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挽联一般都是左侧一条写词,右侧一条写 xx 敬挽等等。没有在挽联下方落款的。如:左悼念 xx 千古;右友 xx 敬挽。千古一词,一般用于对社会有功绩的人。普通挽联上款下面应写上;男的、灵佑、女的、仙逝等词。下款还要写上挽、敬挽、拜挽、泣挽、
挽联一般都是左侧一条写词,右侧一条写 xx 敬挽等等。没有在挽联下方落款的。如:左悼念 xx 千古;右友 xx 敬挽。千古一词,一般用于对社会有功绩的人。普通挽联上款下面应写上;男的、灵佑、女的、仙逝等词。下款还要写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
1。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去世者所写的对联(可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 格式:要求上联与下联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2。面朝门立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联常用\"悼念 xx\",下联常用\"xx 敬挽\"。
3。范例: (上)称呼 xxx 先生千古 (下)辈分 xxx、xxx 敬挽 。
如何书写殡葬挽联, 一般采用什么格式。现联署名有三种,一种是单位署名。第二种是个人署名,也可以在个人名字前写明与死者的关系,如“您的学生 xxx”、“外甥 xxx”。一般上联是悼念用语,包括死者的姓名,对死者的评价和祝福等。
下联是落款署名。上联的用语取决于下联落款者的身份,必须因人用语,恰如其分。上联的写法多种多样,一般有“沉痛悼念 xxx 同志”,“xxx 千古”等,也可以更具体,更亲切些,如“安息吧,敬爱的爸爸”、“xxx,你安息吧”等。
第三种是集体署名,几个人一起送一个花圈,署名时同时署上几个人的名 字。如“同事 xxx、xxx、xxx、”、“妻率子 xxx、xxx、xxx”等。挽联字的大小和间隔根据字数的多少来确定。
问题一:单位赠送的花圈挽联怎么写? 去纸钱铺,说明情况。他们会帮你写的
问题二:单位敬赠花圈挽联 单位敬赠的花圈,挽联不必采用文学形式写法。
通常是:上联写“XXX同志千古(永垂不朽等亦可)”,下联写”XXXXX(单位名称)”敬挽。
问题三:母逝机关单位送的花圈挽联怎么写 去纸钱铺,说明情况。他们会帮你写的
问题四:花圈挽联称呼怎么写 1 )、挽联一般都是左侧一条写词,右侧一条写XX敬挽,等等。没有在挽联下方落款的。如:左 悼念XX千古;右 友XX敬挽。2 )、千古一词,一般用于对社会有功绩的人。普通挽联上款下面应写上;男的、灵佑、女的、仙逝等词。下款还要写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3 )、1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去世者所写的对联(可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 格式:要求上联与下联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2面朝门立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联常用\悼念XX\,下联常用\&q亥ot;XX敬挽\。 3范例: (上)称呼XXX先生千古 (下)辈分XXX、XXX敬挽
。
问题五:挽联怎么写,挽联格式写法 挽联写作方法: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上长幅白纸上。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门口、骨灰盒两侧。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更多挽联》》
问题六:送别同事挽联怎么写 1、上联:日丽风和华堂春溢
下联:月圆花好绣阁春浓
2、上联:日丽风和门庭有喜
下联:琴耽瑟好金玉其相
3、上联:日丽风和门庭有喜 下联:月圆花好家室咸宜
问题七:花圈上如何书写挽联? 你说的没错,花圈上一般只写“悼念XX千古;右 友XX敬挽”之类,挽联是单独写的,单独悬挂,并不挂在花圈上,因此与花圈上的不冲突。挽联的一般在下联左下侧写敬挽人名字。
如果不能单独写挽联,就在花圈两个条幅上写,右边写“寿终德望在”,左边写“身去音容存”,再在左边的条幅左下方写“友XX厂挽”就是。再说这个由丧事方去写,你说你要求,看他们怎么安排。
问题八:以单位名义吊唁领导长辈去世怎么写挽联 全厂敬上某某老大人一路走好,驾鹤仙游
问题九:同事的父亲去逝怎么称呼,单位给送挽联,怎么称呼,逝者五十多岁 某某某先生千古 ,某某某敬挽,可以了就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挽联书写方式: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也有的地方是直接用老式的订被套的,被套心的那块布做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上长幅白纸上。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门口、骨灰盒两侧。
挽联:虽故犹生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通用挽联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注意事项编辑
挽联属专用联,是专为哀悼死者而写的对联。因此,写挽联不仅要求感情真挚,还要注意挽联的写作特征。
①挽联的时代性。挽联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随时代的变迁,挽联的内容也会起相应的变化,如:“宝瑟无声弦柱绝,瑶台有月镜奁空”,是旧时丈夫哀悼妻子的挽联,用在现代夫悼妻就多了点陈腐气。
②挽联的针对性。做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的写作灵魂。如挽丁玲剪柳春风,节见穷时,一曲桑干传广宇 凝尘瑶瑟,情伤雪夜,百年有女耀高丘,即使是有些"通用联语",其通用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
自己的好朋友如果离去了,自己难免会接受不了,但是如果给去世的朋友送一副挽联的话,大家知道如何写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朋友挽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朋友挽联(精选)慈竹霜寒暖亲和兰馨映彤日睦及梓里颂爱好
晚萱伤春恸孝心芳仪耀白云淑德可风容大道
音容宛在
慈萱西去 三冬铭心 隔世相望千行泪
音容莫睹 九曲回肠 终天思亲总伤情
泪洒凄凉
月亦蒙 云亦蒙 泣血往昔 梦依思亲泪
江也深 海也深 刻骨今生 铭怀慈母恩
花凝泪痕
立德齐今古,祖德千秋常祀典
存厚传子孙,儿孙万代承衣香
淑德常昭
八旬人生淑德标彤史
一片冰心芳魄御长风
母仪千秋
干支回头人去也,音容千古,冰心素魄,多有慈淑思前事
素烛流泪鹤随之,伤痛十分,玉面和言,唯余清风遗后泽
永远怀念
花甲轮回,慈亲驾鹤随仙归福地,馨容总留儿辈梦
遗丁孤苦,孝子卧冰求鲤为何人,泪眼空对老莱衣
慈颜永存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柳动倭情
驾返瑶池,痴儿客衣谁添线
人隔云路,慈母懿恩总在心
大爱无疆
寿高八十有一懿德美名传梓里
养育三儿两女情深似海欲断肠
沉痛悼念
婺宿光寒 神随鹤驾游九极
萱草绿谢 子泣孙啼哭三更
仙返瑶池
三炷清香 好送阿母登仙境
一杯水酒 难谢吊客奠慈灵
沉痛哀悼
三杯水酒权谢宾客临孝域
九州清风福佑儿孙开道场
哀思无限
朋友挽联(热门)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朋友挽联(最新)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挽幛、挽幅的题辞不拘形式、不限字数,有只写一个'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为多。挽幛、挽幅用语可用稳定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撰写合适的文句,但应留意挽幛、挽幅属追悼送礼之用,在文字说话上,要直抒胸臆、真挚凝炼,颂扬而不外褒、伤心而不凄惨,应具有褒扬哀悼之意。
挽幛、挽幅的制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小大由之,因地制宜;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决定;白字黑纸或黑字白纸,也可以布代纸。挽幛是竖挂直写方法,文字务必从右向左分三局部书写;挽幅是横挂横写方法,文字则应从上而下分三局部书写。
写挽联的一些小贴士:
1、称谓,称谓指的是赠送花圈的人与逝者的关系。所以称谓就可以按照亲属关系、朋友、同事、师生关系等等即可。
2、写署名的时候,一种是个人署名,一种是集体署名。个人署名可以写长子某某某敬挽。集体署名可以写单位名即可。
3、挽联的书写采取白底黑字的形式,字体工整统一就行了。注意下联在书写的时候要比上联低一两个字,切记!
具体事例如图
扩展资料灵堂门联示范:
1、父亡选用: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挽联的写法,欢迎大家阅读。
对联为我国独有国宝,而挽联之叙事抒情,在对联家族中独具特色。它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社会历史价值。
挽联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叙写人生坎坷,可以议论时事政治,可以申张民族正义,可以痛斥误国奸邪,可以讴歌金戈铁马,可以表达理想情操,可以叙述遗志心愿,也可以揭露旧社会黑暗等等。总之,它是时代与生活的回声,传统伦理,政治关系的表现。既纪念死者,又启迪生者,而那些名人名家的挽联,就更不同凡响了。
挽联有两大类:一为自挽联,一为他挽联。自挽联,就是人在未死前自己为自己写好挽联;他挽联就是哀挽别人的对联。他挽联的种类繁多,包括挽父母兄弟、妻儿子女、亲戚朋友、尊辈师长等等。
作自挽联的人,多是在临死前觉得还有些业未成,事未了,抑或对亲人、对同事同志有遗志要托,有遗愿要嘱,或对世人有话要说,有冤要伸等等情由,因而自挽联也有多种类型:有人被杀前写自挽联,有人自杀前写自挽联,有人病中写自挽联,有人写遗嘱式自挽联,有人写自传式自挽联,有人写感伤式的自挽联,更有人写幽默式自挽联等等。
我国在秦汉以前就有一种习俗,人死以后要在灵柩前竖一旗幡,上写死者姓名,以资区别,这种旗幡叫铭旌,亦作明旌。《仪礼·士丧礼》:“为铭各以其物”,郑玄注:“铭,明旗也。杂帛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以死者不可别,故以其旗帜识之。”(见《辞海》)
南宋大臣赵鼎则别出心裁,死前就自题一联在铭旌之上,以抒发他的胸臆,这大概就是第一副自挽联。这联是:
身骑箕尾归天上;
气作山河壮本朝。
延伸阅读:花圈挽联
一、挽联一般都是左侧一条写词,右侧一条写XX敬挽,等等。没有在挽联下方落款的。如:左 悼念XX千古;右 友XX敬挽。
二、千古一词,一般用于对社会有功绩的人。普通挽联上款下面应写上;男的、灵佑、女的、仙逝等词。下款还要写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
三、花圈挽联格式
1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去世者所写的对联(可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格式:要求上联与下联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2面朝门立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联常用\"悼念XX\",下联常用\"XX敬挽\"。
3范例: (上)称呼XXX先生千古 (下)辈分XXX、XXX敬挽
通用挽联:
1 音容宛在 浩气常存 秋风鹤唳 夜月鹃啼
2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3 教诲永记 风范永存 常怀典范 寄托哀思
4 秋日鹤唳 夜月鹃啼 寿终正寝 鹤驾西归
5 寿高德望 子肖孙贤 千秋忠烈 百世流芳
6 流芳千古 光启后人 情怀旧雨 泪洒凄凉
7 严颜已逝 风木与悲 精神不死 风范永存
8 功德无量 青史永垂 名流后世 德及乡里
9 留芳百世 遗爱千秋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10 花落水流 兰摧玉折 悲歌动地 哀乐惊天
11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功德国标彤 史芳依白云
12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13 典型如在目 悉思向谁宣 疼心深似海 愁绪密如罗
14 提耳言犹在 扪心齿欲寒 淑德标彤史 芳踪依白云
15 天下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星离成恨事 去散奈愁何
16 女星沉宝婺 徒饮千行泪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17 鹤梦归何处 猿啼在此间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18 魂魄昭日月 肝胆映山河 正气留千古 丹心照万年
19 政绩今犹在 清名终古留 忧国身先殉 游仙梦不回
20 星沉处士里 月冷瘐公楼 学子失师表 老成有典型
21 知君以忧死 愧我犹独醉 美德垂千古 忠魂上九霄
22 痛心伤永逝 挥泪忆深情 刚正炳千秋 丹心照日月
23 高风传梓里 亮节昭后人 雨洒天流泪 风号地放悲
24 门外奠云聚 堂中悼念多 户听凄风冷 楼空苦雨寒
25 芳名垂千古 丹心照汗青 苍松长耸翠 古柏永垂青
26 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27 玉梅含孝意 金柳动哀情 天不遗一老 人已是千秋
28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一生树美德 半世传嘉风
29 安危谁与共 风雨忆同舟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30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陇上留芳迹 堂前仰遗容
31 画荻踪难觅 扶桐泪欲倾 遍地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32 一生行好事 千古流芳名
33 素心悬夜月 高义薄秋云 直道至今犹存 清名终古常留
34 音容笑貌依旧 亮节高风长存 青山永志贤德 绿水长咏雅风
35 浩气长存天地 英灵含笑九泉 门外红梅绿竹 室内白衣素袍
36 赤心光照日月 清名永世长留 终身辛勤劳作 一世淳朴为人
37 友思今成永别 笑绪已为悲端 一生刚直无邪 终身清白光明
38 身逝音容宛在 风遗德业长存 一夜顶风堆白雪 三年泪水滴红冰
39 那知别意随波去 无复诗魂入卷来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离里
40 万里云天归落日 一门两泪洒麻衣 事业已归前辈绿 典型留在后人模
41 春雨梨花千古恨 秋风桐叶一天愁 绿水青山悲陈迹 落花啼乌泣化身
42 蓬门日影高轩过 蒿里歌声白马来 热泪常濡春雨湿 愁容暗逐白云飞
43 风号万树子规啼 雪积重门白马咽 人间未遂青云志 天上先成白玉楼
44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云飞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聆教训杳无声
45 情凝雪片皆飞白 泪洒枫林尽染红 千山不语齐俯首 万水呜咽共吹萧
46 祖国山河埋忠骨 神州十亿颂英雄 情深风木终天恸 泪点寒梅触景思
47 三更月冷鹃犹泣 万里云空鹤自飞 流水夕阳千古恨 秋霜春雨万人思
48 人皆贺节双眉喜 我独思亲一片悲 终生俭朴留典范 一世勤劳传清风
49 山耸北郊埋忠骨 泽留乡里仰遗风 秋草独怜人去后 空林只见日斜时
50 泪滴千行大地湿哭声一片墓云低 热血一腔化春雨 壮志千秋泣鬼神
51 明月清风怀旧貌 残山剩水读遗诗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吟
52 英灵已作蓬莱客 德范犹薰政乡人 生前爱国勤劳支 临终嘱儿多节俭
53 眉间爽气无由见 座右清言不再闻 忠节似松凌霜雪 高风如水照苍天
54 犹似昨日共笑语 不信今朝辞我别 彩落萧辰悲夜月 芳留梓里已青风
55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哀思 犹执兼恭延后代 尚留名望忆旧人
56 伤心难禁千行泪 哀痛不觉九回肠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57 万里山花凝血泪 一溪流水作哀声 有中皆碑留遗范 无言敬奉寄哀思
58 桃华流水杳然去 清风明月何处寻 凄凉云树愁千里 惆怅春风恨隔年
59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九泉有泪流知已 万户同声哭善人
60 地下又添高士伴 生前原当古人看 从今不复闻謦亥 此后何堪忆笑容
61 老泪无多哭知已 苍天何要丧斯人 回忆田园欢乐会 不堪樽洒故人稀
62 悼念不闻亲教诲 情怀仍忆旧音容 相逢至今犹可忆 旧游何处不堪愁
63 千里吊君惟有泪 十年知已不因文 终生俭仆留模范 一世勤劳传好风
64 往事昭昭传乡里 精忠耿耿在人间 月霁风光人共仰 山颓木朽天添愁
65 雨霖杏蕊流红泪 雪压松枝着素装 有灵为子孙成材 多德让后代继业
挽男性联
66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此日骑鲸去 何年化鹤乘
67 壮梁悲落月 鲁殿圯灵光 海内存知已 云间涉德音
68 庾公楼月冷 处士里星沉 寿终德永在 人去范长存
69 哀慕有余恸 瞻依无尽时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70 读礼悲风木 吟诗废蓼我 天下遗一老 人已足千秋
71 化悲痛为力量 继遗志写春秋 以正气还天地 将身心献人民
72 正喜春园共把盏 奈何南渍正销魂 鹤唳三更空月冷 鹃啼午夜咽风寒
73 鹤驾已随云影杳 鹃声犹带月光寒 平生壮志三更梦 万里西风一雁哀
74 翠色和云悲夜月 鸿雁声哀月一轮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传
75 碧水青山认作主 落花啼鸟总伤神 称觞沿忆登堂事 挂剑难为过墓情
76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何日一梦飞蝴蝶 竟使千秋泣杜鹃
77 一趄风烛红霞敛 万古仪型碧草埋 大雅云亡梁木坏 老成凋谢泰山颓
78 龙隐海天云万里 鹤归华表月三更 明月清风怀旧宇 残山剩水读遗书
79 遗世文章多灼见 平生业绩足千秋 扶桑此日骑鲸去 华表何年化鹤来
80 堪嗟驾鹤归华表 深痛骑鲸赴玉楼 箧里诗文疑谢后 梦中风貌似潘前
81 春花正浓人已老 华年刚尽岁方新 公去大名留史册 我来何处别音容
82 秋水蒹蔚溯回往哲 青风桃李想象斯文
83 秋色荒凉乔阴莫仰 愁云黯淡仙驭难回
84 客燕思归悲添秋士 宾鸿信断梦杳仙乡
85 梅蕊开时噩音忽至 蔚灰动处大梦难回
86 蒲剑斩邪魔高千丈 榴花照眼血染双行
87 高风送秋飞霜迎节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88 如此韶华青犹未老 何来噩耗人竟云亡
89 功勋盖世为举家同悼 精神不殒与事业长存
90 貌杳音沉身归静府应无憾 儿悲女泣泪洒江天恸有余
91 驾鹤难回终隔云山家万里 骑鲸采石五百年明月重圆
92 时事伤心风号鹤唳人何处 哀情惨目月落乌啼霜满天
93 忆杖履追随直节清严犹在望 怅老成凋谢名贤言行未终篇
挽女性联
94 音容宛在 懿德长存 南柯梦里 望云思亲
95 慈颜已逝 风木与悲 寿终内寝 鹤驾西天
96 烛剪西窗 梅残东阁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97 情怀旧雨 泪洒凄凉 梅含孝意 柳动倭情
98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白云悬影望 乌鸟切思遐
99 女星沉宝婺 仙驾返瑶池 淑德标彤史 芳踪依白云
100蓬岛归仙驾 萱帏失母仪 画荻踪难觅 扶相泪欲流倾
101日碧魂依蔓草 雪红泪洒桃花 户外红梅绿竹 室内白衣素袍
102慈竹当风空背影 晚萱经雨不留芳 径扫丹枫皆丧礼 门临白马尽佳宾
103西竺莲翻云影淡 北堂萱萎月光寒 花落萱帏春去早 光寒鹬宿夜来沉
104倚门人去三更月 立杖儿悲五夜风 雨飘翠竹垂红泪 云压青松带素冠
105香消夜月梅花寂 韵冷苍天鹤构寒 雨泣黄花应有恨 风凄翠竹更堪悲
106画地曾传贤母
107荻引刀谁断教儿机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离言
108风吹蕙帐萱花落 月冷吴江杜宇悲 女宗靡依痛深戚里 母范何恃泪滴慈帏
109绮阁风寒伤心鹤唳 兰阶月冷泣血萱花
110洒昔言欢犹忆风姿磊落 慈容今已杳只余梅影横斜
111愁思千缕朵朵梨花含血泪 离情万种声声哀乐悼芳魂
112梦断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 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113青鸟传来王母归时环佩冷 玉箫声断秦娥去后风楼空
114风动帏空青鸟降时魂不返 潭深波咽乌雅啼处梦难回
115华月光寒韵满庭前含孝意 愁去寂寞旌飘户外痛哀情
116泣杖子凄其中夜慈乌三鼓月 断机人远去北堂萱草五更霜
117陟怙痛前年方祝萱帷长白发 辞尘当此日忽悲菽水隔黄泉
118夜景写凄清满院寒风声倍惨 云容归缥缈空庭落月痛何如
119家有诗仙惜到处名山未能偕隐 身常礼佛觉往生净域确有明证
120相夫挽鹿课子丸熊淑德早标彤史范 佛座拈花慈闱摧竹仙纵空溯白云乡
121仙去难留望三晋云山德曜未尝偕隐愿 神伤已甚怅一官露冕安仁更赋悼亡诗
122忆蟠桃熟时生来多子多孙竞秀阶前承膝下 悟木稚香后此去成仙成佛乐应天上胜人间







































