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织围巾有哪些具体步骤?

女朋友 0 80

手工织围巾有哪些具体步骤?,第1张

手工织围巾有哪些具体步骤?
导读:织毛衣需要用到织毛衣工具和比较粗的毛线,通过手工的方式将毛线串接起来。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将毛线在织棒上绕出很多个针结。第二步:起针完毕,将织棒从针结前穿过。第三步:把毛线在棒头绕一圈。把毛线从针结里拉出来。第四步:把织棒穿入针结的后方,

织毛衣需要用到织毛衣工具和比较粗的毛线,通过手工的方式将毛线串接起来。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毛线在织棒上绕出很多个针结。

第二步:起针完毕,将织棒从针结前穿过。

第三步:把毛线在棒头绕一圈。把毛线从针结里拉出来。

第四步:把织棒穿入针结的后方,在棒头绕上毛线。

第五步:将毛线从针结的前面拉出来,把以上的步骤重复进行下去,把围巾织到合适的长度即可。

注意事项:

1、织毛衣的线不能够选择的太细,太细就比较难进行织围巾。初学者可以选取比较粗一些的毛线。

2、织围巾需要细心和耐心这样才能够织出好看的围巾。

颜色,白色,红色、驼色、色或者浅咖色这几个颜色我觉得都很好,因为冬天颜色都是深色的,你选颜色亮一些的颜色,比如**和红色,就很好。长度这个不一定哦,你可以织长点,也可以织短点,但是不能太短,至少女孩要要能在脖子上围一圈,一般小点的围巾100厘米左右,大一点的在120-160厘米左右,由于毛线的粗细程度不同,你织的时候也不一样。

围巾,可围在脖子上的长条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状,面料一般采用羊毛、棉、丝、莫代尔、人棉、腈纶、涤纶等材料,通常于保暖,也可因美观、清洁或是宗教而穿戴。

现代的围巾是围脖、披肩和包头等御寒防尘装饰用的纺织品。以棉、丝、毛和化学纤维等为原料。加工方法有机织、针织和手工编结三种。按织物的形状分为方围巾和长围巾两类。方围巾如沿对角线裁开,经过缝制便成为三角围巾。有素色、彩格和印花等品种。

为使手感柔软,纹条清晰,坚牢耐用,机织方巾多数采用平纹、斜纹或缎纹组织。丝绸方巾的经、纬常用20~22旦桑蚕丝或化纤丝,以白织为主,绸坯经精练,染色或印花加工。质地轻薄透明,手感柔软滑爽,重量在10~70克/米2之间。适用于春秋季节的方巾有缎格绡、双绉绡、斜纹绸等品种。长围巾两端带穗,穗须有织穗、装穗和拈穗。织物组织有平纹、匷斜纹、蜂巢和重经组织等。

机织和针织围巾中均有拉毛围巾,是将巾坯经钢丝起毛机或刺果起毛机拉毛而成,表面绒毛短密,手感厚实,提高了织物的保暖性能。羊毛围巾也可采用缩绒工艺达到绒毛丰满、质地紧密的效果。丝绸长围巾的经纬大多采用20/22旦桑蚕丝或120旦有光人造丝,纬丝常用强拈线。绸坯经练染、印花加工或绘花、绣花等,以写实花卉图案为主,绸面光泽柔和,手感滑爽,花色艳丽多彩。

1、如果是比较可爱的女孩子,可以送可爱型的围巾。

2、如果是皮肤比较白的话,可以送浅色系列的围巾。

3、如果是性格比较内向的话,可以送真丝类的围巾。

现代的围巾是围脖、披肩和包头等御寒防尘装饰用的纺织品。以棉、丝、毛和化学纤维等为原料。加工方法有机织、针织和手工编结三种。按织物的形状分为方围巾和长围巾两类。

扩展资料:

在气候寒冷的地方,人们会穿戴用羊毛编织的厚围巾来保暖。在气候干燥、多尘或是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人们可以将一条轻薄的围巾包着头部,以保持头发清洁。随着时间发展,这种习惯成为了不少文化中女性的潮流服饰。

在某些国家,编制围巾之类的衣物是常见的贸易货品。

各种颜色的围巾也是一些澳洲足球球迷的用具。围巾上印有支持的足球队伍的名称,球迷会在观众席上展示挥动,呐喊助威。

-围巾

-真丝围巾

镂空围巾织法视频教程如下:镂空围巾花编织教程,适合手工编织围巾围脖,新手可以学习

编织

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次手指的运动,更是母亲对儿女、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编织的是女人的心。

沿革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在西安半坡、庙底沟、三里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纹、“人”字纹,清楚地显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还发现陶钵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残竹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

1958年,在浙江湖州钱山漾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竹编更为惊人,约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条经过刮磨加工。这一时期的编织工艺也相当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种有篓、篮、箩、筐等。

周代,以蒲草编织莞席已很普遍。汉代以蔺草(又名马蔺、马兰草、灯心草)编织为席,产于三辅(今陕西中部)、河东(今山西夏县)等地 。唐代,草席生产已很普遍,福建、广东的藤编、河北沧州的柳编、山西蒲州(今永济、河津等地)的麦秆编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艺品。其中广东藤编还有编织花卉、鱼虫、鸟禽图案的帘幕。

宋代,浙江东阳竹编的品种已有龙灯、花灯、走马灯、香篮、花篮等,能编织字画、图案,工艺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 的面积内可编织120根篾条,有的还饰以金线。至明清两代,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草编、藤编、竹编等生产有了发展,并在19世纪末开始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