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主题活动主持词范文

问答 0 16

戏曲主题活动主持词范文,第1张

戏曲主题活动主持词范文
导读: #主持词# 导语主持词的写作没有固定格式,它的特点就是富有个性。不同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目,主持词所采用的形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主持人的开场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精彩的主持词只有扣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魅力所

#主持词# 导语主持词的写作没有固定格式,它的特点就是富有个性。不同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目,主持词所采用的形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主持人的开场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精彩的主持词只有扣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魅力所在。 无 为大家整理了《戏曲主题活动主持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篇一

 欢庆的舞蹈表演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尊敬的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父老乡亲们

 女:大家合:晚上好!

 男:一曲欢庆的舞蹈拉开了封丘县“欢乐中原”“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颁奖晚会的序幕!

 女: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化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封丘县委宣传部,封丘县文化局,封丘县电视台,封丘县戏剧协会联合举办了这次“欢乐中原”“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

 男:大赛历时三个多月,参赛团体36个,涉及演职人员976人,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六名。

 女:“欢乐中原”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我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

 欢乐中原,快乐无限!戏迷大家唱,精彩在飞扬!

 介绍领导和来宾

 男、女:参加今天颁奖晚会的领导和嘉宾有:

 男、女:让我们再次用掌声对百忙中来到晚会现场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男:戏曲在我们封丘源远流长,她穿越斑斓舞台,纵横古今时空

 女:云鬓珠花中,长袖盈风间,舞不尽生旦净末丑,唱不完世间百世情!

 男: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段豫剧:《桃花庵》中“站楼台”选段。演出单位:居厢乡辛庄俱乐部。

 女:有请!

 颁奖

 男:谢谢辛庄俱乐部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唱段!

 女:下面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要为大家公布这次大赛的结果。

 男:“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三等奖的获得者:

 女:有请()为获得三等奖的团体颁奖!

 男:获得“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二等奖的是

 女:掌声有请()为获奖单位颁奖!

 女::获得“欢乐中原“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奖赛一等奖的是

 男:有请()为获奖者颁奖!

 女:让我们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

 展演

 男:下面请大家欣赏本次大赛三等奖获得者:荆隆宫乡孙庄俱乐部选送的豫剧《花

 喜鹊》选段。

 女:有请!

 女:接下来上场的是一位十二岁的小朋友,别看她人小,名气可不小!她是唱响世博全国戏迷展演选拔赛河南第一人,还是咱们河南省20xx年梨园春的小擂主呢,怎么样迫不及待想见识一下吧掌声有请荆隆宫乡孙庄村的孙月小朋友!

 (对话:要为大家表演什么月:带来一段戏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男:谢谢孙月小朋友的精彩表演!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听得人心情舒畅!

 《打金枝》是豫剧演员、人称红脸王的刘忠河老师的代表剧目之一,以豫剧优美曲调加上通俗易懂的唱词深受大家喜爱。下面就请听荆隆宫乡顺河街俱乐部选送的豫剧《打金枝》选段。

 女:今天这个场合如果没有名家名段助兴,似乎会有些逊色。所以我们请来了河南省戏迷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20xx年戏曲团体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厉琦先生!他要为大家演唱《情断状元楼》选段。掌声有请!

 男:樊梨花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巾帼女杰形象。她敢爱敢恨、胸怀宽广,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请听县城第一俱乐部带来的《樊梨花》剧中的“三上关”一折。

 女:我们今天的确是:好戏连台!为我们晚会压轴的是豫剧名家:

 结语播放《难忘今宵》的曲子

 男:笙箫锣鼓,谱写华彩乐章

 女:出将入相,上演盛世同享

 男:今晚我们与欢乐同行

 女:今晚我们与星光相伴

 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精彩的夜晚

 女: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好的夜晚

 男:让我们真诚感谢所有演员的精彩演绎

 女:也让我们真诚感谢所有来宾的用心聆听

 男:让我们衷心祝愿封丘的戏曲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女:也让我们衷心祝愿封丘的戏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女:伴随着《难忘今宵》的乐曲,我们的晚会就要的结束了。

 让我们衷心祝福大家:

 合:心情快乐!开心永远!

 篇二

 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甲: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乙:戏曲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等多种因素。它是我们文化光辉的一笔。

 甲: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荣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乙:为了去感受戏曲的博大精深,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吧!

 合:我们宣布:“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现在开始!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板块。每组基础分100分。

 一、展示一些同学们收集的戏曲知识,每正确展示一次,该小组得10分。前面同学如果展示过了的内容,后面再展示不得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二、小组必答题每题2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三、抢答题听到“开始”后才可以答题,犯规取消回答本题资格,由其他小组获得答题资格,答对每题该小组加10分,答错每题扣10分,时间30秒。

 四、戏曲演唱部分:四个小组各有一次机会,依次派若干名同学上台演唱一个戏曲片段(要求有舞台动作)。另三个小组评分并略作点评(每组评分30分,最低20分,不演唱的0分)。

 乙:接下来的这个“各显神通”的板块是为大家展示一些同学们收集的戏曲知识,每正确展示一次,该小组得10分。掌声欢迎!

 甲:下面进行第二板块:小组必答题每题2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掌声欢迎!

 乙:下面进行第三版块:抢答题听到“开始”后才可以答题,犯规取消回答本题资格,由其他小组获得答题资格,答对每题该小组加10分,答错每题扣10分,时间30秒。

 甲;接下来是聚精会神听戏曲,播放一些录音

 甲:下面进行第四版块:南腔北调唱戏曲首先有请第一组同学带来的粤剧掌声欢迎!

 乙:请欣赏第二组同学带来的川剧掌声欢迎!

 乙:请欣赏第三组同学带来的川剧掌声欢迎!

 甲:请欣赏第四组同学带来的黄梅戏掌声欢迎!由记分员公布今天比赛的结果

 甲: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一定对中国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

 乙:希望大家能保护中国戏曲,并把它发扬光大!

 合:我们宣布“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活动到此结束!(齐唱歌曲《说唱脸谱》结束)。

 篇三

 音乐起:付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师: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男:我国的戏曲,源源流长,历史悠久。

 女: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了解多少戏曲知识呢

 (同学们回答七八条)

 女:看来大家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男: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女: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在这里不一一赘述。男:瞧,这就是所谓的“唱念做打”。

 女: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处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男:“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女:“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女:(大屏幕)这就是邮票上“生旦净丑”的造型。

 男:我国戏曲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女:哇,这么多,不过比较流行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男:其中昆剧,又称“昆腔”、“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女:介绍了昆曲,可不能不介绍京剧啊。

 男:是的,京剧素有“东方歌剧”之称,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也是我国国粹。

 女:你还知道发源于我们黄冈的戏曲吗

 男:这个,谁不知道黄梅戏呗,它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只是它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女:可不是么,墙里开花墙外香。

 男:说到戏曲,你知道《谁说女子不如男》是什么剧种吗

 女: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旦角演员。

 男:你能来两句吗

 女:别说我,我们全班都能,大家说是不是“刘大哥”唱-------

 男:看来真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女:要说真正体现我们女子风采的当属越剧。

 男:是吗

 女: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男:那我们男的适合唱什么戏曲呢

 女:唱川剧噻,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男:哦,我知道川剧中有一种绝活,那就是变脸。

 女:疾如风,快如电。脑壳一转,说变就变,眼睛一眨,不过瞬息之间。男:哇,好潇洒好浪漫啰

 女:当然比较有名的戏曲还有湖南花鼓戏,秦腔,评剧,皮影戏等。

 男:以上最有名的当属京剧啦,京剧中有四大旦角

 女: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男: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女: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男: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女:还是让我们一睹他们芳容吧。

 男:当然戏曲不只是演女子的专利,下面让我们一一认识京剧中的四大行当吧。女:说到京剧,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脸谱啦。

 男:每种脸谱代表着一种性格,我们同学们也精心制作了各种脸谱(展示并讲解)男:归纳起来,也就是红忠紫孝,黑正粉老,

 水白邪,油白狂傲,

 黄狠灰贪,蓝勇绿暴,

 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女:让我们共同欣赏京剧舞台上的各路英雄吧!

 男:同学们,下面将是我们表演的舞台,那就是:戏曲知识大比拼。

 女:首先请听竞赛规则

 (1)全班分为四个竞赛小组。

 (2)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两个环节进行。

 (3)必答题每小组3题,每题10分,合计30分;抢答题每题10分。

 (4)记分员负责统计各组得分,有请朱老师。

 男:抢答戏曲知识,唱响拿手戏曲。竞赛优胜者奖品将有班主任赞助支持。女:英文准备好了吗第一组,请看大屏幕:

 男:下面有请第二组。

 女:有请第三组。

 男:有请第四组。

 女:下面我们看看必答题各小组得分情况:

 男:下面我们将进入抢答题环节

 女: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5分,答错扣5分。分选择题,简答题,连线题和视听题。

 男:首选请听选择题,各小组请听题:

 女:下面请听简答题,准备好了吗

 男:下面请看连线题

 女:最后请听一组视听题,要求说出曲名和剧种。

 男:到底谁是今天获胜的小组呢请看计分板:

 女:(从最后一名念起)

 男:我们用掌声共同祝贺第小组同学。

 女: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我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唱不尽。请各小组的同学演唱一段“梨园风情”。

 师:同学们,听着大家稚嫩的唱腔,又唤起了我们对戏曲的浓厚兴趣。可是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课外时间多多出谋划策。

 中国的戏曲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相信这节课给你带来语文知识外,也给你喜欢和爱上这一传统文化开辟出一条阳光大道。

 同学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

 下课!

 风轻云淡,幸运的是有你陪伴,支撑着我每天面对世界的变幻。冷暖自知,幸福的是我们住在对方心里,彼此珍惜着渡过荏苒的光阴,把你放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把爱放飞到你的身边静静地陪伴,用我温柔的目光伫立在天之一隅,把你静静地注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祝福 歇后语 合集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歇后语合集1

 1、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莲花红,明镜梳妆传佳话,梧桐树枝栖彩凤;海枯石烂同心结,海阔天高比翼程,并肩同踏万里路,齐心共唱福歌声!

 2、由相知而相爱,由相爱而更加相知。人们常说的神仙眷侣就是你们了!祝相爱年年岁岁,相知岁岁年年!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象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3、好田也著好种子,播种著爱应时机;尪某双人著欢喜,协力合作生双生。

 4、愿你们的人生,像《诗篇》般地优美,像《箴言书》般地智慧,像《传道书》般地虔诚,像《雅歌书》般地和睦!

 5、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6、太阳的光辉,正在穿透云层迎接未来的希望,正在你奋斗的脚步声中出现。愿你新婚愉快,甜甜蜜蜜,生活和事业更上一层楼!

 7、辛劳了半辈子,贡献了几十年,在这春暧花开的日子,恭贺您再婚之喜,正所谓“夕阳无限好、萱草晚来香”!

 8、爆竹声声传吉祥,喜气盈门花开放;一对新人天仙配,永结同心万年长;万众瞩目人欢喜,拜过天地情更浓;亲朋好友来道贺,喜上眉梢笑开颜;祝你新婚更快乐,夫妻恩爱到永远!

 9、愿你们的家庭,成为教会复兴的一大力量;也成为社会、国家的一大贡献!

 10、愿快乐的歌声永远伴你们同行,愿你们婚后的生活洋溢着喜悦与欢快,永浴于无限的快乐年华。谨祝新婚快乐!甜甜蜜蜜!

 11、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无数个偶然堆积而成的必然,怎能不是三生石上精心镌刻的结果呢用真心呵护这份缘吧,真爱的你们。

 12、愿你俩用爱去缠著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视你们永远相爰,携手共度美丽人生!

 13、鞭炮声声喜乐鸣,上门女婿进门来。新郎伶俐人人爱,亲朋好友都称赞。新娘美貌赛天仙,路人围观赞不绝。欢天喜地拜父母,情投意合入洞房。郎情妾意看不够,美满婚姻万年长!

 14、古早周公定婚礼,男女配合著成家;新郎新娘好体格,第一亲蜜是夫妻。

 15、池里莲并蒂,池中鸳鸯戏;岸上枝连理,岸边蝶比翼。今天是你们婚大喜的日子,我以爱情的名义祝福你们,愿爱情之花在你们心里永开不败;以岁月的名义祝福你们,愿岁月老去永不改爱的情怀。愿你们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16、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象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17、仟僖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18、鞭炮齐鸣真热闹,欢天喜地迎新人。春风和暖沐鸳鸯,明月清辉结连理。无尽娇羞拜天地,满面欢悦谢宾客。一世眷恋一世情,一生相守一生爱。祝君新婚大喜,恩爱绵绵,白首相牵。

 19、一纸老虎,一米老鼠,点花烛,一起住;一个成了丈夫,一个未来当母,噜噜噜,真幸福!祝小两口结婚快乐乎!

 20、愿神的慈爱、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和众人同在!直到永远,阿门!

 21、橙黄石榴迎新人,大红樱桃贺新婚。水晶葡萄赠蜜甜,青青苹果保平安。草莓弥漫淡芬芳,蜜桔瓣瓣皆吉祥。百果园中欢乐颂,新婚燕尔踏歌行。祝:新婚愉快!

 22、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23、妻子,对青年男人来说是主人;对中年男人来说是朋友;对老年男人来说是护士。结婚之前,要睁开你的眼睛;结婚之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4、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美满的婚姻是神所赐恩的;愿我们的神将天上所有的福,地里所藏的福,都赐给你们和你们的家庭!

 25、人生三大喜,亲爱的朋友,在你新婚的日子,让我诚挚地祝你新婚快乐!

 祝福歇后语合集2

 26、喝下这杯交杯酒人生路上一起走结婚礼堂真敞亮父母宾朋喜洋洋敬过父母敬来宾喝完一杯又一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7、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过别难过,每个人最终都会走进坟墓,放心去吧,阿门!

 28、鞭炮响,唢呐鸣,大红喜字贴两旁。白纱裙,真正美,漂亮新娘迎进门。父母笑,小孩追,喜气洋洋办婚礼。结连理,比翼飞,永结同心白头随。相亲相爱到永远,海枯石烂心不变!

 29、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30、这个红包,我已经准备了好多年,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红包里的数额,也在持续上涨,今天,我终于可以送出这个红包,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新婚快乐。

 31、告全天下的光棍朋友们的一句话:孤独是一种很美的东西, 光棍节 是个很美好的节日,千万好好享受。等到结婚以后,你们就肯定能体会到了。

 32、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是一个值得祝贺的日子,众朋邻里齐相聚。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这是一个让我们永远记住的日子——新婚纪念日。祝新婚快乐,白头偕老。

 33、这辈子遇到优秀的父母,好人品有保证了,这辈子遇到真正的朋友,好心情有保证了,这辈子遇到知心的爱人,好生活有保证了,恭喜你全有了,祝新婚快乐!

 34、爱是缘分,爱是感动,爱是给予,爱是宽容,爱是牺牲,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承诺,我迟来的祝福到了祝你们:新婚愉快!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35、美丽的新娘就好比是一杯玫瑰红酒而新郎就是那红酒杯就这样二者慢慢品那融合的滋味恭喜你!酒与杯从此形影不离!祝福你!酒与杯恩恩爱爱!

 36、教堂的钟声响起,两颗彼此相爱的真心走到了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这真挚的祝福让真爱开出最甜蜜的花朵,祝新婚幸福,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37、新郎英俊像小生,新娘生美似花互;今年来请食甜茶,明年抱孝生相看。

 38、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39、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40、在这个值得庆祝与纪念的日子,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亲爱的朋友,你终于结婚了。有家的男人,是最幸福,从今天开始,你将有一个温馨的窝,你的妻子,善良美丽,我祝福你。

 41、真挚的爱为真心开启,像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真挚的爱为执着点起,像红色的血液充满身体;祝贺朋友用真心与执着换取真挚的爱情,甜蜜迈向幸福的天地。

 42、甜茶相请真尊敬,郎才女貌天生成;夫家和好财子盛,恭贺富贵万年兴。

 43、张灯结彩把祝福送,欢天喜地把新人迎。锣鼓喧天把恩爱唱,鞭炮齐鸣把心愿了。一心一意把连理结,两厢情愿把洞房入。祝你们共享爱情,共擎风雨,白头偕老。

 44、这一天之后你们就要开始了两人世界的生活,你洗菜,他做饭;你拖地,他刷碗幸福的生活来到你们身边,爱情的火焰无际无边,在你们新婚之喜的时候,送上朋友衷心的祝福。

 45、在这喜庆祝福的时刻,愿神引导你们的婚姻,如河水流归大海,成为一体,不再是二,并且奔腾不已,生生不息!

 祝福歇后语合集3

 46、鞭炮轰鸣,锣鼓喧天,一派吉祥喜气满满;新婚燕尔,快乐连连,祝你婚姻幸福美满;白头偕老,富贵平安,愿你夫妻顺心如愿,至此良辰吉日,祝你喜事多多,万事大吉。

 47、他是词,你是谱,你俩就是一首和谐的歌。天作之合,鸾凤和鸣。

 48、缘何相聚,还诺前世;聚何相爱,为惜今生;爱何相守,心心相依。天赐良缘,真爱永恒。祝福你们,鸳鸯蝴蝶,永沐爱河,新婚快乐,永远幸福。

 49、我擦了擦阿拉丁的神灯,灯神出来了,于是我对灯神说:请让我哥和我嫂永世恩恩爱爱,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50、以爱之名,许你永生!从此,不再一个人吃饭,不再一个人逛街,不再一个人看**。红尘滚滚,所幸有他相伴!祝愿你们相亲相爱,直到蹒跚白头。

 51、恭喜你找到共度一生的灵魂伴侣,祝新婚快乐,一生幸福!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

 52、在相识相爱中你们经历了很多,在坎坷中你们相互扶持,在忧伤时你们相互分担,在快乐时你们相互分享,你们不是为了爱而爱,而是为了彼此而爱。你们的爱情注定是永远,祝你们永远幸福。

 53、一个有福,一个有禄,今后你们鸳鸯福禄;爱海无际,情天万里,祝你们爱河永浴。

 54、原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视福你今天牵手伴侣踏上新的人生路,从此风雨无阻彼此照顾。原你和你的另一半白头偕老幸福永驻,平安美满比翼共度。

 55、张灯结彩结良缘,锣鼓连天佳偶成;夫妻对拜百年好,亲朋高坐皆欢喜;推推搡搡入洞房,良辰美景贵如金。新婚之日,我的短信带着最美的祝愿,潇潇洒洒飞来,愿你恩爱甜蜜,美满常驻,幸福萦绕。

 56、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你的人生芬芳,请把快乐深藏,把幸福包装,忘掉烦恼忧伤,把握生活地久天长,祝你婚姻快乐,早生贵子。

 57、祝你们永远相爱,携手共渡美丽人生!

相关 文章 :

1 表示祝贺的歇后语

2 有关祝福的谚语有哪些

3 十五个吊桶打水的歇后语

4 中国传统节日谚语俗语歇后语

5 关于走投无路的歇后语

6 有关金钱的经典歇后语有哪些

1、喜字请柬扬喜庆,映照爱情的甜蜜;鞭炮欢笑散热闹,新人娇俏如花绽;相濡以沫携手牵,谱写生活的浪漫;我心祝福甜蜜送,高喊幸福的口号:祝你们相亲相爱,一生一世永相依!

2、夕阳西下的美好,恋人相拥的温馨,新婚燕尔的依恋,新生婴儿的的喜悦,老人相依的永恒,久别重逢的感动,祝福真心的朋友永远幸福、快乐。

3、春风和暖舞祥瑞,张灯结彩迎新人。新郎玉树临风好,新娘百里挑一俏。双手相交今生定,两心从此永相依。新婚快乐,愿君与另一半甜甜蜜蜜一辈子。

4、原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视福你今天牵手伴侣踏上新的人生路,从此风雨无阻彼此照顾。原你和你的另一半白头偕老幸福永驻,平安美满比翼共度。

5、一树碧枝吐芳香,一池春水展新颜。一对新人堂下站,一双父母乐开怀。一次交杯一世爱,一番对拜一生情。从今鸳鸯沐爱河,自此鹣鲽结伴舞。恭祝新婚快乐,恩爱永久。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回答者:FinnyIvy - 魔法师 五级 5-28 14:08

京剧简介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唐韵笙、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丰富剧目,不仅有属于二簧系统的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剧目,而且还包括昆腔、高腔、秦腔、罗罗腔、柳枝腔等声腔剧目。这类传统剧目,据粗略统计,不下200余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其题材和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折子戏、群戏、本戏等。如《宇宙锋》、《玉堂春》、《群英会》、《挑滑车》、《拾玉镯》、《四进士》、《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数百年来,盛演不绝。在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又新编、改编、移植了一大批剧目,如《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创作了一批现代戏,如《红灯记》、《芦荡火种》、《 智取威虎山 》、《 杜鹃山 》、《黛诺》等,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回答者:Tanworld - 举人 四级 5-29 14:46

“京剧起源” 够楼主用的吧呵呵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间,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麇集。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录》),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徽班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它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在声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黄调以新声夺人而外,它"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日下看花记》);在剧目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在表演方面,纯朴真切,行当齐全文武兼重,因此适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

在演出安排上,据《梦华琐簿》载,四大徽班"各擅胜场"。三庆以"轴子"取胜(连日接演新戏),四喜以"曲子"取胜(善唱昆曲),和春以"把子"取胜(善演武戏),春台以"孩子"取胜(以童伶为号召)。在艺术和经营上备有侧重点,能够发挥专长,取得较快进展。至道光后期,徽班已在北京占据优势。《梦华琐簿》说:"今乐部皖人最多,吴人亚之,蜀人绝无知名者矣。"又说:"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擅变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完成,主要标志为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最早随同徽班进京的汉调演员是米应先(又名米喜子),湖北崇阳人(一说安徽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约于嘉庆年间加入春台徽班进京演唱,演正生,擅红生戏,声望极隆(见《梦华琐簿》及李登齐《常谈丛录》)。被视为著名汉调演员余三胜的先驱(当时曲艺唱词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句)。道光年间(1821-1849),汉调演员至京加入徽班演唱的逐渐增多,著名的有王洪贵、李六。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约作于道光十二年以前)说:"京师尚楚调。乐工中如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称于时。"楚调即汉调,也就是西皮调。可见当时北京已流行西皮调,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又推动了西皮调的革新发展。在徽、汉演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开始不同的剧目,根据不同的来源,分别唱西皮或二黄;后来,有些戏就兼唱西皮和二黄,甚至在同一唱段中先唱二黄,后转西皮,并能相互协调,浑然一体。《罗成叫关》(源出徽调《淤泥河》)就是一个例子。声韵方面,形成"中州韵、湖广音"的格律,字声间杂京音、鄂音,兼用北京、湖北两种四声调值,分别尖团字音,按照"十三辙"押韵。二黄的伴奏乐器,几经反复,终于在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废笛,而与西皮统一使用胡琴(定弦不同),但唱吹腔时仍按徽班传统用笛伴奏。

道光末年,西皮戏大量涌现,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据刊于道光二十五年的杨静亭《都门纪略》载,三庆班程长庚、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和李六、和春班王洪贵等常演的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定军山》、《击鼓骂曹》、《扫雪打碗》等,与嗣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剧目已大体相同,徽班向京剧的擅变到此已基本完成(虽然当时还不称京剧)。另一种说法,认为谭鑫培成名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才算形成。理由是到那时皮黄戏从音乐、表演,到唱念的字音、声韵,才具备了严格的规范;而在此以前,即程长庚时代,仍属徽调范畴。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新建的满庭芳戏园从天津约来京班,受到观众欢迎。同年,丹桂茶园通过北京的三庆班,又约来大批著名京剧演员,其中有老生夏奎章(夏月润之父)、熊金桂(熊文通之父),花旦冯三喜(冯子和之父)等。他们都在上海落户,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派京剧世家。嗣后,更多的京角陆续南下,知名的有周春奎、孙菊仙、杨月楼、孙春恒、黄月山、李春来、刘永春以及梆子花旦田际云(想九霄)等,从而使上海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

在这之前,约在咸丰初年,上海已有昆班和徽班演出。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梆子)同台的局面。这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班杰出演员王鸿寿(三麻子)到沪后,经常参加京班演出,并把一些徽调剧目如《徐策跑城》、《扫松下书》、《雪拥蓝关》等带进了京班,把徽调的主要腔调之一"高拨子"纳入到京剧音乐里,还把徽班的某些红生戏及其表演方法吸收到京剧中。这对扩大京剧上演剧目和丰富舞台艺术起了一定作用。此外,梆子艺人田际云在上海的艺术活动,对南派京剧的发展也有所影响。他的"灯彩戏"《斗牛宫》等,实为后来"机关布景连台本戏"的滥筋。从光绪五年(1879)起,谭鑫培六次到沪,后来梅兰芳等名演员也经常到沪演出,促进了北派、南派京剧交流,加速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如天津及其周围的河北一带为京剧最早的传播地区之一。道光末年,余三胜即在天津活动(他和他父亲死后都葬在天津);丑角演员刘赶三先在天津的票房活动,后来才到北京"下海"。老生演员孙菊仙也曾经是夭津的票友。山东是徽班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山东帮商人又是北京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因而山东很早就有京剧演出。曲阜孔府早在乾隆时就有安徽艺人入府演戏。京剧的较早流布地区还有安徽、湖北和东北三省。至20世纪初,南至闽、粤,东至浙江,北至黑龙江,西至云南,都有京剧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在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地也有了较大发展。

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