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婴儿礼物(偷盗婴幼儿勒索财物和出卖的行为如何认定)

婴儿 0 49

盗婴儿礼物(偷盗婴幼儿勒索财物和出卖的行为如何认定),第1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盗婴儿礼物,以及偷盗婴幼儿勒索财物和出卖的行为如何认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江苏一大妈在超市趁人不注意将婴儿手上的金镯子摘走,她的行为属于盗窃吗?

按照我们中国的习俗,家里如果有宝宝出生的话,亲戚朋友都会送一些金手镯之类的饰品作为礼物。也是一份对宝宝美好的祝福。但是就是这样的历余一些贵重的礼物,却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江苏一名大妈居然在公共场所。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将婴儿手上带的金镯子摘走。

事发当天,吴江的孙奶奶推着七个月大的孙子去买菜。结果发现,孙子手上带的4000元的金手镯不见了。于是孙奶奶报警,经过民警调取监控,发现金手镯是被一名大妈给摘走了。而根据当时监控视频里显示,这名大妈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看到宝宝手上戴的手镯。顿时起了歹意。趁人不注意的时候,直接上手准备将宝宝手上的手镯摘下。当时可能是由于手镯有点紧。这位大妈使了很大的力气,才将手剥手镯摘下。可想而知当时这名婴儿也一定历拆是遭受了很大的疼痛的。

当** 询问这位大妈为何偷盗金属着实大妈只是哭泣,承认自己错了。甚至说是因为想摘下来回家给自己的孙子带。这种理由真的是让人感到气愤。在公共场所之下,随意抢夺别人的财物,这位大妈显然已经构成了盗窃罪。我国对于盗窃罪也有严厉的处罚。金额重大的会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位大妈一大把年纪,还做出如此没有道德的事情。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我想对其家人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所以做人一定要品行端正,千万不要起非法之心。否则不仅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也将会连累自己的家人。而我们平时在带小孩子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给犯罪分子一些可乘之机。也不要给孩子带过于贵重的物品,以免被一些非法分子盯上。如果只是肢烂枣盗取财务还好,但是如若因此而伤害了孩子,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盗婴儿礼物(偷盗婴幼儿勒索财物和出卖的行为如何认定),第2张

在超市里偷拿了赠品,会怎么处罚

《2013年盗窃罪的量刑标准》

一、数额标准

201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 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15条,于2013年4月4日起施行。

与1998年司法解释相比,数额标准均有所提高:

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原数额标准(1998年发布)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个人盗窃公私财升旁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 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该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情节标准

对于1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量刑

201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 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15条,于4月4日起施行。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犯盗窃罪,依法判处罚金刑的,应当在1000元以上盗窃数额的2倍以下判处罚金;没有盗窃数额或者盗窃数额无法计算的,应当在1000元以上100000万元以下判处罚金。

在医院盗窃救命钱,从重知笑行处罚

对于盗窃公私财物虽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行为人认搭哗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被害人谅解及其他轻微情节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对于不构成犯罪而确有处罚必要的,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

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

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宝宝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喜欢拿别人东西,别再说他是“偷”,睿智的父母这样做,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避免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下面的方法可以试试。

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1

有一些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爱偷别人东西,去幼儿园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还有一种就是在家偷拿爸妈的钱,当然偷钱的性质会比拿玩具的稍微严重一些.

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家长们不必过于紧张,惊慌失控。这种孩童时期“偷东西”的行为,相信有不少人都经历过。其实这重要行为并不能完全将成人世界的盗窃与小孩世界的偷拿完全等同。孩子年幼,物权意识模糊,常常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还会误以为只要自己喜欢就可拿走。这是年龄和心智发育给他们带来的认知局限,或许在孩子的眼里就没有理解什么是偷。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偷拿的行为时,千万不要反应过度,责骂训斥,而是要心境平和。如果孩子偷拿东西,可以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要把这个拿回家,听孩子的倾诉,弄明白其中的缘由才好对症下药。如果孩子是因为喜欢这个东西才带回家的,就应该教育他:这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是别人的东西,很喜欢想要拿回家的话,能否借给你玩,而且还要讲信用记得还,如果他们没有同意就不能拿回家。在外面逛超市,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可以偷拿,超盯亩市的东西是要用钱买的,可以和爸爸妈妈说,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买不买。

不由分说的谩骂只会让孩子心灵受伤,甚至不再相信父母。哪则指即使长大懂事能够理解父母,知道自己做错了,父母教育是应该的,但是还是会透露着失望。有一些父母反应过激,甚至会让孩子恨上他们。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能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说他是小偷。这只会加固孩子的心理认知,当他知道小偷是坏人时,心里产生自卑,唯唯诺诺。

孩子都是纯粹没有恶意的,犯错误就需要父母正确引导,教懂孩子一些概念和分清界线,同时还要教他会换位思考。大家对孩子偷拿东西还有什么妙招吗,

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2

经常和“撒谎”一起出现的是“偷东西”。

小孩子的道德观和智力一样,也是逐渐发展的。儿童道德观的发展还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呢!也就是说,是个很艰深的'课题。

在幼儿早期,孩子们是没有什么道德观的。比如在婴儿看来,“意外”是最可笑的——也就是某人跌倒、撞伤之类的,因此动画片《猫和老鼠》受到广大儿童的欢迎。

“偷”的行为,往往发生在孩子们有了主动意识,有了明确的想法,但又没有形成完整的道德观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偷”的行为。例如,有的男孩子拿“偷”当游戏,或者像京京那样偷偷摸摸地拿走小伙伴重复的东西——你可以发现,孩子们眼中的“正常的偷”体现了孩子们单薄的道德观:从有很多东西的对象那里拿一点东西不算什么。

“偷”的行为最早发生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嗯,从幼儿园拿东西不算什么,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孩子们这样觉得的。

可以说,这个时期发生的“偷”都不是真正的“偷”,不是恶意的,没有强烈目的性。或者说,孩子们根本认识不到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错,他们感觉不到哪儿不对。何况,很多儿童故事中都有主人公偷偷拿走怪物宝藏的情节。

大部分孩子会有“偷”的行为都是因为搞不清“所有权”李配的概念,同时又有主动占有某样东西的欲望。很多孩子都天生就有“收藏癖”“收集癖”,看到自己喜欢的或觉得好的东西就要收集起来,放到自己的“领地”里。

因此,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 “偷”东西,千万不要大惊失色,绝对不要跟孩子提起“偷”这个字眼。只要平时一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观教育,慢慢孩子就不会有这种行为了。

教育孩子永远都要遵从中国的中庸之道,既不要像《小时偷针》那个故事中的母亲那样赞扬孩子,也不要直接粗暴地斥责打骂孩子,而是要引导,要循循善诱。

孩子不懂得“偷”的概念时,处理不能过激,用顺水推舟打太极的方法给孩子台阶下,不要对孩子说消极的话,也不要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离开你,独自一人在这个充满危险的精彩世界闯荡。作为父母,你能给他的最好礼物,不是财富,不是美貌,甚至不是智慧——再智慧的人,也有思虑不及的时候——而是好的习惯。

宝宝偷东西,我应该怎么教育?

发现孩子偷东西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偷窃以及为什么偷窃行为是错误的

父母们要向孩子们说明偷窃是错误的,是一种不良行为。

父母与孩子谈论时,最好保持冷静和坚定,尽量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有些时候,父母们可能会为孩子的行为找各种“恰当”的理由,觉得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自己的孩子因为羡慕兄弟姐妹得到的礼物比自己多,于是偷拿了他人的礼物。父母可能会觉得这种情况情有可原,怪不得孩子。

但是,父母们要记住,理解孩子偷窃行为背后的原因,不等于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

对于年龄较小还没有建立物权概念的孩子来说,父母有必要多提醒他们,从他人那里抢走东西是错误的,这会让其他人很伤心。

父母可以指派孩子作为自己物品的负责人,从而帮助他们了解物权的概念。

比如,可以和孩子事先建立规则,任何人想要借走或是玩一会儿玩具车,都必须先提出要求,经过孩子的同意后才能拿走。和孩子则历银讨论如何妥善保管借来的玩具车,最终才能完好地物归原主。

第二、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动机

父母可以与孩子谈谈心,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自己说一说为什么会偷拿东西。

不可避免的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很不满意,因此大发雷霆,甚至当面羞辱孩子。但父母们最好还是保持冷静,这才有助于孩子们主动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

比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能不能告诉我你偷拿钱的原因?你打算用这笔钱做什么呢?”又或者是问孩子“是不是爸爸妈妈没有给你买什么,让你很伤心?”这样的对话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打开心扉,说明自己遇到的困难。

只有知道孩子为什么偷东西,父母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父母要将发现问题当作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第三、必要时让孩子明白需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孙宴

当孩子出现偷拿东西的行为时,父母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孩子归还偷窃的物品并为此道歉。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对失主进行某种形式的补偿,这将帮助他们理解偷窃行为带来的后果。

通过赔偿,孩子们付出了代价。家长也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明白失去自己东西的感受,才能尊重他人的财物。

在极少数情况下,孩子们被教烂宴育后可能会继续偷窃。这时候,父母可能增大自己的筹码。

第四、父母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从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东西或是偷钱买东西的行为不难看出,孩子需要财物,但他们不明白如何正确获得钱,也不明白如何使用和支配钱。

家长不妨利用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也许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财物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做家务,体验劳动和努力的辛苦。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份内家务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生活能力,不用付费给孩子。除非是本应由父母承担的家务活,比如洗车、洗碗等,可以考虑给予孩子适当的零花钱,为孩子提供学习使用和管理金钱的机会。

最后,父母和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践行正直的优秀品格。

父母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中都有积极的参照榜样。平时要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帮助孩子培养正直的品德。当孩子们每次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是不良行为时,要认可孩子坦诚的态度,并且表扬他们知错能改。

孩子是怎样被“偷”走的,人贩子假期又出拐骗新花招儿?

这两天看了一个视频,吓出一身冷汗:

一位妈妈推着婴儿车在小区楼下遛弯儿。

这时,过来一个年轻的姑娘,说她们公司正在做调查问卷活动。只需要妈妈填一张小小的问卷,就能得到一包纸巾。

这位妈妈怕泄露自己的信息,推脱说不想做。

哪知,那姑娘说自己最近业绩不太好,这份工作得来不易,希望姐姐能帮帮她。

这位妈妈一见姑娘要哭,心也立马软了,就写了一份问卷。

那姑娘高高兴兴地收了问卷,扒禅给了她一包纸巾,还拿着纸巾让她仔细看包装,说都是环保产品,可以放心用。

那姑娘走了后,这位妈妈拿着纸巾仔细看了看,就放到了一边。

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感觉自己头很晕,很沉,不知不觉瘫倒在躺椅上。

这时,那位姑娘快速走出来,把婴儿车里的孩子抱走了。

看完真是心惊肉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7万左右的孩子被拐卖,最后能找回的,甚至不到0.1%。

假期是人贩子作案的密集时期,他们不但会选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顺手领走孩子,还会在人迹稀少的小区,通过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段,偷走孩子。

有时候,决定孩子是人贩子的、还是你的,也就是在那么几分钟之内。

近来,朋友也经历了一件特别“惊险”的事。

她给女儿报了两个暑假兴趣班,因为是在同一个地方上课,所以她一般把女儿送过去后,就回家做家务、买菜、做饭,等女儿的课快结束的时候,再过去接。

有一天,她正在做饭,突然接到兴趣班老师的电话,问她是不是要提前接孩子,因为刚才前台接到显示她的手机号码的电话,说今天家里有事,需要提前接孩子,因为门口停车不方便,希望他们把孩子送出来。因为感觉声音不太对,所以想再核实下。

朋友听完,吓出一身冷汗,慌慌张张地赶紧跑着去接女儿。

家长们以为把孩子放在兴趣班就安全了,没想到人贩子的手段这么高明,不仅能复制出一样的电话号码,对孩子的兴趣班时间和地点都了如指掌。

如果兴趣班的老师没有跟朋友核实,她家女儿肯定就被人贩子带走了。她暗自发誓以后女儿上兴趣班,自己一定要全程陪伴。

至于为什么自己的信息会外露,她也想了很多可能。

比如,填一些调查表格可能会泄露信息。

有时会遇见挂着工作证的人,说做社会调查,填张表格就送一个小礼物。有几次她拗不过女儿想要礼物的心,就填上自己的电话和姓名。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朋友圈。

她特别喜欢在朋友圈晒女儿,不管是去书店看书,还是去商场,都会花样晒女儿,所在位置都显示得很详细。而且,有好几次她还晒了女儿的考级证书,名字都没有打马赛克,培训机构的名称也都在上面。

现在人贩子的高明就在于,学会了等待,等收集了足够的资料,才去下手。

当人贩子和孩子接触,一旦说出了孩子的姓名、爱好以及家里的一些事,很大程度上就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就能很轻松地骗走孩子。

人贩子的手段防不胜防,作为父母,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否则很容易悔恨终生。

有时,看新闻事件,或者道听途说一些别人家的事,我们总以为这些“意外”离我们很远,但其实,“意外”离我们真的很近。

现在人贩子也升级了自己的招数,不仅让家长防不胜防,也让很多孩子“无力抵抗”,比如:

① 伪装成各种工作人员,修水表、修冰箱的、送快递的……

暑假了,很多父母会让孩子一个人在家,这里我想说:父母在家,有可能孩子都不安全,更别说父母不在家。

一个姓陈的三岁宝妈在网上发帖,说自己的孩子差点被“送外卖”的人“带”走。

据她说,当时下午,孩子爸在公司加班,她有点困,就弄了一些玩具让孩子自己在客厅玩,自己在房间休息。过了一会儿,她隐约听见有人和孩子说送外卖的,接着是关门声。好在她警惕性高,立刻就开门跟了出去,结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走到了电梯门口,而且,电梯里有个人伸出手,已经拉住了孩子的胳膊。听见她喊了一声“宝宝,你要去哪”,电梯里的人松了手,下去了。

随着网购的普及,很多孩子都知道父母会在网上给自己买玩具,所以对快递员有一种莫名的期盼。一旦听说是快递员叔叔,可能会毫无戒心地开门。

这就意味着,即使父母在家,孩子也有芦岩可能被装扮成“快递员”的人贩子骗走,家长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② 和宝妈聊天,套近乎

人贩子常常会选择独自带娃的父母,夸奖孩子聪明,自报家门地说自己也住在这个小区,然后博得信任,开始打探一些信息。当资料收集得差不多时,就会在宝妈某些看孩子松懈的时候,找准时机,骗走孩子。

所以,一旦发现不相识的人无缘无故过度夸奖自己的孩子,又自来熟地聊“八卦”,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他们或许就是人贩子。

③ 让孩子给自己带路

有一次,女儿放学遇见一个阿姨问路,因为之前春哗尘我和女儿普及过人贩子的招数,比如问路,告诉她可以指路,但是,一定不能带路。所以,当那个阿姨堵住女儿一个劲儿地问来问去的时候,女儿立马说:“我是小孩,不懂那么多,你去问大人吧!”

女儿回家后告诉我这件事,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

告诉孩子:如果遇到陌生人要求自己帮忙,最好还是让他去找大人,因为一个正常的大人,很少会去向一个小孩寻求帮助。

④ 逗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趁家人不注意,带走孩子

当父母在外照看孩子时,不要以为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就放松警惕。

很多人贩子会钻入小区内,假装家长跟孩子套近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孩子抱上车子带走了,追都追不上。

⑤ 走路尾随,瞅准机会,顺手“牵”走孩子

新闻上有报道,在过马路的时候,小女孩只落父母几步路而已,就被两个妇女盯上了,上前几步,抱着就跑了。

⑥ 糖衣炮弹,用糖果、玩具作为诱饵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节目组安排了一个测试:看孩子们是如何面对陌生人的“诱惑”的。

蔡少芬的两个女儿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一直拒绝开门,即使“陌生人”是一个特别有亲和力的姐姐,可是,姐妹两个人一致表示不会开门,让“陌生人”把礼物放在门口就好。

不得不说,蔡少芬的两个女儿表现得很棒,也算是经得住“诱惑”了。只是在“陌生人”走开之后,姐妹两个人开门,拿回了礼物。

蔡少芬对两个女儿的表现不太满意,一再告诉女儿说了不能开门,就是不可以开门,万一坏人躲在门后怎么办?后来,作为惩罚,她让女儿把礼物送给了其他小朋友。

不得不给蔡少芬点赞!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防备人贩子的要求也经常和孩子再三交代,可儿子一再表示,自己是神兽金刚、奥特曼,可以打败人贩子!对于一个“自我陶醉”的儿子,我只能时不时地把一些防坏人的方法渗透给他。

对孩子的要求是: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指路,不和陌生人做朋友(除非是妈妈允许的情况下)。

万一找不到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哭泣,一定要在原地等待。

牢记父母教给的安全人员名单:穿制服的** 、保安、商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收银员)。

和爸妈走散后,又在周围找不到安全名单上的人,就找带小孩的阿姨帮忙报警。

其实,如何防备人贩子,需要做足功课的,还是父母。

①让孩子牢记家庭的住址、父母的姓名和电话,避免走失后及时联系。

②不要随意向别人透露孩子的信息。

③看管孩子时,一定不要总低头看手机。

近日,苏州一位爸爸在家边看手机边照看五岁的孩子,可是,孩子偷偷跑出了家门,这位爸爸竟全然不知。直到两个小时后,他在朋友圈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 局,才发现孩子不在家。

不得不提醒一下所有的父母:放下手机,回头是岸。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总是会看手机,却不知道,人贩子可能也会钻这个空子。在你无数次低下头的时候,孩子就有可能被人贩子盯上了。

④ 偶尔给孩子看一些人贩子偷孩子的视频。

⑤ 培养孩子外出报平安的习惯。

大一些的孩子最好配备电话手表或者手机,当他去同学家玩或者参加各种学校活动时,让孩子养成一个定时“报平安”的习惯,比如,两个小时给妈妈打一次电话或者发一次语音。很多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报平安”来判断孩子是否安全。

⑥ 让他人接孩子放学时,约定一个固定密码、暗号。

有时,当父母有事或者来不及接孩子,需要委托不常接孩子的人去接孩子时,可以事先跟孩子约定一个小暗号,可以是一串数字或者两个人都熟知的小暗号。告诉孩子或者老师,只有对得上暗号的人才能将孩子带走,否则无论是谁都不能将他带走。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就取消别人帮你接孩子说“暗号”,因为人贩子真的技术太高超了,为人父母,我们只能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⑦ 独自带孩子出门的家长,要做好防盗措施。

如果孩子在推车里,尽量用安全带系着孩子,把孩子固定在车上,这样人贩子不可能一下就抱走孩子。

再大一点的孩子去人群密集区,很多时候一两秒的时间就会发现孩子不见了,这时最好买一条“防丢链”。不要觉得像牵小狗一样不好看,安全永远大于好看。

还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对于一些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这些资料,可能记的不会那么深刻,父母需要经常问问孩子,加深一下记忆。而且,在记父母两人的电话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背一个电话号码,以防混乱。

昔日,人贩子作案的地方,都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因为要避人耳目,去诱惑没有什么反抗力的孩子。可如今人贩子也开始“大摇大摆”地在公众场合作案了。

2015年,央视新闻曝光孩子被拐的七大高发地,家门口就排名在第一,其次是公园、商超、火车站、游乐场、医院和路上。

越是看似安全的地方,越是最不安全的地方。即使在闹市区,父母也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千万不要当“低头族”,放任孩子自己玩耍。

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隔着一个可恨的人贩子。

发现宝宝偷东西该怎么引导他呢?

发现孩子偷东西后,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认识到偷东西是错误的行为,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1. 与孩子进行沟通。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帮助孩子认识到偷东西的错误性质和后果,并引导孩子诚实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2. 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让孩子明白偷东西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会伤害他人和自己。

3. 给孩子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家长可以给孩子正面含春的激励和奖励,例如表扬孩子的好行为、给予小礼物等,以鼓励孩子采取正确的行为。

4. 设定明确的惩罚措施。对于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明确的谈岩耐惩罚措施,例如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撤销某些活动的参与资格等,让孩子枣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会有不良的后果。

5. 监督和引导孩子。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受到关注,并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当发现孩子偷东西后,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设定明确的惩罚措施,加强监督和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行为,并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行为。

怎样预防人贩子偷小孩

人贩子偷到孩子后,会把孩子如何处理?这点大家应该都知道,街头卖艺的很多残疾人

第一,是直接拿去卖,其实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即使孩子不在妈妈身边,但收养他的人还会继续抚养他,至少还是活着的;

第二,有人说,说南方偏远落后的地方,家里未成年或未婚的男孩死了,是要配阴婚的,有些人贩子就专门找女孩子下手,抓到就是弄死,据说一个女孩的尸体在当地可以卖到3-5万!!!!

第三,据说现在有的人贩子是靠卖人体器官赚钱的,说抓到个孩子拆器官卖比直接卖个活人划算多了……

人贩子,家有孩子的家长都避之不及,但是一味躲避不如让孩子增强防拐意识,下面是小编总结的人贩子的三大招数,具体如下:

招数一:假冒熟人诱惑法

骗子能叫出孩子的名字。然后可能会和孩子说,自己是受了孩子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家人的委托,来带孩子回家或者去别的什么地方的。有的甚至还会继续骗孩子说,自己也得到了老师的同意。游困利用如此“权威诱惑”,骗取孩子的信任感而诱骗孩子。

招数二:给予礼物利诱法

“小朋友,我有一个礼物给你。你想知道是什么吗?快和我到前面车里去看看吧。”这类方法主要是用物质利诱,同时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最终实施拐骗孩子的目的。

有人曾在一幼儿园门口做过实验,用给小朋友IPAD玩为诱惑,带小朋友走。结果当时参加实验的孩子几乎各个“中招”。

招数三:帮忙带路法

骗子往往会利用孩子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的心态,引诱孩子。比如骗子会说“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地方的路怎么走吗?”如果孩子说,知道,就在哪里哪里呀。骗子就会顺势说,“反正也不远,你能不能带我去啊。”

如何应对人贩子家长应教会孩子以下六招。

第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告诉他们遇到人贩子或者是其他危险事件,应当沉着冷静,自行判断能否逃生,如果有机会的话要鼓起勇气进行自救,千万不能任由那种机会白白流失,毕竟脱离人贩子掌控之后被救出的机会会增加许多。

第二、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又遇到陌生人前来搭讪的话,孩子应该立即朝人多的地方走去,如果坏人想强行抱走孩子,他们要学会大声呼救,因为人贩子做坏事会心虚,看着路人越来越多,他们多数都会放下孩子立即走人。

第三、如果周围没有可求助的路人,后面又有坏人在追,这时就要找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藏起来,还要放缓自己的呼吸,等坏人离开后也不要立即就跑出来,最好多等十多分钟确定坏人不会返回时再往与他相反的方向逃走。

第四、家长平时还要让孩子记住报警电话和自己的电话号码,万一孩子走丢,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还能打电话向父母或者是公安局求助。或者是给他们买一个有GPS定位功能智能手表,万一孩子走丢妈妈用手机也能立即找到孩子的踪迹。

第五、家长要经常在孩子的耳边教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如果有人拿东西给孩子也不能要,因为很多人贩子就是用玩具诱骗孩子。孩子小的话上下学都要接送他们,而且还要将孩子亲自交到老师的手中。

第六、为了加强孩子的逃生技能,爸爸妈妈和茄斗孩子可以在家中做逃生演练,虽然经常教育他们但是口头说说又怎能让他们明白具体怎么做,而且这也可当成亲子间的互动,如同玩游戏一样,对于淘颤磨磨气的孩子这种做法可比对他们说教十次都管用,总之是有益无害。

家长必知防拐十招

1.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

2.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

3.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复杂拥挤的场所,以免孩子因拥挤走失被拐。

4.聘请保姆时,一定要查清其真实身份并掌握相关资料。

5.千万不要让陌生人照看孩子,即使时间很短。

6.在医院不要把孩子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睡觉时锁好门窗。

7.一定要亲自按时到幼儿园或学校接送孩子,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

8.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

9.让孩子熟记家庭住址、电话、父母名字,经常对孩子进行应急安全教育。

10.要告诫孩子不要到荒凉偏僻的地方玩耍。

逢年过节,小偷猖獗,人贩子也猖獗!家长们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如下三点一定要谨记:

1、公共场所不和陌生人谈论孩子除了不要像琪琪妈妈一样,边拍照边喊女儿名字,大声”宣传“自己孩子的信息以外,家长还需注意:和陌生人聊天时一定不要泄露孩子的任何事情,包括孩子姓名、年龄、 喜好、吃什么奶粉等。曾经有一个父亲,因在接送儿子下课时,与陌生人交谈,不小心透露了诸多个人及家庭信息,结果几天后,孩子就被人贩子接走了。

2、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晒孩子相片有不少妈妈是“晒娃狂魔”,喜欢在朋友圈上晒孩子照片,更有妈妈喜欢在微博上写孩子的成长记录,其中就包含了孩子的相貌、姓名等信息,甚至孩子读什么幼儿园、家里开什么车、平时喜欢逛什么商场、公园等等都一目了然。小编记得曾有报道:有一陌生男子打印了一个小男孩的照片并放在钱包里,冒充孩子的舅舅去幼儿园接。幸亏保安细心,问这个“舅舅”孩子的情况,对方前言不搭后语,最后才心虚地走了。因此,家长一定要谨记,如果照片一定要发,那朋友圈和微博信息一定记得仅向特定的亲朋好友开放。

3、家庭信息卡外露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走丢,会在孩子的书包或口袋里放上包括爸爸妈妈姓名、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孩子姓名年龄等信息的家庭信息卡,但要注意这样的信息卡告诫孩子不要随意外露,谨防遇到坏人。曾有父母将信息卡挂在孩子的胸前,导致孩子被绑架并勒索了一大笔金钱。

遇到人贩子 请大家勇敢的站出来。

关于盗婴儿礼物和偷盗婴幼儿勒索财物和出卖的行为如何认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