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腊月里,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送灶王爷了。相传,灶王爷为天上仙界的神仙,主管着人间的烟火与柴米油盐。因此,每年腊月人们送灶王爷时,可谓是毕恭毕敬,生怕怠慢了灶王爷,同时亦希望灶王爷能上书天界神仙,来年给自家的炉灶增添柴米油盐以及食禄口福。今天
腊月里,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送灶王爷了。相传,灶王爷为天上仙界的神仙,主管着人间的烟火与柴米油盐。因此,每年腊月人们送灶王爷时,可谓是毕恭毕敬,生怕怠慢了灶王爷,同时亦希望灶王爷能上书天界神仙,来年给自家的炉灶增添柴米油盐以及食禄口福。今天,我们就从民俗的角度来探讨一番,腊月该如何送灶王爷。
一、腊月的节气
“腊月”为农历的十二月份,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冻。据《风俗通义》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月为新旧交替的月份,因此就延伸出许多祭祀、打猎的活动,送灶王爷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腊月亦别名为“祭祀之月”。
二、如何供奉灶王爷
灶王爷为人间的炉灶之神,主管一家全年的食禄口福,因此最宜在厨房供奉灶王爷。祭灶的最佳地点为炉灶台上方,或者炉灶旁边,如果福主厨房有专门供奉灶王爷的神台亦可在神台上摆放供品。其奉祀的供品大多为鸡、猪、鱼“三牲”、麦芽糖、水果、清茶、香等。在奉祀的同时,亦可说些吉利喜庆的话来增添来年的食禄口福。
三、送灶王爷的时间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供奉的习俗亦不相同。北方地区送灶王爷的时间多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南方地区多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而一些少数民族,亦会有其它的送灶王爷时间。
汉族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腊月二十三供奉灶王爷是春节前夕老百姓们的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传说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上天陈报人家善恶。被尊为“一家之主”。
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牛羊肉铺在这一天要到马神庙烧香,因为羊王、牛王、马王均在马神庙内供奉,以南郊马神庙的羊王像最有名。
大年初二走亲戚,嫁出去的闺女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不过在很多地方,这一天也是上坟扫墓的日子。
小孩出生12天,北方一般叫做过“十二晌”也有叫“小满月”的,老人们说,宝宝到了十二天,妈妈因生产而打开的骨缝可以合上了,已经过了月子里最重要的一关。按照北方的习俗,这一天要给产妇吃饺子,意思是捏骨缝。
“十二晌”顾名思义:应在小孩出生后的第十二天过,但也不一定。如果遇到忌日或其他情况,也可往后顺延数日。
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十二晌”实际上就是欢迎小生命诞生的一场隆重庆典。
希望你能采纳!
旧社会,在农历十二月下旬,我们家乡有送灶王(或叫灶君)的风俗。
灶王是千家万户厨房里所供奉的神灵。主要是用半张红纸中间写上“东厨司命五帝灶君之神位”;紧靠两旁写上“挑柴童子,运水仙娘”;再两边是一副颇有意思的对联;“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把这半张红纸和“利事钱”往厨房墙上一贴,灶王便有其位了。据说灶王的权力可大得很,不但管千家万户饭碗的稀稠,还管人间的善恶祸福,如果触怒了他,便要上奏天上玉皇降祸人间。因此,人们每逢过年过节,都要用大鱼大肉好酒供奉,烧冥币填实他的腰包。
到了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这便是送灶王上天的时刻了。这时人们就在灶王神位前供上红糖糯米饭团,把写有灶王神位的红纸撕下来烧化。这样,送灶王上天的礼仪便算完成了。送灶王上天要供奉红糖糯米饭团,据说是让灶王吃上甜头,糯米饭糊住他的嘴,当其回到天庭时只向玉皇上奏人间的好话,给人们多降美满幸福。
送灶王上天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起,各家各户便搞清洁大扫除,把厨房及居室内外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各种丰盛的食物过春节。除夕日的下午,在爆竹声和孩子们的欢蹦乱窜中,人们在厨房里恢复灶王的王位,把灶王迎了回来。
解放后,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已把一切神灵踩在脚下,千家万户的饭碗菜盆已丰满直至多彩,人们对灶王早已淡忘了,但农历十二月下旬家家户户大扫除的好风俗仍然保留了下来。
腊月廿三。
祭灶神的活动可谓由来已久,要在夏朝的时候民间就已经出现了,到了秦代祭灶王被官方正式承认,被列入正典“七祀”,到了汉代甚至升级为“五祀”,祭祀灶王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每年腊月廿三是送灶王爷回天禀报的时间,到了除夕那天再接回来。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正月初四迎灶神。迎接灶神回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