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据说苏州是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双面绣。其实,古城的大街小巷也有完全不同的两面。
比如平江路街区,就是水陆双棋盘的江南气质;而在武30路的街区,一种别样的民国风格,低调的老房子,一排排法式梧桐。
苏州子城中轴线上诞生的民国印象
苏州副城,最早的吴宫所在地,是伍子胥建立的“城中之城”。
可惜的是,自从元末朱元璋攻破平江,踏过这里的死敌张士诚的宫殿之后,紫城就沦落为“皇帝弃基”,五百多年来一直萎靡不振。
平江地图中的苏州子城
苏州副城的大致范围
直到20世纪初以同德里为代表的苏州公园、体育场馆、民国建筑拔地而起,古城腹地漫长的荒芜历史才宣告结束。
现在连接干将东路和十字街的30路,位于紫城中轴线上。顾名思义,因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而得名。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近代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爱国运动也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为了帮助上海人民,苏州人有钱强捐,工人俱乐部动员工人吃了10天咸菜,省吃俭用,帮助上海工人;而学生们则深入苏州的城乡开展募捐活动。住在九如巷附近的张氏四姐妹曾在30号路边做过义演。
来自各校的3000多名师生也在新建的体育馆举行示威游行,并举行烈士追悼仪式。
苏州地方志
据记载,当时苏州各界集资近两万元,汇往上海。后来上海商会把一部分捐款退还给苏州,这笔钱用于整修堰桥至十字街(原名马军弄)的道路,也就是现在的“三十路”。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起初苏州有识之士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自筹资金办赈济,安排项目让上海工人自力更生。
五三路的前世今生
起初,他们希望修建一段从楼门到粉门的城外公交道路,最终将环城路连接起来,成为苏州最早的“二环路”。
后来因为资金短缺等原因,路线不得不改,成了不知名的马俊农。
在“五卅”运动一周年之际,苏州各界联合会聚集在一起进行纪念。他们还分别在体育馆前和堰桥上建了两块纪念石碑。其中一件至今还在五卅路公园西南角(另一件收藏于苏州博物馆),默默诉说着那段辉煌的过去。
民国姑苏城里的高档住宅区
作为古城的后起之秀,五三路因为一排排洋房,骨子里透着一股洋气。
现在这里最出名的就是童德利,因为一部电视剧而走红。
据史料记载同德里地区原为宋代平江府木兰馆遗址,相当于府衙后花园。唐宋时期白居易、陆龟蒙、范仲淹等众多文人士大夫曾在此流连。
尘离沧海,老房子已不在。到了民国初年,曾经风光无限的木兰馆变成了鱼塘。明凯大剧院建在观前街的时候,据说挖出来的土正好填进废弃的鱼塘里。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吴三路修建后不久,上海大亨杜来苏州考察工程,经人推荐,看中了此地,投资将其改造成巷式住宅区,沿巷两侧联排别墅,全为两栋洋房,统一对外。
两年后,看到杜老板的长租公寓生意红火,国民政府第二财政部长贾士毅也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在同德里南侧建了一个别墅群,也是用来出租的。
为了赢得“互利”的青睐,它被命名为“李同义”。仔细想想,不都是好的吗?。
我在通德利遇到一对拍过照的情侣。
同得利和李同义对面,也是民国建筑,是金城银行在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高档住宅区。
1949年5月,苏州刚解放不久,散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此设司令部,粟裕曾在前总统公寓指挥解放上海。
▲金城新村旧址
在5月30日路上,还有一个“李”也堪称“苏州共和国高端社区”,那就是十字街附近的新福里。
这里曾是清朝总督钟君衙门的旧址。辛亥革命后被折腾,后被新抚银行买下,改建为海式石库门住宅群,故称新抚里。
清面砖墙,罗马拱门,只要走过三十路,你一定会注意到如此壮丽的景象。
在新立,原本对着30路的石库门已经被封了。
值得一提的是,信托银行的董事长是来自苏州吴江著名的费氏家族的费。他是袁世凯长子袁的妹夫,南社创始人柳亚子的堂弟。
嗯,再加上名人效应,那时候很多银行高管和文人墨客都选择租住在三十路,一时间这里成了很多苏州金领向往的后花园。
即使几十年过去了,越来越老的房子依然有着和粉墙黛瓦完全不同的味道。
从张家四姐妹到燎原的星火
就在新福里对面,从十字街到九如巷,在武30路的左手边,住着现代著名的张家四姐妹。
合肥张氏是当地有名的世家,曾祖父张树声(张家四姐妹)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历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
九巷3号张故居正在修缮中。
他们的父亲,张,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去了很多地方,最后定居在古城苏州。
一开始他们住在徐门附近的寿宁巷,后来搬到了30路边的九如巷,从此开始了一系列的传说。
张和四个女儿
张三女婿顾传宣沈从文周有光(左至右)
张立志在新时代要有所作为,于是花光了所有的钱,在人民路乔奇巷办了一所中学,供女子读书学习。
到1923年,位于体育馆旁边的新校区投入使用。两年后,五卅运动爆发。在张的支持下,女子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包括四个女儿,进行了慈善演出,筹集资金,全力支持这一爱国运动。
彝族女子中学
有一次,张在上海上课,遇到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名叫侯少秋。
他一直很重视师资队伍,所以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年轻人才,于是邀请他来苏联担任乐毅女子中学的教育主任。但他不知道的是,侯少秋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共地下党员。
于是他带着组织的任务来到苏州。5月30日,在乐毅女子学校,张闻天、叶天帝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苏州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苏州独立支部,星星之火从此在苏州燃起。
虽然女校早已在战火中消失,但张当年种下的雪松依然苍劲挺拔,刻画着那一代人的性格。
苏州日报拍摄的彝族女子学校旧址上的雪松
多少苏州人的回忆杀
对于很多苏州人来说,五三路不仅是一条民国路,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老朋友。
五卅路91号的体育场,也是苏州的老体育场。谁小时候没去那里游泳买过体育用品?
李冰设计的苏州体育场
如今,无论是三香路上的体育中心,还是公园里的奥体中心,都远比她高,但她是苏州第一公共体育场,永远的老大哥。
清朝末年,这一带是游乐场。1918年,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吴县公共体育场空。经过多次改造,现在是苏州市民健身中心的一部分。
据说苏州的第一场演唱会就是在这里举办的。那是1999年在周华健的一场音乐会。我不敢说巷子里有几千人空,但至少是人山人海。
每个人都熟悉这个大公园。她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是苏州第一个现代市民公园,由一位法国园艺家设计。真的挺凡尔赛的。
这是孩子们的天堂。有旋转飞机,有小火车,有最“酷”的海盗船。有多少孩子可以在这里撒野;这里也是老人的天堂。有喝茶的,有钓鱼的,有唱戏的,有阿姨跳广场舞的,有叔叔聊国际局势的...
年复一年,大公园的时间似乎比谁都走得慢一点。
苏州最早的电影院也诞生在这里。早些年,苏州电台也在附近。记忆中对外开放的电台食堂味道一般,但价格优惠感人,吸引了隔壁一中很多同学来吃午饭。
年复一年,旧时光一去不复返。只有那两排法国梧桐还在,让午后的阳光穿透,在路上洒下斑驳的影子。
时代拨动了这座古城的琴弦,在那些光影中呢喃着夏天,唱出了学生和少年们的风华正茂。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