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葬礼后回家有哪些禁忌

问答 0 36

参加葬礼后回家有哪些禁忌,第1张

参加葬礼后回家有哪些禁忌
导读: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主要有下面这些:1、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不要直接回家,先去人流多的大商场逛逛,在外面吃个饭,看场**之类的,总之回家之前去干点别的,利用人多的阳气把晦气冲淡了再回家。2、参加完丧事离开时切忌向家眷说再见,还有一起相约去葬礼

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主要有下面这些:

1、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不要直接回家,先去人流多的大商场逛逛,在外面吃个饭,看场**之类的,总之回家之前去干点别的,利用人多的阳气把晦气冲淡了再回家。

2、参加完丧事离开时切忌向家眷说再见,还有一起相约去葬礼的朋友,也不要互相道别。因为这样不吉利,还有参加丧礼可随身带红包,袋里装些米跟盐,米跟盐有辟邪的功用,出来后最好把有参加过葬礼的钱盐米用掉。

3、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不脱下参加葬礼的服装,就直接抱孩子;应该先换下服装,再做家里的事情。

4、参加完丧事,不可以直接去亲戚朋友家,比如遇到了亲戚朋友邀请,要委婉拒绝。

葬礼主要过程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式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

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五七:北方地区在第三十五天的时候,传统叫五七,由女儿做一个纸扎葫芦,并下一碗面,俗称五七开锁。民间信仰说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锁着必须,得给死者开锁,然后死者坐着葫芦过河江,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每个人在三岁前,基本都不离开父母怀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庄也是这样产生的),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春节、忌日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中国人视死如生,认为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生命轮回中的关键一环。所以,中国人的葬礼一向都很庄重。那么,它有哪些禁忌呢?

第一,忌讳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陪伴。古人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如果没有后辈儿孙在场,那么就会显得特别的孤单,老人去了阴间也会时刻牵挂着,灵魂不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第二,北方很多地方都讲究,在死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不能让死者光着身子而去。所以旧时,老人们在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儿孙们往往就要在闰月年为其准备寿衣,让老人们看着放心。寿衣的件数、质地是很有讲究的。件数要单数,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材质上则忌用缎子,因“缎子”和“断子”谐音,而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寿衣还不能用皮毛制作,怕来世转为兽类。

第三,报丧时也有忌讳。据史料记载,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父母去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孝子要去亲戚家报丧。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最后还有一点,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会一下子走远的,死亡会涉及很多事项,所以古人尤其重视葬礼日期的选择,以免引发系列的不幸。而墓地的选择自古以来都十分讲究。因为墓地好坏直接关系后代的贫富吉凶。旧时,关于墓地的选择禁忌,民间有十不葬歌谣: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冈撩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因此,要请专业人士选择葬礼的日期、好风水的墓地。

1 着装要求:参加葬礼时,男女都应穿着深色服装,如黑色或蓝色,男士可以搭配白色或暗色衬衣。

2 表达关怀:在葬礼上,向亡者家属表达关怀是必要的,但应避免过度的情绪表达,如嚎啕大哭。同时,言辞应得体,以示尊重。

3 行为举止:在葬礼会场,应保持肃穆,避免高谈阔论或嬉笑打闹,以示对亡者及家属的尊重。

4 生肖相冲:根据传统习俗,某些生肖与亡者相冲克的人不宜参加葬礼。通常会在丧礼现场贴出告示,或在灵堂放置水盆,供来宾洗涤以去除不祥之气。

5 入殓时的注意事项:在入殓仪式时,应保持冷静,避免啼哭,以免亡者不忍离去,魂魄无法升天。

6 七月葬礼的忌讳:民间传统认为七月为鬼月,不宜出葬,以免招引更多鬼魂,对丧家不利。

7 守丧期间的禁忌:在守丧期间,家属不宜剪发或剃须,以此表示哀悼,并避免邪灵侵扰。

8 出殡时的忌讳:抬棺者在出殡时应避免说出“重”字,以免发生不测或抬棺不稳。

9 带孝者的忌讳:带孝者在丧期内应避免参加建庙、婚嫁等喜庆活动,也应避免接触产妇和婴儿,以免传递不祥之气。

丧礼不适合穿颜色太过于鲜艳的衣服,在国外,奔丧的人一般都穿黑色衣服。在我国一般也穿黑色、白色等素净庄重的、不那么鲜艳的颜色。

很久以前,西方人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之后灵魂就会从身体里挣脱出来。在举行丧礼的时候,死者的灵魂会在天上看着参加丧礼的人,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穿着颜色太过于鲜艳的衣服,就会被死者的灵魂看到,之后这个人很可能会被死者的灵魂残害致死。

不过。如果穿着黑色衣服的话,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死者的灵魂发现并残害了。但是,如果穿黑衣服的话,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死者的灵魂发现了。身穿黑色的丧服其实不是为了哀悼死者,而是惧怕死者的灵魂。

扩展资料:

丧礼,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sāng lǐ,指有关丧事的礼仪。语出《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孔颖达 疏:“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殡宫,及葬等礼也。”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 嘉王 可即皇帝位於 重华宫 ,躬行丧礼。”

丧礼顺序

⒈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⒉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⒊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⒋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⒌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⒍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⒎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⒏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⒐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⒑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⒒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⒓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⒔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⒕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参考链接:

丧礼 (对死者的礼仪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