。他是姓刘的人开的庄子,中间的“同兴隆”是这个庄子的商号。庄子的主人刘锦堂(1879—1941)曾任三河商会副会长,兄弟五人。其中刘锦堂与二哥刘锦臣就居住在“刘同兴隆庄”。

  整座刘同兴隆庄为五进八厢三十二间房屋。临街是一幢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后三进都是平房。第三进是敞厅,用于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是居住宿舍,建筑面积约有700平方米。当时这里门厅若市,车水马龙,刘同兴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阴山,南至南京、上海,无比兴隆。刘同兴隆庄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和大米。大米的日运销量可达五百多吨,年收入数万银元。那时候的“同兴隆”真是无比兴隆,是古镇最有名气的商家之一。

  刘同兴隆庄房屋结构具皖中徽派建筑特色,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与皖中地方建筑相结合,自成建筑体系,每两进房屋之间都留下天井,自成独特排水体系。同时,也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商理念。

  3翠竹亭:

  位于古西街合众巷出口处,旁边就是风光秀丽、贯穿全镇的三河小南河。此亭掩映在一片翠竹林之中,亭柱酷似竹子,亭子颜色是一片翠绿色,取名竹亭,有节节高升之寓意。旁边有游船码头,泛舟小南河,别有一番幽情。

  4冶霞亭

  位于三河中街小南河畔。在抗战时期,三河相对安宁,芜湖、南京等许多有钱人为躲避战乱,齐集三河,人口一度多达七八万之众,所以当时三河也被称为“小南京”、“小上海”等,在解放初期三河还一度设市,称为三河市。冶霞亭全部用大理石做成的,亭子取名“陶冶情操、沐浴晚霞”的意思,外形颇似一个清朝的官帽。因为合肥出了个非常有名的清官——包拯,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大清官。这个栏杆上雕刻的是荷花,其寓意就在于警示人们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5古鹊亭

  位于三河三县桥头东侧。三河古称“鹊渚”、“鹊岸”。曾经是巢湖上的岛,是鸟鹊栖息的地方,后巢湖下陷,随成陆地。此亭处是鸟鹊经常栖息的地方,很多鸟鹊在此聚会,是故此亭被叫做古鹊亭,现在也是游人和居民经常休息的地方,在这里,鸟鹊和人和谐相处,互不惊扰。

  6杨振宁旧居

  位于三河的古南街上,与正在修建的万年禅寺和万年街相邻,前身是原来的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明清风格宅院,共有五进房屋和一个庭院。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1945年赴美留学;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入美国籍,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振宁教授的母亲是三河人,1937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杨振宁曾于此客居求学。该旧居共五进房屋,前两进房子是展览厅,展示的是关于杨振宁教授的和文学资料展览。第三进房为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大约在此住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第四、五进是以声、光、电的形式来展示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

  7鹊渚廊桥(4副)

  鹊渚廊桥位于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三河最古老的桥之一,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桥两头装有4根四方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有情人若从这座桥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

  这座桥原本是一座小木桥,如今我们将桥赋予了“遮阳、挡风、避雨、休憩”这些廊亭的功能后,也就称之为“廊桥”了。

  8万年台(4副)

  万年台是三河镇的中心点了,是一个古戏台,是在以前的旧址上重建的。这个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观看演出。如今,这个文化休闲广场上,拥有十二生肖和梅兰竹菊共十六个石鼓,还刻有三幅三河古民俗的迎亲图。三河原有两处万年台,除这以外,在南街还有一处,现在其旧建“万年禅寺”,大家可以看到在台面的两边有两个大柱子,而这个柱子象征着佛教生生不息。在万年台,每逢节假日及周末,都会在这里举行地方戏剧—庐剧的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观看,热闹非凡。

  9鹤庐

  位于三河古南街,是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故居。刘秉璋是三河人,他是李鸿章手下的御用红人,曾经率兵击退法军,大败捻军,先后做过江西巡抚、浙江巡抚和四川总督,是淮军的著名将领。他曾经在三河有上百处宅院,而此处是后来唯一一个保留下来并重新修葺过的。此展览厅主要展示的是他生平的事迹以及一些当时留下的武器设备,图文资料等。此宅取名叫“鹤庐”,有一种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的味道。

  10城隍庙

  位于三河古南街,对面就是万年禅寺,旁边是二龙桥。在这里曾有一个禁烟禁赌碑,正好可以说明庙的年代,立于同治十二年,距今最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三河目前保存的比较完好的一块古碑。从中可以看出三河历史上的隶属关系。门前刻着一幅对联:

  上联:为善应倡,设惑未倡,前人余殃,殃过必倡;

  下联:为恶应灭,设惑未灭,前人余德.德尽自灭

  据说是庐江县的一个叫孙维琪的秀才写的,也就是劝人行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意思。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兼容的寺庙,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地藏殿,供奉着地藏菩萨。地藏原名金乔觉,据说是朝鲜国的一位王子,曾发过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一直人们称他为地藏菩萨.

  两边分立的分别是他的两位弟子:阂公和道明。四周是四大天王塑像中国民间称他们为四大金刚.据佛教传说,世界中心有座须弥山,山有四峰,各护一方天,由四大天王镇守.按南、东北、西方向依次为:手幸宝剑的叫北方多闻天王;似在弹奏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手绕黄龙的为西方广目天王;拿着伞的是南方增长天王。

  四大天王手下有三十二天将,即每人手下有八位天将,各守一方天,天分九层,正好是三十六之数四大天王各执一法器以剑的锋利、琵琶须调音、伞寓意司雨,龙身有娇要顺着去抚摸,取其谐音,象征风调雨顺,这样就以能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后面还有一进供奉着城院老爷以前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都有城院,保佑这一方城池百姓平安。

  11万年禅寺

  位于三河古南街,最早建于宋代。万年禅寺由法华寺、松林寺演变而来,后毁于动乱。遗址座北朝南,小南河经此弯曲环抱寺院。传说万年禅寺的香火当年十分旺盛,十里八乡的人都到此来烧香拜佛,而且是有求必应。目前,此景点由九华山天台禅寺恢复建设,拟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祖师殿、观音堂、方丈室、斋堂、居士客房、塔等寺院,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

  12桃花岛(大小石亭和岛3副)

  桃花岛在杭埠河和丰乐河交汇处,是三河的一座美丽的世外桃源。传说此桃花岛就是当年黄蓉的父亲东邪黄药师修炼神功的地方,黄药师就是这桃花岛的岛主。桃花岛呈三角形,占地300亩,其中水面70亩,水潭四周堤上建有桃园、葡园。桃花岛种有9999颗桃树,三、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岸上花朵红艳,水里花影摇曳,是仙境一般的景色。这里一年四季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旅游踏青的绝佳好去处。桃花岛是当年丐帮帮主黄蓉生长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她的足迹和美丽故事。如今的桃花岛也是91年洪水的决口处,上面还有三河人民万众一心建造的军民坝。此外,在这个美丽的桃花岛上,还有了两座石亭,一个叫黄蓉亭,另一个叫白狐亭。

  13仙姑楼

  公元一八九八年,由施道生、彭钟乔、王良志三人合伙投资食品工业“中和祥”正式创立。原地为“泾县会馆”旧址,迄今已逾百年。施道生为人敦厚,乐施好善,且笃志诚信,佛界中的“好人善报”因果,常年香火伺奉,全家顶礼膜拜。三河百货业巨贾"金聚丰"的当家人与施道生情投意合,受其影响,集众家商号,募得大宗款项,全新建造“仙姑楼”、塑金身、设香案、燃明烛、敬贡糕、早晚上香、晨昏叩首。金竹斋先生家财万贯,其年四十有七,膝下虽有六子。,但因无女,心中梗结,时年中秋之夜,率妻室家人等,净手素服,焚香跪拜,求赐一女,时逢巧运,天道酬诚,次年(1903年),其妻果生一女,取名“七姑”。

  从此,仙姑楼蜚声鹤起,舒、桐、庐三县及六安、合肥、芜湖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来三河镇求仙姑、祈祷福寿祥和。《中和祥》得此殊荣,生意愈加红火,其市场份额一度占据皖中、巢湖、长江流域的众多名镇。现今的《仙姑楼》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民国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犹存。

  14大捷门

  大捷门位于三河英王路上,为4道边门的牌坊,经名匠精雕细作而成,是进入古镇风景区的大门。1858年,太平军全歼湘军悍将李续宾精锐部队6000余人,取得举世闻名的“三河大捷”,大捷门因此而建成,纪念这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牌楼的主要作用是大门标志和表彰功德的功能,一般来说,柱子上加屋顶的称牌楼,否则称牌坊。

  15大南门

  位于三河三县桥旁。三河是个古城,原本有五个城门:朝阳门、晚霞门、大南门、小南门和小北门,这大南门就是其中的一个城门。此门为4道边门的牌坊,经名匠精雕细作而成,上面可有“大南门”三字,其是在原址上新建的。

  16孙立人旧居

  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的故居。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17董寅初旧居

  董寅初,安微合肥三河人,中学时代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他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实业管理。 1938年,董寅初于交大毕业分配去香港邮政汇金局,兼任《申报》翻译、编辑。1939年8月,他应印尼雅加达《无声日报》邀请任编辑。1940年后,他办了《朝报》,任经理兼总编辑,同爱国华侨陈嘉庚办的《南洋商报》等一起,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在华侨救亡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印尼,他被捕入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始恢复自由,为促进华侨社会的团结,共同建立了中华侨团总会,并担任常委、总干事兼治安委员会主任,积极保护华侨安全。 1947年董寅初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上海侨联副主席、主席。1980年12月,他被选为当时在上海新建的致公党市委主委,1983年,他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并担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86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兼外事联络委员。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

  现整理一新的董寅初旧居坐落在三河镇西街,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展出的内容分为十个方面:家族史、青少年时期、求学阶段、流亡海外、海外抗日、报效祖国、开发浦东、招商引资、参政议政、社会活动。

  18孙仲德纪念馆

  孙仲德原名孙家骥,化名余凯章,出生于原合肥县三河镇东旺汗。原新四军高级将领,解放合肥第一人,原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1920年考入河北保定随营学校,后来在旧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在此期间,目睹军阀混战,深为国家民族前途担忧,毅然脱离了旧军队回到家乡;1930年秋,孙仲德来到森园酱坊当学徒,在此期间,经其表弟颜文斗引导参加了革命。这是布展后的森园酱坊,是两层阁楼,一层为孙仲德生平事迹展览厅,二层为三河民间艺术家胡益民先生的剪纸艺术展。

  19古街巷

  古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一起,构成了皖中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古镇核心保护群”,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三河古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码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至三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为清明时期建筑。三河有古西街、古南街西街等数十条古街巷。古西街曾是三河历史上一度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全街长500多米。青石铺就的道路,青砖小瓦的民居,飞檐高翘的防火墙,整齐划一的油漆门板。会让我们的回忆会穿越时空,仿佛来到明清乃至更久远的朝代——。三河古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这里曾经是店铺林立富贵地花团锦簇温柔乡。丰乐河、杭埠河通过小南河黄金水道,将千里百地的山货、水货、瓷货、窑货、稻米、丝绸、竹木等等源源不绝地运达三河。再辐射十里八乡,万户千家。水乡古镇不愧是“皖中商品走廊”,这条街上颇有名气的商家就有“天然楼”、“吴恒兴”、“凌宝泰”、“同兴隆”、“大德昌”等近十家。当然,三河古街巷十分有名,例如,孙立人就出生于三河南街八扇巷,杨振宁博士就是从一人巷走出来的一位科学巨匠。

  20英王府

  三河有着2500年的历史了,在《左传》中就有过记载.在近代史上有一次比较著名的战役一——三河大捷。英王府,就是太平天国时的英王陈玉成的指挥部所在地上。

  21小辞店

  三河是安徽省地方剧种—庐剧(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素有“庐剧之乡”的美誉。庐剧,旧称“倒七戏”,合肥周边也有人称“小倒戏”,是我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逐渐由古镇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22南街雅湄春茶楼

  雅湄春茶楼休闲中心位于千年古镇三河的小南河畔,与花戏楼隔河相望,距世界名人杨振宁旧居约80米,距万年禅寺约200米,介于鹊渚桥与二龙桥之间,实属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一楼营业面积约2407平方米,二楼营业面积约170平方米,是多功能经营的最佳休闲场所。

  23李府粮仓

  位于三河古西街入口西侧,是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此置办的粮仓。清朝光绪年间,三河商业文化的繁荣,被一批在近代史上功勋卓著的淮军将领推上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总督、大臣在此置办房产、钱庄,留有粮仓。两广总督张树声、四川总督刘秉章、广西巡抚潘鼎新均在三河建有房产;湖南总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在三河建有当铺;另有记名提督、总兵5、6人在三河建有房产;这么多督、抚、镇台建宅三河,足见三河当时的吸引力之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家族在三河建钱庄、粮仓,而此处就是其遗址所在。

  24三县桥

  三河地处原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此桥因“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而得名,是三河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桥。

  25望月桥

  现在在大家眼前的这条河就是贯穿于全镇的黄金水带——小南河。小南河全长2900米,单单架于河上的桥就有七座,而每一座桥都有它美丽的故事。这座桥是望月桥,拱形踏步式风景桥,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而在桥的旁边我们看到的这座七层楼阁就是“望月阁”,她与望月桥相互辉映衬托,阁高34米。登阁鸟瞰古镇风貌,可感受历史的沦桑。而且还可以远眺巢湖(三河距离巢湖西岸仅七公里)。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座桥哟,据说每到十五月圆之夜你只在站在这座桥上对着月亮许愿,你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的,不信你可以试试啊!

  26望月阁

  望月阁位于风景秀丽的小南河畔,高37米,为7层古塔,旁边相邻的是望月桥。游人经望月桥,登上望月阁,凭栏鸟瞰,古镇美景尽收眼底,感受水乡的灵气,古镇的沧桑,阁楼、碧水、古民居,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风景图,置身其中,眼界开阔,心情豁然开朗。望月阁第一至四层为美食城,五至六层为展览厅,展示的是91年三河洪水的一些。第七层为观望台。登高望远,可以一览三河古镇绝妙风光。

  27古城墙

  位于三河古东街,为太平军将领蓝成春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秋天率军士修建,现存两段,一段位于东街朝阳门,一段位于三河中学初中分部教学楼后的奠基处。

  28南街临水走廊

  位于南街茶楼旁边,是一段临水游廊,岩壁上有三河大捷的雕塑和小辞店的场景画面。画面取材于小辞店的故事,共有是十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离家出走、古镇全景、投宿住店、两情相约、相诉衷肠、心心相印、誓结同心、人言可畏、难舍难分、长亭送别。另外,还有游船码头及二十四孝灯笼图。

  29天然桥

  位于三河西街三杭路上,是肥西连接舒城的一条重要桥梁。因为桥北曾有座茶楼名叫“天然楼”而得名。天然楼是三河镇一个十分出名的古茶楼,可惜毁于91大水,已不复存在。

  30仙归侨

  坐落在古西街的入口处,是一座石桥,叫做“仙归桥”,素有“仙人归来”之意,因为三河是历史文化名镇,在海外和全国各地工作的人很多,这座桥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这些游子的眷恋之情。这座桥下的河流是三河的古护城河,与小南河相通。

  31国公桥

  位于东街小南河上,是一座古桥。传说是一位古代国公修建的。国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位置仅在郡王之下、侯爷之上。我们中国在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这五个朝代设有这种爵位。

  32济公桥

  位于三河古西街小南河上,因其上有两个亭子状的架子,又称为双亭桥。始建与20实际40年代。1944年,国民党第六军军长张济公路过三河,探望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家属。张济公将此桥正在修建,便捐款资助。桥建成后,当地绅士便将此桥取名济公桥。

  33无蚊桥

  又名小南桥,戴氏桥,是一位姓戴的寡妇修建的。据说宋朝末年,有一位金口玉言的罗士先生来到三河,为了感谢戴氏的款待,便想为戴氏做一点事情。戴氏说:“没有什么要做的,就是这桥上的蚊子太多。”罗士先生说:“我帮你搧蚊子,我一扇子把这里的蚊子扇到八国九州去。”于是,罗士先生用扇子轻轻一扇,扇走了蚊子,戴氏桥上从此就没有蚊子了。于是,这座小桥就起名无蚊桥。

  34古娱坊

  位于三河古南街,又称民俗馆。三河自古为商贸重镇,南来北往旅客均在此停脚休憩,因此,近代史上三河的民间娱乐活动异常繁荣昌盛;现在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古代人们的休闲方式,同时增添现代游客游玩的好去处,古镇风景区搜集整理了古代的一批娱乐器具,恢复建设了三河的古娱妨,再这里游客既可以更全面理解我们的过去,也可一展自己的实力与风采,为自己的游程增添别一样的情趣。古娱坊分两层,一楼为娱乐场,二楼为展览厅。

  35一人巷

  位于三河古南街杨振宁旧居北侧,是一条仅能容下一人通过的幽深巷子,全长80余米。两边高高的马头墙使得小巷更加幽深。这条巷子因为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博士而闻名于世。

  36天然楼

  天然楼位于西街,今三杭路以北,小月埂路口,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吊脚楼,有三分之一靠打入小南河坎的木柱撑,木件构架,木板地面,窗含南河之水,别有一番情趣。旧时三河民谣“十大舍和得”之九便是“舍不得天然楼油炸烧卖”。

侨务系统年终工作总结开头结尾模板范文 年,全市侨务系统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充分发挥侨务优势,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发挥侨务优势,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得到新提高。一是搭建平台招才引智。参与承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积极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邀请、联系、考察等服务工作,国侨办副主任任启亮参加活动开幕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务院侨办“海外人才中国创业示范基地”。张家港、常熟、昆山市精心组织“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张家港市侨办积极承办“相聚长三角”考察活动,受到省侨办领导的赞扬。昆山市侨办主动承办第二届“创业中华创新江苏”和“第五届中国侨商论坛”活动,得到昆山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全市侨办系统牵线搭桥引进合同外资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促成签订合作项目460个,集聚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次。二是主动跟进开展服务。邀请市政协副主席谢鸣为侨商讲解当前经济形势和应对策略,增强侨企发展信心。建立苏州市侨商会微信群,实时为侨企提供服务。陪同侨商赴秦皇岛、承德、锦州、连云港等地投资考察,会同市公安局协商办理在苏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境外驾照更换事宜,协助国家“”人才景建平团队、许兆然团队成功申报入选“国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联合承办市第五届外商投资企业运动会。太仓市侨办开展海外博士眷属大走访活动;吴江区侨办开展“人才服务月”活动。三是助推侨企转型升级。深入侨企调研,撰写《加快推进苏州侨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国侨办经科司司长庄荣文、省侨办原主任钱兴荣专程来苏调研侨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情况。指导苏州市侨商会换届改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向群到会祝贺。副市长徐明带队走访太仓侨企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发展情况,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联合苏高新财富广场举办“苏州欧盟国际合作交流恳谈会”,为侨企投资发展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会同滨海国际苏州股权交易所举办“融创汇”部分项目路演活动,为侨企搭建融资平台。吴中区外侨办开展“助侨、亲商、促转型”活动,为20家企业48人次申请办理了APEC商务卡。

(二)注重联谊引导,涵养侨务资源的领域有了新拓展。一是请进来联谊。热情接待文化中国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高级研修班、华侨华人回国创业研习班、意大利米兰博士沙龙考察团、丹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美国唐仲英基金会董事长唐仲英、吴江北美创业联谊会名誉会长唐南珊、香港金轮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钦贤、旅美科协华盛顿分会会长宋云明、澳州苏州同乡会会长丁兆璋、丁兆庆等侨团侨领,加强联谊增进感情。积极邀请侨商出席苏州市政协会议、市政府国庆招待会和侨界中秋联欢会等重大活动,畅通市领导与侨商的沟通渠道。年共接待海外华侨华人2150人次,进一步涵养了资源。二是走出去联谊。组织苏州市侨务经科考察团,赴芬兰和丹麦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活动,跟踪服务芬兰国家科技中心与高新区生态项目合作,建立苏州市海外华侨华人联络处3个,走访和约见芬兰国家科技中心(VTT)生态绿色节能环保和能源部部长MARKKU VIRTANET,芬兰华商会副会长朱绮华等,与70多名华侨华人进行了交流联谊。欧华时报网和《星岛日报》等海外华文主流媒体分别给予了报道。三是运用信息化联谊。运用MSN、SKYPE、微信、易信等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与海外侨胞的“零距离”沟通。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及时向海外侨团和侨胞发去贺信、贺卡和电子邮件。充实完善分地域、分行业、分类别的侨情信息库和侨情数字地图,新录国家“”人才信息4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专业人士信息506人。工业园区侨办充实完善了区域侨情数据;相城区侨办建立了新华侨华人基础台帐;常熟市侨办建立了侨企数据库;张家港市侨办依托市内部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了侨务信息管理系统;太仓市侨办开发了海外侨情综合管理系统。

(三)着力改善民生,侨界和谐发展的局面获得新巩固。一是注重精神关爱。举办年苏州市“暖侨聚力”新年联谊会,市长周乃翔、省侨办副主任徐开信等领导出席联谊会,进一步凝聚了侨心。组织归侨侨眷赴张家港永联村、暨阳湖公园参观,举办老归侨插花讲座,为老归侨集体过生日,协助港胞徐昕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丰富归侨侨眷精神文化生活。姑苏区侨办建立并完善《姑苏区归侨服务需求工作档案》,及时为归侨提供个性化服务。沧浪街道“侨之苑”乐龄会所成为全国“暖侨敬老”试点单位。吴中区木渎镇成为全国“侨爱新村”文化建设示范点。认真处理涉侨来信来访,接待处理信访346人(次)、共320件,结案314件。大力开展困难归侨和重点侨眷帮扶活动,全市共走访慰问归侨侨眷456人次,发放困难补助392万元。二是打造社区品牌。深入开展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倾情打造“侨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