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祝福》是什么?

问答 0 22

鲁迅的《祝福》是什么?,第1张

鲁迅的《祝福》是什么?
导读: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小说,发表于1924年《东方杂志》21卷6号。小说着重刻画一个苦难深重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一生经历。寡妇祥林嫂因不堪婆家虐待,逃到鲁四家做佣工,后被婆婆捆走,强行卖到深山坳里给贺老六作妻。丈夫因病死去,儿子又被野狼吃掉,只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小说,发表于1924年《东方杂志》21卷6号。小说着重刻画一个苦难深重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一生经历。寡妇祥林嫂因不堪婆家虐待,逃到鲁四家做佣工,后被婆婆捆走,强行卖到深山坳里给贺老六作妻。丈夫因病死去,儿子又被野狼吃掉,只得再回鲁四家做佣工。

因再嫁又寡被鲁家认为“败坏风俗”的不祥之物,在祝福时不许她洗祭祖器皿,给她精神上以致命打击。后将所有积蓄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做替身,企图借此赎罪;但在冬祭时,鲁家主人仍呵责她不许沾手祭器,从此失魂落魄,心身备受摧残,终于在被鲁家逐出后惨死于祝福的爆竹声中,直到临死时还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祝福》的文学内涵

小说通过祥林嫂“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一生的描述,典型地反映了在礼教和迷信毒害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和吃人礼教的罪恶。

小说还通过满身“道学”气的鲁四老爷的形象,揭露了压迫者的伪善与凶恶;结尾以全镇在祝福中的欢乐与祥林嫂在雪中的倒毙加以对比,抒发了“我”的悲愤感受,对旧社会作了有力地批判和控诉。

失去丈夫的祥林嫂来到鲁镇,被四婶看中留在家里做工。不幸被婆婆卖掉。可是不久之后第二个丈夫也死了。阿毛被郎叼走,他又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里做工,遭到了周围人的鄙视。她的精神彻底崩溃,被赶了出来,沦为乞丐。在人们的祝福声里,悲惨死去。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上,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作者批判的封建思想观念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此时理学出现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葬,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任何人都不允许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3.妇女的“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4.封建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这种人,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快乐与幸福 苦难与不幸

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被婆家卖掉

拼死反抗

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

有自己的房子

生了儿子

胖了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

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被鲁镇的人歧视(阿毛、额头上的疤)

被鲁四老爷鄙视

对地狱的恐惧

捐门槛赎罪

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

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

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可以这样介绍鲁迅:鲁迅,是我打心底里最敬仰的文学大家。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就是鲁迅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在网页上搜索“鲁迅”的名字,可以出现如下简介:“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以笔当枪,用十分犀利的文笔,直戳黑暗旧社会的旧思想,以及顽固维护旧思想的当权者,所以鲁迅一直处在黑暗势力的压迫之中,随时生命的危险。

可他,却始终昂首挺胸地站在前沿阵地,继续用他尖锐的文字,与黑恶势力作斗争。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人格魅力,蜚声海内外,他是当代文坛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诗句,也是对鲁迅一生的写照。

知识拓展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要讲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毒害,以及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主义精神。

1、意思:“祝福”指:拜神,祈求一年能万事如意,开心幸福。

2、《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3、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4、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浙东山区一穷乡僻壤,年轻寡妇祥林嫂获悉婆母与远亲卫老二欲将自己卖 到山里的消息,连夜出逃,后在鲁镇 地主鲁四老爷家为佣。祥林嫂勤快利 索,令东家满意。翌年清明时分,祥 林嫂突被婆母和卫老二遣人抢回,卖 与贺老六强行成婚。祥林嫂不从,撞 桌角自尽,被贺老六救下。她念贺老 六善良忠厚,遂成夫妻。逾年生一子 ,取名阿毛。贺老六为还婚债,积劳 成疾,终于病逝。不久,爱子阿毛被 狼衔去。大伯收回房子,将祥林嫂逐 出贺家。为觅生路,她只得再回鲁四 老爷家帮佣。祥林嫂逢人诉说儿子遭 狼衔走一事,人们始而同情,久之讨 嫌,常加以奚落。祥林嫂经历诸种劫 难,神态木讷憔悴,令东家生厌,将 她视为不吉祥之人,每凡祭祖供神, 均令其远避。后经鲁家女佣柳嫂劝告 ,祥林嫂去土地庙捐一门槛,供人践 踏,以赎前愆。岂料除夕行祝福礼时 ,祥林嫂为端一祭祖供品,竟遭鲁家 夫妇苛责,并加驱逐。祥林嫂万念俱 灰,擎菜刀狂砍所捐门槛,自此流浪 行乞。最终,在一个祝福的年夜,倒 毙于风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