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七十大寿,求祝寿词`

老人 0 77

爷爷七十大寿,求祝寿词`,第1张

爷爷七十大寿,求祝寿词`
导读:不是我要抄人家的哦,以下真的挺好的,你可以用用嘛!字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 皤桃捧日三千岁 鹤语寄春秋 古柏参天四十围 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 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

不是我要抄人家的哦,以下真的挺好的,你可以用用嘛!

字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 皤桃捧日三千岁

鹤语寄春秋 古柏参天四十围

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

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非德器纯

绿琪千岁树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莲 钓渭丝纶日月长

寿考征宏福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文明享大年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瑶池春不老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寿域日开祥 称觞有菜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王树盈阶秀 玉树阶前荣衣兢舞金萱映日荣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陈九五福

桃熟三千年贤淑七旬人经几度七二风光现出麻姑仙草

导引三摩地应独有三千岁月结成王母皤桃

璇阁数华年恰合蟾圆一度瑶池看桃实预期鹤 耸千春

相夫教子壶范久钦际此欣逢设悦日

积福延龄期颐预卜而今初倍及笄年

萱寿八千八旬伊始

范福九五九畴乃全

设悦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

称觞逢此日祝萱 龄百岁有奇

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在祝寿上难免有借机谄谀献媚者,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评论说,“文人慧业,此登峰极矣。”寿诗有一些本不是经心之作,却流传下来。有一村校书年70,买一妾才30岁,正巧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观此联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上联言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了;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顶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寿诗寿词寿联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时下老年人是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的,逢寿诞之日以吃为主的多,但祝寿的诗词曲联已是很罕见的了

这个是长了点,麻烦兄台整理下,我还没吃饭呢,赶时间。本人文笔有限,下面的可参考: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哇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

寿星佬,我祝你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生日祝福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各省元宵节的不同习俗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9htm#6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台湾省) 前清时的台湾元宵,可由高拱干的《台湾府志》(一六九六)得到一个粗略的印象:元夕,初十放灯,逾十五夜乃止,门外各悬花灯。别有闲身行乐善歌曲者数辈为伍,制灯如飞盖状,一人持之前导遨游,丝竹以次杂奏;谓之“闹伞”。更有装束昭君、婆姐、龙马之属,向人家有吉祥事作歌庆之歌,悉里语俚词,非故乐曲;主人多厚为赏赐。神祠,俱延僧道设醮祈安;醮毕,迎神。迎毕,置酒庙中,社众集饮;谓之“食供”。大抵数日之间,烟花火树之属,在在映带。又有一种豪门,挟鼠炮以角胜负,延烧衣履,人亦顾而乐之。这段记载,大抵和中原节日习俗相彷佛。但到了胡建伟修《澎湖纪略》时(一七五九),已可看出台湾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各庙中张灯,男女出游,谓之看灯。庙中扎有花卉人物,男妇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杯,求得花一枝或“亚公仔”一个,回家供奉,如困添丁,到明年元宵时,另做新鲜花卉、人物以酬谢焉。是夜男女出游,以窃得物件为吉兆。未字之女,必偷他人的葱菜。谚云:偷葱,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未配之男,窃取他家墙头老古石。谚云:偷老古,得好妇。又妇人窃得别人喂猪盆,被人咒骂,则为生男之兆,周年吉庆云。元宵夜的偷俗,在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中都还有相同的习俗。只不过据铃木的记载,所偷拔的菜不拿回家,必须放置原处。欲求子的妇女则偷拔人家的竹篱以为吉兆,因“竹篱”谐音台语的“得儿”。另一种元宵乞子的习俗则是“贯灯脚”,据说欲求子的妇女从灯下穿过就可望生男孩。正月十五还有“听香”的风俗。听香的方法是先在神前烧香掷筊。请示过出行的方向后,于途中窃听他人谈话,再根据所听的容,向神前掷筊占卜今年的吉凶。祭玄坛爷也是台湾元宵特有的风俗。玄坛爷也称玄坛元帅、寒单爷。传说即商朝的武官赵公明,因善于理财而致富,民间奉为武财神。祭祀玄坛爷的神像绑在竹竿上,由四名赤膞的大汉扛着前进。据说玄坛爷怕冷,所以民众便掷鞭炮为他驱寒。一般相信,鞭炮炸得愈旺,当年的财运也愈旺。所以神轿所之处,往往成为鞭炮射击的对象,抬轿的乩童也被炸得皮开肉绽。类似“炸玄坛爷”而规模更盛大的,则是名闻中外盐水蜂炮。据说在光绪初年,盐水一带瘟疫肆虐,居民便请关圣帝君出巡遶境;以驱逐邪疫,为了助关公的气势,沿途便大放炮竹烟火,没想到瘟疫果然就此此绝迹。从此每年关公出巡时,当地人都竞放鞭炮以答谢神恩。如果有人要向关公还愿,还会准备巨大的炮城,上面插满了数万枝的蜂炮。等神轿一走到面前就马上点燃,顷刻之间,上万枝蜂炮如万箭齐发,咻咻地向人群射去,硝烟弥漫之中,只见火花响炮到处乱窜,人群惊叫走避。就是这种叫人又爱又怕的蜂炮,每年吸引了数万人涌进盐水小镇,成为南台湾着名的元宵活动。所谓“南蜂炮、北天灯”,台北县的平溪、十分一带,有元宵节放天灯的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据是诸葛亮发明来作事信用的。另一说则以为天灯的外型和画像中孔明的帽子很相似,因而得名。天灯是运用热气上升的原理使整个灯飘上天去。平溪、十分虽煞地处偏远山区,但是放天灯的习俗经过传播界的报导后,近年来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参观。台湾的许多寺庙,也在元宵节举行“乞龟”的活动,以作为庆祝。所谓“乞龟”,就是由庙方准备由糯米或面粉制成乌龟摆在庙前。元宵节当天可由信徒掷筊乞回,让家人“吃平安”。乞得面龟的人家,明年元宵必须还给庙方一个更大的面龟。于是面龟每年愈作愈大,甚至有重达数百台斤的。至于前年乞龟后,到今年尚未还愿的,庙方都会将他们的姓名公布在墙上,俗话说『龟爬上壁』。当事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戏谑的对象。相对于“乞龟”,客家人的聚落则有在元宵节“赛新丁粄(粿)”的风俗。台中县的东势地区就盛行这项旧俗。每年元宵节,以庙宇的角头单位,角头内新添丁的人家都制作相当数量的新丁粄分赠每户人家。另外再做一个巨大的粄放在庙前的广场。苗栗地区的客家人不吃元宵,而是做菜包吃,菜包因形似竹制猪笼,因此又称“猪笼粄”。制作方法是以糯米制粄皮,里面包上萝卜丝、葱、香菇、虾米、绞肉等馅料。包好后在表面捏出一条棱线,蒸熟即可。元宵节的晚上,儿童还会成群结队,提着灯笼,带着一盘猪笼粄到附近的伯公庙去“ㄌㄧㄡ阉鸡”。到了伯公庙,便摆上供品,上香祝祷:“伯公伯婆,今,大正月半暗晡,大家来烧金,用猪笼粄敬您。要捉大阉鸡大猪回去饲。猪公阉鸡大大只,过年就来敬奉伯公伯婆”。待烧完金纸后,便爬上伯公树,折下一大把树枝,即是所谓“阉鸡”。再到伯公庙附近犁好的田,找块连着稻草梗的大土块充当“大猪”。每户人家各自抓着“阉鸡”、“大猪”,成群结队沿原路回去。一路上抓“阉鸡”的便学鸡“咯、咯、咯”的叫,抓大猪的人就叫“ㄡˇ ㄨㄟ ㄧ,ㄡˇ ㄨㄟ ㄧ”,其他的人也都会跟着叫,就这样轮流叫唤到家,再将土块放在猪舍,树枝放在鸡舍,就算完成。这叫“ㄌㄧㄡ阉鸡”、“ㄌㄧㄡ大猪”。另外,客家村也盛行上元节“掷炮城”的活动。炮城是在广场上竖起一根高度可自由调整的竹竿,上端置一方形桶,四周钻孔,内置一小串连炮。参加射城的人,将点燃的爆竹丢向炮城,如果桶内的连炮被引燃了,就算是胜利,可向主办单位领取奖品。民国八十年,交通部观光局为配合建国八○年,特别委托各县市政府策画各式各样的民族活动,总计多达上千项。其中较具规模的有中正纪念堂的台北灯会、桃园龙潭乡的客家民俗文化大展,彰化鹿港的民艺华会及古迹之旅,嘉义朴朴子配天宫的灯花会、盐水蜂炮、台南土城圣母庙的抢春牛等活动。许多民俗技艺、阵头表演、子弟乐团也纷纷出笼,一展长才。可以说是古代“百戏竞陈”盛况的再现。

各国各地的新年习俗都不一样的,我的家乡海南,过年的时候可闹腾啦!我们来看一下吧~

三十晚上,家里的人们都穿得光彩照人,喜气洋洋,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外地的儿女都回来陪自己的父母过年,一起吃团圆饭,分享过去一年里的喜悦,老人们觉得这一刻是最幸福的,全家人欢聚一堂,也许这简简单单的节日,在老人心里这个时候心里比蜜还甜。聚在一起看春晚。

还有要收红包,爷爷给我拿来一个红包,我对爷爷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爷爷笑了笑说:“你这丫头,拿着吧,以后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为我们家争光。”我点点头,说:那爷爷和奶奶以后也要福寿安康,长命百岁。“爷爷对我说:”你们能回来陪我们这两个老人过年,已经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了。“我心想:也许老人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跟我们在一起吧。爷爷说:“长大后要赚钱给爸爸妈妈花,去了深圳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我说:不,等我长大赚钱要给爷爷奶奶花。“之间爷爷的脸颊上仿佛有两颗泪水。

初一早上,大人们要杀鸡,杀鸡是必不可少的,吃鸡意味着健康。小孩子也不闲着,蹦蹦跳跳的,穿着新衣,手里拿着炮,有个小孩拿着一个炮,跟我说:”姐姐,能不能帮我放啊?“我说:”嗯嗯。“小孩说:”姐姐,我怎么觉得你很陌生啊?“我说:”我刚从深圳回来,你小时候我还和你玩过呢!“小孩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声说:”姐姐好厉害,胆子好大啊,一起放炮喽。“我心想:小孩就是这么天真无邪的吧,有人陪他玩他就高兴了。

接下来,海南过年必要的拜公,你也许不知道拜公是什么,这是一种在农村过年一定要的,把鸡和肉,鱼,和把米饭捏的圆圆的像一个雪球摆在桌子上。然后爷爷带我去拜公,在公前拜三拜,心中还要想着今年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自己学习进步,认识我的人都笑口常开,不认识我的人幸福开心每一天。

还有着名的盅盘舞。这是乡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每人都期待的,还会有送灯。这些也许你们城市人永远都没看见过得。没看过的人真是很可惜。还有京剧,海南剧,有人打排球,拔河等许多的好节目。

欢迎大家来海南过新年,有很多的好节目等着你,来这可以一饱眼福。还有热情好客的主人们等着你们。希望你们的到来,海南的春节最难忘也最好玩。我可以带你去我美丽的家乡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