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廉洁文化,崇清尚廉手抄报 : 一、什么是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它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
廉洁文化,崇清尚廉手抄报 :
一、什么是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它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的建设。
二、廉洁纪律的内容有哪些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1、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2、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3、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4、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1、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2、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3、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4、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三、关于廉洁的名言警句
1、人人廉政腐败灭亡;人人自律党风自强。
2、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3、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
4、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6、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
7、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
8、志不可无傲不可有财不可贪欲不可纵。
9、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
10、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11、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2、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13、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公正。
14、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扣错第一颗纽扣将一错到底,挡住第一次诱惑将一路顺风。
17、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18、前车后车殷鉴不远,自古为政要清廉。
19、在位奉廉应当;退位守节尤重。
20、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清廉手抄报内容文字:
一、廉洁自律基本要求
1、第一条: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2、第二条: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3、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4、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5、第五条: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6、第六条: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7、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8、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二、清正廉洁的名言警句
1、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2、财欲是只虎,色欲是柄剑。
3、贪使人堕落,廉使人奋进。
4、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5、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6、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7、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8、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9、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10、贤内助兴夫兴国荫及后代;贪内助害夫害国殃及子孙。
11、奢欲贪,俭生廉。
12、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13、理想信念不动摇,拒腐防变根扎牢。
14、世上黄金贵,清廉价更高。
15、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16、不勤,无以成就事业。
17、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18、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19、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20、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
六年级廉洁手抄报内容:什么是廉洁、为什么要廉洁,如何做到廉洁。
一、什么是廉洁
廉洁是指一个人在为官、从政或从事公共事务时,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纪律,保持纯洁、高尚的行为态度,不接受贿赂、不贪污腐败、不搞权钱交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二、为什么要廉洁
1、 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廉洁从政、廉洁办事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保证,只有党员领导干部时刻保持廉洁,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的权益。
2、 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廉洁从政、廉洁办事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更好的实惠。
3、 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廉洁从政、廉洁办事是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廉洁的领导干部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如何做到廉洁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坚决摒弃贪欲心理。
2、自我约束
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公共道德,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不接受贿赂
3 做到廉洁奉公
无论是哪个岗位,都要尽职尽责、廉洁奉公,维护公平公正,保护人民的利益。
关于廉洁的典型事例
1、清朝初年
河东总督于成龙在就任前向康熙帝宣誓:臣于清廉自矢,请皇上任臣以终身,臣若不能清廉一生,甘受极刑。
在任期间,他以身作则,克己奉公,以天性廉洁、不私诸物著称。后因其为官清廉被康熙帝褒奖为“清官第一。
2、春秋时期
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你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宝石,那我就成了百宝之人,这样还怎么能够做好我的官呢?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