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外孙我都喜欢”,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宝妈顿感无奈)

老人 0 68

(“孙子外孙我都喜欢”,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宝妈顿感无奈),第1张

春节假期,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走亲访友拜年,家里的老人也会感受到来自晚辈的关怀。


这时,一些老人会为前来拜年的孩子准备新年礼物。虽然价值不算太高,但也算是大家投桃报李的一件乐事。


同时,很多孩子也会收到长辈的新年礼物或红包,不仅包括父母,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收到礼物或者红包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如果遇到偏心的长辈,恐怕这种幸福就变得没有了。



(“孙子外孙我都喜欢”,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宝妈顿感无奈),第2张

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新年礼物,宝妈拆开后顿感无奈

每年春节,闫妍一家三口和闫妍弟弟一家三口都会赶到老家看望父母,这次也不例外。


颜的父母也喜欢热闹。为了迎接他们的孩子,他们还提前为他们的孙子孙女准备新年礼物-通常包括新衣服、零食和红包。


当一家人吃团圆饭时,闫妍的父母开始计划给他们的两个孩子分发新年礼物。一边发红包,一边牙牙学语,“我两个孙子都喜欢,一人一个礼包。”



(“孙子外孙我都喜欢”,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宝妈顿感无奈),第2张

谁能想到,明明说是“都一样”的新年礼物。闫妍的弟弟的孩子打开红包后,他们装满了500元,而马宝·闫妍回家打开它时感到无助。因为她自己孩子的红包只装了200块钱。


300元的差距让她觉得很委屈。闫妍非常清楚,她的父母显然被“孙子”这个词分散了注意力。


一个“外”字成了不少老人偏心的借口

闫妍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但在现实生活中,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对孙子的态度往往存在差异。


因为在老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孙辈随父辈、祖辈的姓是既定的传统,而孙辈虽然也是自己女儿的骨肉,但毕竟随外人的姓,不会像孙辈那样感到亲切,就导致了这样的差距。



(“孙子外孙我都喜欢”,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宝妈顿感无奈),第2张

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肉的,但是长辈的偏心会导致儿孙之间的隔阂,有的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矛盾,就像上面那篇文章里的闫妍。虽然她不会说这件事,但下次面对父母时,她难免会觉得有点尴尬。


长辈的偏心会带来什么?与子女、外孙产生隔阂

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老人像闫妍的父母一样,对自己的孙辈区别对待,无论是明的还是暗的,都是一种古怪的行为或表现,只会导致子女或孙辈之间的隔阂。久而久之,孩子和家庭之间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孙子外孙我都喜欢”,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宝妈顿感无奈),第2张

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受待见

孩子不知道孙子孙女的区别。他们只觉得自己不被爷爷奶奶重视,然后认为自己不被长辈喜欢。


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削弱自信心。


容易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

有些老人根本不知道这种关系,认为这种偏心是理所当然的,会让子女产生更强的竞争意识,比如给孙辈一种比孙辈强烈但不必要的优越感。



(“孙子外孙我都喜欢”,看到老人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宝妈顿感无奈),第2张

结论:赠送新年礼物时,适度和公平很重要


其实老人给孩子的新年礼物本身就带着祝福。没必要把好事变成坏事。因为差异,孩子养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在给红包的问题上,建议老人对每个孩子更合适,更公平。毕竟多多少少对孩子也没什么办法,谁也不希望过年过得尴尬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