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庆元旦手抄报图片大全

问答 0 22

迎新年庆元旦手抄报图片大全,第1张

新年元旦手抄报图片大全
导读:很多同学对于做新年手抄报感到无从下手,下面就教大家新年手抄报的做法,希望能够帮到你:1、确定主题:首先,要确定手抄报的主题。新年的主题通常与庆祝、团圆、希望和祝福等元素相关。2、设计版面:可以使用铅笔在纸上绘制草图,规划出手抄报的各个部分,

很多同学对于做新年手抄报感到无从下手,下面就教大家新年手抄报的做法,希望能够帮到你:

1、确定主题:首先,要确定手抄报的主题。新年的主题通常与庆祝、团圆、希望和祝福等元素相关。

2、设计版面:可以使用铅笔在纸上绘制草图,规划出手抄报的各个部分,并确定标题、插图和文字的位置。

3、绘制插图:可以使用彩色铅笔、蜡笔、水彩或其他绘画工具来绘制插图。

4、写文字内容:可以写一些祝福语、新年寄语、诗歌或与新年相关的故事等。    

庆元旦手抄报设计内容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不少的手抄报吧,手抄报需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手抄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庆元旦手抄报设计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元旦手抄报资料:元旦节的起源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已经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21年的到来,它只有“72岁”。

新年节是古代两河流域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历史非常悠久。下面是由我整理的春节手抄报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新年快乐手抄报:云南少数民族年节习俗

云南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回圈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关于春节的手抄报

元阳县彝族与汉族交往多起来后,也与汉族一起过春节,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点。春节前三天内,家家杀年猪。屋里屋外要打扫得乾乾净净,门前栽松树,大小门头、灶前厩旁都插上松枝,祝愿来年生活美满幸福。年三十晚上不在别人家过夜,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全部还清。

除夕之夜,严禁说不吉利的话,不准恶言秽语,不准打妻子小孩。父亲或长子率领全家老小,用托盘托著酒、肉、饭、水等祭品,依次向祖宗、天地、土、水、日、月、龙、灶献祭,然后又向门、柱、水缸、畜厩、大农具一一献祭。全家入席后,将饭菜每样取一点放到门外给无家可归的野鬼。然后盛一碗饭给狗,传说第一次洪水年里庄稼全被淹死了,是狗从天神那里讨回了五谷种子,所以年节首先慰劳狗。等狗吃饱了,然后全家才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早上,鸡刚打鸣,天还未亮,各家男子就鸣枪放炮,到水井祭祀水神,争取第一个取回新水。天刚刚放亮,全家已经起床,穿上节日盛装迎接财神,然后做汤圆献祭各路诸神。再做一个汤圆贴在小孩子脑门上,表示孩子又长了一岁。元阳彝族把正月初一称作“女皇日”,妇女不作或少作家务,做菜做饭全由男人操办。饭甄子无论有多大,饭都要蒸得满满的,表示粮食全年有余。初一全天都不动刀斧,不出寨门,不出门作客,不到菜园取菜。初二、初三才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带着孩子回娘家。

 新年快乐手抄报:木刻“请柬”邀亲友

在每年的冬月或腊月,独龙族要过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叫“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三天或四五天。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始过年。

独龙族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雪山之间的独龙江流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选定过年的吉日后,各家都邀请亲友一起来过年。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要举行仪式,庆祝年节。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上各种食物,前往致意祝贺。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晚上,全村的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

 新年快乐手抄报:“女儿国”女人忙

“女儿国”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把春节叫“库诗”,即新的一年。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

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纪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亲主持家政,全家每个人的收入都交给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过年前一个月,主持家政的妇女就要为全家每人买新衣裤,每人至少一套。接着,妇女们开始酿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节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备齐。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动用绳子,否则新的一年会遇到蛇。腊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妇女都从屋顶屋角到门缝铺下,进行彻底清扫。女人给孩子理发洗澡,换上乾乾净净的衣服。  

关于春节的手抄报

正月初一,黎明刚刚来临,摩梭妇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边背水,这叫“争头水”。谁起得最早并争到头水,意味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财源茂盛。所以妇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边泛白时候,争先恐后来到山泉溪流边。水背回来后,主妇准备好早餐,全家祭锅庄,向祖宗和老人磕头。太阳出山,母亲带着孩子,背箩里装着猪膘、茶叶、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缘的各个家庭组成一个氏族的长者家拜年。

 新年快乐手抄报:过完大年就成人

对于年满十三岁的普米族孩子来说,过大年对他们特别重要。因为过大年要为他们举行“穿裤子”“穿裙子”礼,以后他们就是成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了。

过大年是云南普米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迎接新年。除夕之夜,满了十三岁的孩子们,按照性别各自团聚在一起,通宵作乐,告别可爱的童年生活。一等雄鸡高唱,东方吐白,他们立即回到自己家中,准备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成年仪式。家里人根据要举行成年礼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在火塘边的“男柱”或“女柱”旁,放好一袋粮食和一只猪膘。猪膘是将杀好的猪掏空内脏、抽去骨头,在猪肚子里抹上花椒、盐巴后风干作成的,是普米族和摩梭人的特有食品。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

女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裙子礼”,由母亲主持。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妇女将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的义务。接着巫师向家祖和灶神祈祷,母亲给女孩脱去麻布长衫,换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长裙,系上绣有图案的腰带。换上新装的女儿向灶神和亲友叩头表示感谢,亲友送给礼品表示祝福。

男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裤子礼”,由舅舅主持。普米族保留许多母系社会遗俗,舅舅在家中地位最高。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边,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征勇敢;左手拿银圆,象征财富。巫师向灶神和家祖祈祷,舅舅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来,给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长裤,系上腰带。换上新装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样给灶神和亲友一一叩头,用牛角酒杯向亲友敬酒。亲友们往往送他一只羊,祝贺他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举行“穿裙子礼”、“穿裤子礼”时,女孩或男孩的父母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参加的亲友客人。他们端给客人每人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大家是至亲骨肉,心肝相连。宴会后,仪式才算结束。

举行了“穿裙子礼”和“穿裤子礼”,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