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山西64人抬龙头棺轿送葬,场面声势浩大,这种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农村葬礼记(下)山西64人抬龙头棺轿送葬,场面声势浩大,这种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山西64人抬龙头棺轿送葬是什么场面?在农村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以土葬的形式为主,
- 1、山西64人抬龙头棺轿送葬,场面声势浩大,这种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2、农村葬礼记(下)
山西64人抬龙头棺轿送葬,场面声势浩大,这种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山西64人抬龙头棺轿送葬是什么场面?在农村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以土葬的形式为主,这种风俗习惯也一直沿用到了现在,农村地区,在办理丧事的时候一般都非常的隆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逝去的人一个交代,让他们能够一路走好,在山西当地的葬礼就办得非常的隆重,有一户人家在举办葬礼的时候,现场有六十六十四个人抬棺材,还有其他的几十个人在敲锣打鼓,上百个左右的人舞龙舞狮,整个队伍非常的壮观,浩浩荡荡的走在大街之上,周围围观的人也非常的多,可以说,这支送葬队伍吸引了当地所有人的关注,因为整个场面实在是太轰动了。
二、这种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地这种风俗习惯其实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当地人们觉得把一场丧事办的风风光光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尊重,所以当地的人们在举办葬礼的时候都是怎么热闹怎么来,有的人为了办一场丧礼会花费几十万元,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如果说老人是寿终正寝的,并且去世之前没有痛苦,那就说明这是一场喜丧,是一件让人觉得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当地的人就形成了在办丧礼的时候大张旗鼓的这种风俗习惯。
三、怎么评价这种习俗?很多人觉得这种风俗习惯很明显存在攀比的心理,因为对于一些家庭情况不太好的人来说,花几十万块钱去办一场丧礼,很明显是不正常的,而且已经去世了,什么都不知道,丧礼办的在喜庆,在热闹,也仅仅只是为了送自己的亲人一程而已,这种大张旗鼓的方式非常没有必要,但是当地的人们就是长此以往的,坚持这种风俗习惯,由于在当地的人们,但丧事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也很难说是有哪一家不按这样的风俗习惯去办,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很可能就会被其他人评头论足,所以大家也只能纷纷效仿。
爷爷离世第一天。除了大姑、二姑,外地的三姑和小姑都在晚上赶了回来。这次爷爷的后事,是由一位过往从事过铁匠的爷爷主持的,据说这位爷爷在白事组织上面很有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下午的时候,拖拉机拖来了棺材,棺材是原木色的。公公说村里的人都是先买的原色棺材,这样可以看到用料实不实在。买回来后,再请油漆工上黑色的油漆。棺材很重,大约8、9个大汉才把它挪进了一楼大厅。这时,赠送给亲友的礼品也到了,一些毛巾和礼品袋、几箱肥皂,还有一箱烟,每个礼品袋里需要放一条毛巾、一盒肥皂和一包烟。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和老公,还有表弟表妹们。公公说我们分装完这些礼品就可以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晚上的守夜由几个姑姑和姑父轮班值守。
爷爷离世第二天。这天最重要的就是“封眼”仪式,也叫封棺。大约下午三点多,老公喊我下楼,小院子里站了许多人,姑姑姑父叔伯们在互相帮忙穿着白色的孝衣和孝帽。孝衣和孝帽都是从商店买来的成品。老公给了我一条绿色的小方毛巾,我正想这颜色咋这奇怪时,老公说这是这里的习俗,公公婆婆这辈人头上需戴白色的长长拖地的孝巾,我们这辈人是戴绿色的头巾,我们下一辈是戴红色的头巾。等我们都穿戴好,进到大厅,我发现爷爷的遗体不知何时已被抬进了棺材。小孩子们被关在了门外,厅里大人们挤着跪了两排,耳边开始传来姑姑们的哭声,还有念佛机的佛号声。我抬头望了望老公,他依旧默默的跪着。办事的人撒了一袋石灰粉,撒匀了后,几个叔叔们合力盖上了棺材,开始钉钉子——封棺。“咚咚咚”这钉子声似乎敲进了大家的心里,哭声也越来越大了。这天最重要的仪式随着最后一个钉子钉完也结束了。至此,爷爷的这一生已盖棺定论,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只有去记忆里搜寻他的身影了。
灵堂就设在了一楼大厅。第三天天微亮,锣鼓烟花炮竹声就开始了,我惊奇的发现乐队除了演奏哀乐,还断断续续播了会大悲咒。我与老公先后洗漱好下楼,院里已站了一些亲友。院子的墙上挂满了大白纸,仔细一看,每张纸上写着亲友的名字和对应的礼金金额。大约早上九点左右,亲友们都到齐了,先开酒席。席间,孝子们为了答谢今天帮忙的抬棺乡亲,需行跪拜之礼。老公说我们辈分小,不用去跪。酒席结束后,准备出殡。出殡前还有个“跨棺”仪式,家里的男性晚辈需排队从棺材上面横跨过去,都跨完后,紧接着公公爬上了棺材盖上坐着就可以出殡了。这个仪式叫“坐棺”,代表着好运。据说时有家里儿子多的为了争抢坐棺而吵架。出殡的队伍很长,我和小妹执“引魂幡”(两根细长细长的柳枝贴上亡者的信息)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亲友举着各式花圈,再就是抬棺人抬棺跟着。一路每隔四五米就会有人提前放鞭炮和烟花。出门右转四五百米处,路边小路进去百米我们就到了提前挖好的墓坑,墓坑在奶奶的坟边上。一路也不知道后面的队伍是个什么场景,鞭炮声炸得我不自觉捂紧耳朵。这会到了墓穴处,回头才看到至少有十几人抬棺,到了墓穴处,大家非常有默契地慢慢地将棺材放进了墓穴。小妹告诉我,我们不能在那逗留,得转头各回各家,包括来参加葬礼的亲友都要离开。墓地只剩下公公和一些办事的长辈在填土。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