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我们公司想注册为‘孙子兵法情报管理咨询公司’。"
“没门。按照规定,不允许企业名称中两个相连的字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同,而东方智能公司已经使用了‘智能’二字。”
“那不叫‘兵法情报’,那叫‘文韬’。”
“没有,有公司用过。”
“那叫‘军事战略’。”
“我也用过。”
“叫‘文化传播公司’?”
“对不起,那个名字不符合贵公司的经营范围。”
"那就叫它‘孙子兵法管理咨询公司’。"
“‘孙子兵法’这个词是个专用名词,我个人无法决定它是否管用。”
......
这是多年前发生在南京某工商分局登记大厅的一段对话,在当时的媒体上看到过。事实上,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工商局注册人员之间进行。2016年,全国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达到1.51万家。伴随着企业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企业名称资源越来越稀缺,新公司注册名称越来越难,让创业者感到头疼。
针对工商界的这一“痛点”,江苏省工商局2月24日宣布,江苏省工商系统将从3月起通过省市工商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名称数据库,让申请人自行查询、规避现有保护期内的市场主体名称,努力解决“企业命名难”问题。
开放名称库 810万个名字供查询
江苏开通的市场主体名称数据库涵盖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目前,江苏省数据库中约有810.91万条姓名记录。名称数据库开放后,申请人无需注册用户,只需登录省级或市级工商部门官网的“网上自助名称查询”系统,输入名称信息,即可查询到与输入信息相同或相近的保护期内市场主体名称信息。
江苏省工商局表示,此举旨在提高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便利性和申请人名称申请的成功率。
针对名称数据库资源庞大,逐一查询比对速度慢的问题,江苏省工商局表示,将集中清理省、市、县三级企业名称数据库,同时对仍在保护中、暂时不能被申请人使用的名称单独建库,彻底放开名称数据库空,提高查询比对速度。
试点放开“名称近似”审查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新设立的企业“不得与登记主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同行业注册企业相同或者近似。”即同一行业的企业不允许重名。但在实践中,如何界定“近似”和“同行业”是很难把握的。为了防止以后出现姓名纠纷,注册人员往往会受到严格审查,从而加重“取名难”。
对此,江苏省工商局官方表示,将调整现行企业名称“查重”规则,在部分地区尝试有序开放“近似名称”的审查限制。登记机关负责制定申报规则,在落实告知承诺的基础上,不再审查近似名称,由申请人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尽可能释放企业名称资源。同时也将对“同业”的认定进行研究,从词语表达、词语内涵等方面进行科学界定。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凡涉及禁止内容的企业名称不得使用。然而,一些申请人为了追求“高大上”、“洋气”、“接近名牌”,往往会申请“禁限用”的名称,导致企业注册受阻。有媒体报道,有申请人准备了136个备用名,跑了两个多月,还是不成功。
为此,江苏省工商局将建立全省统一的、基础的、动态更新的负面清单数据库,又称“限制词词典”,力争实现清单外可使用。
此外,江苏工商系统也开始建立“强制纠错”机制。登记机关直接从名称数据库中删除不适当的名称,临时用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或注册号代替,或在名称后加上“该名称已被证明为不适当”。
将推行“我的名称我做主”
事实上,江苏已将大力推进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列为今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此前的2月15日,省工商局在镇江召开了工商系统名称登记改革工作座谈会,重点研究了名称登记改革中的申报流程、查重规则、名称争议等方面,明确了名称改革的总体思路。
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是,江苏下一步将探索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即不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其他特殊情况的,申请人可登录企业名称自主选择系统,查阅系统提示信息,进行名称查询、比较和选择,确认自己拟使用的企业名称并自主申报。之后,在企业注册过程中,注册人只需要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对名称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即可。
江苏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自主名称申报改革将先在江苏省部分地区试点,成熟后逐步在全省推开,大幅提升工商登记便利化水平,不断激发商事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更多信息请下载21世纪经济报道APP。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