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人人把新桃符换旧桃符。 注词释义:元日:农历正月初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人人把新桃符换旧桃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下一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句是出自北宋大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诗,全文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致翻译:
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就过去了(迎接新年),
喝着屠苏酒,春风也把温暖一起吹拂而来。
旭日东升,照耀得千家万户是多么地明亮,
迎接新春,到处都见到人们忙着把门上去年的旧桃符取下,换上新年的新桃符。
下联是桃符万户换新春。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