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16岁是二八芳龄,那17岁与19岁与23怎么说?没法乘啊!22岁总不能说二十一之年吧!

问答 0 33

在古代,16岁是二八芳龄,那17岁与19岁与23怎么说?没法乘啊!22岁总不能说二十一之年吧!,第1张

在古代,16岁是二八芳龄,那17岁与19岁与23怎么说?没法乘啊!22岁总不能说二十一之年吧!
导读:古代16岁称为:二八之年、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7岁、19岁、23岁,22岁并没有具体的对应称谓。17岁可以说年一十七,或年方十七,也可以说十有七岁;23岁可以说年二十三,或二十有三。少年十五至二十岁称为舞象之年。男子二十岁称:加冠:指二十

古代16岁称为:二八之年、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17岁、19岁、23岁,22岁并没有具体的对应称谓。17岁可以说年一十七,或年方十七,也可以说十有七岁;23岁可以说年二十三,或二十有三。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称为舞象之年。

男子二十岁称: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扩展资料: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特指女子15岁。“笄”表示结发用笄贯之,意思是已到出嫁的年岁。

二八:16岁。

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身子尚较成年人弱,所以称为“弱冠”。

而立:出自论语“三十而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独当一面。

参考交资料来源:-年龄称谓

  花甲是60岁的意思,重逢就是120岁。而立是30岁,加起来150岁。古稀,人生70古来稀。古稀是指70岁。双庆就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起来也是150岁。

  这是一幅对联,传说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参加青州著名寿星乌老150岁生日,为了表示祝贺写的。对联工整,珠联璧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1 关于年龄的四字词语

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年少无知 稚气未脱生不逢时,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30岁-而立之年,bdeagcf 是10 20 30 40 50 60 70岁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年过花甲花甲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2-3岁-孩提之年,襁褓—— 不满周岁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13-15岁午匀之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日新月异,16-20岁-弱冠之年,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之年 15岁--及笈之年 16岁-碧玉之年 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2 说年龄的四字成语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摽梅之年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出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旦暮入地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

而立之年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福寿年高 年高:年龄大。有福有寿,长命百岁。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我福寿年高,着我似松柏齐肩老。”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及笄年华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旷夫怨女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马齿徒增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年逾古稀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犬马之年 对尊上卑称自己的年龄。

出处: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寿不压职 指只论职位,不论年龄。

忘年之好 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3 表示年龄的四字词语例如:年过花甲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20岁(男)——弱冠之年;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年过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年届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4 形容岁数年龄的词语 求速解

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5 关于年龄从小到大的四字词语

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年少无知 稚气未脱。

生不逢时,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30岁-而立之年,bdeagcf 是10 20 30 40 50 60 70岁。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年过花甲。

花甲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2-3岁-孩提之年,襁褓—— 不满周岁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13-15岁午匀之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日新月异,16-20岁-弱冠之年,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之年 15岁--及笈之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35336433年 16岁-碧玉之年 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

1、孩提—两三岁 2、龄年—男八岁 3、髻年—女7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黄口—10岁以下都称 6、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7、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8、金钗之年— 女孩12岁9、豆蔻年华—女13岁 10、及笄之年——女15岁

11、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16岁12、桃李年华——女20岁

13、花信年华—女24岁 14、标梅之年— 出嫁时15、半老徐娘——女30岁

16、弱冠— 男性20岁17、而立之年—30岁18、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40岁

19、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50岁

2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21、古稀、杖国之年,致高之年、致政之年—— 70岁

22、杖朝之年——男性80岁 23、耄耋之年——80-90岁泛称 24、鲐背之年—年至90岁

25、期颐——迨至百岁

1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跟不惑之年同类的词语

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黄发垂髫 徐娘半老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黄发垂髫 徐娘半老

3形容中年人的词语

形容中年人的词语有很多,比如不惑之年、风度翩翩、风华正茂、温文尔雅、温良恭俭、年富力强、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大腹便便、心宽体胖、膀大腰圆等。

一、不惑之年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近义词豆蔻年华、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黄金时代

二、风度翩翩

解释: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白话文:“平原君,翩翩浊世佳公子一样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男子

近义词风流蕴藉、玉树临风、风华正茂、风流倜傥、风姿潇洒

反义词尖嘴猴腮

三、大腹便便

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示例: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官僚等

近义词满脑肥肠、心宽体胖、肠肥脑满、心广体胖、脑满肠肥、脑满肥肠

反义词骨瘦如柴、形销骨立、瘦骨嶙峋、骨瘦如豺、面黄肌瘦

四、风韵犹存

解释: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出自: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白话文:“母亲虽然已经中年了,丰韵还多,老蚌本来应该做明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常和“半老徐娘”连用

近义词半老徐娘、风姿绰约

反义词老态龙钟、人老珠黄

五、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白话文:“孔子说皇后生年纪轻,精力旺盛,足以积累学问,等待有一天涨势。”

示例: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春秋鼎盛、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年轻力壮、身强力壮

反义词日暮残年、年老力衰、齿豁头童、风烛残年、头童齿豁

参考资料:

-不惑之年

-风度翩翩

-大腹便便

-风韵犹存

-年富力强

4带不惑的成语

带“不惑”的成语只有一个——“不惑之年”,但出猜成语的人把“智者不惑”也当作成语。

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结构偏正式。

用法形容人到了四十岁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一般作主语、定语。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近义词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

例句(1)一转眼我已到了~了。(2)那时,家父已过~,精力已大不如前,加之整日伏案写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英译forty years old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面对困窘的生活,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不惑之年以致现在,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5关于年龄从小到大的四字词语

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年少无知 稚气未脱。生不逢时,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30岁-而立之年,bdeagcf 是10 20 30 40 50 60 70岁。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年过花甲。花甲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2-3岁-孩提之年,襁褓—— 不满周岁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13-15岁午匀之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日新月异,16-20岁-弱冠之年,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之年 15岁--及笈之年 16岁-碧玉之年 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