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 武术 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打的由来与发展。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资料的获得,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 武术 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打的由来与发展。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资料的获得,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搏、擒拿等动作“手擒猛兽”。(包括:鸡、鸭、牛、羊等)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斗的技术不断。西汉时期的储具圆雕(格斗)就生动地层现了徒手搏的场景。考古化石表明,当时猛兽极多,特别是剑齿虎,十分凶猛。在云南的沧源原始岩画上就有一人与野兽搏斗的描绘,画面上有两人双臂展开与兽搏斗,另有一人两手各持短棒似赴援者。《毛记》说:“暴虎,空手以搏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为了生存和获取食物,除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外,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徒手技能与大自然斗争。有时人与人之间为了获取生产资料也要进行搏斗,而人与人的搏斗为武术徒手搏击的萌生奠定了基础。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部落时,发生大规模战争之前,原始先民之间便为争夺头领地位和领地而迸行争斗了。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由于物质利欲,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使用武力就成为他们掠夺财富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在这些战争中,除器械的拼杀之外,徒手搏击也不可避免。掌握一定的搏击实战技能和 经验 就成为当时人们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武术徒手搏击的萌芽。
到了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作为具有独立形态的武术徒手搏击,即“手搏”形成了,并成为当时奴隶主欣赏的一项活动。据《殷本纪》记载:“帝纣……材力过人,手擒猛兽。”可见这种“搏兽”已非生产技能,而是服务于奴隶主、贵族狩猎活动的搏斗技能。《礼记•王制》记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赢股肱,决射御”表明当时已经有了用“执技论力”,“臝股肱”来决定胜的相搏之技。《释名》称:“相搏将谓广搏以击之也。然举手去要,终在扑也。”《谷梁传》记载:周朝有两个高手叫秦廑文与梁纥(孔子之父)“以力相高”。这表明武术徒手搏击在周代时已发展到一定旳水平。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近于比赛形式的“春秋角试”,每年以此来选拔士卒。《管子七法》记载,“春秋角试,……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相搏取胜。《左传•成公十六年》述:“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所轼。”《荀子富国》说:“是犹鸟获与焦绕搏也。“《国语》记载了赵简子所说牛谈有力,就把他请来与其臣少室周比赛,结果少室周败给了牛谈。上述资料反映当时手搏已经作为专门的搏击技能存在了。
除了技术外,战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在《荀子•议兵篇》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岂手臂不救也。”从中可看出徒 手相 搏,已有惊上取下、 佯攻巧打的战术运用。《庄子•人间世》说:“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可见战术在搏击实战中有了一定的运用。到了秦汉三国时期,相搏分化为“角抵”和“手搏”,“角抵”以摔为主,“手搏”以打为主,同时也兼有摔。《汉书艺文志》中收录的《手搏》大篇虽己失传,但在残简中有“相错蓄”则是两人分离后空拳而斗的样子,这是最早在相搏运动中使用“散手”一词。这说明角抵和手搏已相互分离,并丰富了武术徒手搏击的内容。
在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中出土的一件木篦上有描绘这一时期手搏的彩色漆画。画面上有三个男子,均上身赤膊,下着短裤,腰间束带,足穿翘头鞋。右边两人正在进行“手搏”比赛,左边一人,双手前伸,为比赛裁判。台的上部还有一帷幕飘带,表示这种比赛在台上进行。整个比赛画面热烈紧张,参加“手搏”的双方,一方横击另一方头部,另一方闪躲后弓步冲拳还击对方头部。此时的角抵,主要是两两相敌的角力,即颜师古所说:“抵者,当也。”这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技艺的较量。角抵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激烈的对抗赛,使观赏者精神振奋,回味无穷。
汉初,刘邦曾一度罢废角抵,但却没能完全禁止,到了汉武帝时,反而大力提倡。如《汉武 故事 》载:“未央庭中设角抵戏,角抵者六国所造也,秦并天下,兼而增广之,汉兴虽罢,然犹不都绝,至上(五帝)复采用之,并四夷之乐,杂以奇幻,有若鬼神。角抵者使角力相抵触者也。”武帝特别嗜好此戏,《汉书》中就有“五帝作巴渝、都卢、海中、砀极、曼衍、鱼龙、观角抵之戏”的说法。不仅宫廷如此,民间也相当流行角抵活动。《汉书•本纪》载:“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元封六年夏,京师民众观角抵于林平乐馆。”可见民间对角抵的喜爱程度。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收藏 的一幅汉墓铜牌上,也刻有角抵纹饰的画。两人赤脚,互相用一手扳腿,一手抱腰,相抱相摔,十分生动逼真。
西汉时“角抵”指“戏”,汉以后“角抵”一词便与“角力”一词混用了,这个过程又出现了“手搏”。关于“手搏”在汉画汉砖中多有体现。如四川新都出土的汉画砖“手搏图”中,就生动展示两人手搏对峙的姿态,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墓室北壁画中有两个大胡子壮士,赤身,着短裤,留长发,足蹬翘头靴,两人在相较相搏。
总体讲,秦汉时期是“角抵”“手搏”的发展时期,秦以角抵为雅言,突出摔的 方法 ;汉以手搏为技术,其基本特征是徒手搏击,终在扑,或倒或伤或死,二者有一定的区别。
隋唐时期是角抵、手搏盛行的时期。隋唐五代时,手搏角抵倍受重视,比赛几乎形成制度。社会繁荣使手搏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武举制,更促进武术向精练化、规范化发展。《隋书》记载了当时比赛的热闹场景,在大业六年,来自各地高手云集在端门街各献“天下奇技”,一比就是几天,甚至“终月而罢”。宋元时期是角力、手搏的盛行时期,宋时手搏作为强身、活动手足的重要手段在民间广为流传。《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中曰:“二人拳手撕打,四下人都观看,一肘二拳三翻四合,打倒分际,众人齐喊一声,一个汉子在血泺里卧地。”可见宋时手搏已“拳”“肘”“脚”兼用。并出现了比赛的规则:不准“揪住短儿”“按起裤儿”,可以“按直拳、使横拳”“使脚剪”。上述资料表明宋时手搏已有一定的规范程度。
到了元代,宫廷曾先后10次下禁令,严禁民间持有兵器习武,尽管手搏受限,仍练习不止。《元史》中同样也有关于“手搏”的记载。
明代是中国古代武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此时手搏多称为“白打”或“搏击”。比赛称之为打擂台,赛前先设擂主,由檑主安排好高手准备应战;赛前双方先要立好生死文书,否则不准上台比武。清朝前期,伴随着农民运动及秘密结社组织的发屐,出现了不少练武的“社”“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门派及理论,创新出许多的武术套路,而且有多种的练功方式,人们开始重视武术的健身、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作用。此时女子练习散手也较为盛行,清采蘅于(虫鸣漫录)记载:“楚南有兄弟两人,请来拳师学艺,其妹在楼上看,……哥哥被拳师打倒,于是妹与拳师斗,交手后,妹飞起一脚,踢中拳师要害……”
民国初期,受西洋 文化 的影响,武术已趋向现代体育。河北武术大师霍元甲在上海创立了“精武 体操 学校”,后改为“精武会”。河北马良创编并推广了中华新武术,中央国术馆也相继成立,并于1928年10月由国民政府中央国术馆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这次徒手比赛不分级别、不分流派、不带护具;不准攻击眼、喉、档部,三局两胜,采取双败淘汰制。开始了近代武术搏击(散手)即散打比赛的新纪元。到了1933年举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就有了护具规定和要求,比赛以性别分组,按体重分级,没有时间限制,将对方击倒为胜一局, 三局两胜。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被式被列为推广项目,随后在研究发展重点上,先将武术套路运动形式进行推广,作为竞赛表演的重点。但散打运动在民间仍广泛流传。
为了使武术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检验,1979年3月首先在浙江体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项目的试点训练;同年5月,在南京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上 越单位进行公开表演;同年10月,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又进行了公开表演。1980年5月,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表演的省市越采越多。同年10月,国家体委调集有关人员,开始制定散打比赛规则(意见稿)。1981年在沈阳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北京体院与武汉体院进行一次公开表演比赛。1982年,国家体委又调集有关人员制定了《武术散手(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并按这一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十单位武术散打邀请赛。自此,武术散打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项目(散打)表演赛。不断 总结 经验,并在1987年采用了设台的办法,确定了以擂台为民族特色的竞赛形式。1988年,在由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国际武术节上首次举办了国际武术邀请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近60名运动员进行了角逐,这标志着武术散打已经走向现代体育竞技的舞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散打”与“散手”一词相混用的现象,经过反复讨论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1979-1988年这十年的实验总结研究,散打项目竞赛训练裁判规则日趋完善。1989年,国家体委将武术散打确定为国家正式竞赛项目,同年10月在江西宜春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1990年正式出版了《武术散手(散打)竞赛规则》,同年批准了14名武英级运动员和第一批国家级武术散打裁判员,同时比赛的评分也采用了电子记分器,标志着散打从表演进入了正规化的武术散打比赛时代,这为散打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历程。1991年,全国武术散打比赛分为上半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和下半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个人赛)。1993年,在第7届全国运动会上,散打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团体金牌1块;1997年的第8届全国运动会上,散打顼目金牌增加到3块。各省市及行业体协先后成立了散打专业队和集训队,并在国家体委直属六大体院开设武术散打专业,各地方武术馆、体育学校习练散打的学员层出不穷,散打运动在群众中已有广泛、深厚的基础。1998年,散打比赛被列为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2届亚洲运动会竞赛项目。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举办了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全国各体协及省市专业运动队纷纷报名参加。散打王比赛奖金丰厚,赛事宣传、组织具有现代水平。主办者在比赛护具和比赛规则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散打比赛护具改为点护式。即取消原来的护胸、护腿、护头,比赛时运动员只穿护裆,戴护齿、拳套。并且在原来散打檑台的基础上设立了围绳,缩小了比赛场地,将比赛时间改为五局,这大大增加了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散打王比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武术散打已向职业化道路迈进。
2003年,由国际武术联合会组织,在中国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比赛共设11个级别,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选派优秀的运动员参赛。我国选派8名选手参加比赛共获得6块金牌。世界杯散打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向国际体坛的全面进军,中国武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高于体育。”
散打的主要特点
体育性
散手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散手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徒手搏击形式截然不同,有人甚至认为散手不是武术,而只是“ 拳击 加腿击”。因为民间流行的武术搏击,一般都认为是防身自卫,一招致敌;或者象**、电视、武打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出神人化,风雨不透。这是武术在许多形式上给人以神化夸张的错觉而造成的误解。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不能让散手在狭窄的拼杀中去生存,应把武术之精华溶人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不仅能自卫还能强身,这样才能有广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于是,原国家体委武术院经过试验、论证后,认为散手的技法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提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从传统武术徒手搏击术中取舍动作,使散手成为体育,即寓技击术于体育之中。
由于决策正确、方法得当,散手运动才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推广,从现在的散手运动形式来看,散手与 其它 运动项目基本相同,属于体育,但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绝招妙计。散手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
对抗性
散手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手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民族性
武术散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散手不同于拳击,也不同于 跆拳道 ,更不同于用头顶、肘撞、膝击的 泰拳 和不能用脚,只能用掉、拌、擒方法的 柔道 等项目;由于散手设擂比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揽绳的自由搏击,也不同于日本的空手道、相扑、踢拳道、格斗术,以及法国的忍拳等。武术散手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为“过去形式”、“历史形式”或“传统形式”。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散打的注意事项
1如何压腿。压腿是训练课中不可缺少的首要环节,初学者必须先过这关,就是成名的运动员也必须天天压腿。压腿不可操之过急,初学者千万别为了动作潇洒、飘逸去力求速成。压腿本是很安全的训练项目,不应该受伤。朋友们如果因压腿导致韧带拉伤,主要原因是没有循序渐进,不顾疼痛而强行用力。为了防止受伤,我根强调的是压腿的方法要正确,如方法不正确则可能导致把腿压变形,从而影响今后技术动作的提高,若有专门的教练,可按照教练的安排支练习。在压腿过程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而应由轻到重,不能用力过猛,如果一下子用力过大,就容易把韧带拉伤,就不能进行正常训练。另外,在踢腿的过程中也不能用力过猛,应根据压腿的程度,慢慢向上踢。
2在技术动作训练中应注意加强薄弱环节部位义练习和放松肌肉。散打训练中腰部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但腰部又是一个关键发力轴点,不管哪项技术的发力都是腰部的带动,所以在准备活动和练习中,特别要注意腰部力量的练习,准备活动做好后,要以较轻的重量先做上一到两组,让各个部位都得到适应,以免受伤,然后再加重练习。在力量练习结束时为使肌肉松弛以免发僵,要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力而行如冲刺跑、快速空击或沙袋练习等,这样就能使练习的力量在快速的内容中发挥出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训练结束一应两人相互做肌肉按摩放松10分钟。
3在实战技术训练中,要注意反应练习和心理锻炼,在初次实战前, 我们要加强反应练习,反应有 一定的基础,然后再进行实战练习,在选择对手时应选一个与自已实力相当的对手,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信心,若选择的对手太强,第一次实战就被对手打得很重就对实战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样就对其以后的实战技术的提高与发挥有很大影响 。
散打的技术犯规
1、消极搂抱对方。
2、消极逃跑躲避对方攻击。
3、用手抓住围绳进攻对方或不正当地利用围绳或立柱。
4、处于不利状况时要求暂停。
5、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语言或有其他不服从裁判的行为。
6、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7、上场不戴或吐落护齿,有意松脱护具。
8、教练员及助手严重违反规则。
对犯规的处罚 措施 主要有三种:劝告、警告和取消比赛资格。技术犯规一般给予劝告,对手得1分。2、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侵人犯规,一般给予警告,对手得2分。运动员故意伤人或者虽然不是故意的犯规却使对方不能比赛时,就要被取消当场的比赛资格,并视情况给予禁赛处分。这种处分一般是比较谨慎的,场上裁判不能独立执行,只能由裁判长进行确定。有些武德比较差的运动员有时也会诈伤,实际上有时只是对方无意碰了一下,根本没有受伤,却装着巨痛无比的样子,只要场上裁判发现这种情况,不但骗不到分,而且还要被罚分。观众观看比赛时不妨留意,肯定能发现这种情况。
1 现代散打发展与繁荣
2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3 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的比较
4 武术的来源
5 自由搏击与散打的区别
这是最新的05版的,得分部分
第十九条 得分部位
头部 躯干 大腿
第二十条 禁击部位
后脑 颈部 裆部
第二十一条 禁用方法
(一) 用头、肘、膝和反关节动作进攻对方
(二) 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三) 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方
第二十二条 得分标准
(一) 得2分
1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
2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
3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十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
5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6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二) 得1分
1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1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3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4用主动倒地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分
5主动倒地三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
6 运动员被指定进攻8秒后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7受警告一次,对方得1分
(三)不得分
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2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3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4缠抱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第二十三条 犯规与罚则
(一)技术犯规
1消极搂抱对方
2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3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4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5上场不待或有意吐护齿、松脱护具
6运动员不遵守规定的竞赛礼节
(二)侵人犯规
1在口令“开始”前或者“停”后进攻对方
2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3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
(三)罚则
1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
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5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第二十四条 暂停比赛
(一)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二)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三)运动员受伤时
(四)运动员互相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五)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
(六)运动员举手要求暂停时
(七)裁判长纠正错误、漏判时
(八)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时
(九)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十)被指定进攻超过8秒仍不进攻时
第六章 胜负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五条 胜负评定
(一) 优势胜利
1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员长同意,裁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2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二)每局胜负评定
1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判定每局胜负。
2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3一局比赛中,一方下台两次,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4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时,按本局受精干,劝告少者,当天体重轻者顺序判定胜负,如上述三种情况仍相同,则为平局。
(三)每场胜负评定
] 1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2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乍伤,经医务监督确诊后,判犯规一方为该场胜方
4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义务监督检查后确认不能继续比赛者,为该场胜方。但不得参加以后的比赛。
5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局数相同,则依受警告,劝告少者的顺序决定胜负。如仍先同,则加赛一局,一次类推。
第二是六条 名次评定
(一)个人名次
1淘汰赛时,直接产生名次。
2循环赛时,积分多者名次列前,若两人或两人以上积分相同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词
1负局少者列前
2受警告少者列前
3受劝告少者列前
4体重轻者列前(以抽签体重为准)
上述四种情况仍然相同时,名次并列。
(二)团体名次
1名次分
(1) 各级别录取前八名时,分别按9、7、6、5、4、3、2、1的得分计算
(2) 各级别录取前六名时,分别按7、5、4、3、2、1的得分计算。
2积分相等时的处理办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体分数相等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1)按个人获得第一名多的队名列前;再如相等时,按个人获得第2名多的队伍名次列前,依次类推/
(2)受警告少的队名次列前。
(3)受劝告少的队名次列前。
以上集中情况仍相同时,名次并列
你说的“四”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我知道,日字冲拳是专打正中的。专业擂台比武,双方都有一定的水平。因此,选手的动作幅度往往较大,发力角度、攻击角度变化多端,攻击范围很广。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防不胜防。日字冲拳,速度倒是快,但是攻击范围很窄,能够打到的地方比较少,因此很容易防住。
我与散打、咏春都有对练的经历,感觉纯粹的咏春不适合比赛,只能用于日常防身,对付没什么武功底子的人。如果你要在比赛中使出日字冲拳,也不犯规,关键是,你这样打能不能讨到便宜?现代搏击的拳法主要脱胎于拳击,直钩摆组合。虽然理念简单,真要招架可不容易。因为你事先不知道对方打你什么部位,也不知道发力方向是什么,一旦遭遇连续打击,人的反应速度完全跟不上。咏春强调直拳,动作幅度小,发力角度单一,基本上都是往前方冲击,而且常常会连续攻击同一部位(或者附近部位)。这么单一的攻击,对有经验的对手,即便速度很快,也难以突破防御。
想要体会其中的感觉,最好自己试试。
说几个关键词网上能搜到
2011年中俄散打争霸赛 90公斤级 黄磊踢中对手裆部 对手武当 裁判没喊停 又一个高边 差点KO
2003中国散打王 柳海龙对郑玉松 柳海龙中招 倒地 看样很疼
2002年中国散打王 苑玉宝对乔小军 宝哥两次中招 两次到底 一次强读
1999年中国武术散打对美国拳击 最后一场 中国队员被老美膝撞 导致直接倒地 没起来 后来好像听说蛋蛋坏了一个
2008年中国功夫王 边茂富对黄磊 老边被黄磊多次击中裆部 有膝击有踢得 多次倒地 (黄磊——黄老邪)
2009年散打王 冷心对黄磊 黄磊膝击冷心蛋蛋 导致冷心战斗力下降 输了
还有好多,就是记不清是谁了,那天找找,看来铁档功也挺有市场潜力的



























跪求高人!.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