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2015年10月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的译文为:In October 2015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扩展资料:2015年诺贝尔获奖者名单及其研究项目:威廉·C·坎贝尔 爱尔兰
2015年10月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的译文为:
In October 2015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扩展资料:
2015年诺贝尔获奖者名单及其研究项目:
威廉·C·坎贝尔 爱尔兰 德鲁大学(美国)发现治疗丝虫寄生虫新疗法
大村智 日本 北里大学(日本)发现治疗丝虫寄生虫新疗法
屠呦呦 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 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获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语: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瑞典语: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是根据诺贝尔(1833-1896)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简介
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颁发。1935年,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成为首位获提名的华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并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由卡罗林斯卡学院颁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20年,共颁发111次,有222人获得该奖,其中210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39次由一人获得,33次由二人分享,39次由三人共享;其中有9年因故停发;二对夫妻获奖。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扩展资料;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得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并在全国“523”会议上作了报告,从此带动了全国对青蒿提取物的抗疟研究。她和她的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
率先开展“醚中干”、青蒿素单体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治疗疟疾的临床有效性。并与合作单位共同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其衍生物开发提供了条件。她和她的团队按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