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叫什么)

老婆 0 85

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叫什么),第1张

今天给各位分享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叫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你们说贝多芬没有老婆,那他写的《致爱丽丝》又是给谁的 呢 ?

钢琴曲献给爱丽斯是贝多芬献给恋人苔雷泽的生日礼物。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一个冬天的夜晚 ——致爱丽丝 贝多芬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故事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没有烧鹅,没有樱桃馅饼,也没有圣诞节的喜悦。在维也纳著名的斯提芬大教堂里门口的楼梯上,带着一脸严肃表情的贝多芬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就叫――爱丽丝。原来,一直照顾这个小姑娘的邻居雷德尔·巴塞特老爹以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老人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他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贝多芬问。 “他想去波利尼西亚的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去阿尔卑斯山去……”爱丽斯一边擦眼泪一边说,“但是,神父们不肯去帮助他,说他们也帮不上忙,就把我赶出来了”。 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的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清澄的碧落和茫茫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的弹奏着,感觉好象自己的灵魂在飞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那是大海,还有远处的帆,美妙的阳光……爱丽斯,你找的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这位老人已是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斯。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送给你,我想永久的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完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斯之后,又走到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贝多芬一生可以说是落魄穷困,但是,他能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把幸福带给他身边的人。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从他的曲子中我们便可以体会到。虽然有时愤懑悲伤,又有时彷徨痛苦。但是,贝多芬绝对不是那种生活在逼仄小洞里的人,他的胸怀如银河般宽广。他从未对生活有任何不满,也未对自己不公平的命运长嘘短叹。也许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伟大”吧。

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叫什么),第2张

贝多芬的爱情.

贝多芬,一生未婚,因恋爱失败创作了月光曲。没有妻子。

献给爱丽斯是贝多芬献给恋人苔雷泽的生日礼物。

献给爱丽斯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在一个富绅家做他女儿的钢琴老师,这首曲子就是为那个女孩所写的。表达了贝多芬对这个年轻女孩的爱慕,与欣赏,也表明了他对玫瑰花般的女孩的那种活力与青春的赞美

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1770-1827)的a小调钢琴曲《致艾丽丝》(亦译为“赠艾丽丝”),通过出版、演出、广播、电视、唱片、录音磁带等各种传播媒介传入千家万户,同他的许多不朽之作一样,深得我国听众的喜爱。在一次音乐会上,我曾听到一位音乐工作者席间向一青年介绍这首乐曲,说它“是贝多芬为他的爱人艾丽丝写的”显然,这一望文生义的解说是不准确的,可谓讹中再讹了。

那么,《致艾丽丝》这首名曲,贝多芬是为谁写的呢?这里面曾发生过一段以讹传讹的饶有情趣的乐坛轶事。

熟悉贝多芬历史的人都知道,贝多芬终身未娶。1801年,他曾有过一个钟爱的对象,名叫琪丽哀太·琪却尔第,由于她的风骚、稚气和自私,使贝多芬大为苦恼。1803年琪却尔第嫁给了一位伯爵。1806年,贝多芬经其好友的命媒,与其友的妹妹丹兰士·德·勃伦施维克相爱,订了婚约。虽然两人笃爱情深,但由于种种原因,终未结成良缘。爱情把他抛弃了,至死孓然一身。说《致艾丽丝》是贝多芬为他爱人写的,显然与事实有违。

那么,《致艾丽丝》这首乐曲,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首作品在贝多芬生前未曾发表,是人们在他逝世后的1867年才发现的,乐谱草稿上的题词写着“为艾丽丝而作。1810年4月2日,贝多芬。”艾丽丝是谁?果有其人吗?先前没有史籍记述,成了一大疑问。后经近代音乐学者考证,才云雾始开。原来这支名曲是贝多芬在40岁时,为他的一位年仅17岁的女学生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而作,后来特蕾泽又将此曲转送给她的朋友布莱托露。在贝多芬逝世后,由德国音乐学家、贝多芬传记第一撰稿人诺尔于1867年最先发现此手稿,将原稿题词误录为“致艾丽丝”,致使此曲名延留至今。

曲名虽然以讹传讹,但它无碍这首名曲的艺术价值,乐曲以其固有的艺术感染力,迅速传开,飞向世界各国。每当欣赏这一名曲时,都会使你深切地感受到,贝多芬以真挚亲切的情感、活泼明快的节奏,以分解和弦为基础的清新又流畅的旋律,描绘出一位纯洁少女的音乐形象。

钢琴曲《致爱丽丝》的英文名字叫什么?

《献给爱丽丝》英文名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thank

关于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和贝多芬送老婆的礼物叫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