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道教派别纷繁众多,且受地域世俗信仰的影响,节日也相应增多。主要节日如下:1、三会日。据陆修静《道门科略》等载,三会日为农历正月七日,七月七日, 十月五日。在此三日里,道民须赴本师治所,申报家口录籍,听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箓
道教派别纷繁众多,且受地域世俗信仰的影响,节日也相应增多。主要节日如下:
1、三会日。据陆修静《道门科略》等载,三会日为农历正月七日,七月七日, 十月五日。在此三日里,道民须赴本师治所,申报家口录籍,听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箓之等次。
2、三元日。一称三元节。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五斗米道初创时信奉的主要神灵。 认为三官掌握人之生死命籍,它们将于一年 的特定三天中分别下降人间,考校人之功过,以定人之寿命。
3、五腊日。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创五腊日。特别是正月一日的天腊之辰,仍为今日道教之重 要节日,届时要按传统设醮祭天,祭先祖,以求福寿。
4、三清圣诞。三清作为道教最高神,在唐初已经确立。其中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本为“道”之化身,是无始无先的,本无所谓生日,但后世道教经过解释,仍给它们定了生日。
5、玉皇圣诞。玉皇大帝信仰在宋代很盛,《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已称其“于丙午岁正 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明中叶成书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圣诞令节日期》亦云玉皇生于正月初九。
6、王母圣诞。西王母神话起源很古,至明《搜神记》和《三 教搜神大全》,始称其为七月十八日生,《圣诞令节日期》亦云:“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
7、东岳圣诞。源出于元而成书于明的《搜神记》卷一,始谓其于“三月二十八日生”。
8、文昌圣诞。《搜神记》卷二,谓玄天上帝“三月初三日生”。明初《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亦谓三月初三日,此日即成为道教重要节日 之一。
9、张天师诞辰。《张天师传》谓其“于东汉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 生于吴地天目山”。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
10、三茅君诞辰。《搜神记》卷二始称:“三茅真君,三月十八日生。”此后即为正一 道重要节日之一。
11、许真君诞辰。正月二十八日,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
12、吕祖诞辰。四月十四日,此日即定为吕洞宾诞日,为全真道重要节日 之一。
13、重阳祖师诞辰。十二月二十二日,从此即定为王嚞诞辰日,是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一。
14、邱祖诞辰。正月十九日,即作为邱处机诞辰,而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 一。
扩展资料:
道教节日特点
1、早期道教,节日尚少,其多数节日皆为元明时(主要为明代)所定。由于各派在信仰上的差异,所崇奉的神灵和祖师即有同有异。
2、各派共尊的最高神三清、最高天神玉皇,及历史悠久的三官、 社会影响很大的西王母、东岳大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之“诞辰”日,是各派共奉的节日。
3、各派所奉的祖师,如正一派的张陵、三茅真君、许真君,全真道的吕洞宾、王重阳、邱处机等之诞辰日,则是分奉的节日。
-中国道教节日
皇天上帝又称昊天上帝、上帝、上天、天父、皇天等正式称谓,还有老天爷,天公等其他称谓,华夏民族至上神,无形无相,无始无终,自在永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皇天上帝 起源 :商朝甲骨文中的“帝” 天子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 出自 :《周礼》、《诅楚文》 别称 :昊天上帝、天帝、老天爷 起源,天子, 起源 “上帝”一词乃是原于古老的华夏文明,史书中最早出现上帝一词的记载的书籍是《尚书》和《诗经》,昊天上帝(尚书)或皇天上帝是上天、天帝、天父(与“地母”相对)、皇天(与“后土”相对)、老天爷等的正式称谓。中国先秦上古时期的“上帝”意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 在甲骨文里,“帝”字象花蒂之形,蒂落生果,表示有造物之德。天有生育万物之功,故称为帝,帝是对天的别名,其意义是从生育万物的功能而来。而由“天”崇拜发展起来“天命论”,形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根源。 北宋时出土了三块秦石刻,名《诅楚文》,为秦昭襄王诅楚顷襄王之文,文中所求神明中有“皇天上帝”以及“丕显大神巫咸”等。 明代利玛窦将天主教传至中国,为了便于传教,便将拉丁文“Deus”翻译成中文古已有之的上帝;当时的书册《天主释义》说:“天主何?上帝也。”(中国伊斯兰教也有相似之词,即真主,意思相当于上帝。)需要注意上帝这个词的定义,非常广泛,使用地方不同,其“上帝”的含义也不一样,不可以混淆概念。 天子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 《周礼》所祀天神,正言昊天上帝。郑氏以星经推之,乃谓即天皇大帝。然汉、魏以来,名号亦复不一。汉初曰上帝,曰太一,曰皇天上帝。魏曰皇皇帝天。梁曰天皇大帝。 惟西晋曰昊天上帝。与《周礼》合。唐、宋以来,坛上既设昊天上帝第一等,复有天皇大帝,其五天帝与太一、天一等,皆不经见。元大德九年,中书圆议,止依《周礼》,祀昊天上帝。至大三年圆议,五帝从享,依前代通祭。 明清时代祭天制度大致相同。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以至清代,每年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即冬至在圜丘(天坛)祭昊天上帝,以大明(日)、夜明(月)、 星辰、太岁(值岁之神)从祀;夏至在方丘(方泽坛、地坛)祭皇地祇,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此外,春分时在日坛祭日,秋分时在月坛祭月,并配祀二十八宿、五星。
相传在唐代时,古楼山北有一洞天,名曰“云台”。在这儿住有一仙人在此修行,刘真人小时时常上云台玩耍,后随仙人学道。学道十年,刘真人也长大了,仙人飞升而去。
真人买肉
一日,刘真人母亲请客,让刘真人去利合场镇上买肉。从云台到利合步行至少要半日路程,刘真人却不到位刻便买肉耍回。刘母奇怪,真人答说随师所学。
真人镇龙
云台之北,是为四川盆地。是时,不知何处而出一鲛龙。鲛龙兴风作浪,四川盆地遂为泽国,人民流离失所,哀鸿偏野。刘真人为除鲛龙,五战鲛龙,俱不能胜。六战鲛龙之时,刘真人擒鲛龙双角,坐鲛龙于地下,鲛龙奋力翻腾,将挣脱之际,刘真人以身化镇龙石柱,镇鲛龙于地下。四川盆地重复太平,刘真人所化石柱便成古楼山前的石笋。
真人成仙
刘真人化石柱后,感动了上天。上天派天使点化真人,真人遂得以成仙,身体仍留在原地镇压鲛龙。刘真人成仙后不舍家乡,在云台上长久站立,留在山上一对大脚印。
应该说非常多,下为农历:
正月
初一日 天腊之辰
初三日 郝真人圣诞、孙真人圣诞
初五日 孙祖清静元君诞
初九日 玉皇上帝圣诞
十三日 关圣帝君飞升
十五日 上元天官圣诞、灵宝天师圣诞
十九日 长春邱真人圣诞
二月
初一日 勾陈天皇大帝圣诞、长春刘真人(刘渊然)圣诞
初二日 土地正神诞、姜太公圣诞
初三日 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初六日 东华帝君圣诞
十三日 葛真君圣诞
十五日 太上老君圣诞
十九日 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圣诞
三月
初一日 谭祖长真真人诞
初三日 玄天上帝圣诞
初六日 眼光娘娘圣诞
十五日 天师张大真人圣诞、财神赵公元帅圣诞
十六日 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圣诞
十八日 王祖玉阳真人圣诞、后土娘娘圣诞
十九日 太阳星君圣诞
二十日 子孙娘娘圣诞
二十三 天后妈祖圣诞
二十六 鬼谷先师诞
二十八 东岳大帝圣诞
四月
初一日 长生谭真君成道之辰
初十日 何仙姑圣诞
十四日 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十五日 钟离祖师圣诞
十八日 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泰山圣母碧霞元君诞、华佗神医先师诞
二十日 眼光圣母娘娘诞
二十八 神农先帝诞
五月
初一日 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初五日 地腊之辰、南方雷祖圣诞、地祗温元帅圣诞、雷霆邓天君圣诞。
十一日 城隍爷圣诞
十三日 关圣帝君降神、关平太子圣诞
十八日 张天师圣诞
二十日 马祖丹阳真人圣诞
二十九 紫青白祖师圣诞
六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十日 刘海蟾祖师圣诞
十五日 灵官王天君圣诞
十九日 慈航观音成道
二十三 火神圣诞
二十四 南极大帝中方雷祖圣诞、关圣帝君圣诞
二十六 二郎真君圣诞
七月
初七日 道德腊之辰
十二日 西方雷祖圣诞
十五日 中元地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 王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 值年太岁星君圣诞
二十日 刘祖长生真人圣诞
二十二 马元帅圣诞
二十三 诸葛武侯诞
二十六 张三丰祖师圣诞
八月
初一日 许府真君诞辰
初三日 九天司命灶君诞
初五日 北方雷祖圣诞
初十日 北岳大帝诞辰
十五日 太阴星君诞
九月
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皇降世之辰
初九日 斗姥元君圣诞;重阳帝君圣诞、玄天上帝飞升;酆都大帝圣诞
二十二 增福财神诞
二十三 萨翁真君圣诞
二十八 五显灵官马元帅圣诞
十月
初一日 民岁腊之辰、东皇大帝圣诞
初三日 三茅应化真君圣诞
初六日 天曹诸司五岳五帝圣诞
十五日 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 地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 长春邱真君飞升
二十日 虚靖天师诞(即三十代天师弘悟张真人)。
冬月(十一月)
初六日 西岳大帝圣诞
初九日 湘子韩祖圣诞
十一日 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二十六 北方五道圣诞
腊月(十二月)
初八日 王侯腊之辰
十六日 南岳大帝圣诞、福德正神诞
二十日 鲁班先师圣诞
二十一 天猷上帝圣诞
二十二 重阳祖师圣诞、丹阳马真君成道
二十四 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
二十五 天神下降探访善恶
二十九 清静孙真君成道
冬至日 元始天尊诞
夏至日 灵宝天尊诞
希望对您有用~
dà dì
1皇帝谥号之一。《逸周书·谥法解》曰“则天法尧曰大”。
2指汉族民间信仰的皇天大帝(又称天皇大帝、太一,儒教中又称昊天上帝、昊天、上帝,在上古经典中常直接称为帝,道教中称玉皇上帝、玉皇大帝)。
3翻译西洋语言中对有丰功伟绩的君主的称号。
4国产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3》中,阴差赵无延长相另类,被众仙友戏称为“无延大帝”。
5《天使之翼》系列南葛守门员森崎有三,很内涵的名字,他的暴怒一击,横梁召唤,黑哨乱入,使他无愧大帝之名。
6网络上专指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李毅大帝。
7网络人气热门《遮天》文中修炼等级。大帝境界。
8足球运动员亨利,大帝是因为他在阿森纳的优秀表现。
大帝,原本是对神中的尊大者或人间圣贤帝王的敬称。后来又演变为指历史影响很大的君主。
早期称大帝,一般指皇天大帝(又称天皇大帝、太一,儒教中又称昊天上帝,道教中称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如《史记·孝武本纪》:“闻昔大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单独说大帝就指玉皇大帝(昊天、上帝)。后来很多尊贵的神袛也被称为大帝。
人间的帝王较少被称为大帝,称大帝一般是很谨慎的。例如,通常称上古的太昊伏羲为大帝:“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不能自止,破之为二十五弦。大帝,太昊也。”太皞伏羲是人间最早的一位被尊为大帝的帝王。中国古代唯一被称大帝的君主只有吴大皇帝孙权。后来,人们将影响很大的帝国君主也非正式地称为大帝。
对有重大影响的君王,有时也非正式地称为大帝,如《全相平话》称商王帝乙为帝乙大帝。盘庚称为盘庚大帝,武丁称为武丁大帝,等等。到了近代,将欧洲西方号称大的君主翻译为了大帝,即将大君主(原意为伟大者、大人物等,现代希腊语为Mégas,英语为the Great)翻译为“大帝”,比如Mégas Aléxandros(英语为Alexander the Great)翻译为亚历山大大帝。大帝用来指武功很大、开拓及统治版图很大、权威影响很大的君主,这种非正式的并不具有特定规范含义的称呼方式就更加流行开来。常常被人们冠以大帝相称的君主,中国以外的君主有如汉谟拉比大帝、拉美西斯大帝、帕卡尔大帝、居鲁士大帝、大流士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阿输迦大帝(以阿育王之称闻名于世)、凯撒大帝、阿克巴大帝、彼得大帝(彼得一世)、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拿破仑大帝等等,中国的皇帝有如永乐大帝、康熙大帝等等。有些人也将中国的一些皇帝如此称呼,例如汉武大帝,永乐大帝等等。这些称谓虽然不见于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但却是民众普遍公认的,可以说,这是东西方文化互相影响和交流的结果。
1 正月初一,是天腊之辰,初三分别是郝真人和孙真人的圣诞,初五则是孙祖清静元君的诞辰,初九是玉皇上帝的圣诞,十三日关圣帝君飞升,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同时也是灵宝天师圣诞,十九日是长春邱真人的圣诞。
2 二月初一,勾陈天皇大帝圣诞,长春刘真人的圣诞,初二土地正神诞,姜太公圣诞,初三文昌梓潼帝君圣诞,初六东华帝君圣诞,十三日葛真君圣诞,十五日太上老君圣诞,十九日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圣诞。
3 三月初一,是谭祖长真真人诞,初三玄天上帝圣诞,初六眼光娘娘圣诞,十五天师张大真人圣诞,财神赵公元帅圣诞,十六日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圣诞,十八日王祖玉阳真人圣诞,后土娘娘圣诞,十九日太阳星君圣诞,二十日子孙娘娘圣诞,二十三妈祖圣诞,二十六鬼谷先师诞,二十八东岳大帝圣诞。
4 四月初一,长生谭真君成道之辰,初十何仙姑圣诞,十四吕祖纯阳祖师圣诞,十五钟离祖师圣诞,十八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泰山圣母碧霞元君诞,华佗神医先师诞,二十日眼光圣母娘娘诞,二十八神农先帝诞。
5 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圣诞,初五地腊之辰,南方雷祖圣诞,地祗温元帅圣诞,雷霆邓天君圣诞,十一日城隍爷圣诞,十三日关圣帝君降神,关平太子圣诞,十八日张天师圣诞,二十日马祖丹阳真人圣诞,二十九紫青白祖师圣诞。
6 六月初一至初六,南斗星君下降,十日刘海蟾祖师圣诞,十五日灵官王天君圣诞,十九日慈航观音成道,二十三火神圣诞,二十四南极大帝中方雷祖圣诞,关圣帝君圣诞,二十六二郎真君圣诞。
7 七月初七,道德腊之辰,十二日西方雷祖圣诞,十五日中元地官大帝圣诞,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十九日值年太岁星君圣诞,二十日刘祖长生真人圣诞,二十二马元帅圣诞,二十三诸葛武侯诞,二十六张三丰祖师圣诞。
8 八月初一,许府真君诞辰,初三九天司命灶君诞,初五北方雷祖圣诞,初十北岳大帝诞辰,十五太阴星君诞。
9 九月初一至初九,北斗九皇降世之辰,初九斗姥元君圣诞,重阳帝君圣诞,玄天上帝飞升,酆都大帝圣诞,二十二增福财神诞,二十三萨翁真君圣诞,二十八五显灵官马元帅圣诞。
10 十月初一,民岁腊之辰,东皇大帝圣诞,初三三茅应化真君圣诞,初六天曹诸司五岳五帝圣诞,十五下元水官大帝圣诞,十八地母娘娘圣诞,十九长春邱真君飞升,二十虚靖天师诞。
11 冬月(十一月)初六,西岳大帝圣诞,初九湘子韩祖圣诞,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二十六北方五道圣诞。
12 腊月(十二月)初八,王侯腊之辰,十六日南岳大帝圣诞,福德正神诞,二十日鲁班先师圣诞,二十一猷上帝圣诞,二十二重阳祖师圣诞,丹阳马真君成道,二十四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二十五天神下降探访善恶,二十九清静孙真君成道。冬至日元始天尊诞,夏至日灵宝天尊诞。
道教将与其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视为节日。在这些重大节日中,道教会举行盛大的斋醮仪式庆祝。一些道教活动和庆典已经演变成民间深层的心理意识,如今在岁时节日中仍然能够看到的诸如燃放烟花爆竹、悬挂桃符、贴门神春联、踏青戴柳、悬艾挂蒲、张挂冲符印等风俗习惯,实际上都是道教禳灾祛邪、驱鬼避瘟等法术的体现。例如,挂桃符、贴门神、春联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在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各家各户会清早起来在门前挂桃符,贴上门神,以及写在红纸上的春联,以求避凶趋吉,室宅安宁,增添节日气氛。
玉皇上帝,全称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源自远古时代的“天”、“天帝”崇拜。
殷、周以来,关于天帝的信仰即已广泛流行,在先秦文献中称呼“天”、“皇天”、“帝”、“上帝”,或称“皇天上帝”、“昊天上帝”。是华夏历代国家正统祭祀的最高神(天),被认为是执掌国祚之神,神阶至尊、神权至上。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玉皇上帝 外文名 :The Yuhuang God 别名 :昊天、天公、玉皇、玉帝、玉皇大天尊、皇天上帝、玉皇大帝、天帝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昊天世界光严妙乐国 出生日期 :龙汉初劫之先 逝世日期 :永劫不坏 职业 :天帝 毕业院校 :“大道学府” 信仰 :儒、道 主要成就 :开天辟地,统御万天,执掌劫运。 代表作品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诞辰 :正月初九日 居所 :大罗天太微玉清宫 万天帝主,元始与玉皇同体异号,玉皇与四御、六御的关系,弥罗宝诰,《玉皇经》功德利益,上妙功德,天真护持,《玉皇经集注》选,皇经集注启赞序,玉帝万法教主圣祖玄师出处世系考,玉帝圣号同异考,玉帝御莅推极考,玉帝清微天界考,玉帝尊次考,儒道崇拜之争,附:玄门玉皇圣号参真破迷指微, 万天帝主 道教认为,玉皇上帝乃“道”的人格化,存在于龙汉始劫之先,亦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道体即三清祖炁。《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元始天尊普告四众云:“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体也。是无量功德之身,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恒在金阕利济群生、普垂教法;资始万物,运化乾坤。 玉皇上帝居于大罗天太微玉清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宗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是万天帝主。 “先虚无而后妙有”,玉皇上帝承无极而用太极,以至道之身启后天、渡人天。故以金阙四御为辅、东极太乙救苦天尊与南极玉清真王为佐护、北极四圣永镇通明殿前,总执太极、无极界一切人、神、仙、圣的升降;统辖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神、仙、地祇、鬼神。如:天地始祖五老上帝、四御、三十六天上帝、周天二十八宿、五斗星君、北极驱邪院、雷部神将、三官大帝、神霄九宸大帝等;地祇就是属于主宰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仙,包涵城隍、地府、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鬼神就是历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如先祖、先师、功臣、名将,以及其他历史人物。 玉皇上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持玉圭,旁侍金童玉女,周匝天相神将围绕,一般示现秦汉帝王之象。 元始与玉皇同体异号 在六朝时期,道教虽已将三清确立为最高神,然而按照人们的习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天界的最高统治者理应为天帝。大概是考虑到人们的传统习惯,一部分道经开始把玉皇或玉帝从泛称变为特称,并将其神格提高,使之与三清联系起来。有的经书认为玉皇与元始天尊同时生成。如《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所收齐·严东注曰:“玉帝讳廊奕,治玉京玄台之中,与元始同生,为玄元之范,开灭度之门,教学仙之人也。”有的经书径直认为 玉皇即是元始天尊之别号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将元始天尊称为“至道玉帝”,卷四说:“生天元始,是称天尊,无上法王,号为玉帝”,把元始天尊与玉帝合为一人。经中还称,元始天尊有十号,一号自然,……九号玉帝,十号陛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所收唐·李少微注以及《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均谓 元始天尊有十号,第九号为玉帝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宝玄经》说元始天尊第九号为玉皇。《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也称元始天尊有十号,第六号为玉帝。并解释说:“玉帝者,位居玉阙之中,尊极万天之帝,凝然真性,妙相具足,巍巍荡荡,出众真之中,同星拱月,故称玉帝。” 根据道经所载,我们可以肯定,玉皇(玉帝)在唐代已被奉为至尊天神。《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太上太真科》说:“虚皇金阙玉帝,最贵最尊,无生无死,湛然常住。”经中径称玉皇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之别号或 三世之一 。其《明天尊第二》引《天师请问经》曰:“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顺一切也。”又引《灵宝斋仪》云:“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也载有三代天尊说,但排列顺序及名称不同。该经卷上说:“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现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然太上即是元始天尊弟子,从上皇半劫已来,元始天尊禅位。”与前一种说法相比,后一种说法看来更被普遍接受。《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即沿用了《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的三代天尊说。 玉皇与四御、六御的关系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一般为昊天玉皇上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癨。四御大概与道教经书的“四辅”说有关。因为三清对应三洞,故构造四御来对应四辅。四御的出现,不会早于宋代,因为玉皇与后土均是在宋代受到皇帝的崇封后,其地位才得以确定。《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有“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的诗句,明确地提出了“四御”的名称。宋代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将三清四御合称为“金阙七宝至尊”。明清以来,由于玉皇的地位日益尊崇,有的宫观把玉皇提到四御之上,另将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癨作为四御,主流观点认为, 四御乃辅佐玉皇上帝的四位天帝 。现今北京白云观的四御殿即是如此。还有的经书以“四极天帝”为四御,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西极天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不过此说并未被普遍采用。 六御大概与中国古代的“六合”观念有关。《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四有“昊天六御宸尊”的说法。南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在三清之后,列有昊天玉皇上帝、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癨、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等六位天帝。南宋蒋叔舆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六在三清之后所列六位天帝名称亦同,但后三位天帝排序不同,分别为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癨。《道门科范大全集》将三清六御称为“大罗九皇至尊”。综上所述,从唐宋以来,玉皇上帝作为天界至尊的地位牢固地树立起来了。 弥罗宝诰 至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经》功德利益 上妙功德 元始天尊演说了供养礼拜玉皇上帝所得功德:又设复世间众生,曾闻是经,心常渴仰。能于家中择清净处,画帝尊像,日夜虔虔,晨昏济济。香花灯果,尊重供养,称名瞻礼,是人当得三十种上妙功德:一者诸仙赞重,二者先亡生天,三者宿殃解脱,四者所往通达,五者无盗贼事,六者所求遂心,七者除水火厄,八者横事潜消,九者夜梦吉祥,十者疾病不临,十一者智慧聪明,十二者人见欢喜,十三者衣食丰盛,十四者子孙荣贵,十五者六亲见喜,十六者门族和睦,十七者除三恶报,十八者转女成男,十九者形容端严,二十者为国大臣,二十一者生为帝王,二十二者鬼神钦仰,二十三者得宿命通,二十四者诸神护念,二十五者九族受荫,二十六者处世长年,二十七者有情赖善,二十八者魔王保迎,二十九者决超三界,三十者白日上升。 天真护持 尔时昊天上帝,闻说经法,从座而起,长跪帝前,白言玉帝,愿为大众及诸人天持是经人,说利益事。尔时玉皇尊帝与方便意,开利益门,宣玉匮科,传灵宝法,告于昊天上帝言:“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受持功德。扶危拔苦,利益存亡,神妙之事。 ”众真稽首,俱发声言:“ 第子等今日幸闻湛然常住之法,莫不上福三界诸天,下消三涂毒害。惟愿慈悲愍臣等,故演斯妙义。 ” 玉帝告曰:“若有众生孝养父母,恭敬三宝,竭忠于君;不杀不盗,不*不妒,不嗔不恨,不骄不诈;奉戒持斋,冥心大道;生尊重心,持诵是经,我即敕下周流沙界,遍传十方无极世界。我敕东方东华帝君青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命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东南扶桑大帝、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南方朱陵大帝赤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西南太华元老、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西方皓灵皇老白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西北皇天上帝、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北方 紫微帝君 黑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东北冲虚天君、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中央天皇大帝昆仑苍老黄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上方来和天君、名山大洞、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下方一切金仙、四众八部、及诸眷属,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十方飞天神王、飞天大神、三官四圣、二曜九星、北斗南斗、东西中斗、二十八宿、周天众星、金刚力士神王等众,各与部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降魔力士、四天门王、五岳四渎、及余诸山四海、九江十二河源、山林川泽、一切主者,令与眷属,覆护受持是此经者。诸险恶处,令得安稳。我敕所在一切土地灵官并沟渠等,一切诸大力鬼王,皆令覆护受持是此经者。令众魔外道,悉皆慑伏,潜形遁迹,高飞海外,远避他方。如是山林社稷、廊庙血食之宾,一切鬼神当自消灭。五方行病瘟疫鬼帅、诸恶鬼神,并风王水怪、孽龙妖神、土精木魅,尽自消灭。 ” 《玉皇经集注》选 皇经集注启赞序 天猷副元帅和应善天尊制 原夫大道无形,妙万物而资始;至真罔象,摄群心而自归。机若洪锺,扣之立应。邈哉上圣,至诚遂通。恭惟《本行经》者,玄皇之秘言,穹昊之枢要。浮黎真境,纪谈授道之初;紫微上宫,显露缄藏之迹。实诸天之隐韵,乃大梵之仙章。八角垂芒,本由于宸翰;千真列卫,普度于人灵。年劫孰究,世数莫知。盖大地众生迷谬,丧失真宗,自坏形体,耽惑情欲,不能洗涤,圣文遂隐。今日昆山玉显,巨海珠分,获睹琼文,伏增惊叹。所谓幽囚重系,慕妙义以荐原;痼疾沉疴,仰德音而顿愈。昏衢惠炬,溟渤舟航,保国宁家,济生度死。金编玉轴,浩渺难量。非慕真风,曷契斯理?聊叙大要,以化未萌云耳。 玉帝万法教主圣祖玄师出处世系考 师以度世,破迷拔苦,传道授经,开来继往。大道玄师,统三教,包万法,居天中之天,为圣中之圣,无始无终,本莫穷其自,在万象之先。但道妙分真,现生光严妙乐国中,乃往昔劫中化显也。世人观天道阳明,阳主施,其机常张,尊帝曰张大帝。迷徒不达此理,妄以今北直隶真定府行唐张氏族,为玉帝之后。岂知行唐张族,乃张果之支裔,张仙之后也。奚可混作一论哉?此姓氏世族之考耳。若论世系, 玉帝为大道之首分,浩劫之古祖,焉有死生姓名耶? 若玉帝圣后、圣子、眷属,皆化光严太子时宫眷。帝复登升,宫眷悉证道耳。要之,帝后宫眷非实女身,皆天至真。为度群生,显化女身,经已言之。即佛成道,妻子证圣也。目玉帝为道祖,累劫众生万类,皆天地之生意,道脉之支分。孰非玉帝之眷属统系?若大罗宫眷证道后,皆天真圣身。如文殊掌无垢世界,龙女成道而化男身,义同。今之僧道世人,不观此理,妄以为玉帝有宫眷,有轮回,为二乘果。 岂知诸天可尽,三清境大罗天无尽;诸天帝轮回,玉帝不轮回。盖玉帝乃道身,道无穷,玉帝岂有穷乎? 信乎,玉帝最上一乘诸佛之师,万天之王,宫眷皆道化之妙矣。玄系之略若此。学者勿妄论,请详是考。 玉帝圣号同异考 玉帝圣号,崇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事与时会,功以世显,随其彰著,人人共睹听者,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薇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极玉帝,汉光武上后天干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 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 世不详考,谬谓帝即帝释,不知玉帝名号,各有不同。其四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御。今言四帝天皇同列者,亦非是玉帝。达天者详之。 玉帝御莅推极考 葛仙翕曰:世界之天,所见皆同。儒家言一天地,一上帝。道教言三十亿万大法界,界有三十六天,天各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摄。释教言三千大千世界,界有三十二天,界各一玉帝。三教之论若殊。然言一天者,天外言太虚,称其不可穷,言三十亿万。自是之外,亦言不可思议。言三千大千者,自此之外,亦言无尽量。故儒言顺帝之则。又曰圣希天。天体无穷,至元会运世,此理亦在。是以上帝为不变迁也。道言高上虚无,真帝不毁;佛言真如自在,永不退转。是俱言玉帝无毁沦也。故言一天者,非遗大也,举总名而言之,与玄、释不二矣。言三十亿万,三千大千,非谬说也。析分数而言,与儒者相同矣。至于释言各一玉帝,一界各一极也。道言共此玉帝,众界同一无极也。曰太虚,曰不思议,曰无尽量,皆知道不变,玉帝常在耳。苟以世界分而谓玉帝殊,岂以无极之理有二乎?或以元会迁而上帝段,岂无极之理有坏乎?知道不坏,则玉帝常在。信矣,毋持魔说以谤圣。 玉帝清微天界考 王重阳曰:清微,天之最上玄微处,即道家所谓种民天,儒家所谓冲漠之表,苍苍不毁,释教所谓不退转之地。今禅之杂文内,误言玉帝在须弥山顶,乃日月天四王天,或有毁坏,惟弥勒内院为不退处。又言弥罗垣,又言弥来园,此三个异名,是道经无上元君分出,即弥罗玄真境玉帝所居清微天也。其日月四王天,盖太微玉帝之居,非此大天尊高上玉帝也。故道经言:玄谷山顶有帝君,上礼玉皇大天尊。玄谷山,即禅家须弥山,日月天主,管理此天之神。即今帝都京兆尹也。是以释经言如来说法,帝释张盖,即此时状元及第。金殿传胪,礼部举觞,京兆尹张盖,以示朝廷旌贤之意。邪流遂以张盖之帝释为高上玉皇,是以张盖京兆尹为皇帝也。其谬甚矣,惟讹谬若此。斯杂文中,言昆仑山有八处。不知方向虽有八极,八极总有一西北,西北乾首昆仑,儒家所谓天柱地维,即道之玄谷山、释之须弥山,岂有八个之理?世人讹言己久,故因考清微天界,并言而戒误论者。 玉帝尊次考 刘海蟾云: 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太极,非有尊卑之殊。 在释教即燃灯古佛,显化释迦佛身。禅家先佛而后玉帝,即外国尊其主而后中国皇帝之义也。若考道之尊处,《金轮经》云:玉斗玄命驾,神游上极,前行五星为使者,后以释梵作威仪。释梵,仙佛菩萨也。帝信三清与佛者,显身度众生使皈道也。世流妄分乘位,不考源流,以玉帝为次尊,是世人有大于帝王者矣。甚至以三清、佛尊比太上皇,又悖玉帝先后显化之意。而以异姓异号拟父子,其罪尤甚。噫,世不能无玉帝,犹生必有宗祖、父母也。谤上帝而别立门户,是舍宗祖、父母而自尊也。奚可哉? 儒道崇拜之争 玉皇上帝的地位虽然崇高,然而在道教中,其位序仍然在三清之下,在斋醮请神仪式中,总是先奏请三清,然而才奏请玉皇。道教的如此安排,曾遭到儒家学者们的非议。朱熹说:道家之徒欲仿佛教所为, “遂遵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 面对儒家的批评,道士们曾作过许多解释。《皇经集注·玉帝尊次考》云 :“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 林灵真所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对醮神时先列三清,后列玉皇的安排作了具体解释,说 :“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 意思是说,醮坛中间是两列神位,是两个首席,并无尊卑之别。 立庙奉祀玉皇,始于宋代。 最初只是在皇室的宫观中供奉玉皇,后来各地宫观相继建有玉皇庙。当时的儒士对道教建玉皇庙,曾颇有微词,认为不合礼法。因为按古代礼法, 只有天子才能祭天(上帝) 。黄震在为平江府修和观撰写《玉皇殿记》时曾质疑 :“礼惟天子祭天南郊,坛而不屋。道家者流谓天玉皇,屋而祠之遍州县。礼乎,否耶” 并进一步质问说:上天本来无形无象,道教为玉皇塑像,是拟天之象,还是把他当作人来看待对此,道士张一雷解释说:“天亦气之为尔。自天而万类,皆气聚则成形,明之为人,而幽之为鬼神,夫岂有二理……且昔梦诉于帝,梦得请于帝,梦至钧天帝所,或登天门入重者,彼皆何所指而言故主宰之谓帝,其来尚矣,又岂吾道家者敢诬。”其辨解主要有个两论点:一、天乃气化而成,聚则成形,故可拟象。二、古人、古书多有关于上帝的记载,并非道教所杜撰。黄震对这一解释基本上是满意的,并对道教尊天表示赞赏,认为其神道设教,可端肃人心。他说:“老子之说本天,而凡鬼神事借之,甚者*祠附庸,林立廊庑,春秋之箫鼓骈阗,往往不之正而之他,是又何为者故丛于老子之祠者虽不一,余又独取玉皇殿之尊上帝。俨上帝之如在,肃人心之正敬,使天下崇饬香火者皆如玉皇殿之为,则亦庶乎足以裨世教。” 不过,直到明朝,仍有儒士对道教建玉皇庙或昊天宫表示惊异。 如据《云门山新建昊天宫碑记》,有道士名王仲一者,请儒士陈珩撰云门山昊天宫修建记,陈珩“骇而疑,疑而诘之”,说,周礼大宗伯之职,以礼祀昊天上帝,惟天子举之,王侯莫与,你怎么能够建昊天宫呢王仲一回答说:“斯宫之建,俾人因宫以知天,因天以生惕,因惕以戢忒,其于警世摩俗,未必无补,有可益时,何泥旧章哉”陈珩然其辞。可见,儒家之士认为道教建昊天宫,虽然与古礼不合,然而从神道设教的社会功能来看,是有益的,故而也就默许了。 明清以来,祭祀玉皇逐渐成为民俗。正月初九日为玉皇大帝圣诞,台湾俗称“天公生日”。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斋醮仪式,成千上万的香客携带香烛、供品前往庙中祈福,称为“玉皇会”。有的地方在庆祝玉皇圣诞时,还举行“赛玉皇”的活动,即以比赛演戏、杂耍等文艺活动来酬神。又传说每年腊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出巡日,说这一天玉皇降临下界,亲自出巡考察人间善恶,以便赏善罚恶。是日,道观于子时举行迎接玉皇御驾的仪式。民间则上演玉皇出巡的活动,即抬着玉皇神像沿着街道或村庄巡行,一路上鼓乐齐鸣,热闹非凡。此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四日,然后将玉皇御驾抬到当地的玉皇殿前焚化,称为“送玉皇”。 有认为,正月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气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发;九为数字之极尊,代表“极大、极多、极高”的意义,所以一年中第一个初九(上九)为玉帝圣诞,正与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呼应。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说:“ 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 玉皇上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 附:玄门玉皇圣号参真破迷指微 混沌初开。五劫轮转至今无量。为判法界。乃以先天后天而分先后。定阴阳。自始祖元始以来。立道经师三宝以为修真根源。位列无极界。大量玄玄也。然众生颠倒于三界。万神仰止于神王。此天地开万物生之后天。太极界也。 故有无之间。尚有一玄关。 此玄关直承先天而用太极。先后天之枢纽所在。即“玉皇上帝”是也。是故帝尊乃万神之祖。神明之宗。三洞太极之总执。斡旋先天无极后天太极之间。以促圣凡升降轮转。然玄风颓废。市井多有讹化之说。玄风真味变矣。乃为述玉皇圣号之内义。理阴阳于神域。度人天以参真。正乾坤于圣名矣。 玉皇上帝。圣号全称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以此20字圣号为全真正一之宗。何以故?以其圣号含玉皇大天尊神威功德主体。玉皇其他圣号。皆从此号中出也。今叙于下。 昊天金阙。 此表玉皇神格之处。昊天者。古意天之最高处。九天之上也。盖日为阳。阳数之极。九也。玉皇总执三界。宣化正道。如日光之出。高居天顶。以破阴迷。而度人天。以阳御阴也。煌煌之火。洞照幽玄。无所不被。天之道也。故昊天。性火。金阙者。性金。火金交并。大药出矣。是以能救济三界众生。广度神人阴鬼于长夜。乃:真火炼真金。九阳火之中蕴一金体。万劫不坏之所在也。又此金乃极阳之中所生。能杜绝一切阴性邪患之微机。神人升格。莫不经由此阙而审。警示三界。昭然神圣矣! 无上至尊。 无者。有之始。道德经云: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帝尊于三界之中。遍化十种德相。以度含灵。更治运天地大运,轮替之职。若非已参天地之始。如何能够。故“玉皇经”中说。是帝身。即道身也。上者。形而上者曰道。无上者。义昭然矣。至尊者,强调得此道者。有无数之众。而独此帝尊。乃众中至尊。所以堪为两界之总执。 自然妙有。 自然者。帝身即是道身。无形无相。为度众生。化现形象。与世间经历劫数运足。而后始证“大觉”之果。依此而具备庄严清净之报身。众生乃能有所凭籍。此即《玉皇经》中本行之内容。然虽有色身后天之修持相。却是道体自然显现之相。故其有形修持。异于俗人。因本性自明。一切功行。皆依此本来朗明清静之性而为,故蕴含“自然”德性。与其他觉者。都从迷中修行而后而觉绝不相同。妙有者。无中生有。造化是也。帝尊化现有形修持,是生有也。有形帝尊累劫修行而证报身之帝尊相,是生有也。从此帝尊亦具三身而度众生,生有也。然此种种皆禀自然而生。故具“自然妙有”性德。 弥罗至真。 弥者。弥漫,充满之意。罗者,覆盖,收摄之意。至者,无所不至,至则极致。真者。真实。永在之意。大罗之天。高居三十二天之上。帝尊于处广运神威以度阴阳众生。其功德力。威神力。种种妙音,神光,俱从此处而遍覆一切处。如大海水充实一切处。故云:弥罗。其功德力神威力万劫无坏。真实常在。故云:至真。 玉皇上帝。 玉者。天地灵气自然凝聚之物。天然之物。皇者。承天运之大圣人。释迦号”觉皇“。盖以后天修持而成觉悟之圣人也。玉皇者。自然而成大觉之神圣也。上者。形而上无形之物。帝。主宰也。 此玉皇圣号。全称20字。 依古文结构而成五部分。此五部分正是天地之根精华所在。分列五方。由此五方功德力之汇聚联合覆盖。方显玉皇”神奇堂堂”之宗风也。 然此圣号。虽然总持元始天地自然灵根之秘文。却尚有上下承转之妙义。一者。前一句必然承下一句之妙义。如此连承五转。其义宏深矣。如“昊天金阙”之中有“无上至尊”者是后乘于前句。即前承后也。即前句在下。后句在前句之基础上。如此五转重叠。此是由下而上。归于玉皇上帝之果德修持法。反之亦然。故持玉皇圣号之法。持之者。思其圣号内义而持,方是玄门正行之法。挨其含义熟悉非常。乃可无思而持。神威灵感大用也。能持此圣号者。除也“玉皇经”中所载之功德。尚有余德之相。一者:周天星宿围绕护持。二者,身中透紫气。其气纯阳纯干。恒出身而与天连。三者。能除历劫含识藏中阴邪变异不正之气。 故,白玉蟾祖师云:“大凡教人课诵,不如《灵宝度人经》玉皇天尊号为愈也。”
西方曰太极,由天皇大帝主之。天皇大帝,全称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按晋书天文志云:“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故天皇大帝综御万神也。
太极天皇大帝的诞辰为农历二月初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