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摩门教(英文:Mormonism)一词是广义地描述在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相近的几个后期圣徒运动(旧译末世圣徒运动)的数个信仰宗派。它也常被用来描述这个相信《摩门经》的信仰系统。摩门教徒们相信《摩门经》是由美国人小斯密约瑟(Jose
摩门教(英文:Mormonism)一词是广义地描述在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相近的几个后期圣徒运动(旧译末世圣徒运动)的数个信仰宗派。它也常被用来描述这个相信《摩门经》的信仰系统。摩门教徒们相信《摩门经》是由美国人小斯密约瑟(Joseph Smith, Jr)在1829年翻译自一组金页片,他们认为该页片是由美洲大陆住民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420年间所写的神圣记录。1830年斯密约瑟出版了《摩门经》并宣称复兴了“基督教会”,而信徒们彼此互称自己是“后期圣徒”。在教会外面,教会会友被称为“摩门教徒”,因为他们除了相信《圣经》以外也相信《摩门经》。斯密约瑟在1838年宣称从神受到启示,而将教会名字命名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在斯密约瑟死后,教会内的继承危机造成了教会的分裂,产生了数个后期圣徒的宗派,并瓜分了原来教会的教友。其中最大的一群接受了杨百翰(Brigham Young)作为新的总会会长暨先知,并带领了信众西移到现今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但是当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信众不愿接受杨百翰的领导,仍然留在美国中西部。先前称为重组后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基督社区则是视斯密约瑟为创始人,但不接受杨百翰的领导的后期圣徒运动宗派中最大一个。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仍然是后期圣徒运动宗派中被称为摩门教的最大的一个群体。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在1890年严禁实行多重婚姻后,一些仍然继续实行多妻制度的宗派开始浮现。“摩门教”一词通常狭义的指在美国犹他州一带的后期圣徒运动宗派,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后期圣徒运动宗派和信徒都在这个地区。即使不再实行多重婚姻,并且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不断地努力与多妻制度保持距离,摩门教一词和多妻制度看起来仍然是纠缠不清。其他拥抱摩门教一词的团体包括基本教义派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其他摩门教基本教义派团体、摩门教改革派和文化上的摩门教信徒。
摩门教徒的官方名称为后期圣徒(中文旧译为末世圣徒)、LDS(“后期圣徒”的英文缩写)。有些人则会反对使用“摩门教徒”或“摩门教”,因为这些词是外人用来标记该教会。
摩门教一词的使用
虽然广义的摩门教指称以相信斯密约瑟和相信《摩门经》的信徒们,并且广义地包含了许多的摩门教宗派。但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认为摩门教应该专指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并且认为以摩门教一词来涵盖仍然实行多妻制度的基本教义派是不恰当的。然而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不鼓励以摩门教一词来指称该教会。由于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教义大幅度地不同于传统的基督教新教信仰,一些广义的摩门教宗派因着其教义比较接近于传统基督新教信仰,如基督社区等,亦开始与摩门教一词保持距离。
早期历史
主条目:后期圣徒运动历史
基督的教会的成立
小斯密约瑟成长在美国纽约州西北部,在那里,他宣称有从天上来的拜访和天使的传信。在他的第一次异象的说法里,斯密约瑟说当时还是他在1820年左右的被天父和耶稣基督拜访。斯密约瑟宣称他也被一位名叫摩罗乃、是已经复活的一位古代美洲先知拜访,从他那里被授与了金页片。他口述指定了金页片的翻译内容整理成书,即是于1830年出版的摩门经。按照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说法,在翻译完了以后,摩罗乃回来收回了那些金页片。
根据斯密约瑟和考得里奥利佛的说法,一位天使(施洗约翰)给予两人施洗的权柄和建立一间新的、要作为复兴第1世纪基督教的教会的权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原来称为基督的教会,于1830年4月成立于美国纽约州曼彻斯特(或菲也特),但在一位名为雷格登瑟耐的Churches of Christ (Campbellite)的牧者归信后,一些会友于1831年移往了俄亥俄州。
另一来源的说法是根据考得里奥利佛的后人考得里威里所著的“WHO REALLY WROTE THE BOOK OF MORMON”其中揭发摩门经乃根据一失意的牧师的构思小说改编而成,是因这牧师的手稿为出版社所拒绝出版,又因他逝世而留在这出版社中。及后为另一名离职牧师发现,想借此故事吸引当时的信徒归向支持他,因而与史密约瑟合作制造了摩门经的面世。
早期分裂
几乎从这个新教会成立的开始,就有一些领袖们并不满意斯密约瑟的先知和教会会长的职位。几间教会以斯密约瑟的启示作为根基而开始,包括了1831年由Wycam Clark开始的Pure Church of Christ、1837年由Warren Parrish开始的Church of Christ (Parrishite)、1840年由George M Hinkle开始的Church of Jesus Christ, the Bride, the Lamb's Wife和1844年由William Law开始的Tru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但是这些教会很快地就失败了,并且其中许多的教友又回到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中。
在俄亥俄州的 Kirtland (嘉德兰)教会建立了嘉德兰圣殿,并开始差派摩门教传教士外出去传道,包括了密苏里州的 Jackson County(杰克森郡)。在杰克森郡教会建立了一个分部。
自1831年起,斯密约瑟宣称主启示斯密约瑟有关献纳律法方面的事[来源请求]。这是一套属灵和属世的制度,如果以正义的方式遵行这项律法,贫穷的后期圣徒就会得到生活上的祝福。在这项律法之下,教友必须将他们的所有财物交给主教。主教会交付给该教友一份继承物或管家职务。各家庭也须尽力掌管他们的管家职务。如果年底时他们有所盈收,都要交由主教来照顾贫困者。献纳律法包括了巩固教友灵性、拉近经济差距、消除贪婪和贫穷的原则和作法。有些圣徒做得很好,造福自己和他人,但有些教友则无法克服自私的念头。斯密约瑟宣称主停止这项律法,而在1838年吩咐执行什一奉献律法,沿用至今,成为教会财政方面的律法。
当时美国正逢经济萧条,教会因而受到影响。包括斯密约瑟在内的教会人士深陷包括炒作土地在内高风险高利润的行业而负债累累。1837年嘉德兰后期圣徒教会高层主导成立了嘉德兰存保社,并自行印行货币,但后因为经济泡沫爆破后倒闭。斯密约瑟被指控以上帝之名让教会成立的嘉德兰存保社的经营和非法发行货币,在州政府的追捕下于1838年离开嘉德兰。许多对斯密约瑟的债权人的权益还没有被偿还,斯密约瑟也因反摩门者的迫害从此没有再回到过嘉德兰。在教会高层被追捕而被迫离开伊利诺州的情况下,1838年教会总部从密俄亥俄州移往密苏里州,但是在没过多久后发生的1838年的摩门战争迫使教会总部再次搬到伊利诺州的 Nauvoo 纳府。
后期圣徒们沿着密西西比河向北迁移约35哩。他们排干那个地区大片沼泽的水,开始在河流的弯道旁边建造纳府城。美国向西拓荒的人口从美国各地、加拿大和英国汇集到此,使得这个城市很快就成为一个人文荟萃、商业鼎盛的地方。四年之间,纳府就成了伊利诺州最大的城市。在纳府,教会快速地成长,并且开始建立纳府圣殿,并开始往加拿大和英格兰差遣传教士。
斯密约瑟与其兄海仑于1844年遇害。夏普多马是附近一家报社《Warsaw Signal》的编辑,也是汉考克郡一个反摩门政党的领袖。他曾于该报撰写虚拟的故事指10000名摩门军团残杀500名反摩门教人士造成附近三个州起来联合攻击纳府的故事。在1844年,一群在斯密约瑟秘密实行多妻制度上不满的教会高层(包括William Law等人)脱离教会另外开始另一间教会。William Law 等人出版了唯一一期的《纳府解说者报》,报道关于斯密约瑟实行多妻(或称灵的妻子)和中饱私囊的丑闻,并承诺将继续连载。身为纳府市长的斯密约瑟宣称报社胡闹并下令摧毁报社。然而斯密约瑟关闭报社的行为并被周遭城镇的人民视为违反美国立国精神的言论及出版自由的精神,即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纷争的导火线由当时的摩门教会会友和刚脱离的会友所引发的,并纳府市议会的成员皆为当时教会会友。伊利诺州州长福特陶姆斯写信给斯密约瑟,坚持市议会的成员必须在非摩门教徒的审判团面前受审,因为他们被控扰乱大众安宁;他说唯有这样审判人民才能心服口服[来源请求]。他承诺给予这些人周全的保护后,斯密约瑟和他的哥哥斯密海仑被带到伊利诺州卡太基,然而1844年6月27日下午五点刚过不久,约有两百名脸上涂彩的暴徒袭击卡太基监狱,斯密约瑟使用他们的一位朋友夹带入监狱的手枪防御,击伤数人后,射杀斯密约瑟与其兄斯密海仑仍遭射杀。
继承危机
在斯密约瑟和原来可能的接班人斯密海仑双双身亡后,继承危机开始浮现。在这个危机当中,杨百翰说:‘斯密约瑟有按立任何人接替他吗?有。那是谁呢?是斯密海仑,但是斯密海仑在斯密约瑟之前倒下殉道。如果斯密海仑还活着,他会接替斯密约瑟。’(《时代与季节》卷5第683页,1844年10月15日)。 几个教会领袖活动争取领导权,这段期间被称之为继承危机。一个宣称拥有继任权的是十二使徒定额组,一群传教士,当时由杨百翰领导。他很快地从传教工场赶回来,并被教会的大部分接受成为领袖。
许多关于谁应该成为下一任的***的争论是关于相信和实行多重婚姻。斯密约瑟本人公开教导多重婚姻却也公开地否认他确有实行的多重婚姻。关于他对多重婚姻的教导纪录在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现行版本的《教义和圣约》第132章。
与其他信仰比较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信仰与基督教信仰
主条目:[[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信仰和基督信仰]]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信仰和“主流的基督教信仰” (这指称包括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大多数基督新教在内的宗派)自从1820年代后期圣徒运动开始之时就在教义上有极大不同的意见。后期圣徒们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但是自认在许多方面与其他教会宗派不同,这些方面也被许多其他宗派认为是有很大争议的地步。这段文章专注于现下的独特处与冲突。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的核心信仰与基督信仰的不同主要在于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相信 Joseph Smith, Jr (小斯密约瑟)是神的先知,和摩西一样从神那里接受了启示和经文。斯密约瑟所记载的第一个这样的启示(见第一次异象)说使徒们建立的教会在大叛教之后就已经不存在了。斯密约瑟说接下来的启示指示他组织复兴耶稣基督的教会并传到全地。今日,摩门教徒相信他们的教会如耶稣所建立的教会一般拥有相同的权柄、传承下来的使徒是先知、并且启示是继续不断的。
然而,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的这些信仰与大多数的主流基督教派不同。这些基督教派都相信他们的教义是耶稣基督所教导的。此外,这些教派普遍认为《圣经》是完全且封闭的,这些该要纳入圣典的启示在使徒时代就已经完成了。而根据这些已经进入圣典《圣经》的启示所归类出来的众多信经的看法,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被基督教派视为一种被败坏了的基督信仰,或是被视为只是一种名义上和文化上的基督信仰。基督教派的护教学者认为不论是在教会传统或历史方面,这些后期圣徒所相信的信仰与《圣经》的看法并不相容。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信仰与犹太教信仰
参见:Mormonism and Judaism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本身热诚地拥抱犹太人和犹太信仰,这种热心主要是因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相信他们与犹太教在历史上和教义上的关联。
斯密约瑟将他带领建立的后期圣徒社区命名为“纳府”,在希伯来文里这是“美丽的”的意思。杨百翰将大盐湖的一个支流命名为约旦河。十八世纪中末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发展了一套书写系统,命名为“德撒律字母”,主要是根基于希伯来字母。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也支出每年数以百万美元计的经费在它位于耶路撒冷的中心,并鼓励教会中受高等教育年龄的学生到那里学习。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也投资大量金钱帮助全世界贫弱的犹太人家庭。
宗派
宗派分类
一些学者如 J Gordon Melton 在他的《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Religion(美洲宗教百科全书)》里面一样,将摩门教细分为“犹他摩门教”和“密苏里摩门教”。而因着地域地理的关系,犹他摩门教也常被称为“落矶山摩门教”或“落矶山圣徒”。而在密苏里州一带是地势平坦的草原之地,故密苏里摩门教也常被称为“草原摩门教”或“草原圣徒”。
在这种分类法里面,犹他摩门教包括了所有从 Brigham Young (杨百翰)带领着西迁到今天犹他州以来的所有后期圣徒宗派。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是这些宗派中最大的一个。密苏里摩门教则包括了那些没有跟着西迁而留下来的教派,包括基督社区(先前称为重组后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基督的教会和残遗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等等。
在1890年10月的教友大会中,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宣告停止实行多重婚姻。将近20年后,有许多个别的信徒宣称多妻制度是摩门信仰的基本教义,不可以被忽略。他们组织了几个群体和社区,继续宣告多妻制度的必要性,以及一些与现今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不被承认的教义。这些小群体的人数在数百到数千人之谱。即使有媒体强力的报道,将这些基本教义派团体误认为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事情仍然普遍。这些基本教义派的团体包括了基本教义派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Kingston clan、真实又活着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以及一些小团体。许多这些小群体的总部在美国犹他州、其他一些在美国爱达华州、美国亚利桑那州、加拿大卑诗省、墨西哥和英伦群岛。另外还有一些基本教义派除了自己的大家庭以外没有和另外任何团体有从属关系。
使用“犹他摩门教”和“密苏里摩门教”的问题在于,大多数这些宗派的会友已经不再指生活在上述两州内。即使大多数的犹他州民仍然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会友,该教会在美国其他州也有大量的会友,比较显著的州是亚利桑那州、加州、爱达华州、内华达州,并且半数以上的该会会友居住在美国以外之地。另外,不是所有的密苏里摩门教派都以密苏里州作为总部。举例来说,认为 Sidney Rigdon(雷格登瑟耐)才是斯密约瑟的继承人的耶稣基督的教会 (比克顿派)是在宾夕法尼亚州,而认为 James J Strang(詹姆士·J·史特朗)才是斯密约瑟的继承人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史特朗派)则是在威斯康辛州。
由于“犹他”和“密苏里”的地名限制,一些学者倾向于使用“落矶山摩门教”和“草原摩门教”来作分类。虽然学者和历史学家逐渐开始使用这样的名称,但是这样的称呼在摩门教徒当中仍然不普遍。
另外,在美国的英语用法里面,后期圣徒们中有以“犹他摩门”来作为轻视用语。一个“犹他摩门教徒”有时是指一个外面看起来过著信仰生活但是内心缺乏灵性上确信的摩门教徒。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主条目: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中文旧译为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是摩门教众宗派中组织最严谨庞大的宗派。在1846年的时候,Brigham Young(杨百翰)领着一群拓荒先锋从美国伊利诺州的 Nauvoo(纳府)离开,经过内布拉斯加州的 Winter Quarters,最后到达现今盐湖城所在的大盐湖山谷。当时此地还是墨西哥的一部分,但是在美墨战争后于1847年7月24日划入美国境内,成为犹他领地。
基督社区
主条目:基督社区和重组后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基督社区原来名为重组后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英文简称RLDS),是由斯密约瑟三世(小斯密约瑟之子)在1860年集结教会游离团体们所建立的。这个运动在密苏里州独立城集结了许多当时后期圣徒运动的小宗派,成为后期圣徒运动第二大宗派。这个宗派的信徒认为即使他们是“重组后的”教会又在教会名字上面有所更动,但是他们才是真正由小斯密约瑟继承下来的教会,不像其他后期圣徒运动的宗派是由缺乏权柄的继任者所领导的。
在20世纪晚期重组后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更动了它们的名字和一些教义。例如说圣职权柄由一向男性才准许拥有改为女性也可以拥有。这造成此宗派中一些小群体分离成长。一个叫做独立的重组后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或称做复兴支派的分支从1980年代开始浮现。而由 Frederick Niels Larson 主导的残遗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则是在2000年的时候成立。复兴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则是在1989年由几个基督社区的七十员定额组长老们出来成立的。
耶稣基督的教会 (比克顿派)
其他的草原圣徒宗派包括:
基督的教会 (雷格登派) - Church of Christ (Rigdonite):后来称为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the Children of Zion(耶稣基督锡安子女教会)——是1844年由 Sidney Rigdon 雷格登瑟耐组织的。该组织于1847年解散。
耶稣基督的教会 (比克顿派) - Church of Jesus Christ (Bickertonite):一个在 William Bickerton (威廉·比克顿派)带领下于1862年将原先由雷格登派的会友重新组织的教派。这个宗派维持至今,是后期圣徒运动中第三大宗派,全球有数千名信众。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斯特朗派) -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 (Strangite) —由 James J Strang(詹姆士·J·斯特朗)于1844年组织。该宗派今日剩下约束百个信徒,主要集中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 Voree(现在是该州拉辛县 (威斯康辛州)的 Burlington(伯灵顿))。
基督的教会 - Church of Christ——一个由斯特朗派分裂出来的教会,由 Aaron Smith(斯密·亚伦)领导,于1846年消失。
基督的教会 (惠特茂派) - Church of Christ (Whitmerite):由《摩门经》的八位见证人之一的 David Whitmer(惠特茂大卫)于1847年和1871年重整的教派,维持到约1925年。
耶稣基督的教会 (卡特勒派) -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Cutlerite)—由 Alpheus Cutler(卡特勒阿裴斯)于1853年组织。该教派存活至今,只有数名会友,在密苏里州 Independence (独立城)。
耶稣基督复兴的教会 (尤金·O·华尔顿) - Restored Church of Jesus Christ (Eugene O Walton)—由 Eugene O Walton(尤金·O·华尔顿)于1980年重新组织。该教派总部在密苏里州独立城,有25名会友。
基督的教会 (圣殿基地) - Church of Christ (Temple Lot)——有时亦称 Hedrickite(赫德里克派),于1863年由 Granville Hedrick(格兰维尔·赫德里克)组织。今日的总部在密苏里州独立城的称做“圣殿基地”的那块地上。
有以利亚讯息的基督的教会 - Church of Christ with the Elijah Message——前后分别由 Otto Fetting(奥图·费廷)和 William Draves(威廉·德雷弗斯)于1929年和1943年重新组织过。该会总部在密苏里州独立城。该宗派从基督的教会 (圣殿基地)分裂出来的主要原因是关于宣称由施洗约翰而来的启示的问题。
各摩门教基本教义派宗派
主条目:摩门教基本教义派
摩门教基本教义派主要是从落矶山圣徒(犹他摩门教)分裂出来的宗派。
首生的教会 - The Church of the First Born——于1861年由 Joseph Morris 组织。可能已经解散,一些残余者活到二十世纪中期。
锡安的教会 - The Church of Zion——于1868年由 William S Godbe 组织,已经解散。
使徒性的联合弟兄 - Apostolic United Brethren——于1920年代由 Lorin C Woolley 组织,总部在犹他州 Bluffdale。
金士顿宗族 - Kingston clan——由 Thomas R King(汤玛斯·R·金)于1926年组织的。一个仍然实行多重婚姻的后期圣徒团体。
基本教义派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 Fundamentalist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由 John Y Barlow(约翰·Y·巴罗)于1935年组织的。总部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市。这是后期圣徒团体中仍然继续实行多重婚姻的最大的一群。
亚伦教团 - Aaronic Order——由 Maurice L Glendenning 于1942年组织。该宗派网页是 http://houseofaaronorg/
耶稣基督的复兴教会 - Restoration Church of Jesus Christ——由 Antonio A Feliz 于1985年组织。
神的新圣约教会 - New Covenant Church of God——由 Christopher C Warren 于1986年组织。
真实又活着的耶稣基督末日圣徒教会 - True & Living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Saints of the Last Days——由 James D Harmston 于1994年组织。总部在犹他州 Manti。这是一个仍然实行多重婚姻的小群体。
摩门教改革派
摩门教改革派(Reform Mormonism)是摩门教的一个分支,由一群摩门教会友所发起。和犹太教里面的改革派一样,摩门教改革派不是一间教会,而是一个有独特礼仪、传统和假日的宗教。现在仍然是一个很小的运动,而教仪可以在家中实施。
大多数摩门教改革派信徒都曾经是摩门教或其他摩门教宗派的会友,只有一小部分是从这个传统外面来的。有些摩门教改革派信徒同时是其他宗派教会的会友。
由于他们的自由作风,他们的经文并不局限于大多数的后期圣徒承认的标准教会正典经文,该教派的信徒可以为自己自由地探索并使用世界上的经文。他们视《摩门经》为受灵感动启示的经文之一。他们不用《教义和圣约》为开放式未结束仍然在增添演变的经文,而使用《米迦勒书》为开放式未结束仍然在增添演变的经文。
圣典: 《摩门经》 《教义和圣约》 《无价珍珠》 斯密约瑟重译的《圣经》
葛培理牧师(William Franklin Graham或Billy Graham,1918年11月7日-2018年2月21日),生于美国北卡罗莱那州夏洛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布道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音派教会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经常担任美国总统顾问,在盖洛普20世纪名人列表中排名第7。
2018年2月21日,葛培理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99岁。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葛培理 外文名 :William Franklin Graham或Billy Graham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北卡罗莱那州夏洛特 出生日期 :1918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 :2018年2月21日 职业 :牧师 性别 :男 生平介绍,著作,获奖和荣誉,引用,传记,后代, 生平介绍 1918年11月7日,葛培理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镇附近牧场的一个长老会家庭,是家中的长子,家族有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血统。少年时代的葛培理除了爱打棒球,并无过人之处。1934年9月在一次哈姆牧师(Mordecai Ham)在镇上带领的奋兴会上深受感动,决志奉献,并更换宗派加入美南浸信会。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 葛培理 1936年5月,葛培理高中毕业后,进入南卡罗莱纳州的鲍勃琼斯学院(今鲍勃琼斯大学,Bob Jones University)就读,因不适应那里严格的基要派气氛,1937年转入佛罗里达圣经学院,今佛罗里达三一学院,1939年,葛培理被按立为美南浸信会牧师。随后又进入伊利诺州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进修,攻读人类学。1943年8月13日,他与因太平洋战争回国的宣教士的女儿钟路得(Ruth McCue Bell,1920年-2007年)结婚。钟路得在中国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出生、长大,父亲钟仁溥(钟爱华,Nelson Bell,1894年-1973年)是美南长老会著名的传教医生,在清江浦主持该会全球最大的教会医院仁慈医院。 在惠顿期间,葛培理受好莱坞第一长老会教堂的Henrietta Mears [1]的影响,相信圣经是神的话,完全无误。 婚后,夫妇二人曾短暂在芝加哥附近的西泉镇(WesternSprings, Illinois)牧会,并结识了加拿大裔著名歌唱家薛伯利(George Beverly Shea),终身合作布道的重要伙伴。1948年-1952年,葛培理任明尼苏达西北学院校长。 葛培理从惠顿毕业后参加了青年归主协会(Youth for Christ)。他作为福音布道士走遍了美国和欧洲,1949年9月,葛培理组成布道团,在洛杉矶举行布道会,引起轰动,原定3周,结果延到8周。带动了全国布道会的热潮。1950年,成立“葛培理布道协会”(The 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BGEA),总部起初在明尼阿波利斯,后来搬到夏洛特。此后由他主领之布道会均统称为“葛培理布道大会”(The Billy Graham Crusade)。1954年他在伦敦的布道会持续了12周,1957年,在纽约市麦迪逊广场公园举行的布道会持续了16周。1956年1月,远赴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布道,同样大受欢迎。至九○年代初,估计全球(在美国境外)共有超过一亿一千万人次亲身出席参加过他的布道会,葛氏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大重点城市,冲破了种族、文化和政治的障碍。 1959年,他带领了澳大利亚历史上最成功的布道会,带动了此后15年的教会增长,建立了许多新教堂,组成许多家庭圣经小组,持续了35年。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70年代在南韩汉城(首尔),当时有一百万人出席。 2005年6月24至26日,87岁的葛培理在纽约的法拉盛草地公园主领了最后一场布道会,超过廿四万二千人出席,决志人数有九千多。 葛培理通过电视、广播、**和网路接触的听众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超过2亿人,分布于185个国家。不过,葛培理已经88岁高龄,患有脑积水、柏金逊病和前列腺癌,2005年五月在北卡罗来纳州家中又跌伤骨盘,行动不便。出席活动时需要使用助行架。 “在成为总统之前,他们中的每一位我都认识很久了。我多次到他们家中做客,并一直称呼他们的名字,直到他们成为总统。”说这话的是葛培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布道家。自从杜鲁门总统以来,葛培理与前后11位总统交往,并担任艾森豪之后的每一位美国总统的精神顾问。 在美国,没有任何人能像葛培理一样,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近距离地观察白宫的一举一动。 为美国总统们解答死亡疑问 世界上最有权力的美国总统们想从世界最著名的布道者那里得到什么?“他们中有些人的私生活一团糟。但我爱他们,也仰慕他们。”葛培理说。 同样,白宫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葛培理。“我时刻警惕著政治危险。政治对我来说是肮脏的,但我已把它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努力给总统们留下爱。” 葛培理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散发著天真、正直和诚实。所以,当葛培理在身边时,总统们都很放松,而不是紧张。和葛培理在一起探讨永恒、罪恶、死亡等精神领域问题,总统们感到很安全。 1955年,葛培理结识了第一个真正的总统朋友艾森豪。艾森豪常常问他,人们怎样才能确切知道自己死后是否能上天堂。甘乃迪总统更想知道世界如何走向末日。詹森总统则为自己的死亡所困扰。“他有点怕死。”葛培理说。有次,詹森请求葛培理陪自己乘飞机去开会,原因是当时天气恶劣,詹森担心飞机会掉下来。 作为一个布道者,葛培理没有教堂,他的一生都是在足球场上,对着成千上万的人进行布道。美国第一家庭给葛培理一个罕见的机会,让他成为一个家庭牧师。他给他们一个避难所,带领第一家庭熬过困难时期。许多总统希望葛培理能陪他们度过在白宫的最后一夜。1967年,在母亲的葬礼上,尼克森总统晕到在葛培理的怀里。2004年,里根总统去世时,南茜·里根第一个通知的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就是葛培理。20多年来,老布希夫妇每年夏天都邀请葛培理夫妇到自己位于缅因州的家中。1985年的某天,葛培理邀小布希一起到沙滩散步。小布希说,葛培理在他的灵魂里种下了一颗芥菜籽,它在第二年长了起来。葛培理把他领上了路,然后他开始行走,这是他生命改变的起点。 从强大的权力诱惑旋涡中逃出来 1964年,詹森总统有一次请教葛培理,谁适合做他的竞选伙伴。当葛培理正准备回话时,妻子鲁思在桌子底下踢他的脚。葛培理不解,问她为什么踢他。鲁思回答说:“你的建议应该仅仅限于道德和精神问题,不应该沾政治的边。”詹森望着葛培理说:“她是对的,你专注传道吧,我就专心政治。” 一个牧师如何把握尺度,才能使自己免于成为政治游戏的一部分?葛培理是这个世上最著名的布道家。当他站在总统的面前,为他们主持就职宣誓仪式时,不但是给总统本人祝福,也是给总统的政策祝福。每个总统都清楚这一点,但葛培理有时未必清楚。 尼克森曾让葛培理数次身陷尴尬之中。最狼狈的一次是1972年2月的密谈。尼克森说,他对犹太人控制媒体感到担忧,葛培理附和说,“犹太人是美国的癌症”。这次骇人听闻的谈话录音曝光后,葛培理不得不作出道歉。 尼克森是葛培理最喜欢的总统之一。1972年6月,水门事件前,葛培理一直认为尼克森是一个正直的人。水门事件的真相表明,葛培理被骗了。但葛培理不仅饶恕了尼克森,还在他的葬礼上发表讲话说:“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人无完人。所以,我原谅了他。” 和尼克森的交往给了葛培理一个深刻教训。他开始调整自己和白宫的关系,并刻意和政治保持着距离。葛培理如今仍旧关注政治,当然是在安全的距离上。他时刻关注著希拉蕊·柯林顿。1998年,在柯林顿被性丑闻缠身的日子里,葛培理给了她很大帮助,他劝告她,要饶恕,要饶恕。 或许,葛培理今后不再进白宫,但他密切注视着白宫的主人。葛培理每天祈祷。不论今后谁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葛培理都会为他祈祷。 葛培理布道协会的事工包括: 抉择时刻,超过50年的全世界每周广播节目 此外,葛氏还创办了Gordon-Conwell 神学院。 政治 葛培理是自杜鲁门以来十一位美国总统的属灵顾问。政治上,葛培理一贯支持民主党。 著作 葛培理写过24本书,许多已经翻译成超过30种语言: 与神和好 (Peace with God,1953) 中译增订本名为《人啊,你往何处去?》 喜乐的秘诀 (The Secret of Happiness,1955) 我的回答 (My Answer ,1960) 漫天烽火待黎明 (World Aflame,1965) 挑战 (The Challenge,1969) 耶稣的世代 (The Jesus Generation ,1971) 天使: 上帝的秘密代理人 (Angels: God's Secret Agents,1975) 如何重生 (How to Be Born Again ,1977) 圣灵 (1978) 浩劫前夕:苦难的透视 (Till Armageddon,1981)直译:直到哈米吉多顿 蹄声渐近 (Approaching Hoppfbeats,1983) 面对死亡和来生 (Facing Death and the Life After ,1987) 怎么办? (Answers to Life's Problem, 1988) 困扰心灵的希望 (Hope for the Troubled Heart ,1991) 暴风雨的警告 (Storm Warning,1992) 自传照我本相或我就是我(Just as I am,1997) 获奖和荣誉 葛培理担任过好几位总统的牧师,包括主持一位总统的丧礼和一位总统的葬礼。 引用 "我有一个信息:耶稣基督来;死于十字架;又复活了。他要我们为罪悔改并用信心接受他作主和救主,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所有我们的罪都被赦免。" 1948年,葛培理被问及,八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意在何为?葛培理答道,我认为他们将推选任命敌基督。但是,早在1966年,他自诩参加了1961在新德里召开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大会,并且希望能参加1968 乌普萨拉(瑞典东南部城市)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大会。自那时起,至今葛培理只缺席了两届。) 1963年,葛培理称赞不相信耶稣神性的甘乃迪主教是美国基督教十位最伟大的传道人之一。 1973年,葛培理称天主教弥撒十分美丽,并且说拳王阿里信仰的伊斯兰教信条是我们都可以相信的。 1966年,葛培理说,我更接近天主教基督徒,而非激进的新教基督徒。我认为天主教正在进行第二次宗教改革。而第二次宗教改革一定已经在1978年完成。我认为我的信仰本质上讲与正统天主教一模一样。 1978年,葛培理说,我原以为边远国家的外邦人如果没有福音传给他们,他们会失丧灵魂,下入地狱。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我认为承认神的存在还有其他途径,比如通过大自然,所以,他们有许多其他机会接纳上帝。 1993年,《时代》杂志11/15/93期,葛培理否认地狱的存在。他说,我唯一可以确信的是地狱意味着与上帝的分开,我们与神的光和神的团契断开。这就是下地狱。我所宣讲的地狱的火不是字面意义的火,因为我对此没有把握。圣经中地狱的火可能是为描述地狱的可怕,不是字面意义的火。而是比火更可怕的,是无法熄灭的对神的渴求。 1948年时,葛培理反对天主教的立场鲜明。现在他也是天主教不遗余力的支持者。他多次接受天主教颁发的奖项。他称若望保禄二世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宗教领袖。教宗是政治家,牧者和宣教士。 传记 M Frady:Billy Graham: A Parable of American Righteousness(1979); W Martin:A Prophet with Honor(1991) 英国,蒲乐克(John Pollock):《葛培理传:世纪布道家的故事》(The Billy Graham Story) 葛培理夫人路得:Footprints of a Pilgrim: The Life and Lovers of Ruth Bell Graham (2001)。 后代 葛培理夫妇有3个女儿和2个儿子,20个孙子女和25个曾孙子女。长子葛法兰(Franklin Graham)和次子葛纳德(Ned Graham)。葛法兰和父亲一样,是一名布道家;葛纳德现在领导东门国际事工(East Gate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在中国赞助印制圣经、建造教堂,其中最大的一所能容纳4000人,位于钟路得的出生地江苏淮安。葛纳德的妻子葛郭瑞玉则是曾国藩的玄孙女。 已届八十六高龄的葛培理牧师,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都是基督新教福音派的象征,深受世界敬重。在几个月前葛培理牧师来到纽约作最后一次布道演讲,谁料这次布道却引起了一阵“茶杯里的风波”。在某次聚会中,柯林顿夫妇也有出席,葛培理牧师赞扬柯林顿夫妇伟大,并且说:“我觉得他(柯林顿)离开总统职务之后,应该去做传道人。”此话方罢,全国教牧协会(National Clergy Council)会长史镇克(Rob Schenck)马上离场,事后许多福音派基督徒表示不满。几天之后,葛培理的儿子葛法兰克(Franklin Graham)以葛培理布道团的名义,澄清他父亲说柯林顿应该做传道人只是开玩笑。 其实,葛培理牧师一定知道为柯林顿说好话的后果,因为这有前科可鉴。一九九八年莱温斯基丑闻曝光,柯林顿被千夫所指,但葛培理牧师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NBC)访问时,宣称自己原谅柯林顿:“我原谅他,因为我知道人性是如何脆弱,我知道(胜过试探)是多么困难。”著名传道人奥特(Stephen Olford)致函予葛培理牧师,表示不认同他过于宽大的态度。 柯林顿并不是第一个令葛培理牧师招惹批评的总统。因水门事件而黯然辞职的前美国总统尼克逊,亦是葛培理牧师的好朋友。一九七零年葛培理牧师到田纳西大学举行布道大会,尼克逊总统被邀请为大会嘉宾,那段期间越南战争正如火如荼,反战人士来到葛培理布道会抗议,令场面十分尴尬。水门事件之后,葛培理牧师对尼克逊仍然作出高度评价,在他的自传《我就是我》(Just as I am 又译《照我本照》)中提及尼克逊时,葛培理牧师强调:评价一个人,应该看其整体,而不是单看一次事件。一九九四年尼克逊逝世,葛培理牧师在他的丧礼中发表悼辞,表示一位伟人沉下了,这个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世界公民,美国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保守派、开明派两面夹攻 葛培理牧师的温和态度,与许多基督教领袖形成强烈的对比,“九一一事件”几天之后,国家大教堂举行了哀悼仪式,多位宗教领袖,包括葛培理牧师,在哀悼仪式中发表演说,葛培理牧师的信息是强调在哀痛中重拾希望,以爱化解仇怨,整篇讲词没有半句批判穆斯林。但其后,科威尔(Jerry Falwell)牧师、罗伯逊(Pat Robertson)牧师、和他的儿子葛法兰克却先后公开批评伊斯兰是鼓吹暴力、缺乏宽容精神的宗教。葛法兰克的作风更加和他父亲南辕北辙,第一次波斯湾战争爆发,沙乌地阿拉伯禁止美军携带三样东西到中东:酒精、色情刊物、圣经。葛法兰克对圣经和酒精、色情刊物并列一起大为反感,他将几千本阿拉伯文圣经偷运到沙乌地阿拉伯的美军营地,美军总指挥史大将(Norman Schwarzkopf)勃然大怒,说此举会分化美国与沙乌地阿拉伯的联盟。 此外,葛培理牧师对很多具有争议性的议题都保持中立,例如堕胎、同性恋。在人类如何得到救赎方面,葛培理牧师也采取开放的态度,一九九七年他接受加州水晶大教堂主任牧师萧律柏(Robert Schuller)访问时指出:世界上有一个无形的“基督身体”,这身体由基督徒和其他很多人所组成,有些人虽然从来未听过耶稣的名字,但上帝仍然可以呼召他们加入这个“基督身体”。不消说,这观点受到保守的基督教会严厉批评。有趣的是,葛培理牧师出身于基要派的背景,基要派是基督教中比较保守的一个阵营,接受圣经的字面意义是真理,但是,早在一九四九年,葛培理牧师已开始对基要派的道理抱保留态度,他认为地狱未必一定是一个大火坑,所谓地狱,可能是指一个永远与神隔绝的地方;当时他感到其他宗教人仕也有可能从别的途径找到上帝。 一九五七年葛培理牧师到纽约举行布道大会时,他声称所有教会,不论派系,都会被邀请赴会,甚至天主教亦无妨。这做法招致保守派强烈抗议,但葛培理牧师认为教义差别并不足以构成不相往来的理由,他说:“我爱这些人,他们都是上帝的子民。”
摘要:信奉宗教的人都会很讲究礼仪,也会有很多不能触碰的禁忌。比如基督教就有守斋的习惯,而且忌食带血的食物。我们各自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信奉基督教的朋友,跟他们相处时需要特别注意,因此了解一些基督教的礼仪和禁忌是十分重要的。基督教七大圣礼1、洗礼(Baptism):即“圣洗”、“领洗”基督教的入教仪式,分注水礼和浸礼两种。所谓注水礼就是主礼者给受洗人额上倾注少量的水;所谓浸礼,就是主礼者叫受洗者全身浸入水池中一会儿。洗礼之所以为基督教的重要礼仪之一,是因为基督教认为,领受洗礼可免除入教人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记”,使其成为教徒,以后有权领受其他圣事。没有经过洗礼的人不能算作正式的教徒。
2、坚振(Confirmation):亦称“坚信礼”、“坚振礼”入教者在领受洗礼一定时间后,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礼,如此,可使“圣灵”降于其身,以坚定信仰,振奋心灵,所以称“坚振礼”。
3、告解(Confession):即“办神工”基督教认为此乃耶稣基督为赦免教徒在领洗后对上帝所犯各种罪,使他们重新获得上帝恩宠而订立的。举行告解时,由教徒向神父告明对“上帝”所犯罪过,以示忏悔。神父对教徒所告各种罪,应严守秘密,并指示圣徒小教堂的内部(巴黎)今后应如何补赎。
4、圣餐(HolyCommunion):亦称“神交圣礼”天主教称“圣体圣事”,其礼仪称“弥撒”。东正教称“圣体血”。基督教新教称“圣餐”。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与十二门徒进最后晚餐时,拿起吃的饼和喝的酒向诸门徒祝福,分给他们,说:“这饼是我的身体,这酒是我的血,我的身体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来的。”他同时指出,要后世信奉基督教的人也这样做,为的是纪念他。
仪式因教派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主礼人(神父或牧师)对面饼和酒进行祝圣,接着把它们分给正式信徒。圣餐中使用的面饼,天主教主张用无酵饼,东正教坚持用有酵饼,新教则认为两种饼都可用。在领圣餐时,天主教主张平信徒不能领圣杯(即耶稣的血),东正教和新教则认为平信徒与神职人员一样饼杯同领。
5、终傅(ExtremeUnction):即教徒临终时敷擦“圣油”一般在教徒年迈或病危时,由神父用经过主教祝圣过的橄榄油,抹在病人的耳、目、口、鼻、手、足,并念一段祈祷经文,认为这样可帮助受敷者缓解病痛,赦免一生的罪过,心安理得地去见上帝。
6、圣职(Ordination):亦称“授圣职礼”、“授神职礼”、“按立礼”人担任神职时,要举行祝圣礼。神父或主教念一段祈祷经文,宣称担任神职者可以“圣化”,成为“圣者”,今后有资格主持“圣事”。
7、婚配(Matrimony)婚姻契约是男女双方藉以建立终身伴侣的结合,此契约以其本质指向夫妻的福祉,以及生育和教养子女,而且两位领洗者之间的婚姻被主基督提升到圣事的尊位。为此,两位领洗者的有效婚姻契约,必然同时也是圣事。
基督教其他礼仪1、礼拜(Service):基督教新教的主要礼仪它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等内容,通常在教堂里举行,由牧师主礼。该教认为耶稣基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所以称星期日为“主日”,并在这一天上午举行礼拜。有时也可在其他日子举行。
2、小斋(Abstinence):基督教虔修方式之一旨在“节制己身”。主要方式是在规定日期内进行减食。天主教、东正教一般规定每星期五不吃肉,而新教则没有什么具体规定。
3、大斋(Fast):亦叫“禁食”在规定日期内,一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仅吃半饱或更少。古代和中世纪,基督教会所定大斋日期较多,近代以来,一般只在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守大斋。天主教、东正教对守大斋的要求较为严格,而新教则无什么具体规定的要求。
基督教的生活禁忌1、信仰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向基督徒赠送礼品,要避免上面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其他民族所崇拜的图腾。要尊重基督徒的信仰,不能以上帝起誓,更不能拿上帝耶稣开玩笑。基督教由于教派不同,其各个教派的教条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无意中损伤感情,对一些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如:神父与牧师是天主教与新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不同称呼,不可混为一谈。
2、对待婚姻根据《圣经》中伊甸园的记叙,基督教认为:第一,婚姻是神圣的,因为婚姻的起源是创造主自己;第二,婚姻应以一夫一妻为原则,上帝为亚当创造夏娃即表明这一道理。既然婚姻是神圣的,要求做到一夫一妻,因此基督教不主张离婚。基督教传统认为,离婚的前提是一方犯*乱的罪。圣经中提到离婚的另一个可被允许的情形是,为信仰不同之故,一方自愿离去。
3、不吃血原因是血象征生命,是旧约献祭礼仪上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新约把血的作用解释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带给人的救赎能力。血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出于纪念,不吃血成为《圣经》对基督徒的一种要求。
4、禁止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因为这些迷信除了相信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都有自己的意志选择权,上帝不强加意志给人,而让人自愿选择人生道路,每个人又当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此类迷信活动与此背道而驰。
5、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向基督徒赠送礼品,要避免上面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其他民族所崇拜的图腾。要尊重基督徒的信仰,不能以上帝起誓,更不能拿上帝耶稣开玩笑。
6、守斋基督徒有守斋的习惯。基督教规定,教徒每周五及圣诞节前夕只食素菜和鱼类,不食其他肉类。天主教还有禁食的规定,即在耶稣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只能吃得半饱或者更少。基督徒在饭前往往要进行祈祷,如和基督徒一起用餐,要待教徒祈祷完毕后,再拿起餐具。
7、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讨厌“13”这个数字和“星期五”这一天。在基督徒眼中“13”和“星期五”是不祥的象征,要是13日和星期五恰巧是同一天,他们常常会闭门不出,在这些时间,千万别打扰他们。
和基督教徒相处要注意什么1、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但是只要不诋毁侮辱他们的那位唯一真神的话,和普通人交往没什么两样。
2、如果你碰上的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基督徒的话,可能你会被他(她)骚扰,一直向你传福音,请不要反感,因为他(她)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你。
3、其实,基督徒也是普通人,却总是会被这个社会贴上标签:人很好,做很多善事,但是好像很软弱的,容易欺负。这些都是表象了,身为罪人,总是会犯罪的,所以看到他们有做了什么错事,不要以为基督教就是不好的哦。
神父和牧师的区别:
1、神父是天主教的职位,牧师是基督教的职位。
2、神父不能结婚,牧师可以。
3、只有男性能成为神父,而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成为牧师。
神父和牧师的区别问题,属于基督教(广义)教制问题。汉语在翻译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时,由于传教路线和派系问题,也由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包罗宽厚的原因,将基督教的不同宗派区别翻译。
神父,为罗马公教(天主教)的司铎的礼称,神甫,是等译东正教的司铎,牧师就是改教开始的基督教新教的圣职。
神父是罗马天主教的宗教职位,千百年来只有男性才可担当此职位,而且他们终身皆不可结婚,近年有天主教改革派人物曾倡导容许由女性担任神父但被教会内的保守派拒绝。
天主教的男性圣职者称为神父(神甫),基督教(新教)的男性圣职者称为牧师,牧师(旧译会长)是基督新教的圣品人,与天主教中神父的不同在于牧师可以结婚,女性亦可以成为牧师。在三级圣品制里,牧师上一级是主教,低一级是会吏。
扩展资料:
1、牧师:
首先,这个人必须是已经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
在中国,通常需要年满18岁。其次,这个人必须在教会坚持聚会一年,参加慕道班学习3个月,并通过谈道。如果父母希望新生儿接受洗礼,牧师也可以为其施洗。
如果一位信徒受到上帝的呼召决定成为一名牧师,他就需要申请进入神学院进行神学的学习。高中毕业生可以申请省一级的神学院;高中生则可以直接进入金陵神学院就读。除了这所国家一级的神学院,还有17所地方的神学院或是圣经学校。在申请神学院时,这个人需要获得教会推荐和当地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许可。
在完成神学院学习,并完成在教会的实习后,通过教会的按立仪式和考试,这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名牧师了。目前,中国基督教新教的教会神职人员包括牧师,长老,传道人和神学家。
2、神父:
首先要祈祷,祈求天主的旨意在你身上承行。
圣召是天主的召叫,主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若15:16)。分辨自己的圣召,到底天主召叫你,取用怎样的方式服务所有天主子民,(教区司铎圣召、修会司铎圣召、婚姻圣召、终身执事圣召、终身修士圣召)。
(1)必须为天主教基督徒,且信仰虔诚,有三年以上信仰生活,品行端庄,有好表样。
(2)男性,未婚,身心健康。准备誓守独身,献身于主。及父母对此的同意。
(3)当地教会推荐。
(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5)年龄25岁以下(终身执事、终身修士除外,亦根据教区需要定,由教区或修会首长规定, 但必须遵照教会法的规定及其参议会的商议)。
(6)发现有独身圣召者,须与本堂神父联系,有本堂神父开证明转送教区首长。(注:在此教区首长,是指教区的主管,包括正权主教、署理主教(神父职衔)、教区长或负责招收修士的神父)
(7)一经教区首长同意,根据教区以及当事者的情况,或送入小修院(更进一步学习教义、教理、礼仪),或直接送入大修院(正式系统研究教会的各项事宜,为晋升神父做准备),或留教区实习至少一年,了解熟悉教会教义、教理、礼仪及各方面的事项。
(8)实习结束后,有教区首长推荐报考修道院。
(9)经修道院正式录取后,即正式成为天主教修生(修会叫修士,现在统称为修士) 。
(10)之后在修院系统的神学,哲学学习一般要6-8年,同时继续寻找圣召。
(11)修院学习结束之后,获得毕业证书。
(12)向主教申请成为执事(DEACON)。若主教批准,由主教授予执事圣秩,祝圣其为执事。
(13)经过约1年过渡期,再向主教申请成为司铎(神父)。若主教批准,由主教授予司铎圣秩圣事,祝圣其为神父。
(14)成为神父之后,在经过2年左右的观察才能由主教许可听告解,方可成为真正神父。
参考资料:
·一些教派不承认任何一项圣礼。
·一些教派,譬如圣公会教徒,认为只有洗礼和圣餐是正宗的圣礼,而其它五项是“这两项的衍生物”。 天主教观点:“有形的标记赋予无形的恩宠,七件圣事皆由基督亲自建立”。
△入门圣事
·圣洗圣事,有洒水、也有全浸,使用的第一人称的“授受式”经文。
·领圣体/共融圣事(Eucharist/Communion)圣餐中的饼和杯的实质转变成了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可见的物质元素只是天父临在的具体表现,弥撒仪式中,信徒领取未发酵的面饼,至于基督圣血则要视乎堂区的习惯。
·坚振圣事(Confirmation)在拉丁礼天主教会及圣公会,所有领了洗的教友有责任领坚振。拉丁礼天主教会和圣公会均将此权留予主教,但天主教,只要主教授权,神父/主教可施放坚振,洗礼和坚振分开,婴孩可在受洗后七年之内进行坚振,并由主教施行。
△服务的圣事
·圣秩/神品圣事(Ordination) 按立神职人员的仪式必由主教施行,若祝圣主教必须得教宗批准,否则祝圣者和被祝圣者会面临处罚。
·婚姻圣事 天主教看婚姻圣礼为圣事,至于是能否解除是教会视乎不同的情况,而教会(即主教或司祭)是这对新人立约的见证人。
△治疗的圣事
·修和/忏悔/告解圣事
·病人傅油圣事/终传圣事(Anointing of the Sick|),
△其它
除了这七个圣事之外,天主教亦有一些圣仪〔如早晚课)、热心敬礼(如拜苦路、敬礼耶稣圣心、明供圣体)、圣周四濯足礼、修士修女发愿、祝福家园(圣屋)、殡葬礼仪等。 意义:“恩典、救赎行动、上帝的临在、上帝在这圣事中与我们相遇或联合”。
圣公会认为圣洗礼和圣餐(Eucharist)由基督亲自建立,而坚振、忏悔礼、涂油礼、婚礼和封立圣职由教会建立。 东正教观点:“有形的标记赋予无形的恩宠,七件圣事皆由基督亲自建立”。
·圣洗:要求全身浸入三次,分别是奉圣父、圣子和圣神之名。和坚振一并进行,并由司祭施行,司祭会从主教接过圣油。坚振的意思是赐下圣灵。圣奥秘经文使用第三人称方式,因为正教认为真正举行圣事的是基督。基督为一切仪轨之主,神职人员只是践基督之位,诵经行仪,以成就圣奥秘之外行,并非取基督而代之。故此正教不但不使用天主教所用的第一人称的「授受式」经文,同时也认为以此种经文举行圣事,按照正教的标准是不如法的。因为神职人员本身无权力施予奥秘。决不会使用EGO TE BAPTIZO的格式来举行圣浸奥秘。倘有人如此举行,也因为不如法如仪而不生效,因为其所行之礼与教会公礼不相应。
·傅圣膏:东正教不称为坚振(Confirmation),而是圣膏(Chrismation),Chrism即指圣油。
·事奉圣礼:在东正教,事奉圣礼喻为圣事中的圣事。
·悔改礼:在东正教看来是为离教者悔改归回施行的。不过现在,在领圣餐之前,祭司或长老也会为犯大罪的人行告解礼。
·圣秩
·婚礼:东正教不认为这仅仅是合约,而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奥秘的合一,这合一仿效基督与教会的合一。在场的不只主教或长老,整个神的子民透过他们而在场。
·傅圣油
此外,还有其它祝福及祈祷礼仪:修士修女发愿、祝福家园、殡葬礼仪。 新教仅承认圣餐礼和洗礼两件圣礼由基督建立,其它礼仪则不是圣礼。圣礼只为象征无形的恩典,无实效。
但新教亦会有这些礼仪:
·差遣礼/按立礼:差派宣教士或按立牧师的典礼。
·坚信礼:部份行婴儿寄洗的宗派为此受洗的儿童长大后行的礼仪。
·婚礼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