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代敬词何尊词

问答 0 26

有哪些古代敬词何尊词,第1张

有哪些古代敬词何尊词
导读:“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趁对方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或。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多和姓连用,后也称一些企事业第一把手为老总)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贤”字一族。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此外还有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足下:称对方;包涵:请人原谅;斧正:请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赐教:给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璧还:归还物品,等等。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2、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意为看到你的来信,我知道了一切原委。

3、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1 关于写信的成语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2 与书信有关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3 关于书信的诗句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4 关于寄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李白

5 关于写信的四字成语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

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

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

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

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

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

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

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

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

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

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

6 形容写信的词语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其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7 谁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8 关于写信的好词佳句

1、雪野茫茫的小草,寒冷孤寂中怀抱着“理想”取暖;征途迢迢南飞的大雁,因为“梦想”才不停地往前飞我的梦想,但只是目前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这个理想并非遥远而不可即,我锲而不舍地勤勉学习,为了应付目前的挑战,这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

2、梦想是事业的大门,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我努力的结果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毫不懈怠,因为我知道:没有理想等于没有灵魂我要证明我拥有理想,拥有灵魂我的理想,是重点我不质疑自己的能力,我要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3、梦想是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奋力搏击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而我,则选择前者,我会努力奋斗,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4、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不尽,数不完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天文学家,去探寻宇宙中的奥秘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坐在院中看星星,认星星”

6、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种子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雨后含苞欲放的蓓蕾对众芳竞妍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默默酝酿的果实对圆润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下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憧憬……

7、梦想是什么?是虚无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许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稚嫩的心田里,在一颗天真的纯洁的童心面前,梦想是快乐、幸福和美好,是一种向往

8、梦想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远远地高于现实梦想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吸引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梦想若太不切合实际就会流于空想因此,梦想之花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里,并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结出成功的硕果年青时的梦想往往因虚幻飘渺而缺少现实的根基,最终因为无本之木而枯萎

9、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9 形容“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释义:战争时期,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3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猎骑》。

释义:君不要射从南边飞来的大雁,万一大雁带着家书,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

4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端州江亭得家书》。

释义:拆开信封看看有什么喜事,虽然只有几行字,但是家书的分量也比千两黄金重。

5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出自汉代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叫小二开始煮鲤鱼,发现鱼的肚子里有封书信。

6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要写封家书表达思念。

7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得家书》

释义:凭借游子送去书信,回信的时候带回来家书一封。

8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

释义:想把自己的感情写在尺素上传给心爱的人,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罢了。

9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出自宋代词人陆游的《渔家傲》。

释义: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

10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出自明代诗人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释义: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1 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2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3 书信中称呼父母的尊称: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4 书信中称呼长辈的尊称: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5 书信中称呼师长的尊称: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6 书信中称呼平辈的尊称: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7 书信中称呼同学的尊称:砚右、文几、台鉴。

8 书信中称呼晚辈时的尊称:如唔、如面、如握、青览。

9 书信中称呼女性的尊称: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信封的写法跟现在没有多打的区别

不过古代的书写是竖的

注意使用相应的敬语就可以了

0

| 评论

检举 | 2012-5-31 20:43 那些年_200906 | 二级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祉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0

| 评论

分享到:

1描写书信的词语

有关书信的成语

成语 解释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蜂媒蝶使 〖解释〗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望采纳

2形容书信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3关于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4形容书信的词语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5关于书信的诗句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6有关书信的古诗词最好不要整首的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4、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代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7形容“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释义:战争时期,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3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猎骑》。

释义:君不要射从南边飞来的大雁,万一大雁带着家书,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

4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端州江亭得家书》。

释义:拆开信封看看有什么喜事,虽然只有几行字,但是家书的分量也比千两黄金重。

5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出自汉代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叫小二开始煮鲤鱼,发现鱼的肚子里有封书信。

6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要写封家书表达思念。

7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得家书》

释义:凭借游子送去书信,回信的时候带回来家书一封。

8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

释义:想把自己的感情写在尺素上传给心爱的人,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罢了。

9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出自宋代词人陆游的《渔家傲》。

释义: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

10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出自明代诗人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释义: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1 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2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3 书信中称呼父母的尊称: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4 书信中称呼长辈的尊称: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5 书信中称呼师长的尊称: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6 书信中称呼平辈的尊称: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7 书信中称呼同学的尊称:砚右、文几、台鉴。

8 书信中称呼晚辈时的尊称:如唔、如面、如握、青览。

9 书信中称呼女性的尊称: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对朋友祝福成语有哪些

马到功成

开业大吉

事业有成

大吉大利

招财进宝

一帆风顺

福寿双全

三羊开泰

四季发财

五福临门

财源广进

财源滚滚

招财进宝

顺风顺水

万事如意

快快乐乐

合家欢乐

事业有成

家庭和睦

平平安安

六六大顺

十全十美

心想事成

好事成双

水到渠成

海纳百川

川流不息

欢天喜地

功成名就

步步高升

人才辈出

喜气洋洋

花好月圆

幸福美满

年年有余

蒸蒸日上

出入平安

宏基永固

比翼双飞

富贵荣华

圆圆满满

身体健康

合家安康

出人头地

举案齐眉

气宇轩昂

飞黄腾达

金榜题名

鹏程万里

欣欣向荣

锦绣前程

德才兼备

吉祥如意

招财进宝

布帆无恙

长命百岁

安吉乐业

旗开得胜

万寿无疆

建功立业

秀外慧中

良师益友

时运亨通

名列前茅

心明眼亮

丰衣足食

地产丰富

义薄云天

天天开心

与人为善

善始善终

刻骨铭心

小巧玲珑

相敬如宾

彬彬有礼

无忧无虑

日进斗金

郎才女貌

诲人不倦

永结同心

心心相印

百年好合

寿比南山

福如东海

白头偕老

互敬互爱

美梦成真

辞旧迎新

大展鹏图

岁岁平安

福寿双全

天伦之乐

日夜红火

红红火火

繁荣昌盛

生意兴隆

关于祝福的词语有哪些

经典来生日祝福词语:岁源岁平安、多福多寿、福寿双全、福禄寿禧、

经典事业祝福词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飞黄腾达、步步高升、官运亨通、平步青云、青云直上

经典身体祝福词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虎头虎脑、虎虎生威、铜膀铁臂、膀大腰圆

经典延寿祝福词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精神矍铄、鹤发童颜

经典学习祝福词语: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博古通今、博闻强识、博学多才、多才多艺

经典新年祝福词语:“恭贺新禧”、“新春快乐”、“福寿安康”、“岁岁平安”、“年年有余”、“恭喜发财”、“财源亨通”、“金玉满堂”、“喜气洋洋”、“万事如意”、“大吉大利”、“三羊开泰”、“财源广进”、“心想事成”、“五福临门”、“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福星高照”、“恭贺新春”、“吉庆有余”、“福享新春”、“喜气盈门”

表达祝福的成语有哪些

生日 :岁岁平安、多福多寿、福寿双全、福禄寿禧、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回飞黄腾达、步答步高 升、官运亨通、平步青云、青云直上、

身体 :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虎头虎脑、虎虎生威、铜膀铁臂、膀大腰圆、

延寿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六六大顺 、 寿比南山 寿诞快乐 春辉永绽 福如 东海 长命百岁 青春常驻 长生不老 寿比松龄 福寿安康、

事业: 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博古通今、博闻强识、博学多才、多才多艺、 财源广进、心想事成、五福临门、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福星高照、大吉大利、吉庆有余、福享 新春、喜气盈门。

中国的传统,一般在节日中会为亲朋好友彼此祝福,送上美好祝愿。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人们彼此祝福,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结了传统文化氛围,营造了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表示祝福的词语有哪些

1、笑口常开 [ xiào kǒu cháng kāi ]

指人十分乐观、快乐,无忧无虑。

2、财源广进 [ cá专i yuán guǎng jìn ]

指四面八方,很多财属富进我家来。

3、春风得意 [ chūn fēng dé yì ]

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4、蒸蒸日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5、年年有余 [ nián nián yǒu yú ]

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6、前程万里 [ qián chéng wàn lǐ ]

比喻前途远大,不可 。

7、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8、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9、一帆风顺 [ yī fān fēng shùn ]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10、登峰造极 [ dēng fēng zào jí ]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关于祝福的成语有哪些

寿比南山:祝人长寿时的习惯用语,意为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于对老年人的祝颂,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万事如意: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福如东海:福气像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鹏程万里:,意思是比喻前程远大,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鸾凤和鸣:意思是的意思是指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比喻夫妻和谐。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龙凤呈祥:指吉利喜庆的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出自《孔丛子。记问》,也有许多关于“龙凤呈祥”的典故传说流传和几部同名影视作品出品。

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有上升之意,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官职升得很快。

福禄长久:福的意思福分,禄为禄位。旧指世代高官富贵。用祝贺之辞。出自《诗经小雅鸳鸯》:“君子万年,福禄宜子。”

关于祝福的成语有哪些

1、结复婚

白头偕老、白首制同心 白首成约、百年好合、百年琴瑟、百年偕老、美满良缘、盟结良缘、凤侣鸾俦、凤凰于飞、凤翥龙翔、凤箫合奏、缔结良缘、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天赐良缘、天缘巧合、同德同心、郎才女貌、连理交枝、良缘天定、鸾凤和鸣、鸾笙合奏、海燕双栖、花开并蒂、花好月圆、鸿案相庄、佳偶天成、琴瑟和鸣、琴瑟在御。

2、祝寿

奉觞上寿、福海寿山 福如东海、富贵寿考、大德必寿、大德大年、德硕年高、笃祜崇龄、多福多寿、东海多寿、东海之寿、东海延厘、天赐稀龄、天赐遐龄、天赐纯嘏、图开福寿、庚星永辉、克享遐龄、康强逢吉、鹤寿添筹、鹤寿添寿、鹤寿千岁、海屋添筹、海屋长春、晋爵延龄、耆英望重、庆衍箕筹、星辉南极、至德延年、祝无量寿 。

表示祝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福如东海

读音:fú rú dōng hǎi

解释:福气像东海那样大。 旧时祝颂语。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例句:梁裁缝连忙依着尺寸剪了太太的衣裳,又剪老太太的寿衣,一面嘴里还说了许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话。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2、洪福齐天

读音:hóng fú qí tiān

解释:洪:大。旧时颂扬人福气极大。

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这南阳排叟村诸葛,辅佐着洪福齐天汉帝王。”

例句:我居然逃过了这一关,真是洪福齐天,就是每年开一次庆祝会也不算过分。 鲁迅《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

形容“对人祝福”的成语有哪些

幸福如意、心想事成、如意吉祥、万事胜意

新春快乐、年年有余、蒸蒸日上、身内体健康

出入平安、龙马精神、容春风得意、阖家安康

财源广进、恭喜新禧、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含有祝福的成语有哪些

天作之合

佳偶天成

美满良缘

琴瑟合鸣

瓜瓞延绵

心心相印

百年琴瑟

郎才女貌

相敬如内宾

情投意合

永结容同心

百年偕老

夫唱妇随

同德同心

锦绣前程

鹏程万里

事事顺利

春风得意

前程似锦

大展鹏图

生意兴隆

马到功成

开业大吉

事业有成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大吉大利

招财进宝

一帆风顺

答题不易,麻烦点下右上角满意以兹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