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原唱是陈景熹。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编 曲:吕其明 备 注:**《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创 作:1956年歌曲原唱:陈景熹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原唱是陈景熹。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编 曲:吕其明
备 注:**《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创 作:1956年
歌曲原唱:陈景熹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 撞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哎……嗨……嗨……
扩展资料: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年,是**《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
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2017年12月,吕其明以《红旗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综合类最佳创作奖。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表现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性格、情愫,并配以民歌的形式创作而成.这首充满豪情和浪漫的歌曲被广为传唱,歌中自始至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词调本来指的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世以前人作品为基础,对句法和平仄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出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词 调。词调主要分为令、引、近、慢四种。令、引、近、慢之间的区别主要是音乐节奏不同,以及曲调来源不同。词调的创制主要是因旧曲造新声和自撰新腔两种方法。但词调的发展还运用了犯调、转调、摊破、减字、偷声、叠韵等多种辅助方法,或对原有词调增损变化、改组更张,或移宫换羽、转换律调。在宋代,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也称为“腔子”,就是歌谱。写作一首词必须先选用或创制一个词调,然后按照这个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来填词。这样填作的歌词协音合律才可以歌唱。词调的创制必须依据一定的宫调来定律。宫调由七音、十二律构成。七音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用来定声音的高低。十二律即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用来定音阶的高下,十二律各有七音。以宫音乘十二律称为宫,以商、角、徵、 羽、变宫、变徵六音乘十二律称为调。计有十二宫,七十二调,合为八十四宫调。但是隋唐燕乐是用琵琶定律,而琵琶只有四弦,每弦七调,所以在唐与北 宋时实际应用的只有二十八调而已。南宋时仅用七宫十二调。张炎在《词源》上录列当时所用七宫是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十二调是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商调。角七调在此时已完全不用。宋代的词集常是依照宫调来编排的,如柳永的《乐章集》每个宫调下编录属于这个宫调的词调。……在宋代称为“小曲”或 “小唱”,是与“大曲”相对而言的。令词的名称来源于唐代的酒令。因在唐 代文人喜欢在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做酒令,所以这类词被称为 “令曲”,又被称为“小令”。唐五代的文人词大多是令曲。由于近体诗在唐代比较发达,作近体诗讲 究声律对仗,所以民间小令到了文人的手中也逐渐变成格律词。又由于小令和近体诗形式相近,唐代文人的近体诗技巧早已熟练,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创作小令。……令词一般字少调短,因此唐诗鉴赏知识实用百科《甘草子》等六调,《张子野词》则录有《醉垂鞭》一调。通常一个词调只属于一个宫调,但有的词调也同时分属几个官调。宫调可以限定腔调用音的高低。同一词调入不同的宫调,在腔调上一定会有所改变。
以上供参考。
乐谱分为歌谱、曲谱,又可以分为简谱、五线谱、六线谱等。
读谱先看简谱的调式或五线谱的谱号及调号,然后要看节拍。对于一般的歌曲,只看主旋律则比较简单,对于器乐谱或合唱谱,由于有多个声部,只能一个声部一个声部来看。除此之外,还要看每段每小节的时值,速度、力度等。
看乐谱先从简谱的短一点的谱开始学习,一步一步深入,才能读懂复杂的乐谱。
标记: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调号标记是用1=F、1=G……等来表示的。
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过多的加点,在合唱、合奏谱中,往往应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来记低声部或高声部。例如: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记谱;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记谱等便是。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来表示。
附点全音符: 1- - - - -
附点二分音符: 1- -
附点四分音符: 1
附点八分音符: 1
附点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 0 0 0 0 附点全休止符: 0 0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 附点二分休止符: 0 0 0
四分休止符:0 附点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0 附点八分休止符: 0
十六分休止符:0 附点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长达数小节的休止,可用长休止号。写在小节内,上面的数目字表示休止小节的数目。
仅有长度而无一定高度的音,用X记号来表示,音的长短则用在X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标记。
在简谱体系中不存在谱号问题。它的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的。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各声部单独记写。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记谱时要注意音符的空间距离,使小节与小节,拍与拍的距离大致相等,一拍之内音符少的要写松一些;音符多的要写紧一些。少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低音点要记在短横线下面。
简谱体系中音值组合法的规则,基本上与五线谱相同。只是在复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节的一个音符,而用连线把音符按单拍子分组后连结起来。
休止符的组合法和上面所谈情况相同,当然不必再用连线。
连音记号记在音符的上面,用开口的括弧加上表示连音的数目字来标记。
简谱中的移调非常简单,只要把调号改动一下便可以了。例如C大调的乐曲要移高大二度时,只要把1=C改成1=D便完成了。
简谱中变音记号只用升(#)、降(b)和还原三种,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简谱体系中,较长的确定的转调,不用临时变音记号,而用转调后的调号来标明。
五线谱中所用的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基本上都适用于简谱。
为了避免代表断音的圆点和高音点相混,在简谱中断音用▽或▼来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标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并用连线与被装饰的主要音相连。
前奏、过门、尾声和五线谱一样,用小音符标记,有的也用括弧括起来。
记写和弦时,音符下面的短横线,仅在最低音下记出。
1 关于琴的优美诗句
关于琴的优美诗句 1 形容琴声优美的古诗有哪些
1 《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 《书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3 《韦处士郊居》
唐代:雍陶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4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唐代: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5 《听杜山人弹胡笳》
唐代:戎昱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
山人没来今已久。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座中为我奏此曲,
满堂萧瑟如穷边。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6 《琴歌》
唐代:赵抟
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清声不与众乐杂,
所以屈受尘埃欺。七弦脆断虫丝朽,辨别不曾逢好手。
琴声若似琵琶声,卖与时人应已久。玉徽冷落无光彩,
7 《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8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9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10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 赞美琴的句子或诗句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琴曲四章 曹雪芹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オ,
素心如何天上月!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
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
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
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
莫教泪洒英雄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琴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咏琴
作者:刘允济 朝代:唐 体裁:
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
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
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
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这是竖琴的)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 描写琴声的句子(句子优美就行)
一、描写音乐厅安静优美琴声的句子: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人们神怡心旷之际,耳边一阵微风忽起伏。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虽琴声如诉,所有最静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而琴声如诉,是在过尽千帆之后,看岁月把心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后,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二、描写优美的口琴声的例句:
1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2、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3、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4、如歌的琴声,如春风绿过田野,如雨笋落壳竹林;如蛙声应和,似拍岸涛声;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轮明月,又如孩童们追逐风筝………呵,只有热爱生活,满是爱心的人才有这样的心灵!
5、琴音绕丛林,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4 描写优美琴声的句子
一、描写音乐厅安静优美琴声的句子:
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人们神怡心旷之际,耳边一阵微风忽起伏。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虽琴声如诉,所有最静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而琴声如诉,是在过尽千帆之后,看岁月把心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后,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53562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二、描写优美的口琴声的例句:
1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2、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3、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4、如歌的琴声,如春风绿过田野,如雨笋落壳竹林;如蛙声应和,似拍岸涛声;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轮明月,又如孩童们追逐风筝………呵,只有热爱生活,满是爱心的人才有这样的心灵!
5、琴音绕丛林,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匆匆流。
5 需要一些描写琴声很美妙的好句,最好里面有诗句越多越好~
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和韩愈《听颖师弹琴》是写音乐的三篇诗歌杰作,分别描写了琵琶箜篌和古琴三种乐器,前两种楼上的已经说了,补充几句写古琴的: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西厢记 听琴》: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玎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连结丝桐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6 描写琴声动听的诗词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7 描写琴的诗
摘要:音乐是一种诉诸于时间的艺术,它的形象往往比较抽象,很难把握。如果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现出来确乎是不易之事。唐诗里也有很多描写音乐的诗,但就以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诗脱颖而出,把音乐诉诸于文字,将文字变成音符,把文字美与音乐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弹奏出了一曲曲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乐曲。诗人通过以形绘声、以境喻声的手段,通过比喻、象声的手法,以其绝妙之笔谱写出一曲曲绝妙之曲,让人们深切地领悟了音乐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震撼人的心扉,陶冶人的性灵,堪称是一绝。
关键词:以形绘声 以境喻声
正文:
移人之琵琶行
《琵琶行》触景生情,因送客而闻曲声,缘曲声而邀弹者,见弹者而请演奏。诗人很有层次地描写出了其中的音响的变化,而这些音响旋律的变化又紧紧环扣着琵琶女的身世变迁和感情起伏。开始,诗人笔下的音乐如活泼洒脱的急雨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如缠绵缱绻的私语声(小弦切切如私语),如清脆悦耳的珠落玉盘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婉转悠扬的花间莺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舒缓流畅、欢悦华美的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无声衬有声,以无情衬有情。诗歌最后的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将作者潜藏在内心的哀叹与悲愁真切的表达了出来,确实能移人性情。
诗人在描写音乐的方法上运用了深动贴切的比喻,如“间关”、“银瓶”;描绘琵琶声,诗中多处运用了象声手法,对声音作出了准确的描述“嘈嘈、切切 ”“大珠、小珠”。诗中描写音乐语言也尤为讲究,诗人讲求声律、注意用韵,选择优美明快、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来描写,是音乐之美与文字之美有机结合,将凝固的文字变成跳动的音符,使诗具有了音乐的旋律节奏,如“声声思”“续续弹”“幽咽泉流”“银瓶乍破”等等……使这首诗有了强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不得不教人赏心悦目,为之折服。
泣鬼之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所创造的离奇幽怪的艺术境界,赞美李凭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白云、秋雨,老鱼、瘦蛟,神话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这些意象都能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和想象。将人们带入一个空灵的至高的艺术境界 。
诗中也用了不少比喻,使诉诸听觉的有声无形的东西,产生了具体生动的实感。如写声音清脆悦耳,像昆山玉碎;写声音婉转动人,像凤凰鸣唱;诗中有正面写乐声,也有以声拟声,将音乐发挥到了一个极致。有人说这首诗的描写“幽若神鬼,顽若异类”,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它的特点,即以描绘幽冷怪诞的意境取胜,可以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
诗人的思维活动的跳动性使这首诗具有了鲜明的音乐性。作者是随着想象的流动来叙述的,想象所至,笔之所至。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更加丰富,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流动摇曳之美,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深切地领悟了音乐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
惊天之颖师琴
此诗是描写琴类难得的佳作,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描状音响,捕捉形象,通过客观形象表达主观感受。诗歌利用了一连串精妙的比喻来写琴声,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昵昵儿女语)到琴声骤变昂扬(划然变轩昂),再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以下几句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最后声调由高滑低,嘎然而止,再也无法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最后直至低谷(失势一落千丈强)。随着感情的不同,曲调也在不断地变化。正是作者抓住了琴声的特点和曲调的变化,将转瞬即逝的音响描摹成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再调动听觉、视觉、感觉等感官艺术和比喻、象声等各种艺术手段把音乐得的界描绘得精妙入微、酣畅淋漓,好似一支惊天动地之琴曲。
在唐代诗人中,比较早地出色摹写音乐的诗人应推李颀。但是从描写的力度上面来看就要推这三首诗了。虽然它们都是描写音乐的诗,但是它们又各具特色。单从他们描写得对象不同来看,我们就可以大致的了解到音乐的妙处不止在于音响,更在于技艺,在于心声。他们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对音乐诗进行了诠释。在我过古代诗歌史上堪称是一绝!
8 关于弹琴优美的句子
1、午后两点半的阳光,慵懒,悠然,沿着它古老而优雅的弧线缓缓流淌。
这架钢琴已经在这里很久了,久远到打从她记事起,就一直带着崇敬的心情去仰望。手指在琴键上轻快的舞蹈,从低音滑到高音,绽开一路玫瑰色的风景;又从高音徐徐降落,像散落了一地珍珠,细碎却泛着光泽。
她深深的爱着这架老琴,爱它唱出的每一个音符,爱它缱绻相依的情愫,爱上午后两点半的时光,沉醉在如水的音乐里。 2、我像热爱晶莹剔透的冰山一样热爱着钢琴,我像热爱绚丽灿烂的彩虹一样热爱着钢琴。
每当我坦然地坐在钢琴前,深情地抚摩它的时候,我总会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多彩。 3、在一个寂静无声的夜晚,月光如水般倾泻,把大地装点得一片神秘的银白。
这时悠扬地响起如流水般的琴声,回荡在水天之间,涤荡在灵魂中的激动与狂妄,你是否感到心旷神怡呢?要是我,我的灵魂早已飘飘然了,早就沉醉得不能自已了。这也难怪,因为,我和钢琴有一种奇妙的缘分。
4、钢琴如生活,是一首永远弹不完的小曲,我们得认真严肃对待每一个音符,让我们用心感受琴声,用心感悟人生。 5、钢琴,是我接触的第一样乐器。
妈妈说,我第一次碰到钢琴时乐个不停,爬上钢琴,用手脚踩着琴键,每发一个音我就哈哈大笑,笑时的声音活像老母鸡。从那以后,我对钢琴有了一种神往。
6、触摸钢琴,就被它那淳朴与高贵迷恋地神魂颠倒,这是何等可爱?!只见老师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轻快的跳跃,仿佛是雨天河畔里自由游翔的小鱼,穿梭在水与自然之间,这时,美妙的音符围绕着我,束缚着我的心。我与钢琴的那份甜蜜从而打响炮声。
7、我喜欢钢琴,用它能弹秦出很多各种感情的乐曲。伤心的时候弹钢琴,你会愉快起来;生气的时候弹钢琴,你会开心起来;受到挫折的进修弹钢琴,你会坚强起来。
现在我感觉到弹钢琴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呀!不管学什么,只要用心学,一定会学得很棒。啊!钢琴,你给我带来的快乐说不完! 8、掀开琴盖,怎么又黑又白的?认真地数了数,哦,白色的有52个,黑色的有36个,呀!真漂亮!我又听到了钢琴的旋律,一高,一低,有些含有哀伤,有些带着快乐的,我简直无法控制到心里对钢琴的喜爱,它就像是一个可爱的精灵,延续着我与钢琴的那份甜蜜。
9、学习钢琴开阔了我的视野。通过学钢琴,我认识了世界着名的音乐家:欧洲音乐之父巴赫,交响乐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歌曲之王舒伯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我识别了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识别了奏鸣曲交响乐圆舞曲,还学会弹奏大量的世界钢琴名曲,如《致爱丽丝》《小狗圆舞曲》等。
10、学习钢琴磨练了我的意志。学习钢琴是非常不容易的,它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在未学钢琴之前,在我的脑海里,总是老师那严肃的面孔,那事先布置好的作业,那反复无味的机械练习,永远改不完的错别字和错数学题,让我对学习索然无味。 11、学习钢琴增长了我的才干。
我们几个学习钢琴的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参加钢琴练习观摩活动,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于弹钢琴要运用眼手耳脚脑,调动全身感官的能动性,从而大大增强了我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在我们的学校里,爱好弹钢琴的小伙伴都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2、演奏音乐,哦,谁都为它的声音倾倒。
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世界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琴声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时而烈如咆哮的深海,荡人肺腑,撼人心魄…… 13、有一种自动演奏钢琴很神奇。它由几万个零件构成,只要把打好孔的歌谱放入琴中,用脚踩着踏板,它就能自动识谱,弹出美妙的音乐来。
14、暗蓝的灯光下我看不见他的表情,但我能感受到他音乐中的亲切,初始时是哀怨,后来变得舒缓,再后来变得温暖起来,一阵急速的音符滑过之后,我似乎听到自己心灵惆怅的声音!我感动许久,想到自己从小弹钢琴一直到现在,那一曲曲终后的悲伤,那一曲曲终后的快感,仿佛是世间万物无可替代的! 15、当我第一次接触钢琴时,是在我彻底爱上弹琴并一发而不可收拾后的一个月。那天我坐在钢琴椅上,陶醉地弹琴时,我忽然感觉到钢琴是那样高贵不凡,气质优雅。
的确,因为钢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净化人的思想与心灵,还可以提高对音乐和艺术价值的鉴赏…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5346164…刹那,我突然有了一种对钢琴的莫名的喜爱,或许是因为我一摆弄钢琴就找准了所有的音,也或许是因为我一弹就能把我能弹得所有的曲子流畅的弹完…… 16、当我坐在钢琴前,我弹起《月光曲》,心境如皎洁的明月般清纯;我弹起《命运交响曲》,心中如大海一样波涛汹涌;我弹起《欢乐颂》,心间的旋律忽而又欢快起来……几次考级在我的人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在今后的人生舞台的展示中多了几分经验与成熟,也让我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起来。 17、当我坐在钢琴。
9 需要一些描写琴声很美妙的好句,最好里面有诗句
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和韩愈《听颖师弹琴》是写音乐的三篇诗歌杰作,分别描写了琵琶箜篌和古琴三种乐器,前两种楼上的已经说了,补充几句写古琴的: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西厢记 听琴》: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玎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连结丝桐。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10 描写琴音的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摘自白居易 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唐五代-韩愈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五代-李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王观 朝代:北宋 体裁:词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①之浙东
内容:
水是眼波横,②
山是眉峰聚。③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④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作品注释
注释:
②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③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④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
注释:
1 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 眉峰聚:美人蹙起的眉毛,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 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水交汇的地方,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浙东一带。
4 千万和春住的和读音和“贺”的读音一样
-----------------------------------------------------
赏评: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词的故事
向来描写离别的诗或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心酸,让人肠断。看唐朝的诗圣杜甫,不过是在梦里送别诗仙李白,就已经悲痛的说不出话来。李白又如何呢?一向潇洒的李白高站黄鹤楼上,一直到好友孟浩然的影子不见了,仍然不忍离去。
送人送得欢欢喜喜的,大概只有本词的作者王观了。王观送的这位朋友名叫鲍浩然,住在春光明媚的江南地方,山连山,水连水,景色优美,有如仙境。王观从江南的山水,想到古来诗人形容美人的“眉如远山,眼如秋水”;朋友能回到这样美丽的地方,又是阔别已久的故乡,怎不为他高兴呢?
自然,王观也不舍得好友离去—“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可以想见,但何必伤感的问一句“何日君再来”;交情浓厚的朋友,自会有相见的一日,不如默默的祝福他吧!
译文1
[水好像是眼波,]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
[千万要好好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春光,可别急着走呵。 ]
译文2
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译文3
碧绿的江水,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美人聚拢的眉峰。
真想问问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儿要到那个方向?
应该是像你一样,急着要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吧!
唉!才送走了春,如今又要送你回家乡。
朋友,回乡时,若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呵!
作者
王观 (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王观其它诗集
临江仙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
绣屏珠箔绮香囊。
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桃花应是我心肠。
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
更除十年孩童小。
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
遇酒追朋笑傲。
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天香
霜瓦鸳鸯,风帘翡翠,今年早是寒少。
矮钉明窗,侧开朱户,断莫乱教人到。
重阴未解,云共雪、商量不了。
青帐垂毡要密,红炉收围宜小。
呵梅弄妆试巧。
绣罗衣、瑞云芝草。
伴我语时同语,笑时同笑。
已被金尊劝倒。
又唱个新词故相恼。
尽道穷冬,元来恁好。
木兰花令
柳
铜驼陌上新正后。
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
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失调名
十三妮子绿窗中。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
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
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雨中花令
夏词
百尺清泉声陆续。
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
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浪淘沙
杨梅
素手水晶盘。
垒起仙丸。
红绡剪碎却成团。
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
味胜玉浆寒。
只被宜酸。
莫将荔子一般看。
色淡香消僝僽损,才到长安。
高阳台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
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敧枕初闻。
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
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清平乐
应制
黄金殿里。
烛影双龙戏。
劝得官家真个醉。
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
君恩与整搔头。
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清平乐
拟太白应制
宜春小苑。
处处花开满。
学得红妆红要浅。
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
小舟掠水如飞。
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减字木兰花
寿女婿
瑞云仙雾。
拂晓重重遮绣户。
一炷清香。
千尺流霞入寿觞。
家门转好。
从此应须长不老。
来岁春风。
看拜西枢小令公。
菩萨蛮
归思
单于吹落山头月。
漫漫江上沙如雪。
谁唱缕金衣。
水寒船舫稀。
芦花枫叶浦。
忆抱琵琶语。
身未发长沙。
梦魂先到家。
庆清朝慢
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
已有坠红千片。
春意怎生防,怎不怨。
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
移在花丛里面。
请君看。
惹清香,偎媚暖。
爱香爱暖金杯满。
问春怎管。
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
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王观 朝代:北宋 体裁:词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①之浙东
内容:
水是眼波横,②
山是眉峰聚。③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④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作品注释
注释:
②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③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④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
注释:
1 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 眉峰聚:美人蹙起的眉毛,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 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水交汇的地方,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浙东一带。
4 千万和春住的和读音和“贺”的读音一样
-----------------------------------------------------
赏评: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词的故事
向来描写离别的诗或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心酸,让人肠断。看唐朝的诗圣杜甫,不过是在梦里送别诗仙李白,就已经悲痛的说不出话来。李白又如何呢?一向潇洒的李白高站黄鹤楼上,一直到好友孟浩然的影子不见了,仍然不忍离去。
送人送得欢欢喜喜的,大概只有本词的作者王观了。王观送的这位朋友名叫鲍浩然,住在春光明媚的江南地方,山连山,水连水,景色优美,有如仙境。王观从江南的山水,想到古来诗人形容美人的“眉如远山,眼如秋水”;朋友能回到这样美丽的地方,又是阔别已久的故乡,怎不为他高兴呢?
自然,王观也不舍得好友离去—“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可以想见,但何必伤感的问一句“何日君再来”;交情浓厚的朋友,自会有相见的一日,不如默默的祝福他吧!
译文1
[水好像是眼波,]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
[千万要好好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春光,可别急着走呵。 ]
译文2
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译文3
碧绿的江水,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美人聚拢的眉峰。
真想问问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儿要到那个方向?
应该是像你一样,急着要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吧!
唉!才送走了春,如今又要送你回家乡。
朋友,回乡时,若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呵!
作者
王观 (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王观其它诗集
临江仙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
绣屏珠箔绮香囊。
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桃花应是我心肠。
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
更除十年孩童小。
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
遇酒追朋笑傲。
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天香
霜瓦鸳鸯,风帘翡翠,今年早是寒少。
矮钉明窗,侧开朱户,断莫乱教人到。
重阴未解,云共雪、商量不了。
青帐垂毡要密,红炉收围宜小。
呵梅弄妆试巧。
绣罗衣、瑞云芝草。
伴我语时同语,笑时同笑。
已被金尊劝倒。
又唱个新词故相恼。
尽道穷冬,元来恁好。
木兰花令
柳
铜驼陌上新正后。
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
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失调名
十三妮子绿窗中。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
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
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雨中花令
夏词
百尺清泉声陆续。
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
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浪淘沙
杨梅
素手水晶盘。
垒起仙丸。
红绡剪碎却成团。
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
味胜玉浆寒。
只被宜酸。
莫将荔子一般看。
色淡香消僝僽损,才到长安。
高阳台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
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敧枕初闻。
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
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清平乐
应制
黄金殿里。
烛影双龙戏。
劝得官家真个醉。
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
君恩与整搔头。
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清平乐
拟太白应制
宜春小苑。
处处花开满。
学得红妆红要浅。
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
小舟掠水如飞。
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减字木兰花
寿女婿
瑞云仙雾。
拂晓重重遮绣户。
一炷清香。
千尺流霞入寿觞。
家门转好。
从此应须长不老。
来岁春风。
看拜西枢小令公。
菩萨蛮
归思
单于吹落山头月。
漫漫江上沙如雪。
谁唱缕金衣。
水寒船舫稀。
芦花枫叶浦。
忆抱琵琶语。
身未发长沙。
梦魂先到家。
庆清朝慢
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
已有坠红千片。
春意怎生防,怎不怨。
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
移在花丛里面。
请君看。
惹清香,偎媚暖。
爱香爱暖金杯满。
问春怎管。
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
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jpg)
跪求高人!.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