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庙宇去拜。 但说来也怪,潮汕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 潮人“拜老爷”和拜神是有区别的,只有到旧历年末酬神时才叫“拜神”、“谢神”。 究其渊源,还必须从古籍的说法谈起。 潮汕老百姓,自古以来信奉的神很多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庙宇去拜。
但说来也怪,潮汕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
潮人“拜老爷”和拜神是有区别的,只有到旧历年末酬神时才叫“拜神”、“谢神”。
究其渊源,还必须从古籍的说法谈起。
潮汕老百姓,自古以来信奉的神很多,村村都有神庙,尤其是平原较大的村庄和市镇,神庙就更多了。
神庙中供奉的神偶,大多是木头雕刻,大的比人体还要大,漆上金彩,小的只有一两尺甚至只有几寸高,脸手和衣着都是油漆的。
神庙,潮俗统称为“老爷宫”。
大的有厅殿天井,天井两边还有“龙虎”壁塑,檐角与庙脊还有各种图案塑刻或嵌瓷龙凤或鲤鱼、人物、戏出等等装饰。
小庙只有小屋宽,中有神龛供桌。
还有更小的只有一个模型式的小宫,里面置小型神偶,人在外面祈拜。
潮人信奉的神,有神话故事的神,有历史人物的神,有与外地共通的神,也有地方特有的神,普遍信奉的庙神有:玄天上帝、天后圣母(又称妈祖)、慈悲娘娘、注生娘娘、保生大帝、真君爷、七圣夫人、三义帝君(即刘备、关羽、张飞)、花公花妈、福德老爷(又称土地爷、土地伯公、后土之神)、三山国王 (又称王公、村里的地头神)、木坑圣王、风雨圣者、文昌爷、魁星爷、太子爷……潮州城还有显赫的安济圣王。
各行业也有各种神名,自设小神龛供奉。
解放后破除迷信,各庙神偶被焚毁,庙宇也作别用或拆除。
近十多年,一些旧庙作为文物保护,重新修建,成为当地景点
潮汕民间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种,惟以土地神最为普及。
村社不论大小,必有土地神庙;营造坟墓,墓侧必设“土地神位”小碑(或写“福神”二字)。
这种土地神乃起始于古代的田社神、社稷神。
在潮汕农村还祀奉“三山国王”,把它视作最大的福神。
清代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三山国王》中说:“三山国王,潮之福神也。”这是潮地特有的也是最为崇奉的地方保护神;民间俗称为“地头爷”。
每逢村里谁家死了人,子孙或家人必到地头庙去报告,叫作“报地头”。
土地神在城镇居民中也受到普遍祀奉。
在不显眼的墙旮旯处贴上一张红纸,写着“地主神位”就算是神牌位。
每逢旧历初一、十五或民俗大节日,必焚香供奉祭品。
所谓老爷,原指旧时的官吏。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
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
潮汕的庙宇,俗称老爷宫,所供的“老爷”,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有益于人民的官吏、名人。
这里说的老爷,实际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
但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给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有必要对它进行考察和研究,揭开面纱,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一、三山国王庙。
祀巾、明、独三座山神。
最早的三山国王庙是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
此外,潮汕各县及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各国均有三山国王庙。
二、土地庙。
俗称土地公庙,通称福德祠,祭土地神。
民间相传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庙。
祀雨神。
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
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
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著名。
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
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
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
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其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其父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世。
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移居临安,时年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
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开府于南剑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
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家赀,赴国难,率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其时谢翱27岁。
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复梅县,攻潮阳。
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妻子毋氏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
后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寻得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
谢翱为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选择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
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纪念“风雨圣者”。
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揭阳市谢翱研究工作小组决定,建“谢翱纪念堂”。
1995年11月7日,在揭阳市人民 主持召开的揭阳市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大会期间举行了奠基仪式,来自祖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乡亲600多人出席。
座落在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纪泽湖畔的谢翱纪念堂第一期工程于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后宫。
祭天后圣母,系传说中的保护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
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省莆田湄洲湾的一个渔村。
其父林愿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
传说林默娘出生时屋顶祥云缭绕,生性聪慧,八岁读书,过目成诵。
长大后能晓天文,习水性,多次搭救遇难船只。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岛峰顶上“仙化升天”,终年 27岁。
此后,人们纷纷传说林默娘身披盛装,飞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难的人,遂被尊为海上女神。
天后圣母庙遍布祖国东南沿海、台湾、港澳等地。
潮汕各县市均设有天后宫,较著名的有:妈屿新老妈宫、樟林天后圣母宫等。
五、韩文公祠。
祭韩愈(68~824年)。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代文学家。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谏迎佛骨而被宪宗皇帝贬为潮州刺史。
他刺潮八月,兴学育才,政绩卓著,而被潮人尊称为“文公”。
潮人为了纪念他,把潮州的双旗山改称韩山,流经潮州全境的恶溪改称韩江,相传韩愈手植的橡木,人称韩木。
潮州有昌黎路,揭阳有韩祠路,还有纪念性建筑景韩亭、观韩楼、仰韩阁、昌黎坊等。
除此之外,潮汕现有韩祠二处,一是潮州韩文公祠,二是潮阳灵山寺西庑的韩祠。
台湾西势的内埔乡也设有韩文公柯。
六、晏侯庙。
祭齐国大夫晏婴。
该庙座落在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
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
后历经多次修复。
现庙门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
门额由该村文士蔡乃秋手书。
尤为宝贵的是,该庙内有牌坊一座,为明万历年间建庙时建筑,拜堂上书“作中流之砥柱”,为同治三年遗迹。
程洋岗晏侯庙是潮汕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一座,省内外也甚为少见。
汕头市蛇东的晏公庙是否也是祭晏婴,已无据可考。
七、凤岭宫。
该庙位于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凤岭之上,祭南粤王赵佗,同时供药王孙思邈及东岳大帝(商纣时的武成王黄飞虎)。
澄海地方志称,凤岭宫占地约六亩。
现该宫只留下残迹。
祭南粤王的庙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圣王祠。
祭陈元光。
陈元光(675~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
自幼聪颖,13岁已博通经书,喜韬略兵法,文武全才,为唐高宗一代名将。
著有《吉光集》、《玉钤记》、《龙湖集》,现只有《龙湖集》传于世。
唐仪凤二年(677年),年仅21岁的陈元光以鹰扬将军代领父职,负责平定泉(州)、潮(州)的“蛮獠啸乱”。
经过大小百余战,俘获万计,岭表以平。
自那以后,潮泉 20多年无战乱,人物辐辏,文化渐开,帆船如云,鱼盐成阜。
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采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兴教选才的措施,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潮州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景云二年(11年),陈元光在一次平定蛮寇在潮州作乱的战斗中牺牲,并被封为“豹韬卫镇大将军”,诏命立庙。
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为“开漳圣王”。
漳潮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立庙建祠。
圣王庙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带。
潮汕地区主要有饶平“圣王祠”、南澳“圣王庙”等。
九、宋帝庙。
祭宋末二皇帝。
宋帝庙位于陆丰县甲子镇,又名进食亭。
庙甚为简陋,有帷幔蒙帝像于中。
民间传说求福消灾甚灵。
相传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进入陆丰前夕,已有范姓者夜梦犬吠之声,有贵人前来的先兆,故当宋臣护帝进入港口登岸进驻时,范、李、吴三姓争相进食,当得知来者竟是宋帝时,都跪请恩赐。
其时宋帝的处境,实金口难开。
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吴氏要沙坝,帝均点头。
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着“范山、李海、吴沙坝”的俗语。
十、大忠祠。
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
南宋朝臣、大文学家、诗人。
祭文天祥的庙宇有潮阳东山大忠祠、海门莲花峰忠贤祠。
十一、陆公祠。
祭南宋丞相陆秀夫(1236~1279年)。
该庙宇有潮州韩山陆公柯、南澳县城城隍庙左侧的“陆、张二忠祠”。
十二、陈元帅庙。
祭陈吊眼。
陈系福建省漳州白叶乡人,汉族,畲族人民起义领袖。
饶平县新圩镇四百岭山南麓的长彬村前,有陈元帅庙。
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有陈吊王寨遗址和祭拜庙宇。
十三、龙尾爷庙。
祭虱母仙何野云。
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陈友谅与朱元璋争雄。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激战于鄱阳湖(今江西境内),在九江中箭身亡。
失败后,何野云心灰意冷,从江西徒步至潮阳县,经常为人看病、相风水、卜卦,在民间颇有影响。
死后,人民立庙纪念他。
潮汕祭何野云的庙宇达20余座,主要有:潮阳贵屿何仙陵、潮阳仙湖福天宫、揭西黄山王公庙、汕头岐山古庙等。
十四、三保公庙。
祭航海家郑和(1371~1435年)。
该庙位于南澳县深澳古城东门外。
郑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 ,小字三保,故称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庙。
祭清广东巡抚王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
清康熙年间,清廷为断绝台湾郑经部队的粮草接济,曾强迫祖国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人民流离失所。
周、王二公为沿海居民展复回乡、光复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拥戴。
惠来县沿海人民为了纪念周、王二公,修庙宇20余座。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隆江镇龙溪河畔的巡抚总督庙。
十六、鹳巢古庙。
祭陈尧佐(963~1044年)。
陈系北宋宰相。
宋咸平二年(999年),以开封府推官转任潮州通判二年。
在潮期间,他修孔庙,建韩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学。
时鳄鱼肆虐,张氏子为所吃,尧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诸市,作《戮鳄鱼文》。
潮人为了纪念有功于民的陈尧佐,特修庙纪念。
现存纪念庙宇有鹳巢古庙,规模较大。
十七、马安庙。
祭明揭阳县令冯元飚的都头马安。
马安因缉拿强盗,因公殉职。
冯县令在其殉职的揭阳县马鞍山上建庙祭拜。
十八、将军庙。
祭一未知名将军。
鸥汀寨内的将军庙祭的是唐二晶将军,也不知其真实姓名。
据传,古时该将军在现汕头埠一带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
现汕头内充公等地可见将军庙多座。
十九、关帝庙。
祭关羽(~219年)。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大将,以忠、义、勇、信而著称。
潮汕的关帝庙遍布各地,又有武庙、武帝庙等名称。
现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铺都祭关公。
二十、孔庙。
祭孔夫子。
孔庙又名文庙、学宫。
潮汕较著名的有揭阳学宫、潮州学宫、普宁孔庙等。
旧时,学童念书必拜孔子爷,学堂必设孔圣灵座。
二十一、城隍庙。
祭城隍公。
城隍被视为古代城镇保护神。
有县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庙,但潮汕九县十城隍。
旧时揭阳县除县城有城隍庙外,棉湖镇也有一城隍庙。
潮人视城隍老爷为护城神、保国爱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阴间公正的判官。
潮汕的城隍庙,揭阳城隍为之最。
二十二、双忠庙。
祭张巡、许远二将军。
张、许二将军是唐至德二年(57年)为平息安禄山之乱而战死的忠勇将军。
潮汕的双忠庙,又称祖庙、双忠行祠、双忠铜辊祠等。
二十三、真君庙。
祭晋朝名医吴猛、许逊和北宋名医吴骑。
吴猛,生于三国吴末,江西豫郡西安县人。
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后云游求师,道法精深,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为民除害,深得人民爱戴。
许逊,是吴猛的弟子,生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
相传,其母亲梦神鸟送下神珠,吞下怀孕而生下许逊。
逊未足月,已聪敏异常,过目成诵,无师自通。
后师吴猛,再师王朔、女仙谌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资格。
潮汕的这类庙宇也称炼丹古庙、灵济宫、感天大帝庙、英灵古庙、慈济古庙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庙。
祭玄天上帝。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并将它们分为四组,称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为道教的护法神。
后来,玄武被说成是奉玉帝之命镇守北方的统帅,封为上帝。
潮汕各地称这类庙宇为玄帝古庙、真武官、北帝庙、元山古庙、玄真庙、永昌古庙、真武古庙、夏祉古庙。
二十五、伯爷公庙。
祭伯益公,也称伯爷公。
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时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
按潮汕人的说法,伯益公主持开山劈路,制服了老虎。
故有“伯公无点头,老虎唔敢食人”的说法。
潮汕各地,伯公庙很多,如伯爷公庙、威灵古庙等均属。
另外,潮汕还有专门祭大禹的水仙庙。
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爷公庙比水仙庙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
这种特殊的社会、人文现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东岳庙。
祭东岳山神。
东岳是泰LU主峰玉皇顶的封号,也被诏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帝”。
世人称,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生死贵贱,主召人魂修短之阴曹冥府君。”潮汕东岳庙有潮阳,饶平二处。
二十七、宋太祖庙。
祭宋太祖赵匡胤。
该庙位于饶平县三饶镇河口乡后埔。
二十八、神农庙。
祭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潮汕的神农庙,也叫先农坛。
二十九、文昌祠。
也叫文昌阁。
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澄海神山、普宁县洪阳镇、惠来县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阁。
三十、木坑圣王庙。
祭介子推。
春秋战国时期,介子推忠诚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传说。
潮汕地区的木坑古庙、金砂冢庙、南楼古庙、介公古庙等,均属这一类。
三十一、吕祖庙。
也叫仙师公庙。
祭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吕同宾,本名琼,字伯玉,亦名绍先,出家后才改名岩,字洞宾。
俗语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成为 世间、普渡众生的神仙的代称。
此外,潮汕还有同时祭吕洞宾、李铁拐二仙的龙砂古庙,祭李铁拐的仙爷庙等。
三十二、字祖圣庙。
祭字祖仓颉。
位于揭西县金和镇的蜈蚣岭。
三十三、南海圣王庙。
祭海神。
因潮汕临海,古代没有预报天气的设备,只有寄托于神仙,求海神保佑,属自然崇拜。
潮汕沿海的圣王庙、龙王庙等均属。
三十四、雷神庙。
祭雷神,属于对雷电自然天象的崇拜。
除此之外,还有天公庙等。
汉川仙女山的传说 [ 汉 川 名 胜]
仙女山、在汉川县城西南。它海拔虽然只有991米,占地也只有144公顷,但它有着
美妙的传说,吸引着远方游人
仙女山原名采芝山相传很早以前,住在山麓马家湾有一姓卞的人家,父子相依为命,靠种菜,
砍柴为生儿子辅华为人忠厚,孝敬老父,深受乡邻喜欢因家境贫寒,二十好几尚未成家,老父为这
事着急
有一年春天,辅华种了满园丝瓜、日夜精心培育、不料只活一颗瓜秧,第一年只长藤叶,
第二年只开了一朵花,第三年才结了一条五尺长的大丝瓜。这丝瓜晚上还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老人
怕不吉利,总想把它摘掉,辅华却舍不得去摘。
一天湾里来了一个云游道人,到瓜园边不住声地唱道:“好地气,好地气!”父子俩
闻声赶出门去来,再三询问。道人才说:“中秋节夜子时,可将此瓜放到山上那一仗见方的
洞口就会见分晓,切记!切记!”说完人就不见了。父子二人很惊奇,明白是神仙下界点化,
就把道人的话牢记心里。
中秋节夜,辅华于子时前往山上,一连绕山走了三圈,未见有洞。正犹豫间,突见前面
金光一闪,现出了一个大洞,辅华赶到洞口将丝瓜放进洞里。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口出现
一道台阶直通洞底。辅华顺着石阶步入洞底,见洞内有一石床、床上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她见辅华就叫道:“这位大哥,快救我出洞!”辅华问:“大姐是那家闺秀?因何被关在洞中?”姑娘
含羞地答:“我家住在蓬莱,姓杜名媪,因与大哥有一段姻缘,便偷偷离开瑶池,
不料被王母娘娘发现,将我压在这山内。太白金星为了成全你我,就命地藏王将开山钥匙化作
丝瓜,让你开洞救我。”辅华一听,急忙扶着仙女出了洞。一声巨响,洞门又关了。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em7X40KAm3GDQq9bOrrNw
pwd=jbj4 提取码: jbj4长江三峡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我们三峡参观。我姓张,是武汉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呢,可以叫我小张或者张导。路上呢,大家如果有问题或者建议,可以尽量的提出来,我会在合理和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满足大家的。那么,希望大家能在这次旅途中玩的开心!
在我们到达景点之前呢,我想先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三峡的概况。
长江三峡是我们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她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我们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之所以称为三峡呢,是因为她是由著名的三段峡谷组成的,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而她们又分别以“雄伟,秀丽和险峻”而著称。
三峡的风景是非常漂亮的,而其人文景观和地域的历史文化更令她增色不少。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就曾三过三峡,并留下《朝发白帝城》这首千古名诗。三峡不光是楚文化的摇篮,也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而这两种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交融,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楚文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就是楚乡人民为表的对屈原的崇敬而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还有巴东的背篓世界和土家族人的独特婚俗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三峡地区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曲艺,像花鼓,评书啦。而三峡民间工艺的美术魅力则主要体现在:服饰,首饰,雕刻,建筑等方面了,建筑艺术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吊脚楼”和“回水归池”的天井屋了。
那么接下来的旅程呢,我们会一一的感受到三峡非同凡响的魅力所在。
游客们朋友们请看,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三峡第一个峡谷,瞿塘峡了。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大溪镇。这是峡谷入口处,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里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道天造地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夔门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雄”的美称。过了夔门,我们就进入了瞿塘峡。瞿塘峡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两岸的风景名胜却非常的多。像,风箱峡、石栈道等等。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风箱峡。大家请看前面那个黄褐色的峭壁,上面有一道裂缝,裂缝上放着几个好似风箱的东西,风箱峡便由此得名。那么那些酷似风箱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原来竟是古代的棺木。据考证,那些悬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于古人是怎样把这么重的棺木挂上悬崖,至今仍是一个谜。
游玩了短暂的瞿塘峡之后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巫峡。巫峡横跨重庆湖北两地。从重庆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一直延绵到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有45公里,是三峡中最完整的一个峡,因此也被称之为“大峡”。巫峡两岸的群峰以12峰为奇。而其中最俏丽者为神女峰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在神女峰的脚下。请大家抬头看,在群山的峰顶旁有一人形石柱,大家看那像不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在深情地俯视着长江呢?而关于她的来历也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渔夫出江大鱼,不幸遇到暴雨,最终船毁人亡。而他的妻子每天都会来到峰顶守望,盼望着丈夫的归来,可是很多年过去了,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妻子则一直在那等待着,直到今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神女峰也因此成为了夫妻间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美好象征。现在呢,我们的船也已驶出了巫峡,大家有没有觉得江面顿时开阔了不少呢?而前面丘陵连绵,沟壑纵横的就是著名的香溪宽谷了。这就是古代大美女王昭君的家乡了。相传,昭君出塞之前,曾回乡探亲,船经过香溪时,她想在香溪中洗脸,可一不小心将脖子上的项链弄丢了,珠宝撒落在香溪中,从此,小溪就变得清澈见底,芳香四溢。人们就称这条小溪为“香溪”。除了昭君,这里还孕育了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如今这里又出现了一位“名人”,那就是曾轰动世界的神农架野人。
时间呢,过的非常快,我们现在来到了三峡最后一个峡,西陵峡了。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全长76公里,她是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的。西陵峡呢,有三个之最。首先她是三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其次,她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一个峡,北宋著名政治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最后呢,她是三峡的最险处。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的。当然现在的西陵峡经政治后早已今非昔比了。西陵峡的主要景观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和灯影峡。这就是著名的“西陵四峡”了。但我今天主要介绍的是西陵峡的灯影峡了。灯影峡是以形取景得名的。山上有四块石头,非常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满载而归的生动形象。而每当到了夕阳夕照的时候呢,从峡中远远望去,他们就像皮影戏中的人物一般,非常有意思。所以这个峡就被称之为灯影峡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的旅程也马上就要结束了。游历一次三峡仿佛游历了一次人生。曲折之后总会是平坦的。那么在这里呢,我十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希望有缘能和大家再次相逢!祝大家万事如意,再见!
神龙架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神龙架林区,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在旅途中有什么需要或要求大家请尽管提出来,我会尽力帮大家解决。同时也预祝大家旅行愉快。
在到达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神龙架林区吧。神农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即今天的大小神农架,到现在则指整个神农架林区,神龙架林区也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架还有个十分气派的称号“华中屋脊”,这是因为神农架中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米,为华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称号。我想大家都是奔着神龙架的神秘而来的吧。确实,神龙架有很多不解之谜,比如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野人之迷,还有它地处内陆却有保存完好如初的原始森林,而且原始森林中还有金丝猴、大鲵、白化动物等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以及举世罕见、神秘莫测的佛光圣景,这一切都具有令人心驰神往、一睹为快的巨大诱惑力。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那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就赶紧进进去瞧瞧吧。
这里就是神龙架里最具有特色的神龙顶景区了,区内最高海拔神农顶31054米,称之为“华中第一峰”。最奇特的是里面拥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大多数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只要大家环顾一下四周就知道的确是名不虚传,这里到处都是奇珍异宝。神龙顶景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修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平衡及整个华中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华中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有“绿色宝库”、“植物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百草药园”、“频危动植物避难所”的美誉。我们现在来到了神龙顶景区的第一站——大龙潭。这里是神农架野人考察的大本营;同时也是金丝猴生活习性的重要观察点。所以说这里是野人和金丝猴出入最频繁的地方,曾经就有野考队员在这里目击过野人出入,呵呵,现在不知道我们是否也有幸看到我们期待已久的野人呢。接着就到了与大龙潭相对的小龙潭了,这里建有野生动物救护站。站内设野考工作展览室,反映国家对神农架野人两次考察的主要成果。还有野人分布图、目击者照片、现场获取的野人毛发、粪便、竹窝,现场灌制的野人脚印以及中科院等单位的分析鉴定材料,这些都证实了神农架野人的存在不可忽视。站内还有各种动植物的摄影展,不过阵容最强大的要数神农架金丝猴组照,它们都是现场拍摄的,内容从猴王,猴群到哨猴;从迁徙,觅食到午睡;从母子嬉戏到夫妻交欢,无不应有尽有,简直就是金丝猴的专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仔细看看。如果大家玩累了可以到小龙潭的茶社去喝杯茶,吃吃神龙架内特色点心。
现在,我们来到神农架风景区的核心部分神农坛,这里是专供炎黄子孙缅怀先祖,祈求神灵保佑的场所,大家看上面的那座神农塑像高大威严,头像21米,象征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蒸蒸日上,宽35米,与高加起来刚好56米,意味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它头上两只牛角传说是牛首人身,实际上是古代农耕部落的图腾。中间的草坪和两边的台阶也是根据过去皇宫的格局所布置,大家是否发现这和一些古装电视剧里的金銮殿的造型很相似,中间为天子所走,左右则是大臣的通道。又因为9在古代为阳数之首,故两边的台阶全是9的倍数,每边的台阶共有243步,从下往上分解开来分别是9步,72步,63步,54步, 45步。台阶下就是祭坛,置有九鼎八簋和香炉,这里长年香火不断,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可以在这儿祭拜祈福。神农架一般于重阳节左右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公祭炎帝神农氏仪式,祭祖仪式结束后,在广场上演出《光华千秋》等大型祭祀歌舞,据说自神农坛建成以来,每次祭祀中途,便天降甘露,非常灵验。如果大家那个时候来游览的话说不定能看到这一奇观哦。
从神农顶门口往前走3公里,我们就可以来到被誉为“神农架第一景”的风景垭入口处。然后沿着石阶而上,穿过一片箭竹林,就可以到风景垭口。风景垭海拔2785米,由于地层深切错动致使风景垭南坡下切成深达千米的峡谷,而分布于风景垭南坡的碳酸盐岩,最容易受到风化溶蚀,经过长年累月的风蚀作用,雕塑出了今天的石林奇观。石林周围到处都是苍松劲柏,还有鲜红的杜鹃花,置于流云飞雾之中,故有“石林云雨”之称。这里的景色如此迷人,大家尽可以在这里细细品味,摄影留念。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的神龙架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再次希望大家旅行愉快,期待再次与各位合作。
武当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代表海外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xx,就好人们常说的那样,相逢就是缘分。能和大家相逢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你的放心、开心。今天我将带大家起游览武当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道教文化。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它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占走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场地。
武当道观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当道教,调集军民工匠30余万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顶,连绵四十华里,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宫观庵堂两万余间。他在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护他这个北方起兵夺位的皇帝。据说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批发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造出来的。所以民间流传有“真武神,永乐相”的说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当山名声大震,成为我国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游人香客到处观光朝拜。另外,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拳的创始人相传是名带著名道士张三丰,这点我想喜欢武侠的朋友可能通过小说了解了一些。据说他在这里修炼的时候看到鹤与蛇争斗的情景,受到启发,领悟出了太极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
说了怎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冈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时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几丈长的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就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要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武当山有36岩,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认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与精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深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安全起见,我们大家想许愿祈祷的话可以到别的地方,心诚则灵嘛。
经过一翻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天柱峰。天柱峰海拔有1612米,素称“一柱擎天”。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而天柱峰之巅的这座金壁辉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钢铸金鎏大殿,修建于永乐十四年。整个金殿没用一根钉子,全是铸好各个部件后运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严密,看起来好象是浑然一体的。大家看,这边的长明灯相传是从来不灭的,那么山顶空旷多风,为什么它不会被风吹灭呢?据说是因为有了藻井上的这颗“避风仙珠”的缘故。相传这颗仙珠能镇住山风,使风不能吹进殿内,从而保证了神灯的长明。其实神灯长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殿门的各个铸件都非常严密精确,可以改变风吹来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高抄。金殿从修建到如今已经历了5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辉煌如初,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一件稀世珍宝。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细细的品味这里绝妙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我们四点钟的时候再见。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武当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见。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的,所以这只鹤也是**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平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大别山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大别山游览观光。经过长途的跋涉,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叫,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这位是司机赵师傅,他开车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乘坐他的车,请大家放心。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或要求请尽管提出,我会竭尽所能的为你们服务。愿我的服务能够让你们渡过一段愉快美好的旅程。
说到大别山,我想大家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壤,是革命根据地。无数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其实,大别山还是一个旅游、避暑、度假的胜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已经被开发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在这里不仅可以让你饱赏奇峰、险岭、怪石、云海之神奇,还可以让你尽情领略天堂秀水的风韵。
!



.jpg)

















 一定要四字的词语啊!.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