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派收徒拜师规定

问答 0 30

正一派收徒拜师规定,第1张

正一派收徒拜师规定
导读:正一派在收徒拜师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涉及师徒双方的资质、拜师仪式、师徒关系以及教义传承等方面,旨在确保道教正一派的纯正传承和弟子的合格培养。正一派作为道教的重要分支,其收徒拜师的规定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和传统。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

正一派在收徒拜师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涉及师徒双方的资质、拜师仪式、师徒关系以及教义传承等方面,旨在确保道教正一派的纯正传承和弟子的合格培养。

正一派作为道教的重要分支,其收徒拜师的规定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和传统。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对师徒关系的重视,也确保了教义的有效传承。

首先,在正一派中,收徒拜师并非随意可行,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师父在选择弟子时,会注重考察其品行、根基和悟性。只有那些具备良好品德、对道教有浓厚兴趣并展现出一定悟性的人,才有可能被师父收为弟子。同时,弟子在选择师父时,也需要了解师父的学识和修为,以确保能够从师父那里学到真正的道教法义。

其次,正一派的拜师仪式非常庄重和神圣。在拜师仪式上,弟子需要向师父行三拜九叩之礼,表示对师父的尊敬和忠诚。师父则会向弟子传授教义、法器等,并对其进行教诲和勉励。这一仪式不仅标志着师徒关系的正式确立,也意味着道教法脉的传承和延续。

在师徒关系方面,正一派强调“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弟子需要尊重师父的权威和地位,虚心向师父请教和学习。同时,师父也有责任对弟子进行悉心的教导和关怀,帮助弟子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这种师徒关系不仅是一种宗教上的联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依靠。

最后,在教义传承方面,正一派注重经典的学习和实践。师父会向弟子传授道教经典和法义,并指导弟子进行修行和实践。弟子则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领悟和掌握道教的精髓和真谛。这种传承方式不仅确保了道教法义的纯正性,也使得正一派的教义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

综上所述,正一派在收徒拜师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和传统。这些规定不仅确保了师徒双方的资质和品行,也保障了教义的有效传承和弟子的合格培养。同时,这些规定也体现了正一派对于尊师重道、注重经典学习等传统美德的坚守和传承。

通常情况下,道教全真派拜师收徒是严肃、隆重的,须有度师、引进师、证盟师三师。举行皈依仪式的日期是不能随意的,要择吉或朔望日,最好选择在祖师圣诞日。如正月十九丘祖诞、二月十五太上道祖诞、四月十四吕祖诞、九月初九重阳祖师诞、夏至灵宝天尊诞、冬至元始天尊诞等等。

1、学道弟子:

学道弟子又称皈依弟子。简称 学生,是没有正式拜过师的学生,只要交一定的学费就可以跟师父学习,当然也有一些因特殊机缘,师父不收费的情况。学道弟子对外不可说教导他的人是他的师父,只能说是老师。师父对学道弟子只有“教”的义务,没有其他义务和责任。

2、入门弟子:

入门弟子,从字面上解释的话,过去的住宅有大院和内室,“入门弟子”就是进了大院之门,成为了这个门派的成员(门徒),但不是可以随便进入“内室”。

入门弟子不同于学道弟子,需要正式拜师,需要遵守本门规矩。师父对于入门弟子有一定的要求, 人品德行要好,要有一定天赋,有一定经济基础,态度、心态要好,还得有悟性,愿为本门做出贡献等等。

往往入门弟子是从学道弟子中产生的,也有的是经由中间人引荐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师父自己看中并主动收徒的。

3、入室弟子

入室弟子,是众多入门弟子当中得到师父的青睐、认可而进入“内室”,获得师父不传其他弟子的绝招、秘诀,将来可成为师父的嫡传弟子即接班人。

4、嫡传弟子

嫡传弟子一般也叫“亲传弟子”,就是师父亲自手把手教出来的接班人。

5、关门弟子

关门 弟子,就是指最后一个弟子,收完这个弟子就“关门”了,不再收徒弟了。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

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