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别人的成语

问答 0 22

讽刺别人的成语,第1张

讽刺别人的成语
导读:讽刺别人的成语如下:1、为虎作伥:伥,伥鬼。旧时迷信,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称为伥鬼。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帮凶。2、装腔作势:意为故意装出一种腔调,摆出一种架势。泛指故意做作。3、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

讽刺别人的成语如下:

1、为虎作伥:伥,伥鬼。旧时迷信,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称为伥鬼。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帮凶。

2、装腔作势:意为故意装出一种腔调,摆出一种架势。泛指故意做作。

3、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4、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5、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6、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讽刺别人的诗句如下:

1、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出自《戏为六绝句·其二》唐代:杜甫释义: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十则》先秦:佚名释义: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出自《焚书坑》唐代:章碣释义: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

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自《寒食 / 寒食日即事》唐代:韩翃释义: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出自《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释义: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1 讽刺人的文言文成语

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ì xiāng máo dùn ]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 处

《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例 句

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不能~。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格格不入 漏洞百出 前后抵触 首尾乖互 相互抵触 鬻矛誉盾

反义词

并行不悖 天衣无缝 滴水不漏 顺理成章 自圆其说 言行一致无懈可击

典 故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2 表示嘲讽的词语

讽刺人的成语:

为虎作伥: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干坏事。

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谋权篡位:指封建时期臣子用非正常的手段来谋夺君主帝位或者取得朝中大权的行为。

狗仗人势: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或物。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阿谀奉承:拍马屁,说恭维别人话,讨好别人的词语。

好吃懒做:指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恬不知耻: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厚颜 :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3 表示讽刺的词语

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

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伴食宰相: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补阙灯檠: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

旧时讽刺男人惧内。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

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吹大法螺: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

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大人先生: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同“对牛弹琴”。伏猎侍郎:侍郎:古代官名。

后用其讽刺读别字的官员。贵人多忘事:高贵者往往善忘。

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何见之晚:为什么到现在才见到它?讽刺人孤陋寡闻。

滑天下之大稽: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话里带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同“话中带刺”。话里有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同“话中带刺”。话中带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夹枪带棒:指言语中暗藏讽刺。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荆人涉澭:荆人:楚国人。澭:澭水。

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口谈道德,志在穿窬: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嘴上在讲仁义道德,心里却在想着**越壁偷东西。

常用以讽刺伪君子。冷嘲热讽:冷:不热情,引伸为严峻;热:温度高,引伸为辛辣。

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溜之乎也: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

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沐猴冠冕: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难弟难兄: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

同“难兄难弟”。旁敲侧击:侧:旁边;击:敲打。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袍笏登场: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

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乞儿乘车: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

亦用作讽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指空前绝后。

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窃钩盗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窃钩窃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钦差大臣: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仁人君子: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

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三不开:旧时讽刺那些懦弱糊涂,不敢有所作为的官僚。

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三旨相公: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伤言扎语:方言。指说讽刺话。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诗礼发冢:一边念着《诗经》、《周礼》,一边去挖坟盗墓。原是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

后用以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说风凉话:站在事件之外说讽刺性的话。

太平无象: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踢断门槛:由于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

文选烂,秀才半: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

1、败军之将

注音:[ bài jūn zhī jiàng ]

解释: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2、拜赐之师

注音:[ bài cì zhī shī ]

解释: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3、对牛弹琴

注音:[ duì niú tán qín ]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处: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4、话中带刺

注音:[ huà zhōng dài cì ]

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因此待亲家母面上冷落,话中带刺。”

5、夹枪带棒

注音:[ jiā qiāng dài bàng ]

解释: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