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对于消费的态度和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愿意花大量的钱在购买自己心仪的高端手机上,但是却对共享充电宝这种价格较为亲民的服务不感兴趣。这种消费心理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这种现象可能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对于消费的态度和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愿意花大量的钱在购买自己心仪的高端手机上,但是却对共享充电宝这种价格较为亲民的服务不感兴趣。这种消费心理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不少讨论。
首先,这种现象可能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现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独立自主,喜欢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购买高端手机可以让他们感觉到独特和与众不同,而共享充电宝则只是一种基础的需求,缺乏了个性化和独特性。
其次,这种心理也可能与年轻人对于品质的要求有关。现代年轻人对于品质和体验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相信高端的产品一定具有更好的品质和服务,而共享充电宝这种价格便宜的服务往往被视为品质较差、体验不佳的“次品”。
亲身经历中,我有一位年轻的同事,他非常看重手机的品质和配置,一次他在公司开会时遇到了电量不足的情况,我推荐他使用共享充电宝,而他却表示不愿意尝试。在交谈中,他表示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品质和服务不能完全信任,而一万块的手机并没有对他的生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提高用户体验和品质,加强市场宣传并提供多种便利的服务,同时也需要与厂商合作,推出高端品质的共享充电宝。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共享充电宝这种服务的认识和信任度,让他们了解共享充电宝与高端手机一样,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具有便利和省钱的优势。
总之,消费心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只有通过加强品质、提高服务和开展科学的宣传教育活动,才能真正改变年轻人在消费中的心理和态度,让共享充电宝这种服务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在单位把充电宝充满拿回家用这都是小儿科啦。我和你讲讲我遇见的。
我们单位有一个大哥,买了两辆电动 汽车 ,第一辆2万多,第二辆6万多,两辆电动 汽车 轮着来单位充电。2万多的电动 汽车 充满电能跑200公里,6万多那辆充满电的话据他说能跑五六百公里。他还不是偶尔没电了在单位充电,而是长期的,每天我都能看见他的电动 汽车 在下面充着电呢,从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结束,充满了也不拔,下班走了才拔呢。
单位领导没人说,一般同事更不会说什么。但是私下里开玩笑说“哥啊,你这一年的电费就得省不少啊。”大哥非常自豪地说:那是,省不少。
看了这个问题后,我也给算了下,如果在公用充电桩充电的话,一度电一般集中在16元到18元之间,200公里的新能源 汽车 电池容量大概为31千瓦时,也就是需要31度电左右,所以充满一次电大概需要496元到558元。咱就以充满一次50元算,一年365天下来就是18250元。可是他有两辆车,第二辆车最少也能跑500公里。他两辆车每天轮换一次,一年18000绝对不止吧,咱还不给多算,25000绝对有吧。当然,咱不是专业的,算得可能不对,但是一年的电费绝对不是小数目。
大哥缺钱吗?大哥是真不缺钱,家里生活富足,楼房就有好几套。大哥和媳妇都是高职,月工资比其他人要高出不少。但是大哥就是节俭,会薅羊毛。给电动 汽车 充电只是其中一项,其他的还有,比如家里的衣服床单被罩要用单位的洗衣机洗,洗澡要用单位的水,吃饭一天三顿饭全在单位吃,孩子上学需要打印试题要用单位的打印机复印机等等,这在算一算,大哥一年能省多少钱?如果细算的话也有不少钱吧。
只不过没有人和大哥一般见识而已,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大哥的这种行为,确实是让我们不以为荣,一说起来也全是拿大哥打趣的。但是大哥不知道是不自知,还是占便宜上瘾,依然我行我素,把薅羊毛事业一干到底。
其实说实话,我是非常看不起这种行为的,又不缺那两毛钱,至于这样抠搜节省吗,虽然碍不着我,但是就是看不起这种行为,总觉得有点掉价。
回到题主说的给充电宝充电,我觉得倒还正常,毕竟用不多,就更没人计较,我们拿个手机不也是总在单位充电吗。但是如果大功率耗电产品,还这样的话就有点过了。
友友们你们说呢,是不是这个理。
我觉得这个同事,真是个妙人啊!
你别说,这一次两次的虽然省不了多少钱,架不住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啊,应该能省不少电钱吧。
后来我还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去网上搜了一下:
一万毫安的充电宝充满需要:005度电,
一个手机充满需要:00074度电,
一天就等于005+00074=00574度电。
一年就等于00574261=149814 15度电。
按一度电05元算
一年节约电费:1505=75元。
不知道我算的对不对
不过虽然钱不多,但是能省一点是一点。明天我也带个充电宝来单位充电。
我看了看别人的回答,还有从公司拿卫生纸的,装水回去洗脚的,真是大开了眼界。
拿充电宝到公司充满电带回家,我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也干过这种事,不过不是特意的。这种称不上抠门,但如果是特地的这么干,我觉得顶多可以是是比较节俭,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 1万毫安的充电宝充满电耗不了多少电,
其实换个角度想,一个1万毫安的充电宝的电量可以冲满2次手机,
100% 的员工基本上都有拿手机在公司充电,而且一边玩一边冲,有得也是冲满了才拿回家,咱变成充电宝,就有疑问了呢,除非你同事是拿了个特大畜电池在公司充电,
一般充电宝,其实跟手机在公司充电一样,再正常不过。
其次: 如果你是老板,因为员工拿充电宝在公司充电,而关注,我觉得大可不必,
如果你是一样的打工的同事,更没必要去关注这种事,
再不然你也可以拿充电宝来公司冲电,耗点羊毛,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 感谢阅读
不是故意的吧?!
是个认真生活的人,如果是我,可能不那么好意思承认。
佩服这种省钱省的大大方方的人,想想也是,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没钱才尴尬啊!
这么干不可能为了节约,很可能是同事的猜测,甚至恶意中伤。
这点电有多少?有人算过,一年下来也不过几块钱。难道不怕麻烦?难道不算充电宝的损耗?这么用上一年,充电宝也会报废的吧?
照题主说的这么“抠门”,那还不如每天带几张A4纸回家给孩子用,或者厕所里撕点卷纸拿回家,甚至上班把水喝够免得回家喝,这样一年下来也不止几块钱吧?
所以说,不可信。
同事真得把公司当家了,只不过只想索取不愿付岀。虽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细节见人品。这辈子升职与他无缘了。
虽然公司大概率是商业用电,一度电12元起,但现在的电子产品用电并不夸张,就夸张的算2度好了,其实也没几个钱,一年下来1000块钱用不了的用。反过来说,一般公司给到员工的工资都是盘剥再盘剥,一个月盘剥的恐怕几个1000都不止。如果用点电能让员工心理平衡一点,何乐不为呢?而且将来裁员的时候,这件事也可以作为员工的一大罪过,不知道又替公司省多少钱。
这事我也隔三差五的干,倒不是有意的。没啥,就是上下班路上要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有时候晚上忘记充充电宝了,白天不充下班手机可能就没电了。
另外因为经常加班,所以到家十点多,早上七点不到要出门,所以经常晚上到家倒头就睡,有时候手机都忘记充电[捂脸][捂脸][捂脸]
感觉这种行为得不偿失,是一种傻奸傻奸的愚蠢行为。
每天把充电宝拿到公司去充电,或者偷偷的用公司的打印机给孩子印卷子,又或者用公司电话聊私人事件,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可是,这种行为给人的观感极差,觉得这种人既没出息,也没界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糊涂虫。
公司领导会喜欢这样的人吗?有了晋升的机会会考虑他们吗?绝对不会。不光是领导会另眼看待,同事看到真的会夸他精明吗?我觉得更多的是嗤之以鼻,虽然表面不说什么,背地里一定会想,这么小家子气的人,还是少接触为妙,说不准什么时候被他算计一道。
人与人的交往,有感情的,也有物质的。同事或者公司最大的联系就是物质,或者经济贡献,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耍小聪明,不是真的聪明。因为仨瓜俩枣儿的一点利益,留下一个坏名声,更是大大的不必。
另外,说个题外话,去公司充电,你到底能省多少钱呢?据说市场上现存的最大功能充电宝,充满也大概只用一度半,就是不到一块钱。[捂脸][捂脸]真的是节省了个寂寞啊!
我不富裕,可是就是刚邦硬正,就是这么坚守自己的底线。长时间来,最成功的就是有几个一样性格的朋友。[害羞][害羞]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