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海报设计:孙瑶
新华社石家庄6月30日电题:“云”上的未来城市——“智慧安雄”的成长[S2/]
新华社记者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数字政府建设明确了方向。
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雄安正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与此同时,“云上的雄安”也在成长。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尚属首次,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雄安方案”。
目前,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已基本建成于此。科技正在让雄安越来越“智能”,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出现。近日,记者走进雄安,感受智慧城市的成长故事。
工作人员在雄安新区融东城运营管理中心监管平台工作(2022年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孪生建构”的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
雄安新区启动区招商局蛇口项目施工现场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展示着一个数字版的“双场地”。随着三维建筑物信息模型角度的变化,建筑物的位置、排水管道、电路等被三维呈现。一位项目负责人说,“现实中,我们埋的每一根管道,施工前都会同步绘制成数字模型,核实没有碰撞后再施工。”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雄安城市计算(超级计算云)中心(2022年6月28日摄)。新华社
不仅仅是这个工地,所有在建的雄安新区的号都是双胞胎。“在其他成熟的城市,数字化建设更多的是转化和叠加。雄安新区建设从零开始,有先天优势。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盏路灯,在数字城市中都是一一对应的。”数字雄安CIM平台(城市信息模型)高级产品经理王祥盖说。
目前,作为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基础设施平台,“一中心四平台”体系已基本建成。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创新联合会副秘书长谢冰心是这样描述的:城市计算中心作为“城市大脑”,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云存储功能;CIM平台、物联网平台、一视网平台分别采集、汇聚、统一、共享城市建设基础信息、智能感知信息、视频监控信息;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编目,便于开放共享。
工作人员在雄安新区融东区地下管廊调试物联网设备(2022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参与了城市计算中心R&D和建设的中国电信数字城市技术有限公司部总经理胡表示,对于从事技术研发的人来说,雄安是一个很好的场景化应用的试验场。但技术是不断更新迭代的,雄安更大的优势在于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以及业务流程和模式的创新。
雄安新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建设智慧城市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坚持规划优先的理念,专门出台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按照中央和河北省的要求,构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目前已发表标准成果22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表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刚刚起步,指导实践的具体标准还不够。处于建设阶段的雄安新区,主动研究制定了适合新区定位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为未来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树立了典范。
工作人员在雄安新区某智慧工地展厅进行VR安全体验(2022年4月13日摄)。新华社发(高萌摄)
数据共享和互联已经成为常态
在雄安新区榕西区绿化水系工程现场,工人正在进行施工作业。“以前工作一般是年底或者季度结算。在雄安每个月按时足额发放,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直接发放到特定的‘钱包’里。”建筑工人楚宝阁说。
楚宝阁的实用性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普及。熊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表示,在上,原始数据上传后是固化的,只能添加和查看,不能删除和更改。数据传输和共享的过程受到全面监督。相当于签了一个“数字合同”,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模式执行。可以看到进度和钱的去向,防止截留或挪用。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初期,避免陷入‘数据孤岛’被提上日程。”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表示,区块链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但过去不同行业在应用上往往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标准,容易被打乱。熊大创造了一个“玉盘”,把区块链大大小小的具体应用,像“珍珠”一样填满,形成一个体系。
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雄安新区的一条道路上进行路测(2022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在大规模建设阶段,融资需求巨大。去年11月15日,浦发银行雄安支行发放首批区块链订单融资640万元,贷款由参与项目建设的三家材料供应商获得。据介绍,在区块链平台上,有完整的项目合同关系链,交易信息显示供应商有材料应收账款,实现了数据增信,减少了重复调查和贷款抵押环节。贷款全面上线,从申请到审批只需一周。
通过使用“雄安链”,实现了资金拨付的一键“穿透式”管理,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目前已拨付资金19万,累计金额近1200亿,资金安全没有任何问题。
以行政审批为例,打通了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保证了项目审批过程中多个环节的互联互通,解决了审批要素的流动问题;多点同步、全程留痕、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使跨部门业务在线,证书在链上留存,实现“无面批”;评估关键环节跨部门协作效率,自动识别和审批“堵点”。
据介绍,雄安新区有十几个机构、50多个业务系统、150多个数据库生长在“雄安链”上。该平台汇集了近200亿条政府和社会数据,数据交换和共享达7000万次。同时,区块链加密技术也被用来为企业和个人建立“数据保险箱”。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市民在智能无人车上购买饮料(2022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用创新理念创造“智慧生活”[/s2/]
4月初,雄安新区启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首批测试的无人驾驶中巴车有18辆,预计年内这一数字将增至100辆。
记者登上一辆无人驾驶中巴车,看到车内有11个座位,前面有控制屏。负责道路测试的安全官员刘墉说,他以前开过大型卡车,经过一周的培训,他可以受雇操作无人驾驶车辆。他的主要任务是应急反应。在测试阶段,车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在固定路线上行驶。
人们习惯了大街小巷的电线杆空,但在雄安,一根根智能信息杆,隐藏着城市的智能密码。在首个大规模建成区荣东地区,总里程153公里的数字化道路上已铺设3000多根智能信息杆,实现了图像数据、雷达数据、感知数据等所有交通数据的采集、汇总和实时传输。
智能出行不仅关注地面,还关注已交付的融东地区,地下面积约4.7平方公里。没有导航,方向感会很差。利用“5G+北斗”技术,安可以在大范围内快速实现井下空之间的导航定位。
身份证忘带了怎么办?雄安新区自4月1日起试行“数字身份”新模式,在雄安行政服务中心可扫码取号。忘记带身份证的商业企业和个人,只需打开手机,用贴好的二维码扫描,问题就解决了。
如今,在雄安新区,企业登录“郑桐安雄”app,即可免费申领五枚电子印章,包括公司公章、法人代表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网上申请的加盖电子印章的公文、证照、协议、凭据、转账凭证等各类电子文件,与加盖实体印章的纸质书面材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安雄乐嘉”智慧平台让当地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不同的便利。民众可以通过平台对物业服务进行反馈和投诉,也可以提出宽带、搬家等诉求。平台分发信息,政府介入监管,跟踪办理进度。另外,这是一个“多表集中抄收平台”。有了一个界面,就可以清晰的掌握所有费用,一键支付。
中国移动雄安信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智能创新部副总经理高杨表示,建设智能雄安,最终要让人们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技术不断迭代,永无止境,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雄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可期。(记者李、、、崔晓星)






















乔治娅 2022年5月30日至6月5日十二星座运势).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