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孩子的)

妈妈 0 42

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孩子的),第1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以及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孩子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父母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

2018.09.10  星期一  晴

看过一篇很火的文章(之前很火)标题说:父母给不了你二环的房子(类似于这个标题)。但文中的父母给了孩子整个世界。

周六参加户外攀岩,有一副画面走进了心里。这种画面我也亲眼见过,由于处于在悬崖上,没有带手机,只能深深的埋在脑海里,很遗憾不能呈现电子的图片,但这种温馨的画面一直指引着我以后怎么对待孩子,怎么教育孩子,也让我知道了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无形的陪伴,陪着孩子一起长大,陪着孩子一起玩耍,陪着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陪着孩子一起挑战极限,陪着孩子一起勇敢,陪着孩子一起生活,陪着孩子一起接纳生活的不如意。

就这位孩子,9岁,北京本地人,这是攀岩之前,教练教如何穿装备,如何收紧和放松装备,有个金属按钮,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撬动,孩子的力气没这么大,只能爸爸帮忙,培训的时候,就站在我的左边,因为我俩个子差不多高,所以从训练到攀岩,我俩都是紧挨着,也带给了我不少乐趣,孩子很逗儿,但不失礼貌,总是能调节氛围,还能鼓舞他人,在最险的地方总是用自己的行动,鼓舞旁边的阿姨和小姐姐们。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也许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也许正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也许是真心地喜欢这种感觉。他是我见过最厉害的英雄,也是我以后要教育自己孩子的榜样。

攀岩之前,有专业的教练,先在室内讲解最基础的装备穿戴的问题,这张是在户外讲解的,有攀岩的模拟演练,首先先让自己的双手学会松开和关紧牛尾头,这才是实战最基础的动作,其次就是让谁不自信的朋友演练一下,教练在一旁耐心的指导着,但教练一再强调我们是一个团队,都要团结,在悬崖上,如果不能帮助小伙伴,可以随时呼叫教练,会爬上去接你们,真个画面很温馨,教练也很温暖,不急不躁,一再的强调团结、安全的问题。

开始之前,尤其是对九岁的孩子,一再的让他演练,怕高,怕孩子着急出现问题,在高处,爸爸也不能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就让他一再的练习,反复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没有烦躁,反而是更加认真的记住每个关键点,接纳别人的意见,想象我九岁在干什么呀,刚上学,在村里还疯跑呢。其实也有B线路,挑战级别低,孩子不想去,说我已经不是三岁孩子了,爸爸就带着我吧,我不就是和你一样要挑战一下吗?你不是告诉我男子汉首先要勇敢吗?听到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孩子的表现可以折射父母的培育。

抬头的一瞬间,看到北京天空有放肆的水晶蓝,在白云衬托着,安静的挂在天空中,水彩画,以蓝色为背景图,在白云的点缀下,天空有了色彩,不再是单调的水晶蓝,有了生机,有了活力。

培训完之后,需要进入下一个地点——我们攀岩的入口,培训地点和入口有一段距离,在路上看到的小野花,很漂亮,绿油油的草地上的小花,很漂亮,不知道叫啥名字,但只要到了郊区总能看见类似于这样的小花。

我怕高,很主动的在最后了,因为攀岩之前,教练说,谁的体力好,在最前面,体力不好的在中间,体力最最好的,在最后面,这样就不会影响整体的速度了,也不会因为体力不会而掉队。我相信自己的体力,但不相信自己的胆量。记得以前,在自家的房顶上扫雪,看到下面满头大汗,说不行腿发软,就告诉老弟咱们下去吧,我真的害怕,老弟还淘气的说,你看上面风景多好看,白茫茫的一片,没有被人踩过的雪花,多好看,我说没看见多好看,我只觉得我眼晕、腿站不住。我老弟被迫无奈的下去了......

上图在等待的时候,前面有陆续开始爬的,抬头一直望上头,他们很熟练,爬的也比较快,但由于最前面的女孩(爬在半山腰的)实在太高,在调理自己,安抚自己,一直不动,在等待的过程中,不觉得无聊,因为我后面后个九岁的弟弟,很逗似的一直在讲冷笑话,脑筋急转弯给我听,让我猜,智商跟不上,但被逗得笑出了腹肌。

尾队“五人帮”终于凑齐了,全程下来就这一张是最齐全的,五人上了镜头。这样子看,九岁的小朋友看着有点像杨阳洋小朋友了,长得秀气、英俊、聪明、勇敢,在攀岩的过程中,自己感觉危险的,不好爬的就告诉爸爸,说到这里小心,怎么不好抓,怎么不好迈步,知道关心别人的小朋友,真的很帅,我在他前面,只要有拐角处看不到他们的地方,我会自动的停下来,因为怕他着急,自己收尾了,出了危险,等待的同时,抬头看看风景,觉得我是个追白云的人,知道抓不住,但也要尝试着,古有夸父追日,今有桃子追云。

到这个位置才是稍微的高点,是真正攀岩的初步阶段,团队不知谁发的群里的图片,借用一下啦,反正我也没带手机,只能全靠朋友了,在这个位置也有蝴蝶飞过,我当时就在想,蝴蝶到底能飞多高,是否真的能够跨过大海,是否能真正的穿越过人山人海。看着蝴蝶的翅膀挥舞着,不知是傻还是自己的执着,不管多高,多远,总能飞过,总能脱离舒适区,逃离舒适区,让自己不断的努力着,飞着,这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胆大,很悠闲的男生,别害怕,我们休息的时候,有三条牛尾保护着自己,很安全。但我爬到最险的地方,开始头冒汗了,胳膊开始抖,需要自己一直低着头看脚下,一看脚下,真的是90°在高空中吊着,此时的高度,小孩子的爸爸说应该有50—80米左右的高度,太吓人了,内心真的崩溃了,在半山腰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开始默默的转移注意力,一直这么半吊着我会吓傻的,抬头看天空,心里默默的念《心经》,心情平复之后,才开始慢慢的移动脚步,等到了稍微安全的地方,开始等小朋友,并提醒跨度大,需要迈大步才能踩到下一个㭌点,别急,也别害怕,不知道能不能听到,但看他的表情,很认真,很厉害的样子,冷静的开始换牛尾、然后移动着小步伐,挨着我最近的时候,我问他:怕不怕,他回答:有点,太过用腿了,没劲儿了现在。我回答:那我们就休息一下,攒足了力气,继续赶路。他回答:好。于是我俩开始闲聊等着他爸爸。孩子还跟我分享他的攀岩口诀“一拿、一换、一迈”一直重复着,这个口诀很管用。

聊了好多,我忍不住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他:我叫李胜玘。

我:在思考着,我俩一个姓氏呢

他:姐姐,你知道我的“玘”是哪个字儿吗?

我:男生的QI我还真不知道,既然你这么一问,肯定是不寻常见到的。

他:binggo对了,一个“王”字旁,一个“自己的己”在古代是“玉”的意思。

重刷了我对11后的看法,这么小的孩子,知道的这么多,优秀的不仅是孩子,更是背后的父母,我说:这个字我还真么见过是用在名字上的,我猜想你的爸爸妈妈对你的期盼是:陌上人如玉,清澈、干净、对待别人温暖,温润,洁白无瑕。

他:看了看我,也许是吧,不过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为人处世,也许大了,就会懂得。

我:但你已经很优秀了,是我认识小孩子中最优秀的,最勇敢的,最聪明的,你就是我的英雄啊。

他: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我。

一路上,他叫我经常的变换,不是叫阿姨,就是叫姐姐,爸爸很尴尬的笑了笑,你应该叫姐姐,我说没关系的,叫什么都可以,然后胜玘又问我:阿姨你多少斤?

我说:90斤

他:那我没你重,但我的同学比你重,跟我一样高。

我说:你也不低啊,比我重点,是不是有点肉肉的感觉,是不是稍微胖了点呢?没有肌肉?

他:哪里有鸡?

我:愣了一下,我说你的那个同学不像你一样锻炼身体,但比你重,应该不长肌肉吧。

他:他没有鸡......

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一个冷笑话,搞得我,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撩妹,大了可得了。爸爸打圆场,你这个笑话很冷,我捧腹大笑......

这个是接近尾声,也是最刺激的猴桥,有上下两根钢丝,是最考验重心位置的运动,我前面的姑娘在认真的走路,高度大约50米左右。不带夸张的说,我走这个是最稳的,钢丝几乎没动,后面的爸爸说:姑娘,真稳,就这么走着就好,我还没过瘾就已经到头了,长度也就50-80米,可惜没有再长的了,要不然我一直走着,这是我的独门绝技。

我出发之前,胜玘就说了:阿姨,你到了对岸之后,别着急下去,麻烦告诉我怎么从桥上再到墙壁上,怎么换。我当然是很开心的接受了,这个猴桥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先过,这是胜玘距离爸爸最远的时候了,而我是他唯一信任的人,开心的说:胜玘放心吧,阿姨就在对面,不会丢掉你,你爸爸也在你后面,所以,你要认真、小心的做,一步一个脚印的移动,不着急,也不要往后看,往前看,慢慢的移动着步伐,要稳,不会出事儿的,要相信自己啊。

到了对岸,找个我能看全貌的位置,等着胜玘,孩子很认真、冷静、不急不躁的移动着步伐,已经很厉害了,了不起。

找个拐角处就是尾声了,同时也是很险的地方,很愧疚的是:中间有其他的游客插队,我和胜玘的距离越来越远,由于攀岩不能”超车“我也没有等着胜玘,不知道他会不会生气。

接近攀岩的尾声了,使用滑索滑下来的,这个速度10秒搞定,很爽,尾声是我,已经吓尿的我,在半空中吊了一天,终于看到一张我的照片了。

快到尾声的时候,其实在胜玘爸爸后面还有一对父子,那个孩子叫什么不知道,没聊过天,比胜玘大一岁,也就是10岁的孩子,但他对待攀岩的态度和胜玘不一样,在陡峭的地方,他开始烦躁的问爸爸:我该怎么办,我该抓哪里,我怎么没有踩到下一个㭌点......爸爸耐心的说:我看到你左脚有㭌点了,没事儿,你使劲儿下踩就能踩到,孩子怒的说:我就是踩不到......爸爸说你把休息的牛尾用上,等我吧,我下去帮你......

距离到滑索剩下20多米的时候,十岁的孩子不攀岩了,当然了, 越临近尾声,难度就会大点,呈现90°的陡立峭壁,距离远点的看,整个人就在半空中悬着,估计孩子意识到了危险,也许是体力耗尽,反正没有走到最后。胜玘为他感到惋惜,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胜利了,怎么没有坚持下来,哥哥真的了不起,但没有到最后,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忘初心”。

这就是我见过最优秀的11后,我不知道他的家庭富裕不富裕,但他的爸爸跟我说了一句话:就是不够跳伞的年纪,如果到了,就带他去澳洲跳一次了。我做过旅游,我知道澳洲跳伞是最出名的, 也是很专业的,好多明星就去澳洲跳伞。我问胜玘:想去跳吗?在他回答之前,已经从眼神里看出他很期待着。

这就是我一天看到的故事和温馨的画面,真后悔自己不会画画,如果会的话,肯定能画出来,在峭壁上,有一对父子,一高一低,一步一个脚印在慢慢的向前移动着脚步,爸爸耐心,儿子勇敢,爸爸高大,儿子聪明。

也许,做父母的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就是陪伴,陪着孩子看未知的世界,陪着孩子看圈子以外的世界,陪着孩子勇敢的做自己。开阔孩子的眼界,在大自然长大的孩子,肯定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不管是从人生观、眼界、价值观、对待社会,对待生活的不如意,态度肯定不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天,看到了两个孩子的差距,但我看到了并不是差距本人,而是怎么引导孩子对待事情,怎么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不如意的事情,对待危险的事情,对待困难,胜玘身上有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勇敢和温暖,而陌生的十岁孩子身上有责备和愤怒,我在这里并没有用主观的态度来批判十岁的少年,而是让我看到了以后我有了孩子,怎么引导TA,怎么教育TA,怎么教他生活,怎么教他做自己。

一天,没有白在半空中吊了5个小时,因为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给我上了一课。谢谢胜玘,让我看到了这么优秀的你,也谢谢胜玘的爸爸,让我看到了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总之,未来的孩子,我买不起你想要的东西,但我可以陪着你看世界,陪着你做真实的自己。

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孩子的),第2张

妈妈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对孩子的陪伴吗?

结婚生子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对女性来说意味着要从被照顾慢慢转变为照顾别人的状态。特别是在育儿之后,很多妈妈都把精力与时间花费在孩子身上,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育儿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很多妈妈着急的事情,她们经常需要考虑给孩子选什么样的补习班以及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也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很多妈妈急于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好的生活条件,就想要拼命地赚更多的钱,而忽略去陪伴孩子和对孩子心理成长的辅导。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金钱并不意味着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好的奖励,因为它对于孩子的品行和性格的塑造没有任何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那有很多妈妈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我除了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之外,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其实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母亲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安全感,而安全感来源于母亲的陪伴。

安全感对一个大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更别说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细心观察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如果孩子身边没有熟悉的人事物,他就会这瞧一瞧那瞧一瞧,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熟悉的人的话,他就可能会大哭起来,进而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其实这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母亲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的存在,不论孩子在遇到什么的时候,孩子都会想要寻找母亲的踪影。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小朋友在开学或是上学的时候,总是拽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意进幼儿园。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在地上打滚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妈妈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细细回想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你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也有可能是因为你陪伴孩子的方式有问题。

如果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的话,很多孩子就可能联想出很多问题,比如“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她不喜欢待在我的身边了?”所以当孩子不愿意离开你,并且和你在一起的时光他非常珍惜,很有可能是因为你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了。所以妈妈你意识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多多的花时间陪伴孩子哦!经常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沟通。

还有可能是陪伴孩子的方式不对,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经常盯着手机看,孩子在旁边一直拉着妈妈的手,说着:“妈妈,快来陪我玩呀!”这时候很多妈妈都无动于衷,还让孩子自己到边上去玩。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些父母为了多打一盘游戏、多看一集连续剧,常常不管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一些事故,这样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说,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个时候妈妈的陪伴以及包容,能够缓解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不安,这样也能更好、更快地让孩子去接纳、去面对这个世界。

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玩手机可能是一种消遣,也可能是一种习惯,或是一种不动脑子的休闲。

吃过晚饭,我歪在沙发上,顺手拿起了手机。

“爸爸,你能陪陪我吗?”

“可以啊!”我抬眼看了一下儿子,然后视线又回到了手机屏幕上。

“爸爸,我想让你陪陪我。”

“爸爸不是在这里吗?”

“爸爸,你这不是陪我,你是在陪手机。”

儿子的话语让我猛然惊醒,陪着不等于陪伴,人在一起不等于心在一起,孩子需要的不是他靠着你,而是他的心需要靠近你的心。

我随手把手机扔在沙发上,“不玩手机了,爸爸陪你,你希望爸爸怎么陪你呢?”

儿子歪着头想了想,“爸爸,你陪着我画画可以吗?”

这个简单,陪画画而已,我心里想得是他画着我看着,于是潇洒的说,“可以啊!”

儿子跳了起来,高兴地说,“走!我们去书房。”

“爸爸,我先说规则啊!我让你画什么你就画什么,你让我画什么我就画什么,我们两个比赛。”

“等等!你说什么?不是让我陪画画吗?怎么变成你画一个,我画一个了。”

被儿子赶鸭子上架的我开始了画画之旅,长这么大这还是我第一次画那么多的画,虽然我画的好像鬼画符,但是儿子却特别的开心。

看着儿子开心的笑脸,我也深切感受到陪伴真的不是简单的陪着。

我查了查辞典,陪伴的定义是相陪作伴,我觉得陪伴至少是带爱的相陪,有心的作伴。物理上的距离近最多只能是个陪。

我和大儿子在画画的同时,媳妇儿和小儿子在拖地。

媳妇儿拿着一个大拖把,小儿子拿着一个小拖把,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在拖地。

“哇塞,儿子这么棒啊!你在拖地啊?”

“是的,我和妈妈一起拖地呢!”

“你累不累?我来吧!”

“不行,我要陪着妈妈!我要和妈妈一起拖地。”小儿子拿着和他不相称的拖把,似是而非的拖着地,能看出来他有些吃力,他的小嘴紧抿着,但依然不愿意放下拖把。

“我也要帮妈妈拖地!”大儿子也拿着一个拖把开始了比划。

一起画画是陪伴,一起拖地也是陪伴。

我发现只要全身心的投入感情、时间和爱,和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最好的陪伴,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怎样才能做好高质量的陪伴呢?

首先,放下我们的手机。 如今手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我还是建议回到家中尽量还是不玩手机,陪手机的时间短了,陪孩子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多了。

第二,营造爱的家庭氛围。 一个整日抱怨争吵的家庭,孩子是不会有快乐的,而且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陪伴。不要把我们所有的包容和温柔都给了陌生人,而把冷漠和坏脾气留给家人。家是我们共同的港湾,我们要共同努力,营造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处于温馨的家庭氛围当中,让孩子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爱与被爱。

第三,一起阅读绘本。 孩子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我们要学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让孩子选择喜欢的绘本。比如我们家有好多书都是孩子们自己选的,因此我们经常在一起探索恐龙时代,一起畅游西游记故事,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第四,一起讲故事。 小孩子都是故事大王,他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也特别喜欢创作故事,讲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让他们多个角度看世界,听他们讲故事我们可以聆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第五,一起做家务。 孩子们喜欢运动,孩子也喜欢帮助我们,不要觉得他们还小,不愿意让他们干这儿干那儿,也不要觉得他们都是在添乱,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劳动,他们其实收获了很多帮助别人的欣喜,同时家长的认可和被需要的感觉也让孩子们觉得很是骄傲。

第六,一起做游戏。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很多我们看来无聊的游戏,孩子们却能乐此不疲,百玩不厌。其实当我们放下所谓成熟的伪装,专心陪伴孩子玩耍的时候,我们也能得到内心最真实的快乐。

陪伴的形式很多,最关键的是爱,最关键的是与孩子一路同行。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思考多总结,倾听孩子的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内心,尽可能多地陪伴,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关于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和妈妈给你最好礼物就是陪伴孩子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