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去新疆上大学是什么体验(经历)?

问答 0 32

说说去新疆上大学是什么体验(经历)?,第1张

说说去新疆上大学是什么体验(经历)?
导读:去新疆上大学的话,美景和美食都不会辜负的吧。平时在学校里就能吃到美食,放假了到天山草原领略美景,好向往。“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山天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

去新疆上大学的话,美景和美食都不会辜负的吧。平时在学校里就能吃到美食,放假了到天山草原领略美景,好向往。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山天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

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 ”我想去新疆,可是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再说也找不到作者当向导了。

新疆的风景很美,空气很好。游玩的话喀纳斯和喀什、天池、火焰山、伊犁等地,都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很多人来到新疆的人关心的是安全问题。但在政府大力治理下,新疆已经呈现一片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新气象,夜晚大街上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群,夜市人流攒动,红红火火。这里民风淳朴,但是出门前还是要先多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当地的一些禁忌。

9位个人和1个群体感动你我

2月26日7时54分,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此外,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1、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2、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和知人。医乃仁术。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5、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6、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7、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他说:全世界的门吊,我都能开。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工人有为!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8、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善良在村庄中流淌,她用三十载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9、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生命的倒计时,滴答滴答,扯住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10

颁奖词

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王亦君)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揭晓,颁奖典礼将于2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参考资料:

http://wwwyuwenxuexi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50

回答者:imbob584381 - 门吏 二级 2-27 20:23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非常感谢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其他回答共 1 条

感动中国2006年十大人物及颁奖词

9位个人和1个群体感动你我

今晚(26日)7时54分,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此外,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

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揭晓,颁奖典礼将于2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

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关于平行志愿,希望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到您: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同一录取批次的院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院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为:省教育考试院根据高等院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和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向各有关高等院校提供生源分布统计;高等院校根据生源分布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微调方案和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计划数的105%)后,省教育考试院根据高等院校的要求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总分相同,按文理科不同的单科顺序排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的院校选择空间,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减少了在高考录取过程中的“撞车”现象。同时,实行平行志愿,能够做到在充分尊重考生志愿的基础上,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增加了招生录取的公平性。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法:

特点:平行志愿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关系是平行的,都看做是第一志愿,但也有先后顺序。

录取原则:分数优先 遵从志愿 依次检索 一次投档

投档、录取方法:

1、分数优先:高考结束后省招办将所有的考生按类别(文科、理科)从分数高——低排成一队,根据考生的排名,从前到后依据考生的志愿向高校投档,只要前一个考生还没有投档,就不会投档后面的考生;

2、遵从志愿:省招办只向考生填报的志愿学校投档,考生没有填报的学校省招办不会投档;

3、依次检索:填报平行志愿各个省份是有区别的,一般可以填报几所高校(这里以填报四所学校为例,分别是A/B/C/D学校)。当投档到某个考生时,先看A学校,如果此时A学校还有招生名额,就将考生投档到A学校,该考生的投档就完成了,后面的B/C学校就不再投检索了;如果此时A学校已经招满了,就继续检索B学校,情况同前直至D学校,如果D学校也已经招满了,那该考生只能滑档,等待进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了。

4、一次投档: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在一个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如前所说,如果考生投档到A学校,由于某些原因(如专业录取分数不够)被A学校退档,那是不可能再投档到后面的B/C/D学校的,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填报平行志愿有哪些基本策略?

科学填报平行志愿应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1、把握“有效落差”原则。平行志愿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增加了考生选择院校的空间,往往一次可以选择四所院校,但考生在填报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这四个选择,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知名院校、热门院校。 也就是填报的学校要有梯度。

2、把握“适度博弈”原则。在平行志愿的四所院校中,可以选一所往年录取线比自己高10-20分的院校进行适度博弈,追求一种大家可能在认识上出现的盲区。

3、把握“选择适中”原则。实行平行志愿切实减少了高考录取“撞车”现象,但并不代表没有“撞车”现象。所以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还是要具备一些应有的风险意识,在四个平行志愿中选择两所和自己考分相适应的院校进行填报,以提高自己志愿的有效性。

4、把握“保底录取”原则。在四个院校志愿填报中,一定要有一所确保录取到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院校。

5、把握“专业梯度”原则。实行了平行志愿之后,所有录取院校的分数级差出现“扁平”现象,专业“撞车”成了考生是否录取的很大风险,专业已满,不服从专业调剂已成为院校退档的一个最主要理由。所以,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在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最低要求的情况下,一定要掌握专业梯度,服从专业调剂。

可以归纳为:一冲、二稳、三保底,学校有梯度,专业要服从。

平行志愿填报误区:

很多家长对此缺乏了解,现针对以下三大容易出现的误区提供参考意见。

误区1:大平行志愿不必考虑志愿顺序

纠正:平行志愿是有顺序的

平行志愿按照考生成绩从高到低,以平行志愿先后为顺序,进行逐一检索,只要满足高校录取条件则会被投档到该校,该校后面的志愿作废,不再起作用。

提醒:填报院校志愿时,可参考往年各校录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顺序填报,8个平行志愿,1-2可以冲一下高分学校,3-5可以选择相对稳妥的学校,6-8则必须选择保底学校防止本科滑档,杜绝稳妥学校和保底学校填在前面,出现志愿作废,浪费考分的懊悔局面。

误区2:第一志愿录满就不再录第二志愿、第一志愿能保证专业第二志愿就不能保证

纠正:高校录取时,无法知道第几志愿,所有志愿享受同等权利。

提醒:高校在录取时,系统会自动屏蔽您的志愿顺序,国家实行平行志愿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高分低就,高分落榜的现象,投档时只看分数并不看志愿顺序,不管填第几志愿,进档后只要分数够专业要求,必须满足!所以某些院校所述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误区3:既然平行志愿权利相等,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冲?

纠正:冲是肯定的,但不能盲目冲。

平行志愿最大的优势就是给予大家追求好学校的权利,但是大家必须处理好选学校和选专业的问题。

每个院校在综合实力和特色专业等方面各不相同,考生须明确自己是要选学校还是要选专业。考虑公司招聘以专业对口为条件、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衔接和后期个人职业发展等,专业的重要性往往会比学校重要性更大。

提醒:往往冲的高校,往年分数相对较高,一旦冲成功,您的分数没有任何优势,属于最低分,此时,你的专业很有可能将面临调剂,得不到保证。如果考生确定只要学校,不追求专业,那可以冲;但如果您有专业的选择要求,建议您必须放弃冲的想法或者选择一所可以保证您专业的高校冲。

1 武汉体育学院 2 北京体育大学 3 上海体育学院 4 成都体育学院 5 广州体育学院 6 沈阳体育学院 7 西安体育学院 8 天津体育学院 9 首都体育学院 10 福建师范大学 11 华南师范大学 12 聊城师范学院 13 华东师范大学 14 浙江大学 15 浙江师范大学 16 河北师范大学 17 扬州大学 18 中国矿业大学 19 苏州大学 20 北京师范大学 21 陕西师范大学 22 安徽师范大学 23 曲阜师范大学 24 山东体育学院 25 湖北大学 26 西北师范大学 27 南京师范大学 28 河南师范大学 29 西南师范大学 30 河南大学 31 湛江师范学院 32 南京体育学院 33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34 湖南师范大学 35 郑州大学 36 河北体育学院 37 徐州师范大学 38 集美大学 39 烟台师范学院 40 山东师范大学 41 哈尔滨体育学院 42 辽宁师范大学 43 荆州师范学院 44 宁波大学 45 四川师范大学 46 广州大学 47 华中师范大学 48 山西大学 49 山西师范大学 50 广西师范大学 51 吉首大学 52 杭州师范学院 53 烟台大学 54 肇庆学院 55 韩山师范学院 56 渝州大学 57 吉林大学 58 云南师范大学 59 淮阴师范学院 60 北华大学 61 重庆大学 62 阜阳师范学院 63 重庆师范学院 64 江西师范大学 65 吉林体育学院 66 西藏民族学院 67 天水师范学院 68 鞍山师范学院 69 黄冈师范学院 70 青海师范大学 71 韶关学院 72 东北师范大学 73 贵州师范大学 74 上海师范大学 75 四川师范学院 76 温州师范学院 77 安阳师范学院 78 洛阳师范学院 79 三峡大学 80 海南师范学院 81 新疆师范大学 82 汉中师范学院 83 宁夏大学 84 内江师范学院 85 内蒙古师范大学 86 沈阳大学 87 临沂师范学院 88 湖北民族学院 89 内蒙古民族大学 90 廊坊师范学院 91 商丘师范学院 92 太原理工大学 93 盐城师范学院 94 西北民族学院 95 岳阳师范学院 96 中央民族大学 97 哈尔滨师范大学 98 湘潭师范学院 99 南通师范学院 100 常德师范学院 101 广西民族学院 102 南阳师范学院 103 上饶师范学院 104 石河子大学 105 西安工业学院 106 延安大学 107 宜春学院 108 云南民族学院 109 重庆三峡学院 110 齐齐哈尔大学 111 淄博学院 112 包头师范学院 113 宝鸡文理学院 114 长春师范学院 115 大连大学 116 德州学院 117 赣南师范学院 118 广西师范学院 119 哈尔滨学院 120 湖北师范学院 121 湖州师范学院 122 华北工学院 123 华东交通大学 124 黄河科技学院 125 济南大学 126 佳木斯大学 127 井冈山师范学院 128 喀什师范学院 129 牡丹江师范学院 130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3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132 四平师范学院 133 通化师范学院 134 皖西学院 135 潍坊学院 136 襄樊学院 137 信阳师范学院 138 延边大学 139 雁北师范学院 140 伊犁师范学院 141 玉溪师范学院 142 云南大学 143 云南农业大学 144 中国人民公安大

自考建议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

这样毕业后,

工作机会多,

比如

北京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的商务管理专业,

对外经贸大学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中央财经大学的项目管理专业,

北京建筑大学的能源管理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的金融管理专业。

2010年是新疆内地高中班开办第十个年头。2000年,为提升新疆各族学生的教育水平,让新疆学生感受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了新疆内高班政策。办班十年来,累计让5万多名新疆学生在内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还在推进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从今年开始,内高班将扩大招生规模,到2014年将达到1万人的招生规模,将有更多的新疆学生到内地接受高中教育。

  内地办班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内高班”的关注和付出,不仅让边疆的各族学子享受到了发达地区的优良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品学皆优的学生,还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新疆“内高班”的由来与发展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介绍,自2000年9月开始,国家在北京、上海等12个经济发达城市的13所一类高中开办了“内高班”。截至目前,内高班已累计完成11届共36万人的招生任务。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孙琦介绍,为提升新疆基础教育水平、加速少数民族人才后备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今年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录取新疆内高班新生6378人,比去年新增内高班招生计划878人。并新增辽宁省沈阳市,江苏省徐州市、淮安市,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山东省潍坊市,陕西省西安市7个内地办班城市。新疆内高班办班城市增至36个,办班学校增至66所,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2万余人。

  按照教育部要求,今年内高班招生录取工作继续向南疆四地州倾斜、向农牧民子女倾斜,农牧民子女的招生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至80%以上。另外,从今年起,新疆还将参照内高班模式,在内地开办新疆中等职业班,今年计划招生3000人。

  为新疆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规模的不断扩大,说明‘内高班’在新疆各族群众中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逐年上升。”新疆内地学生办公室主任孙琦说。据了解,承办“内高班”省市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优质的软硬件条件,为新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内高班”所在学校都十分重视新疆学生的清真饮食习惯。在天津市崇化中学,学校专门为“内高班”学生建了一所食堂,可以容纳全校467名新疆学生同时用餐,并专门聘请两位新疆籍厨师。崇化中学校长马淑苓说,学校专门从新疆运来当地的馕坑,给学生们烤制地道的新疆馕饼。

  青岛第六十六中学校长薛风楼说,学校新疆班授课教师里高级教师占到50%以上,同时考虑到新疆学生远离父母需要照顾,教师必须要有生活和教学两方面经验,所以学校选用的教师一般都已为人父母。

  绝大多数“内高班”还根据学生的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式,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方针。天津五中为2009年刚入校的新疆预科班学生准备了多板块的民族教育课,其中《相亲相爱一家人》通过做游戏、团队合作、心理辅导等形式,让来自新疆的各族学生认识新朋友,学会理解他人。

  推动民族交往与团结的桥梁

  在新疆内高班,学生们的成熟和成长,有效地推进了民族交往和团结。

  “内高班”重视招收农牧民子女的办学理念促进了民族交往。据自治区教育厅统计,“内高班”中的农牧民子女的录取比例近年来不断提高,2009年已经达到了717%。东莞高级中学校长陈德繁说,这些年他对新疆“内高班”学生家访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和亲戚们经常打电话给孩子,询问内地情况,有的家长到内地看望孩子时,对内地的发展有了新的了解。

  “内高班”的品牌号召力,有力地拉动了新疆学生学习汉语、接受高水平教育的积极性。来自新疆阿克苏市的维吾尔族女孩、上海交大附中高三毕业生苏比努尔说,她哥哥2004年考入了上海七宝中学“内高班”,现在已是深圳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家乡很多学生都想考“内高班”,当初她就是受到哥哥的激励后努力学习,最后考到上海读书的。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民族团结也随之加深。广州六中党委书记罗耀新说,很多新疆的孩子跟着当地学生学广东话,当地学生跟新疆学生学维吾尔语,彼此间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友谊。来自新疆和田的迪娜古丽2002年到深圳市松岗中学学习,如今她已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迪娜古丽说,她现在依然经常跟高中老师联系,新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都很深。

  将奉献祖国与回报家乡相结合

  今年5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激发了“内高班”学生建设新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来自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学生阿力木江是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新疆班班长,他经常通过网络、报纸了解新疆的发展变化。阿力木江说:“几年后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正好是这一轮中央政策实施的高峰期,我们这一届学生都可以受益,我们会在内地好好学习,日后把这里的先进理念带回新疆。”

  艾克拜尔·努日曾经就读于杭州师大附中,毕业后考进浙江大学。大学实习期间,杭州市一家合资企业非常欣赏他,要以月薪8000元留下他。艾克拜尔·努日说,他很喜欢杭州这座城市,但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到新疆成为一名教师,“作为享受了祖国那么多关爱的新一代大学生,理应做出这种选择。”

  广州六中高三12班学生托合提卡热说:“到广州读书后,看到这里有这么多的高楼大厦,觉得这边特别发达。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去把新疆建设得像广东一样繁荣。”

  据统计,截至今年高考之前,新疆“内高班”总共有6届9600余名学生毕业,其中95%以上的毕业生顺利考入内地高校学习。2008年以来,每年都有近千名从“内高班”考上大学的学生顺利毕业。除少部分毕业生在内地就业外,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回新疆工作,并通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和自主择业等多种途径,充实到自治区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