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云端生日,正在隔离的同学收到了导师的特殊礼物……)

孩子 0 32

(十四岁云端生日,正在隔离的同学收到了导师的特殊礼物……),第1张

“这是我们收到的最特别的14岁生日礼物。”卢湾中学两个与世隔绝的学生,最近收到了导师特别制作的成长vlog和手绘祝福,让这个云生日不孤单,更有意义。学校依托“云”导师团队,和学生一起玩,给所有学生独特的温暖。


勇气加油站:贴心的守卫和不变的陪伴


因为疫情,这所学校的学生中出现了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他们被迫与父母分离,这必然导致焦虑和恐慌。导师们纷纷行动起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让孩子们意识到,疫情带来的不是人生的“暂停键”,而是成长的“转换键”。


前不久,在学校八年级的“十四岁集体云生日”活动中,导师余欣媛和周云杰都有结对学生,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处于隔离期。对他们来说,14岁生日成为一个更特殊的纪念日。


为了让自己的14岁生日不孤单,更有意义,于老师准备把相册里与这个学生有关的视频和照片,做成记录她这两年成长的vlog,送给她作为14岁生日的礼物。“打开相册,照片里全是她乐观的笑容。希望她能在看到vlog后,继续以这种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于老师说。



(十四岁云端生日,正在隔离的同学收到了导师的特殊礼物……),第2张

另一方面,周云杰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毛笔为学生写下了生日祝福。隔离期间学生收到的暖心礼物,成了导师走近他内心的一刻。



(十四岁云端生日,正在隔离的同学收到了导师的特殊礼物……),第2张

灵魂的休息室:守护“大白宫”的婴儿[S2/]


作为九年级的导师,周燕老师负责的五个孩子都很特别。他们的父母在疫情期间是医护人员或志愿者。考虑到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很难在家照顾孩子和管理学习,所以周燕成了学生们的网上妈妈。


她把自己的腾讯会议室当成了“孩子的休息间”。在这个云空上,周老师每天如约在线发出一个互动话题,比如:古诗飞花,燃情歌等。,或者她每天分享一句人生感悟。她和学生互动,交流感情。这样,她就成了孩子们的“灵魂伴侣”,守护着“大白家”的宝宝,让父母安心在抗疫一线。


“云”实验室:快乐实践常相伴


陈长捷老师是学校的一名科学老师。疫情期间,他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当前热门科学话题,巧妙地将学科内容移植到课后10分钟,使课后10分钟成为他的学生科学实践的快乐园地,也是他的云会的特色项目。


从天宫实验教室的小实验入手,让学生大胆猜测“天地实验”的区别,激发学生参与小科学实验的热情。而陈老师利用身边生活缺菜缺葱的问题,也将“种葱”项目纳入了“云”种植的传播载体。



(十四岁云端生日,正在隔离的同学收到了导师的特殊礼物……),第2张

即将毕业的学生:精彩的动员讲话


疫情对于今年即将面临中考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让很多同学感到了一些压力。


所以卢湾中学的导师们,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面对这场考验,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


支点九年级的同学周告诉记者,在网上学习期间,每当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她都会拿出导师华小燕写在合影后面的那段话给自己打气。华老师在线的时候也会定期给学生打电话,和他们聊聊最近开心或不开心的学习或生活琐事,也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句话。也许正是这样的积累,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也在一点一点的增加。



(十四岁云端生日,正在隔离的同学收到了导师的特殊礼物……),第2张

全导师制在线“云”陪伴[/s2/]


卢湾中学校长洋子告诉周,学校依托以年级组为基础的导师团队,由年级组长牵头,组建“年级前置+多方位全校”的云导师组。班主任以班级为中心,整合导师资源,明确各自角色,从而达到沟通、合作、互助、协同教育的目的。


为此,学校制定了《卢湾中学网络教学期间辅导教师职责要求》,规定每位辅导教师每天与一名学生进行交流,从网络学习适应、家庭生活、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在线交流和理解。,并记录学生当天的“晴雨表”;明确每周班主任召集班级学生进行一次网上互动交流,增强学生互动机会。“每日个别交流+每周班级互动”的常态化,加强了对学生的关爱,紧密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建立温馨有趣的网上非正式双向交流,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保护,让孩子不在一个人在家,彼此孤立,关心网上见面。也践行了卢湾导师“曾经的温暖,百分百的爱”的承诺。



(十四岁云端生日,正在隔离的同学收到了导师的特殊礼物……),第2张

“通过全心的陪伴和辅导,我们所有的导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开展线上一对一的沟通指导+小组项目式的活动,温暖每一个孩子,云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洋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