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大婚的时候,证婚词是怎么学的?

问答 0 22

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大婚的时候,证婚词是怎么学的?,第1张

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大婚的时候,证婚词是怎么学的?
导读:1926年,农历七夕情人节当天,徐志摩与陆小曼大婚,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讲出了这样的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们两个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是最后一次结婚。证

1926年,农历七夕情人节当天,徐志摩与陆小曼大婚,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讲出了这样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

你们两个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

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

愿你们是最后一次结婚。

证婚词都是送给新婚夫妻的祝福之语,而这段明显是用来羞辱两人的。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

在自己学生的婚礼上梁启超为何说出这样的话呢?

这短短的证婚词背后,所隐藏的,是民国才子徐志摩与三位女人的爱恨情仇。

1915年10月,刚年满十八岁的徐志摩,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婚姻。由家庭包办,与门当户对的富商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结婚。

徐志摩之所以会娶张幼仪,就是为了顺从父母之命,为徐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而已,这场婚姻无关情爱,只是两个年轻人迫于无奈的结合。

婚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生子了。完成任务之后的徐志摩决定远赴外地求学

在英国留学期间,由于受到资产阶级贵族文化的熏陶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徐志摩成为了一个具有英国贵族绅士派头的浪漫主义诗人。

张幼仪与徐志摩

他的诗歌作品讲究浪漫,婚姻当然也不能被世俗的观念所羁绊,此时又远离了家中妻子,自然肆无忌惮起来,开始寻求真正美好的爱情。

1921年,已经身为人父的徐志摩与同在伦敦求学的才女林徽因暗生情愫。

这时的林徽因才16岁,林才女被徐志摩身上的浪漫气息,绅士风度和诗歌才华所吸引。

从此林徽因喜欢上了诗歌,而徐志摩也被这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深深吸引,还为这位“林妹妹”创作了许多情诗。

就这样,移情别恋的徐志摩,在同年三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当时的张幼仪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了,面对丈夫的薄情,她不愿多说,毅然同意离婚。

张幼仪与家人

第二年,张幼仪生下了次子彼得,不久之后,和徐志摩签字离婚,结束了这段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婚姻。

此后,这个坚强的女人一个人带着孩子漂泊在异国他乡。

1925年,爱子彼得去世,张幼仪心痛不已。回国之后,她在家人的帮助下带着长子,求学、工作、创业,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孩子长大。

直到1953年,在香港与医生苏纪之结婚,度过十八年岁月。苏医生去世后,她移居美国。

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之后,还继续照顾着徐志摩的父母,履行孝道,在她的身上,具有作为一个中国女人传统的优良品质。

也许正是因为这坚毅的品格,她的结局是三位女人中最好的,活到了88岁高龄,儿孙满堂幸福离去

林徽因

而与张幼仪离婚后的徐志摩,于1922年回国,且一直与林徽因保持书信往来,给林徽因写了很多求爱甚至求婚信,但都被林父断然拒绝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志摩被身为陆军上校的朋友王庚邀请到家里做客。就这样,他认识了已经身为人妇的陆小曼。

虽然还爱着林徽因,但不可否认,一向追求浪漫的徐志摩因陆小曼精致的面庞,以及举手投足间的风情万种再次心动

由于王庚的事业心很强,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抽不出时间来陪伴陆小曼,而且王庚为人刚正,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浪漫。

这就给了徐志摩这个既绅士又浪漫的“好朋友”很多与陆小曼单独相处的机会。

陆小曼与徐志摩

一个才子和一个才女,两个人都能写会画,志趣相投,一来二去暗生情愫,行为举止逐渐越界,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陆小曼为了与徐志摩在一起,决定与王庚离婚。

这个时候的陆小曼还怀着王庚的孩子,但是为了和徐志摩走在一起,一狠心把孩子打掉了。

而她的人生悲剧也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后来,两人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准备结婚。

最初徐志摩邀请梁启超为自己证婚,梁启超是坚决不愿出席的

但是徐志摩请来了胡适帮忙,在胡适几次三番的盛邀之下终于决定出席。于是就出现了恩师梁启超证婚搅局的那一幕。

作为老师的梁启超思想保守,并不能接受这对新人对待感情的不专一性,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学生迷途知返。

徐志摩真的爱陆小曼吗?如果是真爱,他会不惜让陆小曼打掉自己的孩子,伤害自己的身体,来和自己结婚吗?

这样的爱,太过自私。

所以说,陆小曼也是一个被爱情蒙蔽的女人,为了徐志摩,不惜和丈夫王庚离婚,还亲手打掉了自己的孩子。可怜又可恨的女人,伤害了自己,也亲手毁了自己的家

然而,徐志摩真的爱林徽因吗?

也许是爱的,可是他的爱过于狭隘,过于浅薄,真正爱一个人,无论对方生活在哪里,都希望她能开开心心的过一辈子,而不是在自己已经成家后,还试图去打扰她的生活,这也是对自己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

值得庆幸的是,林徽因是所有与徐志摩有过感情经历的女人中,唯一没有受到伤害的。

民国时期证婚词是指婚姻登记时官员念出的一段文字,它代表了政府的婚姻登记制度。虽然民国时期的证婚词和现代的结婚证书不同,但它在当时的社会和法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民政纪录》记载,民国时期的证婚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证婚词的开头通常是介绍官员身份和职务,以证明婚姻登记是合法的,例如:“本处公务员某某,职位为某某,代表政府进行本次婚姻登记。”其次,证婚词会确认新人的身份和婚姻状态,例如:“新郎某某,身份证号码为XXX,未婚/离异/丧偶。新娘某某,身份证号码为XXX,未婚/离异/丧偶。”接着,证婚词会介绍新人的基本情况,例如:“新郎XXX,年龄为XX岁,籍贯为XXX。新娘XXX,年龄为XX岁,籍贯为XXX。”之后,证婚词会要求新人确认他们的意愿,即自愿结婚的意愿,例如:“请新郎/新娘确认自愿结婚,并认真履行婚姻义务。”最后,证婚词会通知新人,他们现在已经合法结为夫妻,具有了法律上的义务和权利,例如:“经过婚姻登记,现在宣布你们合法结为夫妻。你们要相互尊重,关心和支持对方,并履行好夫妻的义务和责任。”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的证婚词比现代的结婚证书简单,但在当时的社会和法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政府的婚姻登记制度,也代表了新人合法结为夫妻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