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

运势 0 103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1张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本文关键词:商业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商业遥感卫星市场规模、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政策规划、商业遥感卫星前景趋势


一、遥感卫星概述


“遥感”是指物理学中不直接接触物体,通过探测仪器从远处接收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判断目标物体属性的过程。


地球上的各种物体都有其电磁频谱特征。遥感就是利用这一特性,从空之间的平台上观测和探测地球表面的自然面貌、现象和自然资源,通过光、红外、微波遥感器读取各种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一系列科学的提取、处理和分析过程,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准确识别地球。


遥感是空间遥感的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卫星为遥感平台,主要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


目前,我国非军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民用和商用,其中民用遥感卫星主要是指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的非营利性遥感卫星,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商业遥感卫星主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市场公司为投资主体,广泛应用于商业市场的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分类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二。全球遥感卫星产业的运作


1。发射的全球遥感卫星数量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共发射遥感卫星191颗,较2020年的146颗增加了45颗。


2015年至2021年发射全球遥感卫星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及智研咨询整理。


2021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高度活跃,全球共开展航天活动146次,为1957年开展航天活动以来最多;共发射了1846个航天器,继2020年全球发射航天器数量首次突破1000个后,再创历史新高,总质量约为778t,为2009年以来最高(当时发射总质量为829.1t)。


在2021年的146次运载火箭发射中,中国发射次数达到55次,自2018年和2019年以来第三次排名第一,为国内外用户发射的航天器达到115个。发射次数和发射的航天器数量增加了。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居全球航天企业之首。美国全年进行了51次发射活动,排名第二,但美国发射的航天器数量达到1335个,单枚火箭平均发射航天器26.2个,运载能力突出。俄罗斯发射了25枚火箭和340艘飞船,发射次数和飞船数量都有所增加。欧洲火箭发射6次,发射航天器19颗,发射航天器数量较2020年大幅下降;日本发射了3枚火箭,发射了11艘飞船;印度发射了两枚火箭,发射了20艘飞船;伊朗的火箭发射了三次,但都未能成功;韩国的火箭发射也一度以失败告终。从成功送入轨道的航天器总质量统计来看,美国从2016年开始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送入轨道的航天器总质量达到402.6t;中国以190.5t排名第二,俄罗斯和欧洲的发射质量排名第三和第四。


2021年全球航天器和遥感卫星发射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及智研咨询整理。


从各国发射的遥感卫星数量来看,美国和中国占据了很大份额。2021年,美国发射的遥感卫星数量为86颗,占全球总量的45.03%;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数量为61颗,占31.94%。


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发射市场分布格局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2。全球遥感卫星市场规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已进入全面技术更新和产业化发展时期。国外商业遥感卫星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并逐渐成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航天大国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快了新一代高性能遥感卫星的研制和商业运营,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运作、“政府助民营”的商业模式。商业遥感卫星主要服务于政府用户,与政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形成了Landsat系列、WorldView系列、GeoEye系列等美国卫星星座。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从35.9亿美元增长至63.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9%。随着世界上发射的遥感卫星越来越多,随着空之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数的增加,用户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2015-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规模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三。中国遥感卫星产业发展阶段


中国遥感卫星产业经历了萌芽发展、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行业逐步摆脱了起步晚造成的落后,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历程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四。中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


随着卫星遥感和空信息服务业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扶持政策的落实,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全球将发射191颗遥感卫星,其中61颗来自中国。中国遥感产业的发展正在加速。


2012-2021年中国发射遥感卫星数量统计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五、中国遥感卫星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


预计2012年中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为1209.03亿元,2021年产业规模增至5525.82亿元。


2012-2021年中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图表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卫星遥感产业规模从2012年的40.8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8.12亿元。遥感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卫星应用中的比重较小,从2012年的3.4%下降到2021年的2.1%。


2012-2021年中国卫星遥感市场规模及其在卫星应用中的比重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遥感卫星下游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数据处理、空综合信息服务和软件支持服务。在遥感和对地观测领域,不同成像方法、不同波段、不同分辨率的数据并存,遥感数据日益多样化。随着数据获取速度的加快和更新周期的缩短,遥感数据的急剧增加导致遥感数据可读性差。使用软件工具形成可供客户使用的资源时,人工操作效率低,限制了卫星遥感的商业化和民用化普及。


数据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对多个客户的服务能力。遥感数据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遥感数据增值服务的结合,给遥感原始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数据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数据处理成本,从而拓宽客户群,促进商业发展。


空之间的综合信息服务将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基于遥感大数据影像,利用遥感云服务、“互联网+”和新一代遥感应用手段,实时监测城市变化,管理城市的创新探索,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


软件支持可以支持遥感数据的几何精度校正、配准、融合、镶嵌、信息提取和自动分类。遥感图像具有宏观、客观、全面、实时、动态、快速的特点,为地球资源调查开发、土地整治、环境监测和全球研究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数据分析和应用可以用在遥感大数据上,在经济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结合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可以进行实时可靠的经济发展分析,为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将在投融资领域的产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发支持遥感卫星数据集成的软件,有利于遥感数据在测绘、动态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军事调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1年中国遥感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为118.12亿元,其中数据成本市场规模为20.21亿元。加工市场规模32.03亿元;市场规模65.88亿元。


2012-2021年中国遥感卫星产业细分市场规模统计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2021年中国遥感卫星产业市场细分结构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六。中国遥感卫星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中国初步建立了多分辨率、多分段、稳定的卫星对地观测和应用系统。在运作方面,民间资本开始资助遥感卫星产业。在国外遥感卫星代理商方面,国外主要遥感卫星代理商都在中国设立了代理机构。


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企业在政府的主导或推动下,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适时调整和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最终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自主发展。目前,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吸引了大量军工企业、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企业上市融资,相关法律和政策已经非常健全。这类企业的价值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为独立商业遥感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主要的规模以上商业遥感企业有:中国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郭尧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主要分布在北方、上海、广州、天津等商业发达地区。


中国卫星制造主要由中国空技术研究院(简称中国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简称上海航天)、中国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完成。中国卫星发射企业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动力)。地面设备供应商众多,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国腾电子、华力创通、南方测绘等。


在卫星制造领域,中国遥感卫星的生产被中国航天、中国卫星、中国空、上海航天等少数企业垄断。以中国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制造企业实力突出,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能够实现整星出口任务。


在遥感卫星发射领域,卫星发射主要由中国空、上海航天、中国卫星等企业垄断,卫星发射任务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完成。


至于遥感卫星发射设备,少数企业垄断了市场。配套设备主要生产商如下: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可为卫星发射提供控制系统、利用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等配套设备,航天动力可为火箭发射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等配套设备。


中国遥感卫星产业竞争格局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七。中国遥感卫星产业上下游产业链


中国的遥感卫星产业链相对复杂。上游涉及各类遥感卫星配套设备和系统的制造、发射和生产,中游涵盖政商两大领域的运营,为下游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服务。中国遥感卫星产业的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涉及的上游企业主要涉及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地面设备和网络建设企业;产业链中的中间参与企业是商业运营商和政府运营商;下游产业链涉及多个领域,流行于气象、测绘、海洋等领域。


遥感卫星产业链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八。中国遥感卫星产业相关政策规划概要


遥感卫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有益的作用,中国支持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比如& # 34;14 "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创新支撑为重点,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全球、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中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相关政策规划综述



(行业干货:2022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图」),第2张

来源:智研咨询集团。


九。中国遥感卫星产业发展前景[/s2/]


2022年2月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火箭公司(未上市)成功发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商业卫星送入9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利用先进的L波段多通道多极化SAR有效载荷,构建了世界首个L波段雷达遥感双星星座,用于地表形变干涉测量的应用。这组卫星将为国土调查、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空技术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土地、林业、水利、气象、海洋、环境、减灾、统计、交通、教育等行业。国家产业政策逐渐开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遥感行业。未来几年,卫星遥感和空信息服务产业将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快速增长。预计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及其应用将渗透到更多的领域和行业,客户需求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