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信用得上的词语有哪些

问答 0 22

寄信用得上的词语有哪些,第1张

寄信用得上的词语有哪些
导读: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冒昧陈辞,有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1形容写信的词语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其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2形容书信的词语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3描写书信的词语

有关书信的成语

成语 解释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蜂媒蝶使 〖解释〗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望采纳

4关于写信的好词佳句

1、雪野茫茫的小草,寒冷孤寂中怀抱着“理想”取暖;征途迢迢南飞的大雁,因为“梦想”才不停地往前飞我的梦想,但只是目前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这个理想并非遥远而不可即,我锲而不舍地勤勉学习,为了应付目前的挑战,这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

2、梦想是事业的大门,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我努力的结果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毫不懈怠,因为我知道:没有理想等于没有灵魂我要证明我拥有理想,拥有灵魂我的理想,是重点我不质疑自己的能力,我要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3、梦想是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奋力搏击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而我,则选择前者,我会努力奋斗,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4、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不尽,数不完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天文学家,去探寻宇宙中的奥秘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坐在院中看星星,认星星”

6、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种子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雨后含苞欲放的蓓蕾对众芳竞妍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默默酝酿的果实对圆润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下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憧憬……

7、梦想是什么?是虚无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许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稚嫩的心田里,在一颗天真的纯洁的童心面前,梦想是快乐、幸福和美好,是一种向往

8、梦想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远远地高于现实梦想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吸引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梦想若太不切合实际就会流于空想因此,梦想之花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里,并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结出成功的硕果年青时的梦想往往因虚幻飘渺而缺少现实的根基,最终因为无本之木而枯萎

9、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5描写信件的词语

陇头音信

苞苴竿牍

堆案盈几

付诸洪乔

黄耳传书

书不尽言

停云落月

鱼传尺素

断羽绝鳞

河鱼天雁

鸿断鱼沉

寄雁传书

目断鳞鸿

雁去鱼来

雁素鱼笺

音问两绝

鱼肠尺素

鱼肠雁足

鱼沉雁杳

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鱼书雁帖

咫尺之书

蜂媒蝶使

拜手稽首

平安家书

鸿雁传书

6关于写信的成语有哪些

1、苞苴竿牍[bāo jū gān dú]: 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

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2、书不尽言[shū bù jìn yán]: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3、鱼传尺素[yú chuán chǐ sù]: 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4、寄雁传书[jì yàn chuán shū]: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5、上书言事[shàng shū yán shì]: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十》:“临菑人主父偃、严安,无终人徐乐,皆上书言事。”。

7描写写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李白

8描写写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1描写书信的词语

有关书信的成语

成语 解释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蜂媒蝶使 〖解释〗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望采纳

2形容书信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3关于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4形容书信的词语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5关于书信的诗句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6有关书信的古诗词最好不要整首的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4、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代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7形容“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释义:战争时期,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3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猎骑》。

释义:君不要射从南边飞来的大雁,万一大雁带着家书,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

4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端州江亭得家书》。

释义:拆开信封看看有什么喜事,虽然只有几行字,但是家书的分量也比千两黄金重。

5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出自汉代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叫小二开始煮鲤鱼,发现鱼的肚子里有封书信。

6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要写封家书表达思念。

7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得家书》

释义:凭借游子送去书信,回信的时候带回来家书一封。

8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

释义:想把自己的感情写在尺素上传给心爱的人,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罢了。

9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出自宋代词人陆游的《渔家傲》。

释义: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

10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出自明代诗人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释义: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1 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2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3 书信中称呼父母的尊称: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4 书信中称呼长辈的尊称: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5 书信中称呼师长的尊称: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6 书信中称呼平辈的尊称: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7 书信中称呼同学的尊称:砚右、文几、台鉴。

8 书信中称呼晚辈时的尊称:如唔、如面、如握、青览。

9 书信中称呼女性的尊称:慧鉴、妆鉴、芳鉴、淑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