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十号:俄罗斯版的“星链”来了)

宝宝起名 0 85

(枢密院十号:俄罗斯版的“星链”来了),第1张

资料来源:第10号枢密院令


10月22日,俄罗斯的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东部航天发射场升起空,成功将球体计划的首颗卫星Sketai -D和三颗Messenger -M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之所以特别提到俄罗斯发射卫星,是因为“天空侠-D”卫星很不寻常——它被称为俄罗斯版“星链”的第一颗实验卫星。



(枢密院十号:俄罗斯版的“星链”来了),第2张

老司机之前已经多次介绍过SpaceX的“星链”卫星星座,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中的出色表现,简直成了俄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但问题是,“星链”卫星数量众多,价格低廉,根本不怕俄军的硬攻——SpaceX公司CEO马斯克甚至扬言,“星链”卫星的发射速度比对手的摧毁速度还要快;但采用互联网思维的快速软件升级策略,多次挫败俄罗斯黑客手段。


吃够了“星链”的亏,俄罗斯作为航天大国,推出类似产品是非常自然的。根据来自俄罗斯的介绍,俄罗斯提出了相应的“球体”卫星星座。后者由600多颗卫星组成。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多达12000颗卫星的“星链”的庞大规模,但也算是相当大了,它们的功能也更加复杂。



(枢密院十号:俄罗斯版的“星链”来了),第2张

“球体”卫星星座


据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前总经理德米特里·罗戈津介绍,“球体”卫星星座项目包括多种运行在不同高度的卫星,具有卫星通信服务和对地观测等不同功能,使俄罗斯拥有“最现代化的Tai 空通信和监测系统”。


22日发射的“斯基泰-D”卫星质量不到200公斤,功耗约250瓦,有效寿命3年。属于“斯基台”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接近“星链”功能。据称,由于俄罗斯互联网卫星星座运行轨道高度为870公里,高于美国“星链”,且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在俄罗斯附近,因此只需要288颗卫星就可以在俄罗斯周边,尤其是地面通信设施匮乏的北极航道沿线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和通信服务。


但是“球体”卫星星座并不止于此。还包括“快车”和“亚马尔”两大系列高端通信卫星,位于距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此外,还有运行在高椭圆轨道上的“Express -RV”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北极互联网服务。预计第一颗卫星将于2025年底发射。



(枢密院十号:俄罗斯版的“星链”来了),第2张

此外,“球体”卫星星座还包括物联网的“马拉松”系列卫星。物联网设备对网络连接的高带宽、低时延有严格要求,因此“马拉松”系列卫星的轨道高度最低。


据称,俄罗斯下一步将尝试测试这些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卫星之间的激光通信等最新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能力。


与“星链”不同,“球体”卫星星座还包括“回眸”地球遥感卫星和“金鹰”地球观测卫星。罗戈津说,这些卫星使用相同的卫星平台,但将配备不同的雷达和光学传感器,“这将使我们能够在夜间和透过云层看到地面”。


由此可见,“球体”卫星星座并不能简单描述为俄罗斯版的“星链”,其组成和功能要复杂得多。事实上,相关计划早在2018年就提交给了俄罗斯政府。它全面整合了分散在俄罗斯航天系统中的各种卫星,凝聚了俄罗斯重整航天的雄心。


不过,必须强调的是,虽然已经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卫星,但俄罗斯的“球体”卫星星座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枢密院十号:俄罗斯版的“星链”来了),第2张

首先,钱——航天工程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俄罗斯航天公司曾估算,该项目将耗资1.5万亿卢布(约合243亿美元),远超俄罗斯的承受能力。几经波折,2021年底,俄罗斯政府确认对“球体”卫星星座的拨款总额为1800亿卢布(约合29亿美元)。根据计划,2022年将为该项目拨款140亿卢布,2023年和2024年拨款180亿卢布,2025年拨款85亿卢布。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该项目将需要通过引入民营企业和风险投资来筹集资金。


根据“星链”卫星的经验,建造和发射卫星只是“花钱如流水”的开始,真正的大头集中在运营阶段。最近,马斯克声称,仅仅是保证乌克兰2万套“星链”地面终端的正常使用,每个月就要花费数千万美元...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俄罗斯航天部门来说,恐怕真的“烧钱”不起。


此外,俄罗斯航天专家2021年披露,俄罗斯民用通信卫星70%以上的部件来自国外。目前在俄罗斯之前被西方制裁[/k0/]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俄罗斯卫星的国产化率也是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