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婚嫁习俗

同事 0 47

厦门婚嫁习俗,第1张

厦门婚嫁习俗
导读:我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厦门的婚嫁风俗吧 (一)送聘礼又叫行(提)聘,俗称“送大定” 男方长辈由媒人(现多为介绍人或双福齐全的人)在定好的吉日,将彩礼送到女方家里。彩礼强调要成双成对的,包括给人的红包(现在大多已经不识此礼,如果给的话,

我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厦门的婚嫁风俗吧

(一)送聘礼又叫行(提)聘,俗称“送大定”

男方长辈由媒人(现多为介绍人或双福齐全的人)在定好的吉日,将彩礼送到女方家里。彩礼强调要成双成对的,包括给人的红包(现在大多已经不识此礼,如果给的话,只有单数了)。以需要有一对(又有说两对的)香烛、定金、首饰、聘金、猪蹄及给女方父母的礼金(俗称“屎尿盆”,会比聘金少得多,只拿个意思而已,不知道为什么会叫这个俗称,我自己在猜是不是感谢女方家长把女儿养育成人的感谢)。现在人多保留红烛定金、首饰及礼金,其余的用烟酒代替或者干脆没有。现在女方多收屎尿盆,聘金大多会退回贴在嫁妆中让女儿长面子。

到女方家后,女方会准备甜蛋(即白水煮蛋去壳后放入糖水中煮开),一般一碗两个,如果能吃的要全吃完,不能吃的话至少要吃一个,另一个要用筷子切成两半,吃完后还要吃冬粉鸡,我LG他们来提亲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于是我家也就乐得中午就直接招待吃冬粉鸡,即不失礼,也不用想破头说中午要招待什么,哈哈。

(二)接亲

厦门一般是晚上12点过后从男方家里出发到女方家接新娘的,所以厦门的结婚录相一开始都会有一段的夜景,可以说是一大特色。为什么会是12点呢,据我阿姨说就是一天的开始呀。假设你的喜宴定在30日晚上,那么29日晚上12点就开始娶亲了,因为12点就是30日的开始。还有说这时候娶亲也不会把女方家的财气带走。

12点过后新郎就手捧花束由伴郎等男伴陪伴到女方家接亲,一般女方家是不会马上开门,会为难够男方才开门,一般要贿赂几个红包后,讨个吉利才开。我LG当初是站在门口唱歌,哈哈,连《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词都紧张得想不起来,在门口站了半天,最后还得塞个红包了事。

这时女方一样准备甜蛋、冬粉鸡招待客人。此时新人还得给女方长辈敬茶,就是用准备好的敬茶的茶具,然后用茶盘托着茶(红糖水煮桂圆红枣)敬给女方的长辈,敬茶前还得给女方女性长辈戴“春花”此时切忌用手压长辈的头部,女方长辈喝完茶后,会压一个红包或者首饰在茶杯下给新人,俗称“压茶盘”。然后女方家会将男方提亲时送来的香烛在祖宗前点燃,上香后,就可将新娘迎娶出门,此时出门,新娘要将准备好东西(子孙桶以外)等装入红色箱包内、子孙桶由伴郎和男伴提着一起出门,新娘只能由伴娘陪着,其他人都不能到男方家去,然后女方家长会给伴郎伴娘红包答谢,礼数多一点的会连男伴一起答谢。

新娘手捧花束出门后有见天的地方,伴娘要将红伞撑开,以免让新娘头上见天。新娘坐上车后将准备好的扇子从车窗内丢出,由新娘的弟弟捡回。接下来又是一路的夜景录相。

到了新郎家楼下,伴娘再将红伞撑开走到一楼,不知道从哪时开始的规则,说是新娘不能自己走上去必须由新郎背(抱)上去,而且中间新娘的脚是不能落地的。我新房在六楼外加地下室等同于七楼,我又不是太瘦,我真同情我的LG,那时候不知道LG哪里来的力气,竞然可以。。。。。。此时的伴娘要先一路洒缘钱上去,嘴巴要不停地念:人未到缘先到。然后要摸黑洒遍新房的每个角落。同样不停地念。

到了男方家后,不许开灯,长辈于房中避着,说是免得一见面会“正面相冲”,新人到后先进屋坐于床上(特别注意的是新床安好后新人未入坐之前,其他人不得坐于上方)。伴娘开灯后,由新娘请出长辈,给祖宗上香后,同样吃甜蛋,冬粉鸡,插春花,敬茶,压茶盘,然后给长辈脚手巾、鞋等。男方答谢伴郎伴娘等。第二天中午,新房内要煮一锅干饭,用新娘准备好的饭巾盖上,意味着有饭吃,丰衣足食等。

(三)酒宴

厦门酒宴基本上双方合在一起请,很少有分开请的。比较多一般是晚上的六点半到七点开始,厦门的这点风俗不好,一般会拖得很晚才开始,能够八点开始就不错,我们的更绝,因为隔壁有一对新人,怕相互影响,而且他们只有八桌,客人先到齐了,我们只好等到九点才开始,晕。母舅要坐主桌。一般会来点互动,新人长辈讲些鼓励感谢的话,才正式开始吃饭。

新娘在此期间换三套衣服,在大厅里一套婚纱,一般等到鸡汤快出来时就要换第二套礼服,鸡厦门话音同于街,等于新人要出去敬酒了,答谢大家来祝贺你们,等结束后,送大家离去前再换一套衣服送大家。

现在有酒店大多有送一晚房间,所以闹洞房的人也少了。酒宴结束后,除了亲朋好友上新房去看看外,基本上都各自回家了。所以厦门闹洞房闹出不愉快的并不多见。

(四)回娘家

结婚后第三天,是新人回娘家的日子,一般新人会带四色饼回家,女方需要更换其中两色让女儿带回家,女方还需要准备两根甘蔗(是有头有尾带枝叶,用红纸包住,带回家后须置放于大门门后到干掉才能丢弃),一只活公鸡(俗称“带路鸡”现在多用红纸包住的双数鸡蛋代替),讲究的还有米糕等祭床头母。

中午由女方家请女婿。女儿必须在天黑前回到夫家。

从此以后,一对新人的新生活就此开始了。

不可以。

出阁宴是正式的正装晚宴,可以选择与服装相配的高档手提包或小号手袋等,以体现整体的细节和精致感,也可以以体现你对出阁宴主人的重视,背白色帆布包不合适。

出阁宴一般由女孩家庭主办,邀请亲朋好友、长辈等共同参与。宴席通常选在大酒店或高档餐厅,菜式丰富、精美,气氛热烈、喜庆。

参加送葬的为什么发红白布条?、

由于各地风俗不一样,发红白布条有的是缠在手臂上,有的是带在头上,一般在出殡以及做七时用到!

福州这边送葬风俗还有什么其他讲究没?

送葬风俗其实全国这个都是大同小异,基本上你看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

比如参加送葬的要包多少红包?

这个红包没有规定,如果关系很好的话就多包点,一般同事包个200到300就差不多!

不去的要包的多少?

不去的也要包,只要你收到红白布条,在别人的眼里就是邀请你参加葬礼!如果你和他死去的情人生肖犯冲或者你真的有事去不了,你可以不去!但是一般情况下建议你去!至少对别人的尊重!衣服不可以太鲜艳,最好以冷色系为主!黑色最好!

一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的丧葬风俗,希望你可以看一下!(你要是看不懂或者用不到,你到时候最好和你其他同事一起去!)

哭丧仪式

择日仪式之后便要哭丧。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为了求得孝得美名,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得惯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收入不菲。

哭丧时"唱"出的歌叫哭丧歌,壮族习惯是请民间歌师二人来唱哭丧歌。两位歌师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彝族人称此为"跳脚",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跳,边跳边唱孝歌,据说这样可以为死者踩平通往阴间的荆棘之路。景颇人称此为"布滚戈",要请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达旦。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绕竹幡作刺击状,以示驱邪。最早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的风俗,起源于汉代。确切地讲,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其次,挽歌的代表性作品是《韭露》、《蒿里》。而且分别规定了《韭露》是为王公贵人出殡时唱;《蒿里》则是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唱。这两首通行西汉的挽歌,相传是田横门客的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挽歌。《韭露》的歌词是:"韭上朝露何易稀。露韭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的歌词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挽歌入礼,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北朝时更加流行。有趣的是,挽歌习俗流行起来之后,唱挽歌的场合就不限于出殡送葬了。挽歌成了表达心中的痛苦,对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凄楚情感的一种宣泄。

从形式上来看,现代民间哭丧歌,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 二是"套头"; 三为"经"。散哭的特点是"随心翻",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搭着什么就唱什么,没有限制。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至于套头,是有内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时候是哭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楚。"经"是结合丧葬仪式来唱的。病人死后,由女儿或者媳妇唱"买衣经"、"着衣经"等。哭的时候眼泪不能够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则的话尸体就会变成僵尸,没有办法腐烂,也就不能轮回了。另外一种说法是,阎罗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泪痕,就会把他拒之门外,死者就只好在阴间之外受无边的苦。另外,"着衣经"要在涨潮的时候唱,因为"涨"字有积攒家财的意思。如果在这个时候哭,他的家业就能够像潮水一样不断地高涨。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儿还要给母亲唱"梳头歌"。不管怎么样,入殓的时候会唱的子女和亲属都要唱"哭丧歌",倾诉自己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而出殡的这一天清早,长房媳妇要唱"开大门"。因为民间认为,人死了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哭开大门的话,死者就会在阴间受罪。出殡的时候,女儿或媳妇要唱"出材经",回来后唱"床祀经"。唱"亭子经"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在阴间路上歇脚乘凉。当设灵台的时候,要唱"灵台经"。

这种唱经的习俗大多由女性来主持,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平安的到达阴间。下葬仪式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在旧时,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用它的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叫做"凤凰毛",必须要拣掉。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这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结婚娶媳妇这样的大事,自然离不开亲朋好友的帮忙,而一场婚礼也关乎着两家人的颜面问题,大家都讲究面子和虚荣心的,所以结婚的排场当然是越大越好,大家都会邀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婚礼仪式,不管是熟悉的还是平时都不怎么联系的,一场婚礼只要有点关系的那都得叫上,不叫会让人心寒,叫的人多了也可以彰显主人的社会地位,所以婚礼便是这样一种社会行为。

去参加婚礼就意味着要随份子,随份子意味着给信任送去新婚祝福,也是代表在新家庭起步阶段送去一定帮助,分子钱有多有少,一般看和新郎新娘的关系如何,直系亲属的红包都会大一点,而关系稍微远一点的普通朋友就少一些,除了亲朋好友送去红包外,还有就是同事领导的分子钱,而一般同事的份子钱在几类人中属于最少的。

婚礼当天老板派人送来大红包,第二天新娘直接辞职

沈蔷薇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她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有一段时间了,和同事之间的工作还相处得不错,加上蔷薇为人热心,总是帮助其他同事,这让她在公司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临近婚期,蔷薇也想让同事们来参加自己的婚礼。于是她在公司群里发布了自己要结婚的消息,并邀请同事们前来参加婚礼,同事们在收到消息后,也是积极回应,并送上了祝福。纷纷表示婚礼当天一定到场。

婚礼如期举行,同事也陆续赶往婚礼现场,在酒店门口设置着一个登记台,同事们纷纷在此给钱登记,多少不一,全看大家心意,有的同事实在是走不开的,也会提前发微信或者托同事把礼金带过来。而就在大家上礼的时候,公司老板的司机小王也拿出了一个大红包,红包看上去厚厚的,应该放了不少钱。小王给记账的说这是老板让直接让转交给新娘的,不用记账。旁边的同事看到后羡慕不已,都笑话道蔷薇这次赚大了。

蔷薇看见领导送来了红包,也是赶紧去迎接,一看这红包的厚度,顿时心花怒放,心想平时老板看着挺抠门的,没想到这次竟然这么大方,于是她笑得更开心了,连忙把众人迎进酒店里,而那个大红包她暂时交给了自己姐姐保管。

婚礼举行的非常完美,蔷薇与自己的白马王子终于喜结连理,成为一家人,在大家的声声祝福中,她的婚礼结束了,同事们也起身向蔷薇告辞,本来是一件圆满幸福的婚事,但婚后的第二天,蔷薇就像公司递交了辞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结婚结束后,晚上蔷薇和丈夫在一起数礼金,当拿到老板派人送来的大红包时候,蔷薇还向丈夫炫耀,看自己老板多大方,没想到当两个人满心欢喜地打开红包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原来厚厚的红包里面放的竟然是零零散散的零钱,面值都不大,所以看起来厚厚的一沓,其实算下来也就200块钱,要知道蔷薇的同事们都还随500、600呢,自己老板竟然只给自己200块,而且还让别人以为他送来大红包,真是好算盘啊。

蔷薇越想越气,以前虽然知道老板小气,因为加班费的事蔷薇还找他闹过几次,后来都忍住没离职,现在自己结婚这么大的事,老板这么隆重,却只给200块钱,蔷薇咽不下这口气,第二天她就递交了辞职报告,她觉得这次这件事她要再忍下去,以后公司老板再也不会正眼瞧她,随意欺负了。

蔷薇的遭遇让我们非常同情,遇到这样会算计的老板,早点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其实在这件事中,老板的所做所为无疑是让人非常寒心的,如果不想给太多可以选择少给,以少充多让人心里产生巨大落差,到时候给了钱又丢了人。

份子钱给多给少其实受很多因素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随份子忌勉强、庸俗和“礼不由衷”

随份子是代表对新人衷心的祝福。应真心实意,以给新人带来欢乐,表达祝贺之情为目的。不能把它作为一种勉强负担或是炫耀自己富有的方法,更有甚者是别有所图的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无疑是庸俗的。

2、份子钱一般都是双数的,因为双数代表好事成双,比较吉利喜庆

3、礼金最好装在红包里面,红包一定要写上祝福的话和你的名字。有的地方有这样的习俗。

4、礼金金额一般要大于新人招待你或平时招待你的花销。亲友送礼金,不管多还是少,不要自己占便宜,而让新郎新娘吃亏。

5、送新婚贺礼的一般禁忌,送新婚贺礼前要了解一般的禁忌。赠送新人实用品时,最好能知道受礼者之所需,先期告知,以免受礼者重复购置,这不能算失礼。

送礼时忌送“刀、剪”,有“一刀两断”之嫌;忌送“钟(终)、梨(离)、伞(散)、白布、药、缎子衣物、乌龟、绿帽子、短袖半截袖”等不吉庆的物品。新婚当天禧堂也不宜摆放这些物品。

6、随份子。收到一般的同事、朋友、远房亲友新婚的邀请,不送不好看,但又不想随礼太多,就可以和众人一起送,众礼钱合而为一,俗称“随份子”,礼单上将众人名字一一列出,这样自己即不失礼,也为新人送去祝福,一举两得。

家里过了白事,要给单位行情的领导和同事回礼,地方不一样,回礼也不一样。一般前去吊唁的人给家里去世的行鞠躬礼(有的带有礼金,帐子)走时给一条毛巾,里面包一盒烟,过后就完了。讲究的给同事、朋友(特别是领导)发一条信息,以便表达一下在自己最悲痛的时候前往吊唁所给予的精神安慰-----当然,分个远近亲疏摆个酒宴直接向大家表示一下谢意将更好。

2、丧事的回礼去哪里买呢白毛巾什么的殡仪馆会有提供吗?如果有那数量怎么看买多了到时候来的人少又浪费

一般城市都有这个收衣门店,买一些这个白布就可以。这些事情必须提前准备好。不然的话是非常有失风节的。

3、请教下南昌丧事回礼该回什么,具体点。(例如几样,回什么东西的种类。)

丧事按照南昌的习俗是不能够赚钱,必须贴钱的,根据送礼名单的金额,原额返回一张购物券,再放一包烟就行了。

4、丧事能回礼杯子吗?

好像并不行

5、丧事回礼可以回什么东西?请教!

丧事回礼可以回香烟。

办理丧事一般情况可以不回礼。完全可以在墓地下葬以后,把客人请到酒店一起答谢。

有些老人、悲痛过度之人、上礼了,‍确实不能来酒店的,在次日可以去人家家里拿条香烟,在人家家门口交付对方,表示感谢,不可以进人家屋里,转身离去。

人们的习俗是‘挑喜不挑丧’,能办到的,尽量不让人挑理。

6、丧事回礼是怎么处理的,都回那些东西。请教!

回什么礼啊 这种事就是礼尚往来的。

你家有事 朋友都来了。朋友家有事你能不去吗 就是这么回事

找几个要好的。关系不错的。或者领导了。安排出顿饭就可以了。

7、白事如何回礼?

回礼是一条白毛巾+烟,烟的好坏自己定。

8、葬礼结束要给人什么东西给人回礼

不知道你们那边风俗是怎样的,我们这边就是发一个红包(红包里面通常为一两块钱)但红包里的钱当天要用掉(表示把晦气洗掉)然后参加葬礼的人还要喝一杯食盐水(也是洗晦气)至于最后吃不吃饭就看情况而定了。

9、从丧事上收到的回礼会不吉利吗

收到丧事回礼没有不吉利,地域不同礼品也会不同,是丧事家人的答谢和祝福。

扬州地区有一个习俗,如果老人去世的时候年纪很大,家里的亲戚,邻居都会跟主家要一个主家的碗给家里的小孩子用,叫讨寿碗。意思是让家里的小孩以后也长命百岁。

合肥地区给的是个礼盒里面有寿碗、毛巾、肥皂、香烟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