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的内容简介。

问答 0 36

鲁迅《祝福》的内容简介。,第1张

鲁迅《祝福》的内容简介。
导读: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驱使下,1924年2月7日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

背景:生活在黑暗的清朝与民国时期,鲁迅饱受生活的摧残与阶级压迫…… 表达的感情:反应了当时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现实状况,反应了人心的冷莫,及广大人民的思想被封建、迷信所束缚,表达出作者想唤醒国民意识的决心!

《祝福》《肥皂》《药》都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作品

《祝福》是鲁迅1924年创作的小说,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

该小说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肥皂》是鲁迅1924年所作,收入鲁迅小说集《彷徨》。《肥皂》是一篇刻划道学先生的变态性欲和内心精神世界的短篇小说,它揭露了假道学们肮脏、卑污的心灵,用现在时髦的词语就是,揭露了他们肮脏、卑污的心路历程。

《药》是收录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该小说描述的是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社会乡镇落后地区人们普遍无知封建迷信,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1、《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2、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3、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小说,发表于1924年《东方杂志》21卷6号。小说着重刻画一个苦难深重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一生经历。寡妇祥林嫂因不堪婆家虐待,逃到鲁四家做佣工,后被婆婆捆走,强行卖到深山坳里给贺老六作妻。丈夫因病死去,儿子又被野狼吃掉,只得再回鲁四家做佣工。

因再嫁又寡被鲁家认为“败坏风俗”的不祥之物,在祝福时不许她洗祭祖器皿,给她精神上以致命打击。后将所有积蓄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做替身,企图借此赎罪;但在冬祭时,鲁家主人仍呵责她不许沾手祭器,从此失魂落魄,心身备受摧残,终于在被鲁家逐出后惨死于祝福的爆竹声中,直到临死时还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祝福》的文学内涵

小说通过祥林嫂“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一生的描述,典型地反映了在礼教和迷信毒害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和吃人礼教的罪恶。

小说还通过满身“道学”气的鲁四老爷的形象,揭露了压迫者的伪善与凶恶;结尾以全镇在祝福中的欢乐与祥林嫂在雪中的倒毙加以对比,抒发了“我”的悲愤感受,对旧社会作了有力地批判和控诉。

  一、《祝福》这部小说选自《彷徨》;《伤逝》也是选自《彷徨》,详解如下:

  《祝福》和《伤逝》是出自于《彷徨》。小说集的名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时鲁迅先生的心态。但是不是对革命产生了怀疑,而是反思。

  二、解释《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