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的古代礼物(古时生男孩的别称)

孩子 0 53

生男孩的古代礼物(古时生男孩的别称),第1张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古代诞生礼中,如果生男孩,在卧室门的左侧挂什么

如果生男孩,则在卧室门的左侧悬挂一副弓箭。

因为弓箭是一种民俗文化象征,古代男子要会武功,从小要学习“六艺”,要骑马射箭。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门右边挂手绢。这样路过的人不用进家门就知道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从刚出生洗礼开始到宝宝周岁抓周,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因地域之别而具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其具体表现形式也基本大同小异。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诞生礼仪

1、诞生礼

婴儿出生,首先是名字。

出生的当天,鞭炮必不可少,孩子的爸爸必须去岳父家敬祖放鞭,报告喜讯、报母子平安,告诉岳父岳母添了外孙。之后就是走亲访友,以及去宗祠报喜。报喜就成为婴儿出生时的一项礼仪活动。

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女子所用的佩巾)。

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是希望他长大做官);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有从小培养他勤于纺织的寓意)。

2、三朝礼

孩子出生三日后的礼仪。男孩出生三天以后,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天地四方。寓意是志在四方,期待男孩长大后志向高远。对女孩子,则不行此礼。而这天产妇开始给新生儿喂奶,唤作开奶。

3、洗三朝

婴儿出生三日后举行的洗浴仪式,唐代即已出现。亲朋往澡盆里放东西,洗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不同,口念不同的吉祥话。洗三时,亲朋好友纷纷以红包贺礼,主人则以糕点等款待,并留亲友吃“洗三面”。洗后需要去掉婴儿脐带,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4、拜床母

传说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民间在婚礼、生育、三朝、满月等时候有拜床母的习俗,多以浇了酒的肉等为祭。

5、送米酒

女儿生了外孙,母亲要酿米酒、备鸡蛋,第三天挑着米酒和鸡蛋去看女儿和外孙。

6、满月礼

又叫弥月礼,小孩出生满一月举行。很常见的礼仪,或叫做满月酒,民间普遍流行的满月礼风俗。此日,亲朋好友带礼物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满月时,为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称为剃胎发。一般是请理发匠上门,理完后给赏钱。小孩则着新衣。

7、移巢

又叫出窝、满月游走等。民间风俗,婴儿初生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到了满月时就可以了。此时,母亲抱着婴儿到别人房间中去,四处游走,称为移窠。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俗语叫“出窝”。

8、百日礼

这个也是常见的习俗,穿“百家衣”。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

9、戴长命锁

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

10、周岁礼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抓周,又叫“试儿”,小孩不经意的一抓,往往引起大人浮想联翩,这一风俗极为普遍,至今仍然流行于民间,还出现了专为小儿抓周时使用的套装礼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诞生礼

生男生女为何被称为“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呢?

"弄璋之喜"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里的《诗经·小雅·斯干》中。

这篇诗句其实描写的就是当时流传很广的一种风俗,这个风俗跟中国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关。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很多工作都是力气活,都要依靠男人来完成。

因为男人身强力壮,脏活累活都是他们干,风里来雨里去,养家糊口,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之主。因此男人的地位非常高。

男人不仅在家里占据领导地位,到社会上也是主宰者。

不信你看文武百官,男的担任;王侯将相,男的担任;军中官兵,也都是男人。总之,三百六十行,除了勾栏行当,基本上没有女人什么事。

因此说,一个女人如果生了男孩那就是天大的喜事,就让他睡在华丽宽大的床上,给他穿上绫罗绸缎上档次的衣服,给他玩珠宝玉器。

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呢?因为男孩有前途,是全家的希望,可以上学堂,学本领,可以满腹经纶,将来报效国家,干一番事业。

即使往小里说,家里的农活有指望了,有人接班了,可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了,不值得庆贺吗?

哪怕是现在,在很多地方,重男轻女观念依然非常严重,生了男孩,家人都非常高兴,接生婆或者护士也会兴高采烈地说:恭喜了,是个大胖小子。

诗经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乃生男子,载寝之牀,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璋,是玉器的一种,同时还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因为牙璋在古时有一个专门的作用,就是管指挥军队的。

无论局势多么复杂,只要见到牙璋,就等于看到了皇帝和元帅。也等于是一种暗号,因为璋通常是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只要两部分牙璋天衣无缝合在一起,就能调动军队,执行任务了。朱重八为什么要改名叫朱元璋?诛灭元朝的“璋”嘛!

古时候朋友生了孩子,关系很铁的在送礼时,就毫不犹豫送他块璋,这样的话朋友一定笑逐颜开,因为这是最贵重的礼物,寄托了美好的祝福,就是希望朋友家出生的儿子长大后大有作为、出将入相、前途无量。

那么,"弄瓦之喜"来自何处呢?也是来源于《诗经·小雅·斯干》。

原文是这样的:"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意思是如果" 不幸"生了女孩,就不那么重视 ,就让她乖乖地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一把陶制的纺锤当见面礼。

因为一旦生了女孩,一没有上学权利,二没有工作权利,三没有政治权力。就像中东的女子一样,看个球赛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因此,女孩的一生不是围着锅台转,就是在家开车,不过这个车是不出屋门的纺车,自己是家庭纺织业的“总裁”,总是在裁布、织布。

有人说,武则天不是女的?慈禧也是女的,花木兰、穆桂英也是女的,她们不是照样青史留名,做出成就了吗?

但女人成名的例子少之又少,成功的概率太低,大多数妇女改变不了在家相夫教子的命运。

因此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问少真让人尴尬。

不过现在是21世纪,不知道这个典故的人不少,不会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没关系,你跟着喊喊“加油加油“,也不算出丑,不会太尴尬,古代的时候不晓得这个典故可就糗大了。

唐朝的一位官爷就吃了这个亏,闹过笑话。

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李林甫不学无术,全靠投机钻营、玩弄权术爬上去的,虽然李大宰相主持过《唐六典》的编写工作,但也丝毫不能掩盖他的无知。

有一回,李林甫同事的老婆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赶紧写信去祝贺,贺信中有这么一句:"弄麞之庆"。朋友一看哭笑不得,满座宾客看了也啼笑皆非,笑话李大宰相太任性。

因为璋是宝玉,麞就是獐子,让人家一刚出生的小孩去弄獐,不是太不珍惜生命了吗?獐头鼠目那都是骂人的词儿啊!

李林甫是璋冠李戴,出了大丑。

但李林甫是独一份吗?君不见超一流大学校长现在还会把鸿鹄(hóng hú)”念成了“hóng hào”,把“莘莘学子(shēn)”念成了“jīngjīng学子”呢!

生男孩的古代礼物(古时生男孩的别称),第2张

为什么越王勾践生男赐犬生女赐豚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意即生儿子,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儿,奖励两壶酒,一头猪。

越王这种以酒奖励生育的政策,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忠于国君;二是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