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喜赛龙舟、龙舟竞渡 、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粽叶飘香、艾叶菖蒲家家插艾、快乐端午、喝雄黄酒、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成语解析:1、五月端阳[ wǔ yuè duān yáng ]即端午节。2、屈志从俗[ q
喜赛龙舟、龙舟竞渡 、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粽叶飘香、艾叶菖蒲
家家插艾、快乐端午、喝雄黄酒、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成语解析:
1、五月端阳[ wǔ yuè duān yáng ]
即端午节。
2、屈志从俗[ qū zhì cóng sú ]
1)、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
2)、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习惯
3、食古不化[ shí gǔ bù huà ]
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端午节吃粽子,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而没有改变。谜底顿读为“食/古不化”
4、风雨端阳[fēng yǔ duān yáng]
指端午节出现大风大雨。
5、粽叶飘香[zòng yè piāo xiāng]
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
扩展资料: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喜赛龙舟、龙舟竞渡 、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
江米粽子,纪念屈原,食古不化 粽子飘香 、风雨端阳、人声鼎沸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意思:坐一条船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也作“同舟而济”。
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
四字吉祥语有:
1、好事连连、寿与天齐、开门大吉。
2、生意兴隆、百年好合、寿与天齐。
3、蒸蒸日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4、年年有鱼、生意兴隆、家肥屋润。
5、彩蝶翩翩、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6、开开心心、生活幸福、学习进步。
7、工作顺利、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8、球类拔萃、庄敬自强、母仪典范。
9、便民利国、欣欣向荣、医学渊博。
10、博施济众、造福患者、功同良相。
11、妙手回春、仁术济众、名冠群伦。
12、懋绩长留、荣休之喜、高第莺迁。
13、华厦开新、堂构增辉、金玉满堂。
14、良禽择木、嘉惠工商、胜胜小屋。
15、誓约同心、良师益友、龙马精神。
16、姻缘相配、誓约同心、花开富贵。
17、龙马精神、百年好合、身体健康。
18、幸福如意、心想事成、如意吉祥、万事胜意。
19、新春快乐、年年有余、蒸蒸日上、身体健康。
20、出入平安、龙马精神、春风得意、阖家安康。
21、财源广进、恭喜新禧、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22、陶未媲美、富国利民、骏业肇兴、大展鸿图、招财进宝。
23、多财善贾、胜胜小屋、大业千秋、大展经纶、骏业日新。
24、源远流长、嘉惠工商、万商云集、开张骏业、骏业宏开。
25、同业楷模、良禽择木、德必有邻、乔木莺声、美仑美奂。
1、才过屈宋,汉语成语,拼音是cáiguòqūsòng,意思是比喻文才极高。
出自: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释义: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2、衙官屈宋,汉语成语,拼音是yáguānqūsòng,意思是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自《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释义:我老杜的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打下手;我老杜的字,王羲之都得北面称臣。
3、骚人墨客,汉语成语,拼音是sāorénmòkè,意思是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自: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释义: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4、同舟共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ngzhōugòngjì,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可以形容端午节划龙舟。
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释义: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5、逆水行舟,汉语成语,拼音是nìshuǐxíngzhōu,意思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可以形容端午节划龙舟。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释义:即使眼下还有一点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但也只能拉纤了。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