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不方便,起码90%以上的大学生是没必要买MacBook的。 首先是软件适配问题,如今大学里99%的软件和相关抢课软件都是基于Windows甚至是XP系统开发的,尤其是抢课网站哪怕你买的是最贵的Mac Studio也进不去。之前一位朋友
不方便,起码90%以上的大学生是没必要买MacBook的。
首先是软件适配问题,如今大学里99%的软件和相关抢课软件都是基于Windows甚至是XP系统开发的,尤其是抢课网站哪怕你买的是最贵的Mac Studio也进不去。之前一位朋友让我帮她登录报名下公务员的相关考试时,就因为使用的是MacOS系统,会一直卡在一个步骤无法动弹,最后还是借用同事的Windows电脑才彻底解决。
而且大部分与学习相关的软件也都只有Windows的安装包,老师不可能专门去给你找一个能够适配Mac系统的版本。考虑到目前国内大学的现状,优先保证使用才是重点。因此,在MacBook和Windows中间选择的学生党,一定要实现了解清楚你专业日常学习所需要的软件,MacOS是否有相应适配的版本,不然它在学习上给你带来的帮助可能还不如一本书。
而且在娱乐方面,MacOS要被Windows全方位吊起来打,市面上主流的网络游戏基本都没有Mac版,就算极少数有的也不会提供国内服务器,半天都匹配不到一个人。换句话说,你想拿MacBook跟舍友们一起打游戏的话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这确实有利于戒网瘾,有这方面需求的消费者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时尚,漂亮,Macbook可以说是一种概念吧,steve jobs卖给苹果粉丝的一种意识如果你是他的粉丝之一那么苹果机很适合你的
优点:1,超薄超靓的全金属机身,经典中的经典啊
2 独特的多点触摸功能,可以让你使用各种手势来操作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如照片的大小缩放、预览前后均可以通过在触摸板上的不同手势来识别。
3 mac os系统太NB了,很强,很暴力啊
缺点:兼容性差,如果你想干点别的jobs没放在macbook上的,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啊
太贵,性价比严重不平衡,不平衡啊
ThinkPad的优点:
1 ThinkPad的质量很好
2 而且他预装了很多超值的软件,用起来很方便
3 有特色的小红帽装置
4 全尺寸手感很好的键盘
5 学生机价钱比外面的便宜多了性价比高
缺点:除了学生机别的有点贵娱乐性能相比同档次电脑差碳纤维外壳在外面镀膜磨掉后容易过电但是没什么大问题
自己暂时就知道这些了希望恩能对楼主有帮助
与MacBook结缘 : 之前在北京打工,做的工作是网站的后台码农。一直用Windows写代码,倒也顺其自然。在2014年10月份离开了北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郑州。当时的想法是,毕竟年龄越来越大,买一台苹果笔记本,顺便学着开发App。假如不干码农了,自己也可以在AppStore发布一些应用,做一个自由开发者。考虑过后当年第一个买的配置是2014款的MacBook Air 8g+256G的官翻机。但是用的实在是不好用。颗粒感的屏幕,然后抬起屏幕就会掉下不坚固的屏轴,感觉像是上世纪的产品。就把官翻机退掉了。最终,买了MacBook Pro 2014 retina款。mbp用着确实很爽,但是,因为之前并没有有接触过Mac系统,所以用的并不是很好用。我几乎让他吃灰了4年的时间。直到2018年的时候,才开始正式使用。之前也陆续用了几次,但是实在用不习惯。但是现在,我已经无法回到Windows。以前在跟同事聊天的时候,他说他用Mac再也回不到Windows,我当时感觉很好笑,但是现在想起来,可笑的才是自己。因为当习惯了一件事物之后,才发现原来的习惯已经在渐渐远离,甚至不复存在。
Mac系统感受 : 因为毕竟一万多的价格,我还是尝试着开始去使用。我开始习惯Mac带来的流畅。虽然机器已经过去4年。但是机器并没有说很卡顿。有以下几个方面我感觉Mac做的不错。1大拇指去操作Command+c/v。因为手臂之前骨折过,所以在Windows下,用小拇指去操作Ctrl+C/V手臂特别的累。2备忘录与iPhone之间的同步。在公司开会可以随时把想要记得内容放在备忘录上。回到家手机也可以随时查看。这点实在是太方便了。3iCloud带来的便利。iCloud可以存储软件数据,等重要文件,一些系统的重要信息也可以记录。如果是Windows,恐怕要手动进行同步。4最重要的是,Mac是纯净的,就像iPhone一样。不像Windows一样乱弹窗,动不动中病毒,甚至安装软件不小心就装了全家桶。5我平时会拍一些孩子的照片,如果用Windows去导出iPhone的照片,你会发现时间是错乱的,甚至文件名也是没有意义的IMG开头的前缀命名方式。但是如果用Mac,你可以用图像捕捉把照片导出来,然后用A Better find rename 去把照片重命名。然后压缩进行永久存储。但是13寸了屏幕用的屏幕确实太小了。8G的内存动不动就占完,终于在看到出了16寸新款之后,在2019年的12月3000块在某鱼上把电脑卖了。然后去直营店体验了一下16寸,第一眼就爱上了。经过多方对比,在Pinxixi购买了。因为双12能够少将近3000元。3000块完全可以gou ma
16寸使用感受 : 1键盘很是好用,跟之前13寸的手感一模一样。比起154寸的像是在钢板上打字,另外动不动就坏,感觉16寸的键盘好太多。2没有USB口HDMI接口很不方便。需要单独购买扩展坞,当然扩展坞购买也是相当纠结的过程。3电池耗电,确实比以前13寸的耗电,但是还能接受。之前13寸的,上午9点上班,到下午2点就没有电了。16寸的用到12点也就没有电了。416寸的体积确实大,屏幕大体积就大,但是买个大一点的内胆包,感觉跟13寸的差别不算太大。 5屏幕还是一如以往的灰蒙蒙的屏幕,总感觉屏幕发黄,因为之前13寸的屏幕也是发黄。对比TF屏幕会有明显感觉发黄。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涂层问题。 6音效当然很棒了。716寸6核电脑性能当前比之前13寸的双核的性能要强大。这里不做详细的测试说明。因为旧款的卖了,没有办法对比。但是16G的内存,再也不会出现如内存不足的提示了。暂时就这么多,后续我会把购买扩展坞的故事也写出来。
先说结论: “ 明确用途之后再买这台 MacBook Pro 来用,是香的;不明确用途买来,是智商税。”
磕磕绊绊,在官网预定了半个月之后,托尼终于拿到了这台丐版的 14 英寸 MacBook Pro。
这次苹果再一次搬出了 “ 史上最强 ” 这四个字来形容 M1 Pro & M1 Max 两款新处理器 ( 也确实如此 ) 。
但包括托尼在内的不少小伙伴,在考虑要不要买这台电脑之前,心里都还是会有个大 刘海 疙瘩。
这大刘海也太膈应人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么硬生生把刘海从手机搬到笔记本上,除了让别人知道你买了新的 MacBook Pro ,托尼并不觉得还能有啥别的用处。
在视频全屏播放的时候苹果又把刘海藏了起来,
他们也知道这玩意儿不好看。
当然,抛开贫穷这个最主要的因素,托尼买丐版 MBP 的另一个原因,一是公司买的 16 寸满血版 MacBook Pro 还没到货,二是托尼是想和上一代 MBP 比比看,最低配的性能提升会有多大。
托尼找来的对手,是上一代 M1 版 13 寸的 MBP,参数对比先甩在下面,想对比的小伙伴可以进行一波大家来找茬。
向上滑动
废话不多说,托尼还是从自身的使用体验出发,如实和大家唠唠,这款留着新发型的 MacBook,到底值不值你为它斥巨资购买。
硬素质,这波我无敌。
都说 M1 Pro & M1 Max 强到离谱,那不跑跑分肯定是说不过去了。
M1 Max 高攀不起,那我们就来看看 M1 和 M1 Pro 在性能上到底差了多少。
托尼还是请出老裁判 CineBench R23 来分别测试了两块处理器的性能,结果是挺出乎意料的。
在多核跑分上,M1 Pro 直接甩了接近 2000 分,然而在单核上,两块 U 的分数还是相当接近的。
看来苹果在挤牙膏的精度上,是摸到了一点当年英特尔的门路。
横向对比,在跨平台测试软件 CrossMark 的跑分测试上,M1 Pro 也完全不怵桌面端的英特尔 i5-11600K,总得分只差了 37 分。。。
英特尔 i5-11600K
苹果 M1 Pro
有一说一,苹果的处理器强大是事实,11 代英特尔的老脸,也是真不知道往哪搁。。。
不过还好,12 代英特尔已经把场子找回来了,据外媒报道说,移动版的 12 代英特尔,干满血的 M1 Max 不是问题。
12900KH 的多核性能超了苹果 4%
当然在能耗比方面,苹果真的是控制的太优秀了,英特尔完全不是对手。。。
12 代英特尔看起来更适合笔记本,
但并没法达到苹果 CPU 的能效
诚然,纯跑分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托尼让之前用英特尔 CPU MacBook 的同事测试了一下视频导出的速度。
相比之下,用达芬奇导出同一段视频,M1 Pro 版本的 Mac 比英特尔版本的电脑快了近 4 分钟。
而在 M1 Pro 在使用转译版本的 Pr 时,表现就没这么好了,导出同一段视频的差距大致在 1 分钟以内。
左边为 M1 Pro,右边为英特尔 i7
要问这台新 MacBook 用下来最深刻的感受,托尼觉得就是这块 “ 炫目的 Liquid 视网膜 XDR 屏 ” 了。
看同一段 HDR 视频,采用了 Mini-LED 技术的新屏幕,不管是在黑色背景的呈现还是绝对亮度上,都把上一代 Mac 的 乐色 视网膜屏摁在地上摩擦。
左边为新款 MacBook Pro14 寸,
右边为旧款 MacBook Pro 13 寸
新 Mac 屏幕分区背光呈现的黑色,
确实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别说是专业的视频创作者了,就算是拿 Mac 来看**,这观影体验上的升级,也值得回这个价。
软实力,性能强大没用?
那除了剪视频修图之外,新 MacBook Pro 在其他软件的使用上,表现到底如何呢?
托尼的结论是,目前还不太行。。。
尽管网上的各家媒体、KOL、以及托尼的同事都给这台 MBP 的 “ 生产力 ” 冠以了很高的评价, 可这些赞扬,还是有些局限了。
毕竟从我们这群干自媒体的人来看,MBP 还真就是覆盖到了全部的 “ 生产力 ”。
我们这些人对性能需求最高的工作就是渲染视频,这个事儿如前面那一部分所示,很厉害。
可遇到其他更专业的软件呢?新 MBP 的表现还能这样么?
苹果官网宣称,新 MBP 可以在 照片编辑、屏幕设计、三维渲染、软件开发 等等方面做都有很强劲的表现。
但从 X86 转换到 ARM 架构之后,实则有太多的软件需要做转译和适配,你并不知道你常用的那个软件,苹果到底有没有帮你做上适配。
就算 CPU 的算力再强,没法转化成软件上的生产力,那就等于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拿最基础的三维建模软件 SketchUp 来说,Windows 上的软件在 2000 年就有了,尽管更新版本一样,而 Mac 上的版本始终没有 Windows 版好用。
只要文件的素材一多,就会时不时会出现崩溃的情况,很影响正常的工作流。
又比如工程类软件 CAD,Mac 版软件也是有的,可在功能上真的没 Windows 版本丰富。
甚至像 天正 这样必备的 CAD 作图插件,在 Mac 一直用不了,也成了从英特尔时代遗留到现在的老大难问题。
原本 MacBook 在使用英特尔 CPU 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刷双系统或者虚拟机的方式来用这些在 Windows 上功能比较全的软件。
但现在全面转到 ARM 架构,这条路现在也行不通了,ARM 版本的虚拟机有太多的事情干不了,和 X86 架构相比,ARM 平台要修补的问题可太多了。
其他更复杂些的工科类软件,像是 汽车 建模的 Catia、Solidworks 等,也是基本和 Mac 无缘。
就算是有 Mac 版本的软件,产业链上下游的兼容性也是个大问题。
在 Windows 系统 X86 架构装机量在占据大头的情况下,Mac 只要是一个环节不兼容,整体就都要做适配,成本太巨大了。
知乎上也有做软件的老哥表示,如果想拿 M1 的 MacBook 做 Android 开发, ARM 镜像的错误崩溃一大堆,完全不如英特尔平台好用。
托尼承认,M1 系列芯片的性能确实是很强,但目前真的要干起重活儿来, 产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 ,同等价位还是考虑 Windows 的工作站吧。
等到那天苹果真的把 M1 的生态环境搭建好了,所有软件都像视频软件一样,软件不再拉硬件的后腿,MBP 面向全面生产力,或许就没有阻碍了。
是设计复古,还是功能回归?
最后聊聊这次 MBP 的外观。
由于 M1 Pro & M1 Max 散热以及功耗的原因,这一代的 MBP 在笔记本模具的设计上,跳上时光机回到了过去。
新款笔记本在边缘的处理上,舍弃了曲面的设计,面与面之间的接缝也不再割手,拿在手上的感觉回归了早期 Mac 那种踏实的厚重感。
而苹果在 2016 年之后砍掉的磁吸充电接口 Magsafe,也是强势回归,防呆口和防绊倒那股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键盘整体的底色变成了黑色,Touch Bar 被整个砍掉,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增大的 ESC 按键以及实体功能按键。
官方的解释是,做大 ESC 是为了让程序员摁起来更爽。
接口方面,苹果终于意识到了只保留 C 口的弊端,于是新增了一个 HDMI 20 以及一个 SD 卡槽。
尽管这两个接口在传输速率上都不是最快的,但也要好过只能选择去接拓展坞的麻烦,能满足基本使用。
不过托尼纳闷的是, HDMI 口都回来了,苹果为什么就不肯给个 USB-A 呢?对于 C 口的执念,苹果真的要比所有厂商都深刻啊。。。
你真的需要一台 MBP 么?
据说这次在官网预定了的新 MacBook Pro,基本都要等一个月左右才会发货。
如果你已经预定了,那不妨听完托尼的这段话,再决定要不要买。
不同的人买 MacBook,都会有不同的理由,有人为了剪视频、有人为了修图、也有人为了牌面。
可如果人云亦云,以为买了 MacBook 就能做所有电脑可以做的事,这就很尴尬了。
简单来说, MacBook 是一个偏科严重的好学生,在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等带给人们精神需求这方面,非常牛逼。
如果你的生产力只在做视频的需求上,那么新M1版本的MBP再合适不过、强无敌。
可要是你的生产力在其他专业领域上,那可能真的就只能发挥出 50%,甚至更少,那这个价位就有些划不来了。
这里托尼给大家推荐一个网址,里面可以查询到目前支持 M1 设备的所有软件。
https : //isapplesiliconreadycom/zh
如果你所在专业的软件,在这里无法搜到、或者还不支持 M1 的话,那你或许真的需要再重新思考一下。
我真的需要一台 MacBook 吗?
截止201512月,土豪金颜色的苹果设备有:
1:ipad air2。
2:macbook。
全新的Macbook采用全新设计,分为灰、银、金三色,12英寸Retina显分辨率为2304 x 1440,处理器为英特尔酷睿M低功耗处理器。
采用无风扇设计,这也是首台无风扇的MacBook。新Macbook重约091千克,131毫米厚,比现在11寸的的MacBook Air薄24%。
主板比之前版本小了67%。触控板的压力传感器能检测到用户在面板上用了多大的力,使用创新的阶梯式电池,使电池容量提高35%,将在2015年4月10日正式发售。
Apple Watch发布会上首次亮相的12寸Macbook,轻了薄了,真是堪称居家旅行、泡妞必备的装X神器,而且还有有太空灰、银白和土豪金三色可选,终于改变了Macbook始终单调的颜色。不过,如果你还没有完全习惯无线生活,那么,购买12寸Macbook配件攻略,想必你会需要。
因为MacBook的机身只有一个USB-C连接埠,想要更多插孔请买周边配件。
全新的MacBook在外型上的一大革新就是改采USB-C连接埠,单一接口就整合了电源、USB、Mini DisplayPort、HDMI和VGA功能,USB-C连接埠固然有其好处(像是再也不用管插头的正反面),但是对于目前的使用环境而言,等于是要逼消费者再多掏钱出来买转接头,不然消费者手上的U盘、HDMI或VGA线就毫无用武之地了。
配件怎么买才能省下最多钱
这都要依照每个人的使用情境来决定,买新MacBook的时候Apple只会附一条USB-C电源线和电源转接器,下面我们分别列出几个情境帮助你选择适合的配件。
1、不会外接周边,但要用MacBook帮iPhone充电
这类型的使用者可能常常移动,像是自由工作者,他们不会外接滑鼠键盘,也不会用到HDMI或是VGA,偶尔会用到U盘,也会拿MacBook帮iPhone充电。
乍听之下好像不需要什么转接头,但是还是要配备USB-C转USB转接头,否则无法接上iPhone。
花费:RMB 228元(USB-C转USB转接头)
2、办公室投影机使用VGA线、想要用MacBook外接传统萤幕
现在不少办公室的投影机仍是使用VGA线,也有些人会选择用MacBook外接大萤幕,可是轻薄型笔电多不采用VGA插孔,这时候就需要一个USB-C转VGA的转接头了。
Apple并没有单独生产USB-C转VGA转接头,而是直接推出组合包:USB-CVGA多连接埠转接器,一端是USB-C,另一端分别是USB-C、VGA、USB31接头,让你可以一边使用电脑、接投影机、为电脑充电,还可以插U盘,但是这个转接头可不便宜,近600元。
花费:RMB 588元(USB-CVGA多连接埠转接器)
3、想要用MacBook外接电视
现在的电视多配备HDMI孔,不少电脑萤幕也有,MacBook Pro尚有HDMI孔、但MacBook Air就没有了,当然New MacBook诉求更轻薄就不会有。
想要用MacBook外接电视体验大萤幕,或是较新型的投影机就会使用HDMI线。和VGA转接头一样,Apple并没有单独推出USB-C转HDMI的转接头,而是「USB-C数位影音多连接埠转接器」,一样三个愿望一次满足:USB-C、HDMI、USB3、1,售价和上一个一样。
花费:RMB 588元(USB-C数字影音多连接埠转接器)
4、在家要用到HDMI、在公司要用到VGA
恭喜你荣登Apple配件金主榜,因为Apple并未生产USB-C转HDMI或VGA的转接头,所以两者都需要购买,这样花费会是最高的,除非你自己可以取舍,或是等到日后Apple哪天想到了降价再下手。
花费:RMB 588 X2=1176元(USB-C VGA多连接埠转接器、USB-C数字影音多连接埠转接器)
5、不需要接iPhone、不需要投影机、不需要投影仪,什么都不需要
如果你已经习惯完全云端作业,不需要U盘、硬盘,iPhone也保持在最佳电力,要上传资料直接透过iCloud、AirDrop,不用接电脑,透过AirPlay,过着“无线”的生活。
也恭喜你,只要好好享受新的MacBook,欣赏侧边简洁的设计,完全不需要花任何一笔钱,你只要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都不需要这些东西。
花费:RMB 0元。
无事一身轻是小编的梦啊!
如果把单机的价格和配件配对起来,下面是你可能要花的钱:
最低单机加上USB转接头要9576元,最贵可能到12464元
到外国哪里买NewMacBook比较便宜
除了配件的价格,当然单机的价格也是考虑的主因之一,以邻近台湾的来说,究竟到哪里买比较便宜呢
第一个地方大家应该会想到日本,毕竟现在日圆在跌,而256GB的新MacBook在日本定价148,800日圆,512GB则是184,800日圆。还有香港和中国,香港256GB定价9,988港币,512GB定价11,988港币;中国256GB定价9,288人民币,512GB定价11,288人民币。
看了这么多眼花撩乱的数字,到哪里买比较便宜呢:
香港稍便宜,日本最划算,至于你在中国去买O(∩_∩)O~
中国和日本或者香港之间的价差刚好可以买两个三合一转接头还有找。
话说回来,NewMacBook的其中一个诉求就是“无线”生活,所有的东西都透过iCloud、AirDrop、AirPlay传送,只要充电使用就好了,不过现今的环境还不是那么允许,在此之前,想要体验New MacBook的用户只好多多花钱了。
感觉……12寸MacBook倡导的所谓无线生活,其实就是督促大家都去购买苹果的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