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不给规矩,不成方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吃一堑,长一智。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不给规矩,不成方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吃一堑,长一智。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清官难断家务事。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
豪迈祁连拥古城,霜风猎猎卷危旌。
一行鸿雁缤纷去,百座沙丘络绎行。
月下无人修栈道,阵前有马踏军营。
家园回望多征戍,梦里犹闻鼓角声。
2、
河西一带又逢春,老树繁花满目新。
万里祁连横入雪,千秋栈道碎成尘。
阵前点将风雷疾,纸上收兵字句真。
大好江山应未改,其间难觅旧时人。
3、
回眸边塞几多情,秋去春来万木荣。
收起祁连长画卷,铺开河水小涛声。
黄沙漫漫征人去,岁月悠悠侠客行。
梦里依稀烽火又,千年战事不分明。
简介: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并入华夏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地位: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不绕路走,而非要经过当时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西汉霍去病出凉州西击匈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国有企业山丹军马场,打通古道,汉朝正式设立河西五郡,将其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的董卓、韩遂是西凉太守,后来赫赫有名的马氏家族在西凉起家,大家耳熟能详的西凉马超就是出生在河西走廊的凉州,还有威震华夏的西凉铁骑都来自这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庚辰西域清明》
元代: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咏西域吉诚甫
双调折桂令_咏西域吉诚
元代:钟嗣成
是梨园一点文星,西土储英,中夏扬名。胸次天诚,口角河倾,席上风生。吞学海波澜万顷,战词坛甲胄千兵。律按玑衡,声应和铃,乐奏英茎。
《送僧游西域》
唐代:处默
一盂兼一锡,只此度流沙。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
寺披云峤雪,路入晓天霞。自说游诸国,回应岁月赊。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唐代:岑参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唐代:王建
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唐代:刘禹锡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焕
从地理的角度,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什么意思?
生答:玉门关外是沙漠地区,比较干燥寒冷,不象中原温暖,所以说“春风不度玉门关”。
2.“边城暮丽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张 籍
“铃声”指的是什么声音?
生答:驼铃声。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 维
为什么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答:因为西域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的人,没有特别熟悉的,所以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 翰
你知道“葡萄美酒”是哪儿的特产吗?你见过夜光杯吗?
生答:西域地区。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1 关于河西走廊的古文诗句
关于河西走廊的古文诗句 1描写河西走廊的诗句
河西走廊怀古
豪迈祁连拥古城,霜风猎猎卷危旌。
一行鸿雁缤纷去,百座沙丘络绎行。
月下无人修栈道,阵前有马踏军营。
家园回望多征戍,梦里犹闻鼓角声。
2
河西一带又逢春,老树繁花满目新。
万里祁连横入雪,千秋栈道碎成尘。
阵前点将风雷疾,纸上收兵字句真。
大好江山应未改,其间难觅旧时人。
3
回眸边塞几多情,秋去春来万木荣。
收起祁连长画卷,铺开河水小涛声。
黄沙漫漫征人去,岁月悠悠侠客行。
梦里依稀烽火又,千年战事不分明。
4
雪向祁连山上侵,苍茫起处自关心。
丹霞波浪来天地,戈壁烟云漫古今。
似道城荒驼迹远,未堪驿老马蹄深。
台前点将无人应,北抗匈奴鼓角喑。
5
荒城四望路无涯,秋色凋零春色华。
几处金戈催战鼓,千年碧血染金沙。
拟将回马风声起,直待冲冠剑气遮。
梦里离愁不成调,纤纤玉指怨琵琶。
2描写“河西走廊”的诗句有哪些
1、
豪迈祁连拥古城,霜风猎猎卷危旌。
一行鸿雁缤纷去,百座沙丘络绎行。
月下无人修栈道,阵前有马踏军营。
家园回望多征戍,梦里犹闻鼓角声。
2、
河西一带又逢春,老树繁花满目新。
万里祁连横入雪,千秋栈道碎成尘。
阵前点将风雷疾,纸上收兵字句真。
大好江山应未改,其间难觅旧时人。
3、
回眸边塞几多情,秋去春来万木荣。
收起祁连长画卷,铺开河水小涛声。
黄沙漫漫征人去,岁月悠悠侠客行。
梦里依稀烽火又,千年战事不分明。
简介: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并入华夏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地位: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不绕路走,而非要经过当时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西汉霍去病出凉州西击匈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国有企业山丹军马场,打通古道,汉朝正式设立河西五郡,将其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的董卓、韩遂是西凉太守,后来赫赫有名的马氏家族在西凉起家,大家耳熟能详的西凉马超就是出生在河西走廊的凉州,还有威震华夏的西凉铁骑都来自这里。
3描写河西走廊的诗句
河西走廊怀古豪迈祁连拥古城,霜风猎猎卷危旌。
一行鸿雁缤纷去,百座沙丘络绎行。月下无人修栈道,阵前有马踏军营。
家园回望多征戍,梦里犹闻鼓角声。2河西一带又逢春,老树繁花满目新。
万里祁连横入雪,千秋栈道碎成尘。阵前点将风雷疾,纸上收兵字句真。
大好江山应未改,其间难觅旧时人。3回眸边塞几多情,秋去春来万木荣。
收起祁连长画卷,铺开河水小涛声。黄沙漫漫征人去,岁月悠悠侠客行。
梦里依稀烽火又,千年战事不分明。4雪向祁连山上侵,苍茫起处自关心。
丹霞波浪来天地,戈壁烟云漫古今。似道城荒驼迹远,未堪驿老马蹄深。
台前点将无人应,北抗匈奴鼓角喑。5荒城四望路无涯,秋色凋零春色华。
几处金戈催战鼓,千年碧血染金沙。拟将回马风声起,直待冲冠剑气遮。
梦里离愁不成调,纤纤玉指怨琵琶。
4与“河西走廊”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1、《河西春暮忆秦中》唐代 岑参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2、《凉州词 》唐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自河西归山二首》唐代 司空图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鹤群长扰三珠树,不借人间一只骑。
4、《咏石》唐代 苏味道
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声应天池雨,影触岱宗云。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何当握灵髓,高枕绝嚣氛。
5、《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兰新铁路、兰新客运专线也由此通过。
5河西走廊 诗词
河西走廊怀古
1
豪迈祁连拥古城,霜风猎猎卷危旌。
一行鸿雁缤纷去,百座沙丘络绎行。
月下无人修栈道,阵前有马踏军营。
家园回望多征戍,梦里犹闻鼓角声。
2
河西一带又逢春,老树繁花满目新。
万里祁连横入雪,千秋栈道碎成尘。
阵前点将风雷疾,纸上收兵字句真。
大好江山应未改,其间难觅旧时人。
3
回眸边塞几多情,秋去春来万木荣。
收起祁连长画卷,铺开河水小涛声。
黄沙漫漫征人去,岁月悠悠侠客行。
梦里依稀烽火又,千年战事不分明。
4
雪向祁连山上侵,苍茫起处自关心。
丹霞波浪来天地,戈壁烟云漫古今。
似道城荒驼迹远,未堪驿老马蹄深。
台前点将无人应,北抗匈奴鼓角喑。
5
荒城四望路无涯,秋色凋零春色华。
几处金戈催战鼓,千年碧血染金沙。
拟将回马风声起,直待冲冠剑气遮。
梦里离愁不成调,纤纤玉指怨琵琶。
6赞美河西走廊诗句
第1句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市。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
第2句历史上的敦煌,对于中原来说,是多么遥远的地方。有人说,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因为铭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记忆,敦煌几乎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第3句“很多人向往大海,但是我向往西域,那连绵的群山和流淌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血脉,经由河西走廊这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千年走廊,空谷回响。”刚生完宝宝,在黑龙江满洲里边检工作的刘晓,曾经在甘肃兰州上过大学,“一直觉得甘肃除了敦煌,没有什么特别的美景,这次在纪录片《河西走廊》里,看到了不一样的甘肃风貌,很后悔大学里没有去看看,今年计划带着老公和儿子,重回甘肃走走、看看。”的确,对普通观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则是:“相约河西走廊吧,感受最纯净的美。”
第4句河西走廊,是古时内地通往新疆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曾经,这一条线人声鼎沸,繁极一时,留下了众多故事等着被发现。八九月,是去西部旅游的最佳时期,如果你对逝去的繁华,古老的历史有兴趣,那不妨来一次河西走廊的穿越之旅。
第5句河西走廊曾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厚厚的历史典籍中记载了昔日的荣光。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更是如春雷一般,将河西走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风光呈现给了观众。随着纪录片的热播,河西走廊再次成就了甘肃人内心的骄傲和荣耀,勾起了游子的思乡情怀,也成为国内外游客们心目中极具诱惑的旅游热点。
第6句关河冷落,大漠孤烟,千百年来,穿过历史的走廊,敦煌在肆虐的狂沙中站出了自己独有的姿态,坚强,神秘,不妩媚奔放,却吸引着无数人想要靠近。走近它,依稀能听见辉煌与失落交织的文化音符,窥视到历史与现实叠加的璀璨星空;循着它,便走进了一方灵魂与美学集结的心灵圣地,一处厚重与灵动交融的艺术殿堂,一个欲望与信仰辉映的精神家园,一场醉了千年也不愿醒来的大梦。
第7句河西走廊的起点并不在兰州,而是在武威天祝。不过,穿越河西走廊,兰州是重要的出发地。或许离中原太远,兰州总是很容易被人忽视。黄河水穿兰州城而过,让这座城市有着富庶的绿荫,软软的柔情。兰州拉面的美名确实远播在外。除了拉面,兰州也有不少其他的美食,大众巷汇聚了兰州的美食精华,何不去大快朵颐一番。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出处《敕勒歌》——北朝·斛律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出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出处《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 相望。
出处《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出处《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译文狂风声里,角弓鸣响,将军狩猎渭城郊外。
出处《观猎》——唐代·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出处《渭城曲》——唐代·王维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译文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出处《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译文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 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出处《凉州词》——唐代·王翰
《出 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①山。
羌笛②何须怨杨柳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
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②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③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评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汉家②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①金山:即阿尔泰山。
②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评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