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医学家的简介

问答 0 24

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医学家的简介,第1张

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医学家的简介
导读:现代:袁隆平,钱学森,华罗庚,王选,钱伟长,茅以升,竺可桢,霍金,杨振宁等;古代:徐光启,张衡,祖冲之,沈括,张仲景,贾思勰,李时珍,阿基米德等:1、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

现代:袁隆平,钱学森,华罗庚,王选,钱伟长,茅以升,竺可桢,霍金,杨振宁等;

古代:徐光启,张衡,祖冲之,沈括,张仲景,贾思勰,李时珍,阿基米德等

1、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先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3、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4、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5、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袁隆平-茅以升-张衡-祖冲之-李时珍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1956年梁守槃(40岁),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为首批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东风一号,东风2号导弹,鹰击8号等一糸列导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初始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科委一等功、部一等功等荣誉。获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中国一糸列导弹从梁守槃开始。他不是两弹一星成员,但他是两弹一星的奠基者。破除万难为航天事业初创奠定基础,一生共获两次一等功勋,纯金功勋,闪闪发光,可见他在导弹和航天居功厥伟。

沈元(1916428-2004530)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沈元被任命为院长。1952年,中国将8个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沈元参加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卓越建树。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方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师资及实验条件建设、科研教学组织领导以及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他率领全校师生在北航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中型超声速风洞,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轻型旅客机、探空火箭、无人驾驶飞机等型号的研制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誉奖,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奖,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北航高等理工学院也叫“沈元荣誉学院。北航最高荣誉奖叫“沈元奖章” 。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他一生共获20多项荣誉。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旁和金钱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在中国极度需要科普的时候,为中国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鲁(1877~1947)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报效中国。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假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假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对祖国近代天文尤其是科普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为了记念他的功绩,把国际上的一颗星命名为高鲁星。中国天文学一代宗师。高鲁集中西观象学术之大成,对当时中国的科普以及他的天文知识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可见他在国际天文学界的地位之崇高。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家,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林几(1897~1951),1897年1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书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两年,专攻法医学,后又在柏林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深造两年。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创办《法医月刊》;建立“法医学研究会。在医学院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增设病理、物证、人证、化验等研究室,添设所用的仪器设备,为培养法医人才、接受检案和法医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他编审法医学教材,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法医检验人才。他为医本科学生或者将从事司、检、法工作的学生上法医课时,编著出版了不同要求的法医学教材。如《医师用简明法医学》、《法官用法医学讲义》、《犯罪侦察学》、《犯罪心理学》等。他主要论文有“二十年来法医学之进步”、“最近法医学界鉴定法之进步”、“疑案鉴定实例”、“法医学史”等40多篇,分别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北平医刊》、《法医月刊》等杂志上。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闽侯县人,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同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旋即转习物理。1927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应聘为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1935年9月,应邀为美国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应用于三相电路的并矢代数》,引起国际电工理论界的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获得美国的“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荣誉奖。用英文撰写成专著,被誉为物理学、电机学巨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1937年3月放弃高薪厚禄,回国报效中国。他以非凡学识、才智,高尚修养为中国教育贡献巨大。并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一次荣誉奖章。中国物理学开拓者,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双奠基人。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将他誉为“中国化学的巨人”,并评价道:“毫无疑问,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化学家,或者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他在1919年发表他的第一项研究时,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类的化学研究。他在国际上,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美国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会会员、荷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顾问委员、原德国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美国亚拉巴马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 Society)会员,以及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营养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1949年)和热能需要量委员会委员(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国际医学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国科学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学家传记大辞典》(Dictionary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书。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著,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生物化学界一代巨人。

蒋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聪,字右沧,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天文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和现代气象事业奠基人,中国气象学会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近代和现代天文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天文界步入国际合作的创举。并且是我国地震、地磁研究开创者。1908年震旦大学毕业后赴比利时留学,并获比利时双卜罗大学农业气象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派出学农的留学生之一。1912年11月,蒋丙然学成回国后,应中央观象台台长高鲁之邀,到北京中央观象台任技正、气象科科长,并兼航空署气象科代理科长。还在参谋总部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气象学。1913年7月气象科正式开展工作,从此中国的气象事业正式起步,正如蒋丙然所说:“气象一名词,亦于此时在中国开一新纪元”。并为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意大利气象学会名誉副会长。

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长乐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石油炼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石化,石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49年,先后担任石油工程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等职。1982年,担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组组长,组织科研、设计、炼油等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关,开发了国家“六五”攻关重点项目“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陈俊武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陈俊武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攻坚克难,急国家之所急;矢志创新,与国家共奋进,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使命担当。陈俊武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陈俊武的典型事迹树立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典范。新时代奋斗者都应像陈俊武那样,以关爱之心对人,以无私之心对事,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用信仰的力量、担当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为中国开创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世界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时代楷模”荣誉奖。最美奋斗者奖。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把石油科学带到中国,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在应用的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进展和突破。“页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探求以页岩油为原料,制取优质油(包括机油)的途径。开展硅酸铝裂化催化剂的研究,为石油和催化科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一个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科学巨人,他才是那个真正改变国家之一的人物,填补了中国石油方方面面科学的空白。

张震寰(1915年10月21日—1994年3月23日)籍贯福建福州闽侯县,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一级)。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主任。1982年成功研制“银河”亿次计算机,填补了中国计算机的空白,为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组织并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和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组织指挥了“两弹”结合试验,为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为争取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组织领导了远洋测量船队的组建和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的研制试验。主管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要武器装备系统、项目及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张震寰还主编了《中华气功大典》。他还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体科学会理事长。由他全面负责组织和指挥的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巨型机的国家之一。他主管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要武器装备系统、项目及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为加强国防科技事业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王绶琯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对提高中国授时讯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负责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55年,王绶琯奉命接受了国家急需的“提高时号精确度”的紧急任务,在二年时间里完成了这一任务,同时也为打下时间、纬度等基本天体测量研究的基础创造了条件。当时引进的光电中星仪及超人差棱镜等高仪技术还为尔后中国发展的光电等高仪起了先导作用 。1966年以来,王绶琯负责成功地研制出了米波16面天线射电干涉仪、分米波复合射电干涉仪、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系统等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并在相应的观测研究中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一道提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初步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大型科学工程项目 。中国为了记念他,于1993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王绶琯颁布小行星命名书:谨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 。

陈可忠先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生于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192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1932年8月4日,中国化学会宣告正式成立,陈可忠当选为理事之一,又被推为会刊《中国化学会会志》的编辑之一。中国化学会是我国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之一,中国化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化学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26年9月,陈可忠由美国完成学业回国,在理学院化学系讲授有机化学。陈可忠在校内极力倡导树立研究风气,最早申请开辟了教授专用实验室,长日留校从事教学实验。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陈可忠任自然组主任兼专任编审。从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至1948年,陈可忠长期任职于国立编译馆,其间执掌国立编译馆达十二年之久。国立编译馆各项工作中最可称道的是其对科学术语译名统一的领导与推动。随着各学科文献翻译量的增多,许多有识之士很早就认识到译名统一的重要性:“译述之事,定名为难。而在科学,新名尤多。名词不定,则科学无所依倚而立。”(《科学》发刊词,1915年)早期的译名统一工作主要由个别学者或学术团体进行,国立编译馆成立后,在编订、统一、推广译名上具有了性,编译馆制定了详尽的编订译名计划,成立译名委员会各学科组,与各民间学会、协会密切合作,先后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80个学科领域的译名审定统一工作。统一公布的名词,由编译馆正式出版付印为图书的有《化学命名原则》、《药学名词》、《天文学名词》、《物理学名词》、《矿物学名词》、《细菌学免疫学名词》、《数学名词》及《社会学名词》、《经济学名词》等20余种。这些工作在翻译传播外国先进科学知识和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审定公布的许多科学译名一直沿用至今。自然科学领域统一译名的巨人,中国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译名编审者。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必不可缺的倚靠。赋予新中文无可估量的价值,让身怀中文的学者能站在世界竞争之颠。

李俨(1892-1963),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史学家、中西数学家,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1912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学习,与茅以升是同窗契友。他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为基础,对中国古代数学史作了大量研究,著作甚丰,是该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通过国内外的函授教育自修完了土木工程和数学等大专课程;同时开始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本图书馆的资料,在1915—1917年间,即当李俨刚刚开始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不久,他曾与著名的数学史家DE史密斯(Smith)多次通信,草拟提纲,书名为《中国数学史》,再由当时正在美留学的茅以升译成英文转交史密斯。但这一编写计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此后,1917年发表了《中国数学史余录》,1919年又发表了《中国数学源流考略。一生前后共发表了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种。可以说,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李俨编写《中算史论丛》1—4集(商务印书馆,1933、1935、1947)。到《中算史论丛》最后编定,前后历经30余年,可称为是他毕生的得力之作。其中包括分数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勾股定理)研究、平方零约术、大衍求一术、纵横图、帕斯卡(Pascal)三角形(贾宪三角形)研究、方程论、级数论各篇。中算史新资料的发现,以及明代算书志、清代中算著述集录等。明清时期传入的西算以及中算家关于对数、三角术、割圆术、圆锥曲线等方面的研究。编写《微积分学初步》(1936年)《中国数学大纲》上、下册(1958年,《中国古代数学史料》,《近世几何学初编》。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局面。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田昭武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化学、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三维微加工技术、芯片生化实验研究、谱学电化学和量子电化学等 。1949年,开始独立主讲《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主干课。他还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研讨班担任主讲 。田昭武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后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共35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为1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共七项。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一2016年5月27日):福建福州人, 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历任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中心主任,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40年代开始,王世真对甲状腺素做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1950年和1951年,他首先发表了两类甲状腺素类似物的结构。其中一类具有拟甲状腺素的活性,另一类具有抗甲状腺素的作用。他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的这些工作在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他发表了两类甲状腺素类似物的结构。其中一类具有拟甲状腺素的活性,另一类具有抗甲状腺素的作用。他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的这些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1956年在军委卫生部领导下,他创办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第一批核医学骨干从这里走向全国。在中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他在甲状腺激素(TH)的系统研究中,解开了TH作用机制的一些不解之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在异军突起的核素示踪技术的研究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70年代末,他就提出在实验核医学领域内以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生物医学及药学研究。他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工作者。特别是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任标记化合物研究室主任期间,在他的领导下,从1959年到1979年共合成、生产了总计多达100多种的标记化合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许多基础与临床学科科研工作的开展。他筹建了正电子发射X线体层摄影(PET PECT)中心。在我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核医学就是运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科学。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PET、SPECT、甲功仪、肾图仪、放射性活度计以及用于放射性治疗的伽玛刀、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就不难明白核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他所开创的中国核医学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成为亚洲核医学领域的领跑者。

1、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该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2 、李政道, 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另有同名之国际著名免疫血液学家,中国HLA专业的奠基人,现任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资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3、崔琦(英文名:Daniel Chee Tsui)是在中国河南出生并长大的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

4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为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曾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袁隆平,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著名的科学家

伟大的科学家

杰出的科学家

名垂青史的科学家

奉公守法的科学家

富贵浮云的科学家

廉洁奉公的科学家

两袖清风的科学家

一尘不染的科学家

大公无私的科学家

顾全大局的科学家

开诚布公的科学家

克己奉公的科学家

舍己为人的科学家

先人后己的科学家

修身洁行的科学家

光明磊落的科学家

襟怀坦白的科学家

守正不阿的科学家

严气正性的科学家

正大光明的科学家

堂堂正正的科学家

高义薄云的科学家

慷慨解囊的科学家

乐善好施的科学家

超然物外的科学家

超尘拔俗的科学家

宠辱不惊的科学家

孤芳自赏的科学家

洁身自好的科学家

与世无争的科学家

身先士卒的科学家

和颜悦色的科学家

和蔼可亲的科学家

铁面无私的科学家

爱憎分明的科学家

褒善贬恶的科学家

火眼金睛的科学家

。。。。。。

一、科学家

1、张衡

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建筑师、文学大师等等,几乎是古代的一位全才,被誉为"木圣"。在数学上,张衡留有著作《算罔论》,天文学上留有《灵宪》、《浑仪图注》,另外文学诗集传下来的著作也有数十卷。

2、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祖冲之最为人熟知的成果,是利用割圆术计算到24576边形,把圆周率精确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该成就历经1000多年,才被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

3、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动手能力非常强。他利用光学原理,发明和改进前辈观察天文现象的工具,比如简仪、立运仪、高表、浑天象、玲珑仪、候极仪、仰仪等等,把中国古代的实用技术,发展到了极致。

二、发明家

1、蔡伦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鲁班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3、马钧

马钧,字德衡,扶风人,生活在汉朝末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

三、画家

1、吴道子

他有画圣之称,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号也必须是一个奇才。而对于吴道子本人也特别厉害,他在中国历史绘画中有许多的发明与创造,比如写实方面的技巧,山水画创作,笔法的改变等等。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也有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创新方面。

2、顾恺之

他是第一位能够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影响力,他是人物画基本模式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第一个留下山水画的画家。他还提出传神论的绘画原则,他的这个原则对中国画的影响力非常大。特别是现代的美术教育传入中国之前,他的这一准则仍然受到大部分的画家遵守。

3、荆浩

荆浩(唐末约850年--五代后唐)他是全景山水的奠基人,而这个创造也为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提供更多前进的路线,在荆浩之前出现的山水画,几乎看不到对山水描绘出的壮阔景象以及全景式的布局。

四、医学家

1、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2、华佗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_。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

3、张仲景

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

王国钧——为中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09 05:45)

·傅元庆——为我国新型冶金材料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12-09 05:45)

·邹元燨——我国冶金物理化学活度理论研究的先驱 (09-01 09:43)

·王勋——新中国钢铁工业设计工作的先驱者之一 (08-31 14:33)

·张卯均——我国现代金属矿选矿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08-18 09:38)

·陈岱——中国氧化铝厂工程设计的奠基人 (08-31 14:33)

·陆达——我国冶金科技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08-31 14:33)

·李薰——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08-24 09:02)

·沈华生——我国稀有金属提取和工业化生产的开拓者 (04-10 07:03)

·康永孚——中国钨矿地质勘探工作的开拓者 (04-10 07:03)

·邵象华——为中国钢铁科技和生产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04-10 07:03)

·陈新民——冶金物理化学的学术带头人 (04-10 07:03)

·陈国达——创建大地构造新理论 (04-05 06:02)

·徐宝升——我国连续铸钢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04-05 06:02)

·我国铁合金工业的先驱者之一——张桂耕 (12-02 07:12)

·我国钢中氢气行为规律研究的先驱者——孙德和 (12-01 05:03)

·我国第一座氧气转炉炼钢厂的组织创建人——安朝俊 (12-01 05:03)

·我国特殊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丘玉池 (11-28 04:28)

·金属材料多次冲击抗力理论的创立人——周惠久 (11-30 03:57)

·为创建我国合金钢系统作出重要贡献的孙珍宝 (11-30 03:57)

·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魏寿昆 (09-20 05:09)

·我国现代锑冶金事业的开拓者——赵天从 (09-19 05:23)

·我国金属磁性材料研究的开拓者——戴礼智 (09-16 10:20)

·我国钢铁脱硫研究的先驱——李公达 (09-14 11:34)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的组织者——王之玺 (09-12 07:14)

·我国化工冶金学科的奠基人——叶渚沛 (07-14 05:16)

·中国重力选矿设备和理论的开拓者——倪桐材 (07-14 05:16)

·靳树梁——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炼铁专家 (07-14 05:16)

·我国合金钢与铁合金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周志宏 (07-14 05:16)

·我国球墨铸铁技术的开发者——周行健 (07-14 05:16)

·我国最早进行特殊钢与合金铸铁研究的学者——周仁 (06-07 16:26)

·严恩棫——我国钢铁冶金界的先驱者 (06-07 16:09)

·我国第一位钢铁冶金工程师——吴健 (06-07 15:49)

·我国现代炼锑技术的开拓者——王宠佑 (06-07 15:49)

·我国钢铁冶金界的先驱——李维格 (06-07 15:49)

机械卷

·史绍熙——柴油机复合式燃烧系统的发明者 (12-10 06:52)

·把一切献给党的人——吴运铎 (12-10 06:52)

·我国电机电器工业卓越的领导者——曹维廉 (12-10 06:52)

·孟少农——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 (08-21 09:17)

·罗士瑜——为发展我国的拖拉机工业做出重要贡献 (09-01 09:43)

·杨锦山——组织建造新中国第一套火力发电设备 (08-18 09:38)

·李近仁——我国第一套双130mm岸炮的总设计师 (04-21 10:28)

·冯子佩——为我国重型机械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04-19 07:40)

·陶亨咸——为我国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04-19 07:40)

·"球墨王"王遵明——中国球墨铸铁的开拓者和播种者 (04-19 07:40)

·雷天觉——开创我国机床工业的先驱 (04-19 07:40)

·丁舜年——为促进我国电机工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04-19 07:40)

·中国应用光学的先驱者之一——李文东 (12-02 07:12)

·我国现代国防工业的开拓者之一——钱志道 (12-02 07:12)

·为我国机电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褚应璜 (12-02 07:12)

·为发展我国电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章名涛 (09-21 06:56)

·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之一——沈鸿 (09-20 05:09)

·我国火炮专业的奠基人——高庆春 (09-19 05:23)

·我国兵器工业的主要创建者和***之一——刘鼎 (09-12 07:14)

·为中国机械与航空工程的发展出重要贡献的庄前鼎 (09-14 09:11)

·中国机电工业的先驱——恽震 (07-15 06:47)

·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者——钟兆琳 (07-15 06:47)

·中国汽车技术奠基人之一——张德庆 (07-15 06:47)

·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潘承孝 (07-15 06:47)

·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之一——支秉渊 (07-15 06:47)

·为我国柴油机制造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吴梅生 (06-08 13:17)

·中国机械发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刘仙洲 (06-08 13:07)

·传播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徐建寅 (06-08 12:04)

·中国早期掌握和传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华蘅芳 (06-08 11:48)

·为创建中国近代机械工程做出了贡献的丁拱辰 (06-08 11:43)

自动化卷

·屠善澄——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 (12-11 06:19)

·刘豹——我国自动化仪表专业和系统工程学的开创者 (12-11 06:19)

·郑维敏——开拓“作物遗传过程建模与控制”新领域 (12-11 06:19)

·吴钦炜——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09-01 09:43)

·朱培基——为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做出重要贡献 (09-01 09:43)

·童世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04-21 10:28)

·严筱钧——为我国机械工业自动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04-21 10:28)

·朱良漪——分析仪器行业的主要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 (04-21 10:28)

·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陆元九 (12-12 05:07)

·我国“过程控制”学科的创始者——方崇智 (12-13 06:06)

·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杨嘉墀 (06-24 07:09)

·我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许国志 (12-07 06:19)

·在决策分析领域获得创造性成果的陈珽 (12-12 05:07)

·我国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建者——关肇直 (12-05 01:14)

·中国飞行器制导与仿真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文传源 (09-26 05:09)

·为我国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唐统一 (09-27 05:45)

·中国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王守融 (09-26 05:09)

·我国电化学仪器的开拓者——荣仁本 (09-21 06:56)

·我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薛葆鼎 (09-19 05:23)

·我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张钟俊 (07-18 03:38)

·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大珩 (07-18 03:38)

·我国工业自动化教育的开拓者之一——郎世俊 (07-18 03:38)

·我国自动控制学科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钟士模 (07-18 03:38)

·我国自动电力拖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疏松桂 (07-18 03:38)

·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钱钟韩 (06-08 14:52)

·我国光学教育的开创者——沈寿春 (06-08 14:38)

·我国应用光学的开拓者——龚祖同 (06-08 14:08)

·中国精密仪器工程教育的开拓者——蔡其恕 (06-08 13:59)

·我国现代仪器仪表业的先驱——丁佐成 (06-08 13:21)

电子卷

·张直中——我国雷达技术的主要先驱者与学术带头人 (09-06 14:08)

·郭文昭——为我军通信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09-01 09:43)

·张恩虬——对我国阴极电子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04-24 08:17)

·蔡长年——我国信息论研究的开拓者 (04-24 08:17)

·何昂——中国碱性蓄电池工业的开拓者 (04-24 08:17)

·孙俊人——中国军事电子科研事业的创建人与开拓者 (04-24 08:17)

·叶培大——中国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 (04-21 10:28)

·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高鼎三 (12-16 07:34)

·我国电子束管产业的开拓者——吴祖垲 (12-16 07:34)

·为中国电子事业作出奠基性和开拓性贡献的罗沛霖 (12-19 04:13)

·我国电真空器件专业的创始人——陆钟祚 (12-16 07:34)

·我国通信科教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张煦 (12-13 06:06)

·我国电信网络科教的开拓者——刘宜伦 (12-13 06:06)

·开创我国瞬态电磁场与对流层电磁波研究的黄席椿 (09-27 05:45)

·中国电子元件工业开拓者之一——陈克恭 (09-26 05:09)

·中国电池工业的主要开拓者——潘福莹 (09-21 06:56)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王正 (09-27 05:45)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者之一——阎沛霖 (09-19 05:23)

·为中国无线电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冯秉铨 (07-19 03:40)

·我国电子管工业的奠基人——单宗肃 (07-19 03:40)

·中国无线电导航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温启祥 (07-19 03:40)

·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毕德显 (07-19 03:40)

·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吴朔平 (07-19 03:40)

·谢立惠——我国雷达研制的先行者 (06-09 17:41)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人——孟昭英 (06-09 17:41)

·中国国际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开拓者——卢宗澄 (06-09 17:41)

·我国电子学科与水声学科的奠基人——朱物华 (06-09 17:41)

·一代电学宗师——陈章 (06-09 17:41)

纺织卷

·王锦堂——为纺织工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09-01 09:43)

·费达生——我国乡村制丝工业的首创者 (08-24 09:02)

·黄金声——我国自动织机的开拓者 (09-01 09:43)

·邱陵——我国毛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 (05-05 09:54)

·陈维稷——我国现代纺织科学技术的奠基人 (05-05 09:54)

·我国化纤工业的开创者之一——孙君立 (05-05 09:54)

·卢统之——我国纤维材料物理性能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04-25 06:35)

·朱新予——为我国丝绸工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04-25 06:35)

·刘钟奇——新疆现代纺织工业的创始人之一 (04-24 08:17)

·我国纺织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张汉文 (12-19 04:13)

·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王子宿 (12-19 04:13)

·中国现代纺织生产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张方佐 (12-07 06:19)

·苎麻化学脱胶与变性纤维技术的奠基人——鄷云鹤 (09-28 04:54)

·中国印花工业的先驱者之一——钱子超 (09-27 05:45)

·我国高等纺织教育奠基人之一——张朵山 (09-28 04:54)

·陕西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傅道伸 (09-26 05:09)

·为我国染整工业的开拓与发展作出卓越成绩的诸楚卿 (09-26 05:09)

·毕生从事纺织原料的开拓与利用的棉业专家吴味经 (09-20 05:09)

·我国棉纺高支纱的早期开拓者之一——黄云骙 (09-21 06:56)

·中国第一所纺织科研机构的创办人——童润夫 (02-13 10:50)

·纺织工程专家——杨樾林 (07-20 05:55)

·任理卿——毕生致力于纺织教育和纺织科技事业 (07-20 05:55)

·实业救国终身不渝的纺织技术与管理专家——陆绍云 (07-20 05:55)

·台湾省化学纤维工业的开拓者——石凤翔 (07-20 05:55)

·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业管理专家——朱仙舫 (07-20 05:55)

·毕生从事纺织技术管理革新的汪孚礼 (06-08 18:03)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邓邦逖 (06-08 17:55)

·我国近代色织工业的先驱者——诸文绮 (06-08 17:49)

·开我国纺织科研之先河的雷炳林 (06-08 17:45)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张謇 (06-08 17:09)

交通卷

·齐树椿——为我国高原公路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09-13 11:40)

·为铁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铁路勘测专家肖瑾 (09-06 14:08)

·工程界少有的全才——汪菊潜 (09-06 14:08)

·张文治——为中国船舶和水运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09-11 09:34)

·王公衡——我国船舶流体力学学科的先驱者 (09-11 09:34)

·世界奇迹的创造者、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李昌源 (05-15 08:37)

·周启新——海运管理先导者之一 (05-15 08:37)

·发展铁路运输学科的先驱者——林达美 (05-15 08:37)

·沈奏廷——我国铁路运输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05-09 08:28)

·王竹亭——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05-09 08:28)

·郎钟騋——为铁路运输与科技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05-09 08:28)

·王荣瑸——我国第一代潜艇的技术负责人 (12-07 06:19)

·赵今声——为我国港口和海岸工程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12-21 06:03)

·何乃民——为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做出突出贡献 (12-19 04:37)

·为我国公路建设与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丁贡南 (12-21 06:03)

·为中国近代桥梁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梅旸春 (12-20 04:32)

·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金士宣 (12-19 04:13)

·现代筑港和航道治理的开拓者之一——刘峻峰 (09-28 04:54)

·为我国港口建设和航道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谭真 (09-29 05:26)

·武昌造船厂主要的创建人之一——萨本炘 (09-28 04:54)

·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组织者和开拓者——石志仁 (07-26 05:39)

·我国铁道信号事业的开拓者——汪禧成 (07-26 05:39)

·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开拓者之一——应尚才 (07-26 05:39)

·为我国公路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公路选线专家——孙发端 (02-13 10:50)

·我国自行设计施工重要铁路的先驱之一——浚鸿勋 (02-08 05:47)

·我国现代筑港技术的奠基人之一——邵福旿 (07-26 05:39)

·我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程孝刚 (07-26 05:39)

·对我国初期公路发展和技术提高做出重大贡献的周凤九 (06-09 09:44)

·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杨俊生 (06-09 09:33)

·为中国造船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叶在馥 (06-09 09:27)

·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罗忠忱 (06-09 09:21)

·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詹天佑 (06-09 09:10)

土木建筑卷

·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09-11 09:34)

·黄文熙——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 (09-11 09:34)

·徐以枋——在桥梁开发和建设上做出重要贡献 (09-06 14:08)

·大环境绿地系统的提出者——程世抚 (06-01 07:51)

·陶葆楷——我国卫生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创始人之一 (05-31 00:53)

·吴世鹤——对我国工程建设施工科学化做出重要贡献 (05-31 00:53)

·我国给排水与环境科学开拓人之一——过祖源 (12-21 06:03)

·对我国园林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余森文 (12-21 06:03)

·著名的建筑专家——陈植 (12-21 06:03)

·著名的水力发电学家和工程教育家——施嘉炀 (09-30 06:29)

·我国给排水专业的创始人之一——顾康乐 (09-30 06:29)

·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杨廷宝 (09-29 05:26)

·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 (09-28 04:54)

·中国水利技术管理的奠基人——高镜莹 (09-29 05:26)

·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童寯 (07-27 07:06)

·赵祖康——为中国的公路和市政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07-27 07:06)

·我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张含英 (07-27 07:06)

·对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建筑专家——赵深 (07-27 07:06)

·我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刘敦桢 (07-27 07:06)

·现代水利技术的开拓者——汪胡桢 (06-09 11:35)

·对我国的水利和交通工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陶述曾 (06-09 10:42)

·茅以升——中国桥梁事业的泰斗 (06-09 10:29)

·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 (06-09 10:21)

·建筑泰斗——庄俊 (06-09 10:04)

航空航天卷

·黄纬禄——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09-13 11:40)

·吴大观——我国航空工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09-11 09:34)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梁守盘 (09-13 11:40)

·沈元——航空科学在高亚音速领域研究的推动者 (06-02 07:28)

·陈芳允——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06-02 07:28)

·为我国空气动力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马明德教授 (06-02 07:28)

·任新民——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06-02 07:28)

·李乃暨——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06-01 07:51)

·潘国定——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06-01 07:51)

·为我国自行设计喷气式飞机作出开创性贡献的黄志千 (12-26 04:09)

·我国冶金技术和铸造工艺新领域的开拓者——荣科 (12-26 04:09)

·对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范绪箕 (12-26 04:09)

·卢庆骏——在我国航天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10-10 04:31)

·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创建人——杨彭基 (10-10 04:31)

·“林士谔法”的发明人——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林士谔 (09-30 06:29)

·对我国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曹鹤荪 (08-05 07:17)

·我国飞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昝凌 (08-03 06:32)

·制导雷达系统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李蕴滋 (08-03 06:32)

·为我国航空动力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宁榥 (08-03 06:32)

·超音速燃烧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王宏基 (08-03 06:32)

·为我国航空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季文美 (08-03 06:32)

·郝复俭——我国导弹与航天惯性器件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06-09 15:24)

·毕生致力于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王德荣 (06-13 12:09)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蔡金涛 (06-09 15:11)

·我国航天电子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吴朔平 (06-09 14:07)

·中国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王助 (06-09 11:53)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冯如 (06-09 11:46)

化工卷

·卢焕章——我国化工设计工作带头人之一 (09-13 13:38)

·郭钟福——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开拓者之一 (09-13 13:31)

·武迟——为振兴我国石化工业献出毕生精力 (09-13 13:24)

·余祖熙——我国工业用催化剂的开拓者 (09-13 13:13)

·我国化学工业杰出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李苏 (09-11 09:34)

·张建侯——中国无机和有机化工专业的创建者之一 (09-13 11:40)

·林华——我国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之一 (06-06 05:39)

·时钧——为我国化工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06-05 06:26)

·侯祥麟——为我国石化科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06-05 06:26)

·我国石油化工科研的带头人——魏文德 (12-28 10:09)

·我国黄磷电炉设计的先驱——江善襄 (12-28 10:09)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苏元复 (12-27 06:14)

·著名的纯碱工业技术专家——刘嘉树 (12-27 06:14)

·联碱新工艺的发明人之一——谢为杰 (12-27 06:14)

·我国农用杀菌剂科研的带头人——张少铭 (12-26 04:09)

·为我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顾毓珍 (09-29 05:26)

·我国首套联合制碱工业生产装置的设计者——李祉川 (09-30 06:29)

·对发展我国硫酸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孙师白 (10-10 04:31)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丁绪淮 (09-29 05:26)

·我国合成洗涤剂工业的奠基人——沈济川 (08-05 07:17)

·对开创我国化学工程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张克忠 (08-04 06:38)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与教育家——杜长明 (08-04 06:38)

·中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张洪沅 (08-04 06:38)

·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的创办人——李寿恒 (08-04 06:38)

·我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吴蕴初 (08-04 06:38)

·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侯德榜 (06-09 16:09)

·优秀的化工教育家——徐名材 (06-09 16:03)

·我国纯碱工业和涂料工业的奠基人——陈调甫 (06-09 15:57)

·近代化工界的圣人——孙学悟 (06-09 15:54)

·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 (06-09 15:42)

力学卷

·李士豪——我国高速水流问题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0-06 11:21)

·孟昭礼——中国最早的超静定结构教材的编写者 (10-06 11:21)

·黄文熙——新中国水利水电科研事业的开拓者 (09-22 09:14)

·冯钟越——我国有限元法应用研究的开拓者 (09-28 07:56)

·袁建新——我国岩土力学有限元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10-06 11:21)

·徐植信——我国地震波与爆炸波传播研究的开拓者 (09-30 12:03)

·胡海昌——胡-鹫津原理的创立者 (09-30 12:03)

·黄克智——薄壳理论和断裂力学研究与发展的推动者 (09-30 12:03)

·杰出的振动工程专家——黄文虎 (09-20 14:28)

·叶开沅——中国板、壳大挠度理论发展的承前启后者 (09-22 09:14)

·郑哲敏——我国爆炸力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09-28 07:56)

·王光远——我国结构设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09-30 12:03)

·谢贻权——我国计算力学工作的早期开拓者 (09-28 07:56)

·罗时钧——我国超声速飞机气动力学设计的开拓者 (09-22 09:14)

·杨南生——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创者 (09-20 14:28)

·朱兆祥——为我国爆炸和冲击力学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09-20 14:28)

·王仁——我国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09-20 14:28)

·中国力学界的学科带头人——罗祖道 (09-20 14:28)

·杨绪灿——重庆大学力学学科的创始人 (06-15 07:18)

·蒋咏秋——细观力学模型的创建者 (06-15 07:18)

·孙天风——我国风工程研究的开拓者 (06-14 05:13)

·胡沛泉——桃李满天下的工程力学教育家 (06-14 05:13)

·康振黄——我国生物力学的学术带头人 (06-14 05:13)

·王铎——新中国第一个理论力学教研室的组建者 (06-14 05:13)

·杜庆华——为我国工程力学人才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06-14 05:13)

·林同骥——为我国的航天和海洋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06-08 07:43)

·程世祜——为我国早期航天器总体设计作出重要贡献 (06-08 07:43)

·张福范——解决了薄板理论研究中的著名难题 (06-08 07:43)

·李灏——推动了我国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研究 (06-07 08:04)

·钱寿易——中国海洋土力学研究的开拓者 (06-06 05:39)

·我国气动物理研究的倡导者——卞荫贵 (12-30 09:50)

·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研究与教学的先驱之一——周履 (12-30 09:50)

·为祖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作出辉煌成绩的粟一凡 (12-30 09:50)

·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奠基人之一——芶清泉 (12-30 09:50)

·我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者——董铁宝 (12-28 10:09)

·对我国力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卓越贡献的谈镐生 (12-28 10:09)

·机械振动专家屈维德——首倡冲击式消振器的研究 (02-27 08:30)

·我国光测实验力学的带头人——贾有权 (02-27 08:30)

·为推动我国固体力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黄茂光 (12-28 10:09)

·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钱令希 (10-21 06:37)

·我国加权残值法计算力学的创立人——徐次达 (10-21 06:37)

·著名的实验力学家傅梦蘧 (10-21 06:37)

·对经典力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汪家訸 (10-19 05:54)

·倡导推广轻型薄壳结构的著名教育家与力学家张维 (10-19 05:54)

·开创构架结构矩阵分析方法的著名力学家——陈百屏 (10-19 05:54)

·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著名力学家——钱伟长 (10-10 04:31)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09-30 06:29)

·著名力学家徐芝纶:“精益求精是成功之母” (02-08 05:47)

·著名的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胡乾善 (08-05 07:17)

·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创办者——陆士嘉 (02-08 05:47)

·对国防科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周鸣鸂 (08-05 07:17)

·为发展我国两弹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郭永怀 (08-05 07:17)

·加筋壳结构稳定性研究的先驱——王俊奎 (06-09 17:39)

·我国断裂力学研究与应用的开拓者——王仁东 (06-09 17:07)

·广阔领域结硕果的刘先志 (06-09 16:59)

·著名的教育家力学家和物理学家——张国藩 (06-09 16:53)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周培源 (06-09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