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中国东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始建于六百多年前中国明朝洪武年间、因为设置狼烟烽火台而得名的烟台市,不仅有秀美的山海风光、丰富的海产和水果资源,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 莱州面塑--东海龙王 就拿民间手工艺品来说吧,烟台的网扣绣花
中国东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
始建于六百多年前中国明朝洪武年间、因为设置狼烟烽火台而得名的烟台市,不仅有秀美的山海风光、丰富的海产和水果资源,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
莱州面塑--东海龙王
就拿民间手工艺品来说吧,烟台的网扣绣花、绒绣、面塑、草编和剪纸等等都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烟台的民俗工艺品--烟台“莱州面塑”。
“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过年做,结婚、(盖新房)上梁、小孩过百日都做┄┄”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的中国农历三月初三,西天王母娘娘设下了蟠桃盛筵,邀请各路神仙前往祝寿,住在烟台昆嵛山上的神仙麻姑也接到了西天王母的请柬。麻姑要到西天给王母娘娘祝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山下,众百姓为了感谢麻姑的恩德,他们想,麻姑此次前去祝寿,一定要带些稀罕的礼物,让众神开开眼界,让西天王母开开心,也好为昆嵛山周围的烟台百姓长长志气。于是他们磨了最细最细的白面,做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寿桃,让麻姑带去献给西天王母。百姓的一片盛情感动了麻姑,她收下以后,在寿桃上面裱上各种各样的花色图案,又带上烟台昆嵛山所产的灵芝仙酒,驾起祥云到西天赴宴。西天王母看到麻姑带来的礼物,十分惊奇,也十分高兴,就让麻姑给众人带回了天上的各种奇花异果,珍禽异兽。从此以后,烟台变成一方风水宝地。烟台的人们为了缅怀麻姑,慢慢就形成了做面塑的习俗。
其实,烟台莱州面塑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崇敬神仙,他们把自己的祖先封为神以面塑做供品,每年到烟台东莱山上祭山拜神。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历史上就曾经三次来到烟台的芝罘岛,拜祭神灵,祭祀用的供品中就有用小麦面粉制作的牛、羊、猪等,首开烟台面塑的先河。其后,烟台民间也多模仿用牛、羊、猪等动物面塑来奉祀祖先。后来面塑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逐渐演变成一种地方民俗。
“结婚的叫个枣花,一套一套的。这是一对鸳鸯,一对鱼,这是一对富贵,就是中国结┄┄”
莱州面塑---狮子
在烟台莱州农村,制作面塑的题材十分广泛,有岁腊贺春、结婚喜庆、满月百岁、上梁大吉等等。比如结婚的时候就要做上一对对的鸳鸯、鲤鱼、中国结等象征喜庆的面塑;小孩出生一个月,母亲要带着去姥姥家,必须做一对名叫“长穗(岁)”的面塑,出门时在孩子怀里放一放,取长命百岁之意。
“和面就是用小麦面粉,水就是普通的水,搁上酵母发面。颜色的搭配,深了、浅了,做长了就有经验了┄┄”
面塑的制作融合了雕塑和绘画两个艺术门类,制作工艺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成形,二是彩绘。孙雪堂给我们解释说,她们在做面塑时,先把小麦精粉调入适量白糖,和好面团,发酵后经过糅、搓、迭,塑出人物花卉、鸟兽鱼虫、吉祥的图案、戏曲人物、再用工具进行剪、点、捏,使其特点突出,蒸熟后,再涂上色彩。
据了解,给面塑涂颜色这道工序最能体现制作人的艺术水平,水平高的人画出来的图案栩栩如生,能够掩盖蒸制过程中的不足。在烟台莱州的农村妇女,绝大多数没有专业的美术功底。她们在面塑上的彩绘全靠她们自己的灵感和理解。
“上梁的时候,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做一个大‘圣虫',这个就是盘起来的盘龙。你要是做吧,就是先做好这些小的(部件),以后再做大的(部件),就做上一个盘,再把(龙的)身子、头搁上┄┄”
“圣虫”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形状象蛇的动物,实际并不存在。在烟台莱州农村最早它被作为一种祭祖供品,一般放在粮囤里,表示丰收粮食吃不完的意思。现在它则作为一种喜庆的象征,广泛地应用在过年过节、乔迁新居等喜庆的日子里。关于“圣虫”的来历,在莱州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的是从前莱州村里有一户人家在寒冬腊月里娶媳妇,这户人家生活比较富裕,请了八个壮汉抬着八抬大轿去迎亲。这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在路上有一只神虫冻得哆哆嗦嗦,新娘子见它冻得可怜,就把它抱起来藏在怀里给它取暖。可是走在路上轿子越来越重,八个壮汉好不费劲,左肩换右肩,好不容易把轿子抬回了新郎家。众人喜气洋洋地把新媳妇迎进了新房,新娘惦记着怀里的神虫,忙追问婆婆粮囤在哪儿,婆婆心里欢喜,认为新媳妇能持家、会过日子,于是领着媳妇挨个粮囤转了一圈,而新媳妇则悄悄把藏在怀里的神虫放在了粮囤里。婚后的几天,新媳妇一直挂念着神虫。一天,新媳妇带着婆婆到粮仓去,打开粮囤一看,神虫活得好好的。新媳妇劝说婆婆开仓三天,救济全村的百姓,让全村的人到粮仓去取粮食,能取多少就取多少。全村人欢天喜地,肩挑背扛、车推驴驮好不热闹。三天后,新媳妇又领着婆婆到粮仓一看,囤里的粮食却丝毫未减,传说这是神虫为了报答新媳妇的救命之恩所做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神虫,也为了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逢新婚、春节等喜庆之际人们都用面粉做成神虫的样子放在粮囤里供奉,并称它为“升虫”。“升”字是“上升”的升,也有的叫“圣虫”,“圣”字是“圣人”的圣;还有的叫“剩虫”而这“剩”字则是“剩余”的剩,含有粮食满仓,生活繁荣高升的意思。
一个大的’圣虫'面塑有二、三十斤重,制作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首先要注意和出的面团要硬,这样有筋道的面容易造型;再就是把大‘圣虫'身体的主要部件分开来做,这样做的’圣虫‘才细致,组合起来才好看;最后在锅里蒸制的时候,也要把大’圣虫'身体的主要部件分步蒸熟,再用竹签组合起来。
其实大 “圣虫”面塑的制作只是所有莱州面塑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而已。莱州面塑中的“中华大寿桃”、鲤鱼、富贵(中国结)、还有狮子头等等,哪一个做起来也都是精益求精的艺术品。
莱州面塑--狮子头
莱州面塑原本是能吃的祭祀用品,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它也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除了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上应景之外,平常制作也多了起来,题材内容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内容。
酒香不怕巷子深!莱州面塑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它从农家小院走了出来。2006年9月,莱州面塑参加了在烟台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美食节,并且一举获得了“最佳展台奖”。
莱州面塑是一种绿色食品。它配方简单,不加任何的添加剂,营养丰富,无任何有害成份;它做工精巧,外观洁白,细腻光滑,口感香甜。每一件面塑作品都展现着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她们对美好的追求,勘称“中华一绝”。不但在中国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海外友人的关注
“2002年中国石材展在莱州举办,当时莱州面塑和石材在一块展示。展示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看见了咱的面塑做得好,就在那里不走了。当时莱州市的政府领导看到海外有这么多人喜欢莱州的面塑,就把它作为莱州市的友好礼品赠送给了她们。”
其实面塑是中国民间比较广泛的传统工艺品。
正是由于莱州面塑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艺术价值,2007年元月被中国山东省烹饪协会授予“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莱州面塑也踏上了品牌发展的道路。在这里我们也祝愿这朵烟台民间的艺术奇葩明天越来越美好!
烟台民俗-堂号印章
旧时各地都流行家族起堂号的风俗,烟台地方这种风俗一度极盛,稍稍富裕的家族,差不多都要起一个堂号。
起堂号是为了追求风雅,但又不仅是为了追求风雅,它与旧时中国的大家族制有更多的联系。彼时人们特别注重“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这样的大家族。一个普通的家庭只能以主持家务的家长对外理 事和扬名,大家族中的主事人往往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这使得家长与家中最受尊重的老人不相一致,又使得大家的对外事务会因家长的更替失去连续性,解决这些的方法,就是有一个代表家族的堂号。有了堂号,代代相承,家族的名声可以因之长远,家族对外的事务也便有了连续性。 起堂号要请当地有名的文人,尽力求雅求吉祥,我童年在乡时村中有“建古堂”、“安舒堂”、“孚吉堂”、“松荫堂”等等。但只有大户人家的堂号才能风行乡里,一般人家虽有堂号,大家仍然是呼名道姓,主人也奈何不得。
有了堂号之后,主人必用心使它显要,做了大匾悬在客屋里,或者竟悬在大门的走马板处,真是堂而皇之,必欲令其尽人皆知。遇有年节和家族中的喜庆日,门前挂灯,灯上即大书堂号,夜间行路,打出的灯笼上也远远地就看见了堂号。至于将堂号写在口袋上、褡裢上、大车上、大农具上,虽是标示所有,也含有张扬名声的意思。
有了堂号以后,往往刻制堂号印章,有的还刻有几种大小不同、形制不同的印章,各有用途,成为一种定例。堂号印章可作契约、收据的凭证,也可作书信、请柬的印信,有些大的印章还可以印在账本等处为标识。现在堂号已成为历史,堂号印章也变为旧货摊上的卖品。我在那里得到几枚,一枚文印是“式古堂记”,另一枚是“久兴堂”,前一枚可能是印在请柬上的一种,后一枚则是用于收据等处的一类。 堂号印章也是地方文化史上的足迹。
沿海渔民有供奉龙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节日和出海前,摆设供品,点香烧纸,祈求平安。
新船下坞,船主择“黄道吉日”,船头披彩,船桅挂红旗,设供品,点蜡烛,焚香纸,鸣鞭炮,行大礼。船主用朱砂笔为新船点睛、开光。高呼“波静风顺”、“百事大吉”,送船入海。
出海捕鱼前,举行祭祀,鸣
鞭炮,焚香烧纸,敲锣打鼓,祈求平安。每逢初一、十五,渔民家属于海边为亲人祈祷、祝福。渔船满载归来时,于船桅挂“布挑子”,向乡亲报喜,乡亲们上船祝贺。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1892年由我国近代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创办的烟台张裕酿酒公司,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集团公司显为国家大型(一)企业,有职工4000余人,总资产229亿元,净资产148亿元,主要产品有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保健酒、中成药、粮食白酒、矿泉水和玻璃制瓶八大系列几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8万余吨,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马来西亚、美国、荷兰、比利时、韩国、泰国、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的民俗文化深厚而极具生活、文化、地域色彩!勤快而善良的胶东人更是朴实厚道,每逢有客人来,都会给与盛情地款待!虽然不能尽为山珍海味,但也能够倾囊而出!
烟台民俗――添喜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文化方面有跑旱船、跑驴、踩高跷、舞龙、胶东大秧歌等;日常生活习俗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婴儿降生,山东俗称"添喜",要在门口挂一块红布, 还有红枣、栗子、花生等物。标志添喜。
向产妇的娘家报喜是生育礼俗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前有身份的人家派 佣人去,一般人家派弟兄去,现在多是女婿亲自前去。一般在婴儿降生的第三天,也有当天或者第二天报喜的。
旧时胶县生男孩第三天报喜,女孩第六天报喜。去时带1斤重的馒头20个, 娘家必须全留下,否则小孩不好养;娘家要回上19个鸡蛋、4碗小米。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人要送红鸡蛋,这叫做"人人喜"。
蓬莱县生男孩带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报喜用母鸡。
邹县男孩报喜用一本书, 女孩报喜用一朵花。此外还给邻居亲友送"报喜蛋",即染红色的鸡蛋。娘家和亲友乡邻前来祝贺新喜,叫做"送粥米"或"送汤米"。
通常亲友和乡邻在看到挑红或者收到喜面后,就要给产妇送些鸡蛋、面粉、小米、点心等礼品, 在过去这既是人情,也带有邻里相助的性质。有些地方,主家要回赠几个红鸡蛋,以表谢意。 以后在婴儿满一月、百岁(一百天)和一周岁都有不同的庆贺活动。
除全国性的传统节庆活动以外,烟台还具有不少地方性的传统或新潮节庆活动。
毓璜顶庙会 农历正月十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逢这天,来毓璜顶公园祈求玉皇大帝保佑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京剧表演、大秧歌民间手工艺品和地方风味小吃等令人乐而忘返。
三月三塔山会 农历三月初三,塔山梨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加之山巅有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太平庵,至此祈福者甚多,久之形成山会。届时舞龙灯、耍狮子、地方戏剧表演、斗鸡羊表演等纷纷登台。山会可持续一周左右。
莱阳梨花节 莱阳盛产梨,举世闻名,素有“梨乡”之称。四月的梨乡,连阡接陌的梨花,如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漫步于梨花丛中,徘徊于梨树下,使人飘飘若仙。每年4月20日举行的梨花节,请您观赏这“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梨乡景色。
莱州月季花节 莱州是月季之乡,每年5月25日为“莱州月季花节”。此时,正是月季盛开的季节,全市遍地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欢迎您光临这美的世界,花的海洋。
APEC盛会 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全称的缩写,是中国政府参加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合作组织之一。1997年6月烟台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迎来了亚太经合组织十八个成员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的商流、物流、客流。1998年10月烟台再次代表国家,承办了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该届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是我国首次以中小企业为题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烟台正以“新兴的亚太商贸城”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喜馍馍是一种婚庆吉祥的风俗食品,俗传:喜馍馍带回去,亲人吃了得吉利。因此,这句歌谣属于祝福的吉语,再从字面上理解,此句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红鸡蛋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前一个“红鸡蛋”是作为一种圣物出现,有祈子赐福之功;而后一个“红鸡蛋”则成为了孩子降生的报喜标志,也是一种起宣告作用的物体。向亲友分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常用于结婚、生育、做“满月”等各种喜庆场合,以示庆贺并图吉祥。那为什么民间要分发“红皮的鸡蛋”来表示喜庆快乐呢,本文将根据此民谣讨论“红鸡蛋”的民俗含义。
二、各地分食红鸡蛋的传统。
中国民间历来有分食红鸡蛋的传统,主要是贺降诞之喜或祈求子嗣。以下为几处小地留有的红鸡蛋习俗。
1 山东微山县在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
2 还有的农村地区在举行婚礼的前一、二天时,女方要进行一道美容工序:绞脸,她们把前额和后颈露出的一些绒毛用两根拧成麻花状的红线“绞”下来,具体请两位大嫂轮番操作,一紧一松,一松一紧,把绒毛“绞”掉,“绞”完脸以后,用两个红鸡蛋在脸上滚,一边滚一唱道:“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喝喜酒,明年把‘喜’见!”。然后,在新娘脸上扑些粉,既盖住了被“绞”出的血点,又美化了容颜。红鸡蛋在这个程序中也起到了作用,虽然具体的唱词有异,但表达内容不变;
3 旧时胶县生男孩第三天向娘家报喜,女孩第六天报喜,婆家人去时带1斤重的馒头20个,娘家必须全留下,否则小孩不好养,娘家要回上19个红鸡蛋、4碗小米,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人要送红鸡蛋,这叫做“人人喜”;
4 蓬莱县生男孩带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报喜用母鸡,由此可以看出鸡和鸡蛋在民间传统风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5 邹县男孩报喜用一本书,女孩报喜用一朵花,此外还给邻居亲友送“报喜蛋”,即染红色的鸡蛋,娘家和亲友乡邻前来祝贺新喜,叫做"送粥米"或"送汤米";在开封一带,婴儿出生后报喜常带红鸡蛋。如果是男孩,要六个或八个,必得双数,染红后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用墨点一个黑点,表示“大喜”,男孩送双数的原因是,孩子长大以后好找媳妇,和媳妇成双成对,必能花好月圆。如果是女孩,鸡蛋只染红色,不点黑点。数量是5个或7个,必须是单数,表示“小喜”。送了单数的鸡蛋,说明家里添了女孩,将来好嫁出去。
三、红鸡蛋民俗的渊源。
分食红鸡蛋的传统在各地许多民族都存在,主要观点有:卵生神话说、祥瑞之物说、图腾崇拜说、生殖崇拜说和辟邪禳灾说五种。
1 卵生神话说:
我国先民在想象中追溯着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综合古籍可总结出“卵生”神话的影响。在三国徐整所著《三五历纪》中最早对始祖盘古氏开天辟地故事有了记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令,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又有《史记》述商人起源:有娀氏的女儿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为商人始祖;又述秦人起源:颛顼氏的孙女女修在织帛时,“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乃秦人始祖。正是这种朦胧的对于“卵”的原始崇仰,在民间形成了将鸡蛋和出生、传宗接代联系到一起的传统文化。且红色在民间被看成是喜庆祥瑞之色,因此多为红皮鸡蛋。
2 祥瑞之物说:
红鸡蛋之功,非单食用,民间自古就有“雕卵画蛋”之工艺品,而且,这在风俗资料中也可找到诸多历史记载。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有“镂鸡子”习俗,注云:“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之盘俎。”以此可知,“镂鸡子”或画卵,就是在鸡蛋上染画颜色后,朋友间作为相互馈赠、食用佳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邺中记》里也有“寒食日,俗画鸡子以相饷”的记载,都说明此习俗一直在民间流传,并逐渐发展成熟为一门民间传统工艺,在各种喜庆场合成为馈赠佳品,颜色也慢慢演变到单一的最能渲染喜庆之意的红色。直到现在,雕卵画蛋依旧是一种民间工艺品,人们从对“卵”的崇拜,发展到了喜爱红蛋并视之为祥瑞之物。
3 图腾崇拜说:
从考古学的角度可探知中国原始文化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于“鸟”的图腾崇拜,河姆渡、良渚、马家窑文化中有大量鸟纹形象,而古人所谓“玄鸟”,包括而后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图腾之一的凤凰,均以未经驯化的原鸡为原型。于是,“鸡”便成为了人们的原始图腾崇拜在现实中的依托。《史记秦本纪》中有吞卵的女修,其后裔大廉“实鸟俗氏”,“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由此知秦人也以野鸡为图腾。从对鸡的喜爱崇仰,逐渐发展成民间的红蛋习俗,渗润着浓郁的历史信息。
4 生殖崇拜说:
红蛋习俗是原始社会人类生殖崇拜文化的遗留,蛋既能孵鸡,故人食蛋便能生子,因此古人每以“鸡子”代称鸡蛋。这种基于对鸡蛋功能的认识而形成的思路,可以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中寻绎出来。云南鹤庆一带的白族**,每逢春耕前多到河塘乞育,乞育者手握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到塘里沐浴,并用红蛋滚擦身体,回家后与丈夫分食红蛋。这种红蛋滚擦身体的行为,便与本文开头民谣中唱得“红鸡蛋,满脸串”极为相似。那么,本身就有孵育子嗣功能的鸡蛋,何以又要染成红色呢对此,“生殖崇拜说”也做出了不同于“卵生神话说”所谓红为喜庆之色的解释,而认为此乃初民的经血崇拜观念的传承。此种观点有《中国史稿》为证:“据了解,一些近代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氏族部落中,有的认为红色代表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1页)。
5 辟邪禳灾说:
红蛋习俗也起源于辟邪禳灾的巫医之术的运用。古人以鸡为百禽之长,认为其具有镇伏妖魅的作用,如《春秋运斗枢》云:“玉衡星精散为鸡”;《春秋解说辞》云:“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等等,都反映出古人对鸡之神性的认识。鸡从蛋出,蛋由鸡生,则蛋亦有神性是理所当然的。旧时民间还盛行用鸡蛋占卜之俗;古人又以为凡遇喜庆之事,必有妖魅相扰,或某些特定的节气与时辰,必有病疫侵人,所以食蛋防范。像今天中原和西南一些地区的“三月三,吃鸡蛋”风俗,以及民间流行的新婚之夕让新人分食红蛋的传统,都可推探出红蛋习俗实由鸡蛋辟邪的巫术演绎而来。
综上所述,红鸡蛋在中国民间是祥瑞之物,有赐福送子喜庆安乐之意,本文开头的民谣小曲,即是在婚前或仪式上众亲友对于新人的一生平安幸福、家族子孙满堂的最美好的祝福。
作者:川妈
按照我们的约定,又到了跟着敦敦读绘本的时间啦~
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这次分享的书单比较“另类”,甚至有点“吓人”,大多数公号都没有推荐过。
说实话,有的书刚拿到时,我还会质疑:什么人呐?!会给孩子看这样的书!
不过,看过就会知道,它们有多好看、多神奇。有的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有的画风独特、想象力突破天际,不仅孩子喜欢看,连大人也会啧啧称赞,而且很多都获过童书大奖。
而且,千万别小瞧孩子们的好奇心和 探索 欲,像这种带有 探索 性质的“恐怖故事”,恰恰更契合孩子们的猎奇心理。
当你给他们讲这类故事的时候,远比讲童话故事,更能让他们瞪圆眼睛,安安静静地坐着听~
PS以下推荐的书,部分是敦敦看过的,部分是根据相同标准找到的类似绘本(她还不太乐意看,有点超龄了)。
①《胡萝卜怪》
作者:[美]阿伦·雷诺兹 文/[美]彼得·布朗 图
译者:杨玲玲 彭懿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我第一次翻看这本书时,很担心敦敦会害怕。甚至心里很疑惑,这样吓人的故事是怎么拿到凯迪克大奖的?
谁知道,虽然她有点害怕,但还是耐不住好奇心,趴在我的肩膀后面看完了第一遍。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反反复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而且专挑晚上睡前看
。
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一个“吓人”又好玩的故事吧~
大山中,有一个叫跳跳沟的地方,长满了又甜又脆的胡萝卜。小兔子贾斯珀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拔两根来吃。
这件事让胡萝卜们很生气,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主意……
在这以后,小兔子贾斯珀总觉得有长得像胡萝卜的怪物,在跟踪自己,或是夜里出现在他的房间里。
他又担心又恐惧,只好向爸爸妈妈求助,谁知他们根本不相信。
最后,贾斯珀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胡萝卜怪不再跟着自己,自己也不用整天害怕了……
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且趣味性十足的低幼绘本, 曾经荣获2013年凯迪克银奖、201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201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
全书采用了大面积的灰黑色(只有胡萝卜是橙**),营造出压抑而微恐的氛围,让娃很容易代入小兔子角色,一起想办法走出困境,释放内心的恐惧和压力。
书中的人物表情生动传神,翻译语言也活泼有趣,比如“爱死胡萝卜了”、“又肥又脆”、“怎么拔,也拔不够”…… 这些对白不仅能缓解紧张的阅读氛围,也特别适合亲子共读和互动。
N遍下来之后,敦敦已经对绘本内容了如指掌,经常和我一起说出台词,声情并茂的, 搞笑 死了~
有趣的是,作者阿伦·雷诺兹在生活中虽然不怕胡萝卜,却十分害怕看到橄榄,所以才能把那种恐惧心理描写得俏皮又真实。
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还可以试着用剪刀、画笔和彩色卡纸,做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胡萝卜怪~
②《三个强盗》
作者:[法]汤米·温格尔
译者:张剑鸣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光看书名和封面就知道,这是一个有点吓人的故事。
三个强盗头戴黑色高帽、身穿黑色斗篷,还扛着一把红色的大斧头,趁着夜色掩护,像鬼魅一样冒出来干坏事。
他们用胡椒粉喷马的眼睛,抡起斧头砸烂车轮,还把财宝抢回到自己的山洞里,简直坏透了。
如果不是无意中劫持了一个叫芬妮的孤儿,并被芬妮的天真善良所打动,他们很可能会继续坏下去。
芬妮做了什么呢?她只是面对着一箱箱的金银珠宝,问了句,“这些是做什么用的”。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三个强盗弃恶从善,用所有财宝建起一座城堡,并成为了许多“走丢的、不快乐的和没人要的小孩”的养父。
渐渐地,这些孩子长大了、结婚了。为了纪念三位好心的养父,他们建起了三座强盗帽子形状的高塔……
《三个强盗》是作者汤米·温格尔写给自己女儿的礼物。
书中的文字和内容都很简洁,但却以强烈的色彩、生动的图画,成功营造出了恐怖氛围。
由于幼年失怙,童年又大多在战乱与贫穷中求生,所以在汤米·温格尔创作的故事里,总能看到温和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
而这本书,就是用一个颠覆常规、打破教条的故事,告诉孩子们——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也有“做了好事的坏人”和“做了坏事的好人”。
③《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
作者:[美]露丝·布朗
译者:敖德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很多人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尤其是那只黑黑的大猫,都会觉得有一点点阴暗和恐怖。
作者露丝·布朗,著名童书作家和插画家
这本书中的插画,就像**运镜一般,一边营造出 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的神秘氛围 ,一边引领大家跟随黑色小猫,从辽阔的荒野来到森林,走进古屋,上了楼,穿过窗帘,走到破旧橱柜里黑黑角落的小木箱前……
书中的文字有很强的重复性和韵律感,让孩子们越念越大声,越念越兴奋,并能带给他们勇气和力量。
最后,当发现木箱里是一只睁大眼睛、攥紧被角的小老鼠时,一路上提心吊胆、神经紧绷的孩子们,也会长长呼出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个超级可爱、具有反差萌的黑暗童话~
这本《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曾获得《日本儿童文学》杂志推荐、入选美国达里恩图书馆“说故事人的选择书目——3~岁孩子最好的书”等,非常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④《我要来抓你啦》
作者:[英]托尼·罗斯
译者:敖德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这是一本帮助孩子们打破思维定式,获得阅读与思考双重乐趣的书,获得过德国绘本大奖。
作者托尼·罗斯,曾经是一位漫画家,喜欢以幽默的笔触和拙朴的线条重述经典童话。
在《我要来抓你啦!》中,有一只面目恐怖的怪物,生活在一个神秘的星系。
它能把山峰当作饼干咔嚓咔嚓地吃掉,能把海水当成饮料咕咚咕咚地喝干,还能把小星球当作苹果一样啃光了……
可是,怪物怎么吃都吃不饱。
它驾驶太空船到处飞,沿路吃掉一大堆小星球,直到看到了一个蓝色的星球,就是地球。
当怪物通过雷达,发现正在看书的小男孩汤米时,它大叫着“我要来抓你啦”,驾驶飞船来到了汤米的家……
这只怪物真的好可怕,对吧?
但等故事讲到最后,你会惊喜地发现——看似无比强大的怪物,其实只有一只小蚂蚁那么大,而在它面前的汤米,却像个小巨人。
原来,一切可怕的怪物都是“纸老虎”。只不过在一开始,它的神秘和强大被我们无限地放大了。
相信孩子们在阅读(听)这本绘本时,内心的恐惧情绪,也会随着这个反转结局而轰然倒塌,变得轻松起来。
⑤《大黑狗》
作者:[英]李维·宾福德
译者:王启荣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大黑狗》讲的是一个白雪皑皑的奇异森林里的冒险故事,故事从封面开始,就充满了悬念。
一天清晨,霍普家门外突然来了一只巨大的黑狗。
由于外面雾气朦胧看不清,大家便根据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将大黑狗与老虎、大象、霸王龙、大怪兽等各种可怕的生物联系在一起。
霍普先生吓得丢掉面包片,打电话报警求助;
霍普太太打翻了一杯热茶,把房子里的灯关掉,让大黑狗误以为家人没有人;
艾德琳丢掉牙刷、拉上窗帘,不让大黑狗看到自己;
莫里斯顾不上心爱的泰迪熊,跟大家一起躲到了被子下面……
只有家里最小的孩子小点点,不躲不闪不惊慌,还拉开房门,去找大黑狗一起玩。
他们一起穿过森林、走过河道……大黑狗竟然越变越“小”,最后成了家里的新成员。
这本书的作者李维·宾福德,是英国著名的青年绘本作家,作品以“基于写实倾向的唯美画风”而著称。
《大黑狗》是李维·宾福德创作的第二本书, 出版即荣获2013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童书和考文垂灵感书奖等。
为了呈现追逐过程的惊险刺激,李维特意使用跨页大图,营造出宽屏**银幕的视觉体验。
比如,他有意将大黑狗跃动的爪子探到框线之外,打破画面均衡,突显大黑狗拼命追逐的力量和速度。
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构图和情节,孩子们慢慢就能感受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大人也不例外。但只要你鼓起勇气直面它,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⑥《万圣节的大南瓜》
作者:[美]埃丽卡·西尔弗曼 文/[美] SD辛德勒 绘
译者:册册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从前,有位想吃南瓜派的女巫,在地上种下了一颗南瓜种子,每天除草、浇水,终于等到它开花结果,越长越大。
转眼就要到万圣节了,女巫想把南瓜从藤上摘下来,但怎么使劲也摘不下来。
后来,幽灵、木乃伊、吸血鬼等一个个鬼怪都赶来了,它们挨个拉呀、拽呀、扯呀,但谁没能成功。
最后小蝙蝠来了,在他的劝说下,女巫、幽灵、吸血鬼和木乃伊终于齐心协力把大南瓜摘了下来。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个“摘南瓜”故事很眼熟?很像我们小时候听过的《拔萝卜》?
没错,这本书就是根据俄罗斯民间故事《拔萝卜》改写的。
本书的作者埃丽卡·西尔弗曼,作为东欧移民的后代,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讲过《拔萝卜》。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童书作家的埃丽卡, 又以万圣节为背景,重新演绎了这个教会孩子们团结协作、聆听他人建议的传统故事。
相比原版,新版故事虽然融入 了女巫、幽灵、吸血鬼、木乃伊 等万圣节元素,但不仅不会吓到孩子,反而增加了童话色彩。
它还是美国众多学前班的课堂用书,并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精选童书、美国书商协会精选图书、加利福尼亚读者精选。
⑦《野兽国》
作者:[美]莫里斯·桑达克
译者:宋佩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这是我第N次推荐这部现代儿童文学的“扛鼎之作”。从推出至今,它曾经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大奖:
书中讲的是,一个名叫麦克斯的小男孩,与妈妈大吵一架,没吃晚饭就被关进了自己的房间里。
他在卧室里,幻想着自己乘船来到了一个野兽国,并征服了那里暴躁狂乱的野兽,成为野兽之王。
但在尽情疯过闹过之后,麦克斯开始想念那些最爱他的人。
最后,他放弃了野兽国国王的王位,又乘船回到了家里。
这时,麦克斯的怒气已经散去。他发现他的晚餐就摆在桌子上,还都是热的呢……
没看过这部经典作品的童靴,可能会觉得书中的野兽脾气暴躁、有些恐怖。
但其实,那正是绘本大师莫里斯·桑达克对孩子们负面情绪的一种解构和隐喻。
他将孩子们的世界划分为两极—— 真实世界和心理世界 ,当负面情绪爆发时,孩子们就会进入自我营造的心理世界去,也就是书中的“野兽国”。
除了表现孩子们原始、野蛮的一面,书中还通过麦克斯如何克服负面情绪、回心转意,对孩子们进行了正面引导。
但相比来时,麦克斯回到真实世界的旅程显得漫长了许多。
这也意味着,对孩子们来说, 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完全,无法处理突如其来的各种负面情绪,消解过程也是缓慢又艰难的。
总之,《野兽国》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冒险故事,它既能引导孩子表达和处理负面情绪,又指导了父母在遇到这类情况时如何面对——
你要让孩子们知道,野兽国的另一边、门的后面,永远有爱他的人在等他~
⑧《内裤怪》
作者:[美]阿伦·雷诺兹 文/[美]彼得·布朗 图
译者: 杨玲玲 彭懿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适读年龄:3~7岁
还记得那只打败了胡萝卜怪的小兔子贾斯珀吗?它又来了!
这本《内裤怪》,就是畅销绘本《胡萝卜怪》的作者阿伦·雷诺兹、彼得·布朗的全新作品。
书中延续了《胡萝卜怪》的画风,大面积采用灰黑色背景(只有内裤怪是荧光绿色),色彩对比强烈、表情生动传神,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代入感。
不同的是,贾斯珀又遇到了新的挑战——一条晚上会散发着绿光,还怎么甩也甩不掉的内裤怪!
已经成长为大兔子的贾斯珀,是不会被一条内裤怪吓跑的。
这一次,它没有再把“恐惧”关起来,而是找到了更好的处理办法……
相比《胡萝卜怪》,这本《内裤怪》展现的是刚上小学的孩子们,可能会面对的恐惧。
这个年纪的孩子,经常会像小兔子贾斯珀一样,发出“我长大了”的成长宣言。
但成长也意味着,要面对新的恐惧,并找出解决办法。
就让孩子们跟着贾斯珀一起,再次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勇敢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吧~
⑨《华夫先生》
作者:[美]大卫威斯纳
译者:启发文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适读年龄:3~6岁
提起美国顶尖插画家、杰出的童书创作者大卫·威斯纳,相信各位童靴都不会陌生。
他曾经三次获得凯迪克大奖金奖、三次获得凯迪克大奖银奖,这个成绩至今无人能及。
在众多作品中,大卫·威斯纳最热衷于无字书的创作。
他喜欢用纯粹的绘画元素,营造出丰富的视觉空间,用“视觉”来讲述故事。
而这本《华夫先生》,就是众多无字书中的代表作之一,它曾经在2014年,让大卫·威斯纳赢得了凯迪克大奖银奖。
书中的华夫先生,是一只高冷到有点吓人的黑色大猫!
它对铲屎官送来的各种玩具都表现得十分冷淡,还动不动就露出“王之蔑视”的神情。
但无意间,傲娇的华夫先生发现了一个他认为最完美的玩具——一艘刚抵达地球的外星人飞船!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玩具,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华夫先生就是要盘它!
结果,这帮倒霉的外星人没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遭到了地球大猫的飞来横爪,一场荡气回肠的“星球大战”就此展开……
⑩《疯狂星期二》
作者:作者:[美]大卫威斯纳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疯狂星期二》同样是来自大卫·威斯纳的无字绘本,它在大量精美图画的基础上,展现了一幅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胆幻境。
书中描绘的是某个星期二晚上的8点左右,池塘里昏昏欲睡的青蛙被惊醒了。
接下来,没有任何文字的描述,只有在荷叶上尽情“飞翔”的青蛙,带着你,穿越城镇每个不平静的角落。
直到太阳升起,一切恢复如初。
但在下一个星期二的晚上,房子外墙上借由灯光的照射,又出现了在半空中“飞翔”的猪的影子……
在成年人眼里,书中所描绘的这些画面可能有些匪夷所思。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本书不仅展现了和他们脑中一样突破天际的大胆想象,也让他们感受到有了想象,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这也是大卫·威斯纳备受全世界大朋友、小朋友欢迎的原因之一。
好了,这次的二宝书单就先介绍到这里了,让我们在下次的“阅读之旅”中,再见吧
川妈说说
大宝小的时候,攒下来了不少的“家产”。到了二宝这里,还是觉得不够。出版社一直送书过来还不能满足我,没事就买买买。前两天一收拾才发现,2岁的二宝已经看过几百本的绘本,其中很多都是N刷。自己都诧异,这是怎么做到的。想来想去,只可能是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结果。
二宝再怎么照猪养,阅读这方面肯定不会。当然,我们家二宝也不可能照猪养,那么可爱的小女孩,怎么可能舍得?!之前有些童靴的担心,心领啦,但真的放心吧~
家里有这些书赶快扔掉!你以为的经典,其实是坑娃的冒牌货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