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长见识了,文言信件祝福语大全,邮件签名用挺不错信件祝福语写信时主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如给长辈,应写“敬颂崇祺”“敬请X安”等。给同辈,一般用“顺颂安好”。给晚辈,用“即颂”等。有时对收信人的职业要进行考虑,如
长见识了,文言信件祝福语大全,邮件签名用挺不错
信件祝福语
写信时主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如给长辈,应写“敬颂崇祺”“敬请X安”等。给同辈,一般用“顺颂安好”。给晚辈,用“即颂”等。有时对收信人的职业要进行考虑,如给学术界的人写信,结尾敬语可以用“恭请学安”“顺颂文祺”等。敬语的写法习惯上有两类:一类是正文写完后就接着写“此致”,转一行空两格写“敬礼”等词;另一类是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等,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礼”等,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平安”“进步”等。 书信中问候语的习惯用法:
1>同志之间通信,结尾常用“敬礼”两字,这样的用词虽简明、朴素,但稍嫌简单。通常文化人的问候语有:文安、撰安、吟安、笔健、撰祺、著祺等(“祺”,系吉祥之意)。
2>给亲属(长辈)的问候语有:金安、钧安、颐安等 (“金”,贵;“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颐”,保养)。
3>弟子写给授业老师的问候语,有:教安、铎安等(“铎”,为古时执政者传布政教法令时用的大铃。“锋安”,意思是对老师传道授业的铭感)。
4>写给友人信件的问候语,有:日安、时安、近安、福安、大安、金安、时礼、近祺等。
5>同学之间的问候语多用:学安。
6>作者给编辑信函的问候语多用:编安。
7>给出差或旅游在外的亲友写信多用:旅安。
8>书信中的问候语,还可因写信的季节不同,选用相应的祝愿词,像:春季用春安、春棋;夏季用夏安、暑安;秋季用秋安、秋棋;冬季用冬安或炉安。
9>此外,祝愿康吉的书信问候语,还用“时绥”、“时祉”(“绥”,义为平安;“祉”,义为幸福)等。
对祖父母: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叩请金安 恭祝健康长寿对亲友长辈:敬请钧安 敬颂崇祺 敬颂福祉 恭请福绥
恭叩钧安 敬祝康乐 顺叩崇祺 恭请万福
对女长辈:恭叩慈安 敬请坤安 敬请淑安 恭请懿安
对师长:恭请海安 敬请教安 恭请教祺 敬请讲安
对平辈:即颂时祺 敬候佳祉 谨颂大安 祝你健康 祝你安好 顺颂时绥 敬候坤祺(女) 并颂妆安(女)
对晚辈:即问近安 顺询近祉 祝进步 祝健康 祝幸福快乐 即颂近好
对政界:敬请勋安 恭请钧安 祈请政安
对军界:敬请戎安 恭叩麾安 即颂勋祺 敬问戎安
对学生;并询学安 敬颂学祺 顺祝进步
对作者:顺候著安 敬请著福 顺祝撰安 即颂著祺
对编者;肃请编安 即颂编祺
对商界;敬请筹安 并颂财安 顺颂筹祺 顺颂筹祉 祝生意兴隆 祝财源茂盛
对宗教人士:敬请道安 即颂法安 恭请法安 即颂禅安
对旅行者: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此祝行安 谨问旅安
对已婚者:敬祝俪安 敬候俪祉 恭请双安 顺颂俪祺
贺婚:恭请岩喜 顺贺大喜 恭请喜安 祉贺大喜 祝新婚幸福快乐
贺新年;恭贺新禧 顺贺新祺 并颂新祺 敬贺岁祺 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祝新春大吉大利
吊唁:敬请礼安 顺候孝履 用候苫次 请节哀顺变
问病:即颂痊安 顺候痊安 著早日康复
按时令:
敬颂春祺 即颂春安
敬候暑安 肃请夏祺 即颂夏安 此颂暑祺
谨颂秋安 顺候秋祺 顺问秋安
敬颂冬绥 敬请冬安 敬颂炉安
对全家:恭请阖府清福 恭祝阖家清泰 祝全家安好
1 如何用文言文给父母写一封信
1、开头写:母亲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落款:你爸爸算尊长,所以落款要写,你的名字再加叩上或者,叩 再加上 年月日
2、现在人们在信的开头或电话的开头、见面打招呼都喜欢说“你好”,古文一般有几种表达形式: 一是用尊称,如“仁兄”、“尊长”“贤妹”等,称呼里已经包含“你好” 二是根据当时当地情景打招呼,如“贵人前往何地?”“兄台别来无恙”等,也包含了“你好” 另外,提供一些问候语:
①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
②敬请福安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
③谨祝康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康:健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
④谨祝荣寿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谨:恭敬,郑重:荣:高,长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
⑤恭请示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
⑥顺扣崇祺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
⑦虔请崇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虔:虔诚;崇:高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
⑧敬请钧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
⑨恭请福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福:幸福;绥(suí):安好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
⑩恭请褆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褆(tí):福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
⑪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
⑫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
2 翻译一封文言文的信如燕:
你看到这封书信就仿佛见到我本人。我们在洛阳相聚没多长时间,我就转而南下,匆忙地和你分别,想起来不禁心中惆怅。
我们将要分别的时候,你为我缝补衣服,洁白修长的手握着绣针,把官凭放在袍子里,我看着你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手指熟练地舞动,银针在布上穿梭自如,不久就缝好了,我不禁微微一笑。没想到那双平时习惯于舞枪弄棒的手也能做出如此出色的针线活。现在官凭依然在我怀中,我仿佛能感觉到你手留下的余温依然存在。当时你扶着门向我道别,殷切地对我嘱托,我立刻拍马而走,真的不是因为我不重视你对我的一片感情,只是不忍心看见你泪水盈眶,满面忧愁罢了。
我还记得我们从在崇州相识,随后历尽波折,悲喜交加,到最后峰回路转,能与你手牵手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我的命运怎会如此好啊?后追随大人,勘破蛇灵一案,退隐到江州。我们一起经历刀光剑影,共赏湖光山色,互相陪伴在身边,有时齐心协力,同赴危难,有时烹茶煮饭,一起欣赏渔歌唱晚的美景,不亦乐乎。谁料想江州案后,竟然聚少离多。后来辗转到凉州,奔波劳顿,四周充满危险,但能侍奉在大人身边,受大人精妙的推理艺术的熏陶,同时惩除奸邪小人组成的朋党,也是人生快事,只是担心你独居府内,终日面对孤灯冷月,难以忍受寂寞之苦。凉州地处偏远,鸿雁不至(比喻通信不便),没有办法安慰你的思念之苦。你曾经让我要安心,想来十分惭愧。甲胄穿在身上(比喻吃朝廷俸禄,为朝廷尽忠,身不由己),难以与你厮守在一起,经历数年的别离,思念之情无法寄托,怎能安心?我们洛阳重聚时,我难抑心中欣喜,认为这次终于可以安顿下来,和你把酒赏月,诉说分别以后发生的有趣之事,一起喝茶,谈古论今,观恬淡的云,轻微的风,无奈发生了邗沟案,不得不重披征袍,匆匆别离,怎么办啊?
晚上忽然梦见身在江州,浔阳江上驾一叶扁舟,江水碧绿,天空辽远,我们身上红衣胜火,悠然自得,难以说尽其中深情。此见案子办完之后,我会执子之手,共度余生,相亲相爱,不辜负你对我的一片思念与深情。春寒料峭,天气微凉,希望你注意身体,多加珍重。
元芳匆忙写下
3 文言书信格式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祝福语写在正文后。
书写格式:
1、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1、开头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2、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
(3)也可以写“平平安安”“天天开心”等词语。
3、署名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敬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4、日期
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一、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二、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三、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四、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五、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扩展资料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
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



























.jpg)

.jpg)





数字的四字祝福语.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