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事说-“你辛苦了”是什么心态?

同事 0 67

对同事说-“你辛苦了”是什么心态?,第1张

同事说-“你辛苦了”是什么心态?
导读:你想的是没错的,只有领导这样说才合适,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不辛苦。 你一个平等职位的,甚至职位比我还低,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回答,我难道说不辛苦吗,妈蛋。我帮了你忙你连句谢谢都不说,还说辛苦了,说这句看似没毛

你想的是没错的,只有领导这样说才合适,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不辛苦。 你一个平等职位的,甚至职位比我还低,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回答,我难道说不辛苦吗,妈蛋。我帮了你忙你连句谢谢都不说,还说辛苦了,说这句看似没毛病,实际是一种话术,体现了他的傲慢。体现了他想让你多多帮他忙,心里却并没有多感激你。

如果你想感谢同事送的东西,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你的感谢:

1 直接表达:简单直接地向同事表示感谢。可以握着他们的手,给予一个真诚的拥抱,或者用言语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例如,“谢谢你送的东西,我真的很喜欢!”

2 分享使用体验:如果同事送的东西是实用的物品,你可以分享你使用这个物品的体验,并再次表达你的感谢。例如,“你送的笔记本真的很好用,我每天都带着它,非常感谢!”

3 回赠小礼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你可以回赠一些小礼物给同事,比如一包咖啡、一本书、或者一些小点心。这不仅可以表达你的感谢,还能增进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4 撰写感谢信:如果你觉得面对面向同事表达感谢有些尴尬,也可以选择写一封感谢信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在信中,你可以详细地表达你的感谢,并赞赏同事的帮助和慷慨。

5 参加团队活动:最后,你可以通过参加团队活动或者为同事买杯咖啡或午餐来表达你的感谢。这种做法可以让你的同事感到受到尊重和欢迎,也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来表达感谢,一定要真诚、及时地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这样不仅可以让同事感到受到重视,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1) 一起工作的日子是快乐,一起奋斗的日子是难忘的!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新年之际祝愿大家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2) 真心感谢所有的同事,感谢与这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同事们一起成长一起拼搏,一起努力!谢谢你们!真心感谢所有的同事,感谢与这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同事们一起成长一起拼搏,一起努力,谢谢你们。

  3) 一起工作的日子是快乐,一起奋斗的日子是难忘的,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新年之际祝愿大家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4)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感谢平日的指点,才有我今天的成就。

  5) 老大,多谢你给我这样的合作机会,这个小组因为有你所以空前的团结,你的坚定和鼓舞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谢谢你!

  6)感谢路上有你

  7) 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个很幸运的人,因为无论何时何处总会有人给我帮助与关怀。一再的体会,一再的确信,是大家用爱心与宽容组成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衷心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同事们!

面对别人问候的“辛苦了”,要怎么回答?这关乎情商,发乎智商。简单一句对白,却蕴含了太多心理学。

常见的坊间回复分成三种类型:

谦虚客套型。回答“不辛苦”、“还好,还好……”、“没有,没有……”,以及低头羞涩不语,或使用万能的“哈哈”,这些都属于谦虚客套型。无论自己觉得多辛苦,别人一旦问到,就会马上掩藏自己的需求,装“没事”。这种老老实实的粉饰,其实源于中国式的低调,同时也源于我们心底不期望被人关注的焦虑——我们的文化常常不懂得接受赞美,我们从小学习的是谦虚和中庸,对于别人任何形式的夸赞,都会感到窘迫和回避。所以大部分人都会用这种谦虚和客套来“拒绝”他人的“辛苦了”!

看人下菜型。这种回复者,会看是谁对自己说“辛苦了!”如果是领导或者甲方,就会回答:“没有没有,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人民服务”、“谢谢您的关心,我这哪算什么辛苦啊!”;如果是同级,则会说:“你也辛苦啦”、“彼此彼此”。这种人看起来情商很高,也不会因为过渡贬低自己而显得仅老实却不聪明。但时间长了,会让人觉得很虚伪,特别是同事发现你回复有差别时,就会察觉你的八面玲珑。心理上这样回答的人,往往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遇到这个情境,只会瞬间带上面具,不走心。

反赞美型。这种回复往往变被动为主动:“我这算什么,你比我更辛苦!”、“哪里哪里,大家互相帮忙嘛!”……变向把“辛苦了”推回给对方,不失为一种很高明的转换。这种处理在心理上化尴尬为讨好,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回对方身上。但如果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当你这样回复得多了,别人会渐渐不怎么对你说“辛苦了!”不信你试试看!因为人们说“辛苦了”的目的一般是表达关心和体谅,而不是把“关注“引回自己身上。这种回答也实在是客气恭维有余,真诚领情不足。

那到底应该如何回应?没有标准答案,就是答案!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和你说“辛苦了”,你每次都按照上述的类型进行回答,客套对客套,你获得的也只是干巴巴的逢场作戏而已,这些回答仅仅是“无错”,却并不交心。

我听过的让人惊喜的回应,大多都会分享自己的体验。比如:“不过我真的学到东西了,这次算是完完整整看懂这个项目了……!”、“辛苦很值得,特别有收获,收获是……”可以把这种回复叫做“使命分享型”,他们会把对话的焦点从“辛苦不辛苦”转移到“收获与成长”上,以及自己获得的使命感上。让人即感觉到他接受了自己的关心,又不会拒绝谈辛苦,还同时完成了深度的交流。这样的回答,会为彼此增加一次交流的机会,走出客套的怪圈。因为辛苦背后的价值,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值得谈起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