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苏轼乐观向上的诗句

问答 0 38

表现苏轼乐观向上的诗句,第1张

表现苏轼乐观向上的诗句
导读:1 苏轼关于乐观向上的诗句 苏轼关于乐观向上的诗句 1举几首表现苏轼乐观向上的诗句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1 苏轼关于乐观向上的诗句

苏轼关于乐观向上的诗句 1举几首表现苏轼乐观向上的诗句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扌离〕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2苏轼一些豁达乐观的诗句、

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2、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译句: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译句: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

译句: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5、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译句: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

6、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译句:山更高了月亮看起来更小了,水退下去了,水里的石头就显现出来了。

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译句: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译句: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列》

译句: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

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3苏轼的诗有关于积极向上乐观对待生活的诗和词

1、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2、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 心灵是没有办法躲避爱神之剑的,狂风暴雨象巨石当头一样使祖国处于黑暗之中,虽然我的一片爱国之心不能得到朝廷的理解,但我将为中华民族献出我的热血! 3、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字面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引申意思是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 字面意思:宝剑锋利的剑刃是通过磨剑石的不断研磨而形成的"磨砺"即研磨、摩擦的意思。

梅花之所以香气袭人,是因为它不畏严寒,以顽强的生命力使自己在冬季得以生存,而冬季别的花都已凋谢,只有梅花绽放显得格外香。 引申寓意: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准备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自己向往的目标,不经过磨练甚至失败,一帆风顺的只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时成功,也不会坚持长久。

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 陶渊明《杂诗》) 其实陶渊明并不缺乏进取心,这可以从他的名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中看到他惜时进取的雄心壮志,只是他不耻于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为了洁身自好才选择了一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古人说过:“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由此可见,金钱买不来时间和青春。在有限的人生中,一般人应该惜时进取,不应该虚度岁月;修炼人则应该惜时精进,不应该荒废时光。

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金缕衣》)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 莫要错过青春年华。

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

因此,若作“行乐及敞钉搬固植改邦爽鲍鲸时”的宗旨看 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4苏轼一些豁达乐观的诗句、

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仓,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5关于苏轼的乐观的诗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5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6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8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有关苏轼乐观的事例及诗句

举一些诗句为例吧: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单看字面,这黄州真是居住的胜地呀,鱼美、笋香。可这是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这是苏轼去逝之年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在是贬谪文化的最强音,是九死不悔的执着,更是大乐观!

7关于苏轼的乐观的诗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5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6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8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跪求有关苏轼旷达乐观的诗词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选自《东坡乐府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人生如梦,一樽(尊)还酹( lèi )江月。

在读了关于十岁的苏轼的故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用以下几个成语来描述他:

1 聪明过人:苏轼的聪明才智在他的年龄段中显得格外突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超凡的天赋,而且对各类知识都有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理解。

2 独立思考:苏轼从小就展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对于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教条。

3 博学多才:苏轼十岁时就已经展现出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他对各类书籍都有深厚的兴趣和研究,并表现出了对绘画、佛教等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4 好奇探索:苏轼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他去接触和探索各种知识领域,无论是自然哲学、历史文献还是诗词歌赋,他都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欣赏。

5 才思敏捷:苏轼的思维敏捷,常有精辟的见解和创新的思想。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才华尤其突出,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尊重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虽然苏轼成长于传统的中国家庭,但他并没有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而是以开放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体现出他的独立思考和尊重传统的品质。

这些成语都概括了十岁的苏轼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展现出他在文学、知识、思考和个人品质等方面的优秀特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天下所有人的祝福,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词写出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而是熔铸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的美好祝愿。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婵娟”就是明月,最先写“千里共婵娟”的也不是他。南朝·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唐朝许浑《怀江南同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都曾写过。许浑学习谢庄,苏轼学习他们两个,“但愿人长久”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打通空间的阻隔,也就是打通了人情感共鸣的任督二脉,遂成了千古名句。总之,屈原有一首长诗叫《天问》,这些个问号啊,太多,苏轼说我要一个就好了:“明月几时有?”够了。纳兰性德的“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总觉得少了些豪气。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配美酒,醉了啥都有。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故乡啊,美景啊,很难给人以鼓舞。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就不一样了:凉凉的月光、暖暖的怀念、宽宽的胸怀,还有美好的祝愿埋在里面,不流传千古是不行了。所以说苏轼是一个好学生,他极为聪明的汲取了先辈们的营养、善于用典。苏轼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还有自己的总结和创新,写出了自己的感觉和味道。后人曾这样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就是说《水调歌头》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王者中的王者。_轼的这首词为什么可以流传千古。一个当然是其自身文笔风骚、纵横驰骋、收放有度、襟怀豁达。另一个就是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何去学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东坡先生,文章妙天下,却仕途历尽艰难,屡受迫害,但他始终自强不息,一生融儒释道于一身,诗文词书画都在人才辈出的北宋登峰造极,政绩卓越,爱民忠君,文韬武略兼于一身,一生极积入世,慈善公立医院开世界先河,在开发西湖,美食尝试,著书教育方面都显示出其天纵之才的能力。开创一个无限生机和温暖的文人典范,只因为他襟怀苍生,但自己的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自己写到兹游奇绝冠天下。

一生波澜壮阔,至今熠熠生辉

率真的——苏轼在《与杨元素》里说:“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老弟与温相知至深,始终无间,然多不随耳。”(《苏轼文集》卷55)我们从“非随时上下”、“然多不随耳”可以看出,苏轼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而对外界强加于他的打击、压迫,苏轼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发泄不满,“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曲洧旧闻》)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爱。孤傲的——苏轼也终身保持真率孤傲的性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咏梅》)苏轼《与李公择》:“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真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苏轼文集》卷51)黄庭坚给苏轼的挽联说:“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豁达的,超脱的——他对待人生又有超旷达观的襟怀,认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王君宝绘堂记》)。能够超然"游于物之外",自可"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有理想,有报复的——他早年就"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很向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策别》第八)的盛世,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要求朝廷"涤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他主张"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济时治国,"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墨妙亭记》)。有政治见解的——苏轼则强调择吏任人,而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策略》第三);主张"节用以廉取",而不赞同"广求利之门"(《策别》十八);他还提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在兴革步骤上力主稳健,因此,他连续上书反对变法。

容光焕发、宽宏大度、大度包容、一清如水、谨小慎微

一、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自: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

二、宽宏大度 [ kuān hóng dà dù ]

解释: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自: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宏大度,何所不容。”

翻译:学士度量大,能容人,有什么不能容的。

三、大度包容 [ dà dù bāo róng ]

解释:度:度量;包:容纳。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四、一清如水 [ yī qīng rú shuǐ ]

解释: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你在衙门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个个廉吏,异日定来聘你为官。”

翻译:你在衙门里流水一样清澈,朝廷知道你是一个廉洁的官吏,有一天一定会让你当官。

五、谨小慎微[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释: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出自: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翻译:圣人尊敬小慎微,行动不失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