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

宝宝起名 0 58

(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第1张

“石龙场”的故事很多,美丽的传说一个接一个。今天,我们来谈谈雕刻的孙氏大院。


孙家大院位于广安市邻水县铜石乡石岩村2组公路旁(与(镇)下马通乡交界处)。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厅四合院。


坐北朝南。大院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屋59间,其中上、中、下主房各15间(每排5间),茶室4间(上主房与中主房之间各1间,中主房与下主房之间各1间),左侧10条小巷,右侧20条小巷, 和左右两侧的风水房(各5间)在风水房的尽头有一根8米高的桅杆。 它的建筑风格很特别。



(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第2张

孙氏人住在大院里。据《孙氏族谱》记载,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招人填四川圣旨”圣旨),清政府下令从湘鄂粤向四川大规模移民时,始祖孙兴山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孙中华、孙,从湖北麻城孝感高坎岩,到四川定居。


当他们经过邻州(今邻水)的麻柳城(今六塘乡)时,从一座桥附近的井里饮水,然后北上。走了一个小时左右,老二孙发现饮水碗还没拿走,还在之前的饮水井。孙兴山命令他的二儿子孙回头去找那个碗,并告诉他:如果碗还在原处,说明你和那个地方关系很好,可以把工作留在那里。因为那里有一座桥,所以应该命名为孙家桥!子孙满堂,繁荣昌盛。


于是,孙定居在孙家桥。



(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第2张

长子孙中华在经过石道场(今时永镇)到大竹钟家洞的地方,看到了一条长长的山脉。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这里,一个十米的巨石从峰顶出来,像一条巨龙回头。


龙头左侧有一个(窝开的)山坳,宽50多米,三级台阶。是回龙湾式的风水之地,就占在这里。(当时孙建国20岁左右)从此开始了孙嘉大环“打鱼打柴”的传奇。


孙氏长老说:大概是康熙四十年(1714-1717),孙中国建的房子就在上房那一排。他没有在外面请工匠,而是带领三个儿子自己动手,就地取材,选用优质的柏树做柱头,杉木做项圈,松木做架子,建砖窑烧砖制瓦。山坳内侧建有一排五间七柱瓦木结结构的主屋,中间一间为主房。厅内的“家神香盒”上雕刻着百鸟朝凤等精美图案。



(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第2张

据说修“家神香盒”花了三年时间,用了无数木材。它的“家神香盒”是当地建造的最好最大的。可惜文革(1966年秋)四旧破的时候拆掉了。据说烧了三天三夜,也没烧着。


当时烧香盒的时候,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里屋的老人却叹了口气。


孙建国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一直坚持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不断发展壮大家族企业。同时他也是一个很独立的人,懂得种田、读书、传家宝的道理。


孙氏巩固家财后,着手培养后代文化,把孙子送到沙道场私塾读书。


雍正三年(1725年),孙建国的三个儿子已经结婚,有了16个孙子。原来的房子远远不够住。然后在中间的房间建一排房子。


上室与中室之间有6.8米的距离(意为顺发,后引申为,意为孙姓人的顺利发展)。上房比中房高1.2米,中房和上房左右各建一座茶楼。中房后门檐口与上房之间有天井。中房和茶头房比天井高40cm。天井用石板铺成,中间是一米二宽的过道,四周是石箍,中间铺了四块石板。从过道到上面的房间,有五级石阶,石阶两侧是用装饰好的半月形石板搭建的20厘米高的护栏脚。过道与檐口之间有40厘米宽的排水沟。


中间的房间里有一排五栋房子。除了中间的房间和柱头是木头做的,其他的墙都是自制的耐火砖。前门由石柱制成,并刻有门联。横联为:耕读传家;左联为:九天,日月昌盛;右联为:万里风雨起图。


传说当时正房的石门很高,石柱很重,建造者不得不另加一锭银子来竖立石柱。中国的孙对工匠们敲竹杠感到愤怒,决定送10个孙子去跟石匠们学习。


据说,孙氏的初级石匠学成后,率先修建了重庆梁平县城的城墙,并负责城墙的设计和技术指导。他的工艺不同寻常,他的精致设计和建造的墙的坚固性是一流的。


后来,它经受了无数次战争的考验和洗礼。尤其是抗战时期,梁平有了军用机场,成为重庆大轰炸中受害最大的一个县。



(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第2张

据梁平县志记载,1939年3月29日12时30分,侵华日军30号轰炸机共18架次,分两批呈“品”字形。他们轮流用低空火力从东到西轰炸整个城市。在梁平县,在69个地点投下92枚炸弹,炸死269人,炸伤200多人,摧毁880多所房屋和一所监狱,影响到3,986人。尽管遭受了如此惨烈的轰炸,但由孙甲子孙设计建造的梁平县城城墙却安然无恙。


孙家历来注重人才培养。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孙中国孙辈中,有人中了进士,在朝廷吏部、工部做官。而且此时孙家人丁兴旺,孙辈24人,家业兴旺,达到顶峰。再加上这些孙子陆续开始结婚,原来的两排房子已经不能满足居住要求。早已年过七旬的孙建国力不从心,便吩咐儿孙们准备下一间和两边的厢房。


此时孙家人才济济。在原有房屋布局不变的基础上,他们精心设计,决定将隔壁房间的大门修成石柱。大门正对大门呈八字形,门前铺有一米见方的石板。门柱高3.6米,直径36厘米,呈八角形。门柱上刻有内外门联,门侧匾额上刻有“开堂三愿”。在方形牌匾的两面雕刻八仙。在门的两侧装饰“打柴”、“耕读”图案,以此激励孙辈,不忘基本,追求田园生活的恣意淡然的人生境界;要追求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研读圣贤书,博取功名,为朝廷重用,报效国家和人民。


如果设计好,就加紧实施。在下主室和中主室之间,有一个石板铺成的天井。天井通道的大小与中主间和上主间相同,只是通道到中主间的台阶改为三级台阶。中上主室的台阶和通道由10块石头组成(包括过道的第一块箍石)。形成一步梯进大门,三步梯进中上室,五步梯格局进上室。



(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第2张

因为时间仓促,他们没来得及烧砖,就用未烧的土砖做墙。为保证砖不易风化,决定利用当地取石方便的优势,在基石上砌两轮60厘米高的石头,防止水对砖墙的侵蚀。


上室为瓦木结构,中室为耐火砖结构,下室为土砖结构。意思:木能生火,火能生土。


四十年(1776年),在姬旦(下主室大门牌匾题字的时间),下主室大门的立柱剪彩。


三重殿建成后,三个大门在同一轴线上。从下面房间的门往里看,可以看到上面的房间。


下室正门正上方的门是一块长方形的石碑,宽约60厘米,长约80厘米。门匾上的“开馆三愿”铭文苍劲有力。门匾上方一对木雕狮子正凝视前方,门匾两侧的“八仙”石雕栩栩如生。门匾两个石柱顶端的一只金丝苗(霹雳布袋戏中逆天的宠物)正一闪一闪地窥视着门匾两侧的八仙。



(邻水石龙场:雕阑玉砌的孙氏大院),第2张

大门左侧的两块条形壁石上雕刻着“鱼柴”的图案,其内容为:天空空布满了云朵,蓝天白云下,一个渔夫正在河边垂钓,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一个船夫在划船过河,他似乎很专注;一个樵夫花了半天时间砍了一担柴,走在一棵大树下的石阶上,准备挑出来到市场上换钱。显得轻松愉快,满载而归的感觉溢于言表。右边两块条形壁石上刻着“耕读”的图案,内容是:一个春日空,白云朵朵,一个农夫左手拿着鞭子,右手扶着梨,赶着牛耕田,正在耕耘一年的希望;一个肩上扛着锄头的农民正在地里忙活,播种一年的收成;在学校里,一些学生在窗前看书,而另一些学生在学校的课桌前练习。他们看起来很专注,学习也很努力。...


大门两侧石柱下有一个高30厘米,直径40厘米的石墩。石墩上刻着一对“野鹿带花”图案。


孙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门前的几个图案生动地编织成顺口溜:“开堂三愿”居中,一对“神狮”护院,金丝小苗窥,两边渔樵耕读。不信的话,野鹿在你面前有花。


孙的石对联是独一无二的。大门的石柱上,左联:大门面向辽阔的北皇后,右联:地面连接春意更浓的城南。朝门(外)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左石柱内联:山为深体之量,右石柱内联:鹤在云中,冰在壶中。在石柱的左侧,有一幅正面对联:你为什么能成就夏颖和冬雪的余辉?在石柱的右侧,有一幅正面对联:你将不得不为你的野心付出代价,秋天和秋天,桂春怀。下室左右壁刻有对联,左联秋风桂,右联:吏部文章、工部诗文。下室左侧有一副对联。横联上写着:人安物富;左边对联写着:知己知彼,长谈;右联写着:知己不厌来。茶室里有横额题字:福寿安宁。


嘉庆和武庚(1810年)下午,姬旦的春天,左翼建成了。左厢房镌刻对联,横排:书声为A,左联:天开黄岛干坤台,右联:东瀛祥光宇宙新。上面刻有一个横向铭文:任斋安珠。下面的房间里刻着一对对联,横向:江山聚秀,左对联:桂方百代兴,右对联:松茂千年盛。右翼第一条巷子里刻着一副对联,横:兰芝进屋,左联:爱地方,爱家乡,新气象,右联:勤俭家风好。


每个巷子都有明沟,主要用来排水,保证房子地基没有积水,保证房子比较干燥,建筑材料不容易风化腐蚀。


考虑到房子两边前面有20米左右的缝隙(有漏财之说),是这块风水宝地唯一的缺陷,美中不足。为了弥补缺陷,在缺口处修建了五座风水房,用来“扎缺口”,防止钱财外泄,使钱财得以封存。


因为孙家大院有一位科举出身的老爷,在朝廷做官,按照惯例,两边的风水房两端都有8米高的桅杆,以示地位显赫。


孙氏宗亲深知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道理。希望他们的子孙后代不仅要守住祖辈建立的基础,还要继承和发扬祖辈白手起家、勤俭节约、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


因此,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同时也通过对联、雕花等方式,聪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因此,这些对联和雕刻图案充分表达了当时孙氏家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几代人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后人的鞭策和鼓励。


来源:草根-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