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三十多万人被称为“张伟”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近日,姓名大数据报告《2019姓名全景报告》发布,通过深入挖掘姓名大数据,首次定量揭示了中国人的命名质量,并从时间、地域、性别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考察。
名字越来越多。
“报告显示,‘80后’的姓名集中度高达43%。但2018年,名字的集中度下降了30%。这种下降意味着2018年新生儿名字的多样性创历史新高,意味着寻求新的、多样的名字,追求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受到新时代父母的推崇。”领导该报告大数据分析的Namepass创始人陈俊说。
据介绍,该报告由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发起单位之一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支持的名为童的项目,基于2010年至2018年的4340万新生儿命名意向和2008年之前的部分历史数据做出。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几千年来我们有无数的名字。特定群体命名质量的宏观测量一直是个难题。在姓名大数据的研究中,我们设计了‘姓名集中度’作为衡量姓名质量的宏观量化指标。考察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人名集中度越低,代表人名的多样性越好。”陈俊说,命名质量提高的背后是中国人受教育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在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父母中,上过高校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
对十二生肖的命名影响很大。
作为父母,总想给孩子起一个有意义又好听的名字。根据该报告,2018年,名为墨子、宇轩和浩宇的新生婴儿名列男孩前三名,而伊诺、子涵和韩石名列女孩前三名。
当然,在同一个时代,父母最常用的名字通常是趋同的。但是每年新生儿的名字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报道称,2014马年,“腾骏”、“骏驰”、“子君”等名字迅速崛起;2015年羊年,《紫阳》、《牧羊》、《祥子》流行;2016猴年,“玉林”、“玉森”、“森”很时髦;2017鸡年,名字中最流行的词是一组独特的“米家菌”:米、粮、籽、谷;到了2018年狗年,“鑫、鑫源、鑫泽、金哲”的名字和“鑫、秦、鑫”的字样更是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生肖对普通人的影响很大。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每年命名趋势的最大变量是生肖。但是生肖的本质是一个动物年表,并不是说它生于哪一年,和当年的生肖差不多。至于网上生肖的名字,很牵强,没有科学依据。”陈俊说。
母姓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除了名字的五花八门,报告还分析了“母姓”背后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以及“网络游戏”等新文化潮流对名字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新的现象悄然而迅速地出现."陈俊介绍,“父姓+母姓”这种新的复姓,也是报道的重点。从地域上看,“新复姓”在云南位居前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尝试比例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针对新复姓,报告还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从2014年到2017年,新复姓的比例稳步上升,但到了2018年,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新复姓的比例都有所下降。报告认为,这一现象与生育政策的变化有关: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一些思想开放的家庭开始让其中一个孩子直接随母姓,导致新复姓比例不升反降。
随着新复姓现象的出现,目前四字名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报道称,四个名字中,《王者荣耀》位列男宝四名之首,明显受到“网游热潮”的影响,而“王子殿下”、“兰博基尼”、“谢朱龙恩”等名字则被网友调侃:“上学的时候,老师基本不点名吧?”
“大数据技术多用于用户画像、流程优化、医疗、金融等领域。我们的名称大数据研究是大数据技术在文化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开创性探索。”陈俊说,“中国有近14亿人口,名字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仅仅是个开始。我们正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名字这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角度,帮助人们学习和提升现代育儿理念和价值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